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教育局课程发展议会2015年末发表《更新中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课程(小一至中六)》咨询文件(以下简称文件),建议“中小学生在掌握繁体字后,亦应具备认读简体字的能力,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及加强与内地、海外各地沟通”后,立即引起了一些争议。
泛政治化的解读
文件的咨询期只有短短两月,至2016年2月15日截止,大批家长闻讯后,纷纷在咨询期内“一人一信”,要求教育局停止在中小学推广简体字。
家长们的不满大致有两点:一是某些学校可能会藉认读简体字之名义,大增学生之工作量,例如,抄写繁体字与简体字词语、繁简体文章阅读练习等;二是学简体字不难,日常生活中自然会懂,不用刻意在课堂上学习。
然而,事件发展至近期,已逐渐演变成为一宗政治事件。连月来,香港泛民阵营先后开腔反对在中小学推广简体字。在中间人士和对立阵营看来,这些解读不免有泛政治化之嫌疑,但泛民自认为,回顾过去几年的陆港关系,他们的担心自有其道理。
香港回归十九年以来,陆港两地日趋融合,为两地带来不少商机与利益,但同时也带来不少摩擦与冲突,而且涉及的范畴越来越广,令越来越多港人出现了家园渐渐被内地文化“入侵”的危机感。
有些人敏感过头
港府这次提出希望学生可以兼备认读简体字的能力,无疑又激起本港某些人的敏感神经,认为政府“未简先烦”,他们表示,眼见熟悉的事物正点滴流逝,心里感到惶恐不安。
不过,也有香港教育界人士反驳,部分人对港府推广简体字的解读,是将事件过度政治化,炒作陆港矛盾。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副主席蔡若莲指出,建议学生认读简化字,早于2002年的《中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内已列出,不是今天才提出来。不管是2002年抑或今天,建议“认读简化字”的意思,近似“你有空就读下简体字啦”,是提醒与建议,由始至终都没说过要以简化字取代繁体字;“亦应具备认读简化字的能力”这一句被炒作,可是在它之前,文件原文还有一句“学生在掌握繁体字后”,才好去学习认读简体字。
蔡若莲批评,部分人挑简体字来炒作,是一种挑动陆港矛盾的策略。她质疑说:“现在讨论香港问题不能无视‘一国两制’这个大前提。在‘一国’之下,接触和认识国家通用的简化字,理所当然。将来学生离开香港走向世界,也有八九成机会需要运用和认读简体字。”
无论如何,这次爆发学生应否学简体字的争议,正折射出近年香港社会日渐政治化的苗头,连带教育议题讨论也不时掀起政治争议,已失去了理性。
(凌德/文,摘自《凤凰周刊》)
泛政治化的解读
文件的咨询期只有短短两月,至2016年2月15日截止,大批家长闻讯后,纷纷在咨询期内“一人一信”,要求教育局停止在中小学推广简体字。
家长们的不满大致有两点:一是某些学校可能会藉认读简体字之名义,大增学生之工作量,例如,抄写繁体字与简体字词语、繁简体文章阅读练习等;二是学简体字不难,日常生活中自然会懂,不用刻意在课堂上学习。
然而,事件发展至近期,已逐渐演变成为一宗政治事件。连月来,香港泛民阵营先后开腔反对在中小学推广简体字。在中间人士和对立阵营看来,这些解读不免有泛政治化之嫌疑,但泛民自认为,回顾过去几年的陆港关系,他们的担心自有其道理。
香港回归十九年以来,陆港两地日趋融合,为两地带来不少商机与利益,但同时也带来不少摩擦与冲突,而且涉及的范畴越来越广,令越来越多港人出现了家园渐渐被内地文化“入侵”的危机感。
有些人敏感过头
港府这次提出希望学生可以兼备认读简体字的能力,无疑又激起本港某些人的敏感神经,认为政府“未简先烦”,他们表示,眼见熟悉的事物正点滴流逝,心里感到惶恐不安。
不过,也有香港教育界人士反驳,部分人对港府推广简体字的解读,是将事件过度政治化,炒作陆港矛盾。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副主席蔡若莲指出,建议学生认读简化字,早于2002年的《中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内已列出,不是今天才提出来。不管是2002年抑或今天,建议“认读简化字”的意思,近似“你有空就读下简体字啦”,是提醒与建议,由始至终都没说过要以简化字取代繁体字;“亦应具备认读简化字的能力”这一句被炒作,可是在它之前,文件原文还有一句“学生在掌握繁体字后”,才好去学习认读简体字。
蔡若莲批评,部分人挑简体字来炒作,是一种挑动陆港矛盾的策略。她质疑说:“现在讨论香港问题不能无视‘一国两制’这个大前提。在‘一国’之下,接触和认识国家通用的简化字,理所当然。将来学生离开香港走向世界,也有八九成机会需要运用和认读简体字。”
无论如何,这次爆发学生应否学简体字的争议,正折射出近年香港社会日渐政治化的苗头,连带教育议题讨论也不时掀起政治争议,已失去了理性。
(凌德/文,摘自《凤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