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bankco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形成思想道德素养的最初阶段,受到多方重视。作为小学班主任,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展开论述,并以积极心理学视域为基本,探究实施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使小学生的内在品德受到有效激发,加强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文章中心思想教学是一个重点部分和难点部分。解读一篇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有很多种,联系作者身世背景进行解读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因此,本文针对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结合作者背景分析这篇文章思想这一方法进行探究,解读作者背景与文章主旨思想之间的关联性并提出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对文章作者的背景分析解读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历史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而史料是历史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积极运用史料进行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历史事件的还原度,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亲身感受历史的发展与变革,增强他们对历史相关事件的理解程度,提高他们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本文着重探究中学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史料教学的策略。
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由于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因此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着很多融合点,为了能够保证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两者之间的高度融合,本篇文章从转型发展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列举了几点促进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的措施建议,供参考。
家国情怀是永恒的德育主题,文化生活是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手段。在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教学期间,教师应重视挖掘文化生活课堂的价值,从深入分析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家国情怀养成问题入手,探索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文化生活的有效方法,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融入历史情境素材、诗歌文化素材、民俗文化素材和时政热点素材中,从而达到更好的素质提升效果。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的教学方式也不断出现,如何利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概念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从概念图的概念;概念图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价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绘制概念图的策略三个方面展开探究。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上需要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十分契合这一教学目标。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为贯彻并有效落实教育部于2017年颁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各类教师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大学生导师制,即:思想导师进学院、职业导师进班级、素质导师进社团,全面促进大学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简称“三进一融”),建立学校“三全育人”的良好育人格局。本文在概述“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和网格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探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
幼儿园是幼儿基础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对外界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幼儿的能力和品德需要在这一阶段逐渐形成。幼儿的德育在幼儿的一生发展中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幼儿园一定要为幼儿打好基础,让幼儿能够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够去正确看待世界,在整个发展的过程当中,形成更优秀的道德品质。
蔡元培为了打破清末中国思想抱残守缺故步自封的局面,使用了与时俱进的说法,随后中西文化开始了对比。而在今天的教学工作中,与时俱进依旧是最主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可以说与时俱进的意义在于要求人们准确把握时代的特点,顺应时代的发展来做出一系列改变,从而达到与时代共同发展的目的。法治新闻对于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及意义,能够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从而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高等师范学校教育改革深入开展,为了全面加强高等师范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相关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研究的过程中,要重视积极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分析,从而在课堂中引入陶行知思想,科学开展思政教育,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推动高等师范学校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总结了陶行知思想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的有效应用方法。
在新形势下,科研兴校这一理念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还能实现学校的科学管理。青年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教学经验较少,科研意识不足,学科带头人缺乏,那么就需要培养高中青年教师践行科研兴校的理念,通过加强教师的校内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加大支持、发展教师科研文化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