《药》的主人公及其主题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kesb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药》的主人公,普通看法是华老栓,因华老栓出场次数较多,而且是正面的出现,或者认为华老栓与夏瑜都是,因“药”指人血馒头,而“血”又指的是夏瑜之血,故馒头把华老栓与夏瑜联结起来,因而他们都是。
  其实,《药》的主人公应是夏瑜而不是华老栓。
  衡量一个人物是不是主人公,不在于他出场次数的多少,也不在于他是否被正面描写,主要是看人物对作品情节的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以及他在人物关系中的地位。
  从故事情节的发展看,《药》从头至尾描写的都是愚昧群众的活动,他们的活动发展恰是夏瑜在起着推动作用;换言之,夏瑜的不幸遭遇实际上牵动着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夏瑜就义引来看客,华老栓也前来买“药”,接下来便是小栓吃“药”,茶客议“药”,议论的全部内容都是夏瑜的革命事迹和不幸遭遇。小说的最后场景是两个母亲出现在坟场上,而她们的主要话题仍然是夏瑜。可见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离不开夏瑜。而这篇小说没有华老栓,故事情节仍然发展。
  从人物关系的矛盾格局看,这篇小说全部出场的和未出场的人物都与夏瑜有关,且都与他处于一定的对立状态。夏三爷、康大叔、华家夫妇、阿义,他们都想从夏瑜身上得到他们所需的东西;刑场上的看客和茶馆里的谈客都把他的牺牲看作是有趣的事来鉴赏;夏四奶奶的心情与他们不同,但由于儿子是造反而被杀,故而感到羞愧。所以以上这些人物都与夏瑜发生着关系。
  以上情况表明,夏瑜推动着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是这篇小说所描写的社会生活的焦点,是所有人物中的中心人物,所以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
  关于《药》的主题,过去认为是批判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错误,但仔细分析起来,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小说的内容,有两个情节可以说明《药》不是批判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错误。一是夏瑜关在牢里,还在劝牢头造反,这就说明夏瑜并未脱离群众;二是小说的结尾写夏瑜坟上有一花环,说明有人在纪念他,可能是他的同党或了解他的群众。这两点实际上表现了鲁迅对夏瑜的态度是肯定的、赞颂的。此外,鲁迅对革命党人如徐锡麟、秋瑾、章太炎等都是很崇敬的。从鲁迅很多作品里面看不到对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批判,辛亥革命发动群众不够,鲁迅并未批判过,本篇也是。
  那么,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呢?
  分析作品主题有一方法,就是要注意作家的观察点。
  《药》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杀在群众中所引起的反响,而作品中所描写的群众的反映,就是作家的观察点,也就是描写的重点。夏瑜虽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但不是描写的重点,重点应是群众;所以作者的全部笔墨都集中在群众身上,直接描写群众对夏瑜被杀所持的态度和看法,从这态度和看法当中,暴露群众的愚昧、麻木等精神病态。也就是说,革命者牺牲了,但群众愚昧无知,麻木不仁,毫无同情心。这篇小说向我们展示的不是革命者不发动群众、脱离群众的生活画面,而是一幅愚昧麻木的国民性的画面,这篇小说的主要倾向是对着群众的,而不是对着夏瑜的。
  
  钱德宝,男,语文教师,现居河南固始。
其他文献
一次上公开课《蟋蟀的住宅》,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对课题质疑”这一环节时,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是怎样的?”“蟋蟀是用什么建造它的住宅的?”
1991年的寒冬,一位年轻的台湾商人惆怅地坐在火车上——由于投资决策失误,1.5亿元台币在短短3年多的时间里几乎损失殆尽。饥饿的他想在火车上吃到一碗可口的面条,于是,生产方
有yǒu一yì天tiān,猪zhū突tū然rán兴xìnɡ奋fèn起qǐ来lái,他tā颤chàn颤chàn地de跑pǎo遍biàn全quán村cūn,大dà喊hǎn大dà叫jiào道dào:“快kuài来lái看k
期刊
小不点儿:聪明豆,老师让同学们观察自己家中的一种小动物,抓住它的外貌特征,写一篇小练笔。我已经写好了,你看看写得行不行?聪明豆:你先念念开头吧!小不点儿:我家有一只美丽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物,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民族性和继承性,不同民族的文化必然各不相同,存在差异。
6月14日星期二四季中,我最喜欢夏天。因为家乡伊敏河的夏天,清新而明媚。女孩们穿着漂亮的花裙子,男孩们穿着帅气的短衣短裤在户外尽情玩耍,许多外地游客也都来到这里,欣赏大
小猴写作业喜欢把眼睛差不多贴(tiē)在本子上,小猴的眼睛越来越小了,别人送他一个外号“眯眯眼”。一天,小猴写作业,又把眼睛贴在本子上了,妈妈看见了,说:“小猴,把头抬起来
期刊
我所在的这个家,主人只有一个儿子,名叫乐乐。每天的生活都是这样重复着: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乐乐去上学。乐乐学习成绩很好,爸爸、妈妈都很喜欢他。听,每天这栋房子里就充满
文明礼仪是健全人格发展的必备因素,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民族,讲究文明礼仪都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重要手段。文明礼仪的教育,应从小抓起,本文强调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
一提写日记,众多小朋友愁眉紧锁、叫苦连天,平时活跃的思维仿佛凝固了。真盼望日记能像自来水一样从心里流出来。小朋友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写好日记,要从平时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