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明皇如何蜕变为昏君(上)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657592895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唐五代:盛衰治乱变奏曲(八)
  今天给大家讲一位家喻户晓的皇帝,就是唐玄宗、唐明皇。玄宗是李隆基(685—762)的庙号,明皇是李隆基去世后的谥号,全称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简称就是“唐明皇”。
  唐玄宗二十八岁即位当皇帝,七十一岁因为安史之乱而退位,做太上皇,七十八岁去世。他统治的前半期,即开元年间(713—741),是中国历史上艳称的黄金时代,史称“开元盛世”。但是,天宝(742—755)末年,却爆发了一场几乎倾覆唐朝江山的安史之乱。为什么治世之后,乱世相随?其根源何在?唐朝君臣当时已探讨过这个问题:“玄宗之政,先理而后乱,何也?”a另外,这个“先理而后乱”的事实对今天的我们又有哪些警示和借鉴意义呢?
  一、玄宗其人——生于忧患
  唐玄宗李隆基并非生下来就注定要成为天子的。相反,他本是一个普通的皇室子弟,没有当皇帝的份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辈分上讲,唐玄宗的父亲李旦是唐高宗的第八子,也是武则天最小的儿子。李隆基在李旦的六个儿子中排行第三,按照嫡长子继承皇位的规矩,这父子二人都没有当皇帝的资格和机会。但是,事情就是这么蹊跷,大唐自开国以来,还没有人以皇长子的身份登上帝位的,太宗排行第二,高宗排行第六,中宗、睿宗排行第七、第八,玄宗排行第三。
  那么,李隆基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呢?这就要从他的祖母女皇武则天谈起了。武则天的丈夫唐高宗,饱受高血压和偏头疼之苦,朝政便掌控在武则天手中。高宗五十六岁就去世了,太子李显(中宗)当了两个月皇帝,就被武则天废去。性格懦弱的李旦繼位(睿宗),这是在公元684年。当然,权力完全掌握在母后武则天的手中,睿宗皇帝只能居于便殿。就在李旦当“挂名”皇帝的第二年,即垂拱元年(685)八月五日——一个多事之秋,李隆基出生于东宫窦妃的卧室。
  李隆基三岁被封为楚王,八岁那年——这时武则天改唐为周已届两年了,李隆基在车马的簇拥下,来朝拜女皇。负责禁卫的金吾将军武懿宗对其乘骑大声呵斥,意欲“折之”。李隆基毫不示弱,说:“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据说武则天对孙儿的霸气行为很是赞赏。但是,李隆基的生母窦氏却因得罪了武则天而被暗杀。失去了母亲,李隆基幼小的心灵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残酷和生命的无常。
  公元705年,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恢复了唐朝,迎中宗李显复位。中宗是一个昏庸的皇帝,既怕皇后,又不能约束女儿,纵容她们母女二人胡作非为。据说皇后韦氏与其奸夫武三思坐在龙床上赌博,中宗还在一旁帮着数筹码。韦氏想步婆婆武则天的后尘当女皇,于是害死了自己的丈夫。这就给早在一旁侧目、伺机而起的李隆基及其姑母以可乘之机。李隆基的姑母就是武则天的掌上明珠太平公主。又是一场残酷的宫廷喋血!李旦在妹妹和儿子的保驾下,再次登上皇帝的宝座,李隆基因功被立为太子。两年后,李旦倦于政事,让出皇位,李隆基继位为皇帝。由于此前李旦曾分别让帝位于母后及兄长,这次又让位于儿子。所以史书说他三登大宝,三以皇帝让。
  自神龙元年(705)武则天失权起,至先天元年(712)玄宗即位,七年之间,六次政变,五易皇位,帝后妃嫔、公主王孙、将相大臣,多有惨死。唐玄宗即位之初,面临的时局之艰难,从这段错综复杂的宫闱斗争中可见一斑。于是,协调上层统治者内部关系,稳定政局,是当时最紧迫的任务。
  这个时候的唐玄宗,头脑很清醒,这从他在任命姚崇为宰相之前,姚崇与其约定十件事,他件件应允,就可以看出来。姚崇是一位极富政治经验的正直大臣,之所以没有立即接受玄宗的委命,就是想测试一下新皇帝是否有勇气改弦更张。姚崇提出的十件事,实际是开元初年的施政十纲领,以下是他们的对话a:
  姚崇:垂拱以来(武则天掌权时年号),深刑苛法,请行仁义之政,可乎?
  玄宗:朕深心有望于公也(这就厚望于你了)。
  姚崇:先朝屡兴边功,请休养生息,勿滥用武力,可乎?
  玄宗:当然,当然。
  姚崇:太后临朝以来,以阉人为喉舌,请宦官不预公务,可乎?
  玄宗:朕早就想这么做了!
  姚崇:武、韦等皇室人员,窃据清要之地,请从此皇亲不任政务高官,废除斜封、员外等官(即不可随意任命官员),可乎?
  玄宗:此正合朕意!
  姚崇:先朝近臣犯罪,皆以宠幸而逍遥法外,请一概绳之以法,可乎?
  玄宗:对此朕切齿已久了!
  姚崇:近来豪家戚里、封疆大吏,都争相贡献(即给皇帝送钱送物)求媚,除正常租税之外,请悉杜塞进献之风,可乎?
  玄宗:朕愿行之。
  姚崇:太后以来,大造寺观宫殿,劳民伤财,请今后止绝建造,可乎?
  玄宗:朕每睹之,心甚不安,岂敢再为!
  姚崇:先朝亵狎大臣,请接之以礼,可乎?
  玄宗:本该待大臣以礼,有何不可。
  姚崇:先朝谏臣得罪,请凡在臣子,皆得触龙鳞,犯忌讳,可乎?
  玄宗:朕非但能容之,且能行之。
  姚崇:外戚干政,史有前鉴,请永为殷鉴,为万代法,可乎?
  玄宗潸然良久:此事真可为刻肌刻骨者也!
  以上十件事,件件都针对先朝的弊政而发,涉及内政、军事、选官、用人、法制、纳谏以及限制外戚等诸多方面,无不切中时政要害。从玄宗应允的急切语气看,其求治之心溢于言表,铲除积弊之决心也不可谓不大。
  二、灿烂的开元盛世——盛世有多盛?
  除了太平公主干政的短暂波折外,玄宗初年的政治,一切都基本按照既定方针进行。从开元元年(713)到开元八年,姚崇、宋璟相继为宰相,他们大力改革弊政,短短几年,就做到了“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a。开元时期著名的宰相还有卢怀慎、韩休、裴耀卿、张说、张九龄等,或以清慎、或以才干、或以耿直、或以文学而知名。   玄宗本人也很注意克制自己的欲望,大力倡导节约。他首先从自身做起,毁弃宫中的豪华设施,废除织锦坊(皇家精品服装加工厂)的编制;其次,约束宗室诸王,简省公主的封户。玄宗说:“百姓租赋非我有,士出万死,赏不过束帛,女何功而享多户邪?”a百姓租赋,非帝王之所有。这是颇具民生意识的观念。根据这种认识,玄宗即位初年,便反对铺张浪费。有一次,一个卫士把吃剩下的饭倒掉,差点被玄宗处以极刑。
  这个时候的玄宗也能听进不同的意见。韩休每事谏诤,有人说,这样陛下会很辛苦。玄宗说:“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相反,如果像萧嵩那样一味顺着我的话,我反而会寝食不安了。
  总之,生于忧患之中的唐玄宗,当了四十三年天子,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开元盛世。在这里,我给大家举几个数字来说明开元盛世究竟有多盛。
  第一个数字,7000万口。
  这是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的全国人口数。官方留下的天宝十三载(754)全国人户约962万户、人口约5288万口,学者们综合各方面史料推测,公元8世纪中叶,唐朝全国实际人户在1300万户至1400万户,实际人口超过7000万口。
  那么,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口是多少呢?8世纪的时候,东法兰克王国从塞纳河到莱茵河之间的人口是200万至300万。直到16世纪,地中海地区的人口才有5000万至6000万(西班牙800万,法国1600万,意大利1300万,总共3700万。土耳其的欧洲部分800万,亚洲部分800萬。北非的人口300万)。而同时期的印度处于分裂状态,阿拉伯世界正处在扩张时期。当时的日本与朝鲜也都是人口寡少的小国。在农业经济为主的时代,人口就是生产力。唐玄宗时期人口繁盛,反映了当时中国总的经济实力是独步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第二个数字,6.6亿亩。
  这是唐玄宗时期全国的耕地面积。唐朝的版图,较之于汉代,又有新的拓展;特别是西域地区与中原的关系,较之于汉代,更加密切;南方地区也获得了更好的开发,大运河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劳动热情空前高涨,史称:“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根据现有史料推算,当时全国实际耕地面积约850万顷,折合今亩达6.6亿亩(当前的中国为18亿亩),人均占有达9亩多。
  第三个数字,70余国。
  这是《唐六典》列举的开元时期前来朝贡的蕃国数。这些蕃国,从东亚的日本、朝鲜,到东南亚诸国,从当时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到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地区的一些国家,都与唐朝中央政府建立了一种朝贡的政治关系。开元时代,长安、扬州、广州等城市,云聚着从海、陆丝绸之路来华的胡商蕃客,成为沟通中外经济、文化的重要渠道。亚洲各国留学生来华留学,络绎于途。前不久在西安发现了井真成的墓志,这位日本留学生就是开元年间来华学习的;还有与李白结下深厚友谊的晁衡,也是一位日本留学生。不少外国人还在唐玄宗的朝廷中任职。
  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的真正创建人慧能和尚,在玄宗即位那年圆寂。此后,在玄宗统治的四十多年时间里,禅宗迅速兴起,儒、佛、道三家合流成为历史的潮流,玄宗就曾亲自为《孝经》《老子》《金刚经》作注。所谓三夷教,即祆教、景教、摩尼教,也在华得到传播。正是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使唐朝在社会风气上显得雍容大度,李白充满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是那个时代精神的写照。
  第四个数字,53915卷。
  这是开元年间“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数。玄宗时代,唐朝的文教事业也有很大发展。今天我们常说的四部(四库)图书分类法,正式被国家官方图书馆所采纳,就是在唐代:“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著录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者,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呜呼,可谓盛矣!”a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都主要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举几件文化建设上的典型事例。第一件事,唐玄宗曾组织鸿儒硕学,在集贤书院校勘四部图书。第二件事,开元二十年(732)编《大唐开元礼》,这是当时最完备的礼制巨著。此后不久又完成了《大唐六典》的编纂,这是最完备的行政法典性质的著作。第三件事,大力提倡教育,广泛设立公私学校。开元二十一年五月敕:“许百姓任立私学,欲其寄州县受业者,亦听。”b开元二十六年下令,天下州县每乡都要设置学校一所,以教授学生。这样推行政教的结果是:“于时垂髫之倪,皆知礼让。”c可以说教化大兴!
  最能形象说明开元时期繁荣局面的,是杜甫的那首《忆昔》诗: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这虽然是文学的描述,但仍属纪实,是符合历史记载的。根据杜甫的族人曾任宰相的杜佑记载,开元十三年(725)东封泰山之时,“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二文”。杜佑还进一步描述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a这里说的是私人客栈,而供官方使用的驿站(公费招待所),每三十里一驿,全国共有1643所。交通便捷,道路安全,国家的粮仓、老百姓的粮仓都装得满满的,真是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
其他文献
古人非常看重赏罚的作用,认为赏罚是治国理政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舍此不能正确用人、整顿吏治,舍此也不能引导社会风气、管理百姓。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对赏罚的作用,有过很多精辟的论述。唐太宗说:“国家大事,惟赏与罚。”a西汉宣帝时担任过丞相的魏相说过:“赏罚所以劝善禁恶,政之本也。”b晋代傅玄说:“治国有二柄:一曰赏,二曰罚。赏者,政之大德也;罚者,政之大威也。”c清代顺治、康熙时的魏象枢(官至
期刊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创作基础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因家中有文木山房,故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由于他32岁时由家乡移居江苏秦淮河畔的南京,并定居在那里,因此他又自称“秦淮寓客”。  康熙四十年(1701),吴敬梓出生在一个“家声科第从来美”的大家庭里。他的远祖因跟从明永乐帝“创业”有功,封邑江苏六合;后来又从六合迁居全椒,先业农,后行医。到了清初,吴家又有五十年光景的“家门鼎盛”
期刊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东晋遥远,大雪苍茫,山河入梦。  我们的主人公王徽之,正在会稽山阴的寓所沉睡,但是不要着急,他很快就会醒来。于是,他就真的醒来了。  王徽之叫侍从把酒温了,转身打开屋门,一股清寒之气扑面  而来。 
期刊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饮茶和大规模种植茶叶的国家。1573 年出版的由瑞典科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所著的《植物种志》中,就将茶树的最初学名定为“Thea Sinensis”,“Sinensis”在拉丁語中是“中国”的意思。此外,大多数学者还认为茶的原产地在中国而不是印度。可以说,茶的种植和利用是我国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围绕着茶形成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化体系,即所谓的“茶文化”。茶文化与中
期刊
《资治通鉴》选读  及暮,平安火不至,上始惧b。壬辰,召宰相谋之。杨国忠自以身领剑南c,闻安禄山反,即令副使崔圆阴具储偫d,以备有急投之,至是首唱幸蜀之策。上然之。癸巳,国忠集百官于朝堂,惶懅流涕;问以策略,皆唯唯不对。国忠曰:“人告禄山反状已十年,上不之信。今日之事,非宰相之过。”仗下a,士民掠扰奔走,不知所之,市里萧条。国忠使韩、虢入宫b,劝上入蜀。  甲午,百官朝者什无一二。上御勤政楼,下制
期刊
《论语·学而》中记载,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的这段话中有一个“固”字应当引起我们注意。这个“固”,不是说你对所学的东西记住了,一辈子忘不了,而是把所学所悟之理时时处处落实到人生的实践中,稳固到自己身上,将知行合为一体。儒家所塑造的人格形象首先是“成己”—先成己,再成物。成物就包括成就别人、成就事业,最终确立挺拔的“大我”之实。这里的“君子”
期刊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钱起集》)  【品读】  钱起,天宝年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作工于写景。此诗题为《暮春归故山草堂》,意即在暮春时节回了一趟故乡或旧居,遂开篇以“谷口春残”四字清楚点题。“谷口”,系地名,约即“故山”。钱起有好几首诗曾提到过“谷口”,其中《谷口书斋寄杨补阙》云:“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竹怜新雨后,山
期刊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a,傅说为列星b,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c,贲、育失其勇d,仪、秦失其辩e。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
期刊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謂要道矣。”(《广要道章第十二》)  孔子说:“教育人民相亲相爱,再没有比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讲礼貌,知顺从,再没有比悌道更好的了;要改变旧习俗,树立新风尚,再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使国家安定,人民服从
期刊
在秦汉以后中绝的墨子思想中,最重要的要数义利统一和德力并重的价值观。价值观属于文化结构的深层,与世界观一起构成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的基本内容。一个在一定民族中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对该民族的发展具有十分巨大的作用。  中国传统哲学在价值观方面的争论,集中在“义利”关系与“德力”关系问题上。义利问题包含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关系问题。德力问题则是一个物质力量和精神境界的关系问题。在先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