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I的城市内涝水位识别系统开发与研究

来源 :河南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676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深入研究机器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设计搭建基于AI的图像识别算法模型,将图像识别算法模型植入监测设备前端,从而实现对城市内涝水位的智能识别.该系统由超高清摄像机、AI算力GPU、无线路由器、码流服务器组建而成,此开发与研究将作为城市气象要素观测设备的必要补充,与当前气象业务紧密结合,从而提升对城市内涝气象服务的支撑,拓展了对社会和公众服务的手段和方式,推进气象智能观测发展迈入新的台阶.
其他文献
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装备零部件再制造需求日益增多.在装备零部件再制造过程中,涂层会存在孔隙,影响再制造效果.笔者主要对封孔处理技术在装备零部件再制造涂层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介绍了封孔处理技术及常用装备零部件再制造涂层,论述了装备零部件再制造涂层封孔处理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封孔剂在装备零部件再制造涂层封孔时的要点,最后分析了装备零部件再制造涂层表面封孔处理的前景,为提升再制造涂层性能提供依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课题组茅瓅波副研究员等人,从生物矿物的残余应力增强机制中获得启发,提出一种新的仿生增韧方法,可显著提升仿珍珠母陶瓷的韧性,韧性放大系数达16.1±1.1,优于最先进的仿生陶瓷.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对于先进陶瓷材料设计和制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研究以“鱼骨刺”Midas模型模拟单箱五室薄壁钢箱梁斜拉桥,在成桥状态下进行大跨度钢箱梁斜拉桥自振特性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自重及初索力变化对钢箱梁斜拉桥的自振特性影响较小;斜拉桥振型不随拉索增减的变化而变化,钢箱梁斜拉桥的面内振动频率随着拉索数量增加而降低,钢箱梁斜拉桥的面外振动频率随着拉索减少增加而提高;斜拉桥振型不随索塔刚度的变化而变化,钢箱梁斜拉桥的振动频率随着索塔刚度增加而提高.
2022年3月8日记者从科技部了解到,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问答手册》.
2022年2月28日,中国气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中国气象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2021年至2035年气象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中长期气象科技发展的基本依据.
针对目前市政交通中减速带出现的主要问题,通过理论分析,设计计算以及建模仿真提出一种全新的柔性减速带装置,改变传统刚性减速带对汽车造成的损害.同时利用杠杆与主缸的连接,传递汽车通过减速带时产生的能量,最终将这部分能量传递到发电机,为周边路政设施发电照明.柔性材料的使用既能提高乘客的乘车舒适感,还具有节能、方便、环保的特点,能够高效利用能量,充分降低汽车行驶的安全隐患,可以引领未来汽车及路政交通领域的发展趋势.
由于在飞机座舱盖制孔锪窝过程中,制孔末端执行器的压脚力的稳定性对于制孔锪窝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采用现阶段比较成熟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提高制孔末端执行器压脚力的稳定性,以及飞机座舱盖制孔末端执行器制孔锪窝的精度和质量,使飞机座舱盖制孔工艺过程实现符合工艺参数要求的自动化加工.现提出一种基于状态变量的Lyapunov-MRAC控制方法提升制孔末端执行器压脚力控制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制孔末端执行器压脚力稳定性的控制有较好的效果,对于提升飞机座舱盖制孔自动化加工的质量有实际意义.
为了解决皮肤病患者在使用手或棉签等涂药时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智能药膏涂抹器.该涂抹器采用MSP430f5529单片机控制,机械部分由伸缩手柄、摄像头、滚珠、药膏存放盒等部分组成,通过电机带动滚轮挤压出药膏.样机测试表明,该涂抹器能准确地控制出药量,可以有效避免药膏的浪费,并且可通过按摩促进药物的吸收,同时患者能够在涂药过程中实时观察患处,从而将药膏精准均匀地涂抹于患病部位.同时,该涂抹器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成本低廉等特点.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向着长、大、深的方向发展,输水隧洞建设无疑是水利工程的关键性控制工程.笔者以百岛湖水库输水隧洞(公黄隧洞)为研究对象,在详细调研隧道周边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钻探、物探和室内试验的手段,提出了该隧洞建设将可能会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煤矿与采空区、煤系段瓦斯、隧道涌水、突泥、地下水腐蚀性、对环境水系影响、高地应力、隧洞围岩稳定性和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工程处理建议.
汽轮机是核电机组的核心设备.笔者分析了核电汽轮机组的特点及常见仿真软件汽轮机模型的优缺点,建立了基于设计参数标定思想的汽轮机仿真模型,并利用某核电机组设计数据进行建模和测试.与JTOP汽轮机模型的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本模型稳态及变工况运算与设计数据相比精度更高,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