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物鉴赏中挖掘形象之美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i39602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情者文之经”,“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好的文学作品都能以情动人,在作者或彰显于外或内蕴其中的炽热情感中表露着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和看法。作为文化传承工具的语文学科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许多文质兼美、形神俱佳的文学作品,在教学中多方面地挖掘揣摩,以打开作品的审美空间。下面笔者仅从形象美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这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文学艺术是通过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主题、反映生活的,从而就创造了艺术之美。在对作品的美进行分析评论时,必须重视艺术形象的分析,尤其是人物形象的分析。要分析文艺家通过哪些艺术手段塑造了怎样的艺术典范,分析这个或这些典范所产生并促使其性格发展的社会原因,从而揭示艺术典范的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揭示人物形象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一、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衣着外貌
  人物的个性是从他的衣着、外貌、言行、心理上表现出来的,这些是人物内在美的外化。鲁迅的《祝福》中有三次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从“顺着眼”到“眼珠间或一轮,还表示是一个活物”,脸色红润到“全然失去血色”,她已经成了一个木偶人了。祥林嫂可悲的身世遭遇就在作者这样十分贴切的静态、动态的变化对比描写中得到体现。同时,封建社会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等枷锁对祥林嫂的迫害也得以充分体现。
  2.分析人物的言行举止
  (1)在涵泳咀嚼中体味动作之美
  分析文章时要特别注意在特定性格支配下的人物究竟“做什么”“怎么做”,要联系人物一系列言行以至他的整个生活经历和成长过程来分析。在《娜塔莎》节选中,在去参加舞会之前,当娜塔莎看到母亲打扮好出来时,觉得她的帽子戴得不合适时说:“妈妈,帽子还要偏一点”,“我来替你重新别一下”。一下子就冲上去了,但是在缩短她的衣边的女仆们来不及松手,她自己身边的一块纱被撕了下来。以上这段描写,一个“冲”字就体现了当时的娜塔莎忙着为别人操心,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这个细节也把急于参加舞会的娜塔莎的兴奋、激动、焦灼不安的心理生动灵活地表达出来了。
  (2)在语言推敲中,体味人物形象之美
  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是文学的三要素之一。”语言是人的思想的物質外壳,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分析语言要求具体细致,能确切地指出作品语言在表现内容上的好坏优劣,以及分析语言运用上的特色,切忌笼统抽象,言之无物。分析语言还要看语言是否使用得清晰、准确、恰如其分,具有时代感,能直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修养。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鲁四老爷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讲理学”且具有“监生”的身份,是个封建文化浸淫颇深的人。在小说中,他的话语不多,但十分令人震惊,典型代表就是两个“可恶”和“然而”。应该说,这两个“可恶”和“然而”是小说中画龙点睛的妙笔。看似简单的八个字,能集中体现鲁四老爷面对事件冲突时的心理活动,揭示其性格本质。有中小地主维护家门面子的虚荣,也有知道祥林嫂被抓而只扫自家门前雪的冷漠,还有对所谓的封建法度的奴顺和卫护等种种特征。
  二、分析人物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人物与人物间各种关系的分析来揭示促成人物行动的环境,发掘作品的社会意义。因为文艺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作家精心设置的,并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主要人物与其他人物关系的描写来反映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林黛玉进贾府》与其说是写林黛玉和贾府的一系列人物的会面,不如说是通过林黛玉来写贾府。作者就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抓住轩峻壮丽的特点,分三次描绘了贾母的住所:第一次先正面描写,从垂花门写起,接着写抄手游廊和穿堂,然后写大插屏和三间厅房,最后写五间正房和两边穿山游廊的厢房。这样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的描写,充分显示了“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显赫气派。第二次用笔不多,通过叙述黛玉在贾母处吃晚饭,巧妙地写了贾母住处的后院。第三次更借记叙安排黛玉的住宿,补写了贾母住所的宽敞。作者描写贾政的住所时,更不惜笔墨地写了荣禧堂、贾政夫妇的起居室、小正房,突出显示了国公府的尊荣显赫和富贵豪华,也暗示了贾政夫妇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小说成功的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文学作品的美是丰富多彩的,一篇好的作品能起到净化人的情感、培养人的情趣、陶冶人的心灵、美化人的灵魂的作用。而形象之美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期望通过在这一方面的鉴赏,能够引发我们对美的追求,把美育教育渗透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育之中,指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欣赏文学作品之美,使他们在认真揣摩、细细体会中获得美的享受。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中学(315480)
其他文献
群文阅读是常见的语文教学手段,对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大有脾益。所谓群文阅读,实际就是一种围绕固定议题,选择适宜的文章,让教师与学生们共同围绕议题,依据所选择的文章展开阅读的独特阅读形式。而究竟如何才能有效将群文阅读引入到语文课堂之中呢?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谈一谈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的具体实施。  一、迁移型群文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阅读技能、提升语文素养一
成长在诗的国度,沐浴着诗的光辉,我们常常赞叹古典诗词的魅力,常常想自由地走进这个国度,去领略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去了解那里的人物风采、民俗风情。但年代的久远、时空的差异,似乎成为横亘在年轻学生与古人之间的无法逾越的屏障。但“中国人时间观念中还有一种超越的思想”(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我们可以超越时空去还原、去领略,从而更好地欣赏古典诗歌的魅力。  学生的人生经历与古代诗人的遭遇有着天壤
“子见夫子乎”出自《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章。该章篇幅不长,是《论语》中的名篇,经常被各类语文教材选用。下面是该章内容(要讨论的“夫子”加下划线标示):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文言文是一项基础的学习内容,也是当前高中生得分率较低的学习内容。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完全应对考试过程中的考题,还要求有效提高学生对文言文深刻内涵的理解能力,使得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一、反复朗读,领悟内涵  在实际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有效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作品进行反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图像处理方面,计算机技术具有其他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着重介绍了计算机图像处理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
初次听到“新型课堂”,我脑海中真是一团雾水。衣服可以分新旧,汽车可以分新旧,课堂怎么分新旧呢?
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网络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安全隐患,诸如黑客攻击、蠕虫、木马、网络钓鱼等攻击手段层出不穷,给将计算机用户
高压往复泵的特点以及在高压润滑油加氢装置的使用情况,针对运行周期内出现的问题,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赤壁赋》是苏教版必修一中的一篇重要文言文。一提到《赤壁赋》,教师们都会想到要知人论世,即要联系"乌台诗案",认为即使是"乌台诗案"这样的挫折也压不跨苏轼的精神支柱。因为
随着近几年信息科技技术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开展信息化建设,作为我国行业重点发展之一的烟草行业,也顺应时代发展,进行信息化建设,提升行业市场竞争力,以最佳的姿态迎接行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