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程遭遇转型逻辑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2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莞事件也许是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整个社会变革开始分化为改革与转型两个进程。而东莞事件表明的是,改革进程正在遭遇转型逻辑。
  这个遭遇,首先是两个隐喻性象征的遭遇。这两个象征,一个是央视,代表着权力或体制。一个是失足少女,隐喻着底层或社会。前者,占据着体制位置赋予的道德制高点;而后者,在主流的道德观念中,则一直是道德堕落的象征。
  当央视高调曝光东莞扫黄的时候,两个隐喻性的象征相遇了。这种对抗的隐喻,决定了央视扫黄舆情的基本面。加上舆论对央视符号的习惯性不满,还有官场性乱象的传闻引发的民怨,借此一并爆发。
  如果仅此而已,仍然可以说,这只是过去数年中类似过程的重演。但我认为,这一次的意义远非如此。
  首先从“公知集体挺黄”说起。有人说,公知挺黄是一招臭棋。但其实这都是表面的现象,其间是以隐喻方式进行抗争的难以言传的苦衷。在我看来,人们所要表达的与其说是对弱者的同情,不如说是对公权力的反感;与其说是掉进道德的陷阱,不如说是被挤到粪坑里后所进行“草泥马”式的反抗。
  这种反抗的缘由,是对近来改革过程的失望甚至绝望。应当说,从去年5月反宪政的逆流,到网络大V的不断被整肃和封杀,迎来了中国思想界的冰河期。从更长一点的时间脉络说,思想界对改革经历了一个从期待到幻灭的过程。这个过程,促成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一种选择,放弃对改革的期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采取一种不合作的态度。但这种放弃和不合作并不完全是一种消极的回应。实际上所开启的是另外一个过程,即基于社会力量的转型过程。或者说,是在放弃对改革的积极介入的同时,以社会的力量,推动社会的变革。
  当然,知识人本身并没有如此大的力量。更深的基础是社会本身的变化。去年我就开始不断重复一句话,即政府还是原来的政府,而老百姓已经不是原来的老百姓。社会已经明显地变了。使得这种变化成为可能的是网络。在非网络的时代,舆论的封杀,就可以将抗争的力量消灭于无形。但在网络的时代,这已经不可能。事实上,从对反宪政逆流的回击开始,社会的力量就以网络的方式,进行了顽强的抗争。
  而对于这一次的东莞事件,由于正经的主张往往是与揶揄、嘲讽、谩骂等搅和在一起,似乎整个事情呈现的是一种污秽的画面。但如果拂去语言的泡沫,其矛头所指是非常明确的。即保护民众的基本权利,在这里就是性交易不被“入罪”的诉求,谴责和抑制公权力对私生活的介入。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不仅仅是以前人们常说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的存在,更重要的是由这种力量推动的不同于官方发起的改革过程的社会转型过程。
  但也就在这个时候,来自社会的转型逻辑与另一个变革的过程,即官方发起的改革过程相遇了。因为这次人们所抨击的并不是一种抽象的静态的公权力,而是公权力的一次运作,而这个运作又是与改革的过程联系在一起的。香港《苹果日报》的报道指出,央视这次报道直指东莞色情业背后的政商勾结,目标是盘根错节的权力庇护,以及部分的腐败官员。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改革的过程遭遇了转型的逻辑。
  也正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差异。如果是在上一次改革过程中,这样事情很容易定位和解读。因为那时候,中国只有一个变革的过程,即由执政者自上而下推动的改革过程,通行的逻辑是上下一致,是上下的合力。甚至即使是体制外和体制边缘的变革者,也是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配合这种改革。因为如果不配合,意味着是给改革打横炮。而这一次,人们看到的情形不一样了。现在人们看到的是两个变革过程,是这两个过程的互动,甚至转型的过程可能会影响改革的进程。
  历史的逻辑已经不一样了。
  当然,我们期待的是这两个变革过程之间的良性互动。
其他文献
当年的抗争与辉煌已经过去几十年,但曼德拉依然备受世界瞩目。为什么人们依旧关注他,他的精神于当下的世界是否仍有意义?《中国周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  跟懂法的人讲法才起作用  《中国周刊》:被监禁27年,曼德拉能最终坚持活着走出监狱,从他个人、社会法治以及国际舆论等层面看,都有什么因素促成了这一奇迹?  贺文萍:首先,曼德
期刊
今天,中国平民百姓,无论城乡贫富,购置一辆私家车,或代步,或谋生,或炫富,上街与官车为伍,甚至一起拥堵,早已习以为常。然而,天朝百姓拥有出行现代化的权利,其实不过是近十来年的事情。  这是发生在1996年的一段记忆。是年7月,汽车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纪念解放卡车诞生40周年。会后,机械部长何光远致信中央领导,谈及中国轿车的自主研发以及轿车进入家庭的问题。随信附上了我在会上的书面发言《车轮载来的空间》
期刊
彭德格拉斯特《左手咖啡,右手世界》,是一部好教材,透过该作,除获得咖啡(豆)种植、制作、啜饮等,以及咖啡的商业史知识,还能看到人性,看到因人参与构成的世界,有着我们喝着咖啡,而很难想象的另一层面貌。作者的意图,大约从书名中可窥一斑。  人类开天辟地以来,除爱情之外,有三样事物与人类相伴至今:土地、贸易和宗教。这里主要谈谈贸易。  贸易即商业。在人类生存中,它区别于土地的关键,是其流动性,流动性与生
期刊
按照二十四节气的自然规律,每一个日子都有讲究。  大暑那天,我查了查,应该吃些姜,再喝些羊肉汤。  从哲学的角度讲这是有道理的,最热的时候吃一些热性的食物,如同负负得正,也是顺乎自然。在这个凡事都着急的时代里,大夏天里就开始做冬天的事情,还真是一种境界。  年纪越大就越尊重传统。  下班回家,用剩下的小半块姜做了一个姜汁豇豆,羊汤是没法喝了,来不及解冻,一点点姜味如同点缀,总觉得是形式主义。应该更
期刊
2009年10月,美国许多媒体报道了一起令人捧腹的官司:在一起百事可乐被控侵犯知识产权的诉讼中,百事可乐法律部门的秘书忘了处理法庭通知,导致法官作出缺席判决,要求百事可乐向原告赔偿12.6亿美元。  这或许是历史上最昂贵的“秘书失误”了。事情得从1981年说起。那一年,威斯康辛州的居民乔伊斯和福格特会见了百事可乐的经销代表,给他讲了一个瓶装水创意。双方签订了保密协议,此后就没有进一步接触。  直到
期刊
“外聘就是无论你工作了三年、五年,  你和这个单位都没有任何关系。”  2010年夏天,当我辞职走出那家部委北办公区的大门时,心情好到了极点。挥了挥衣袖,绝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年前,刚刚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我入职一个部委直属事业单位的出版社,岗位是选题策划编辑。入职的那一天,我才知道,自己是个外聘的“临时工。”  身份  体检过后,我们新入职的八九个人被召集到出版社一间很大的会议室里。各中
期刊
这是个特殊的坟墓—除了几束菊花和康乃馨,坟前还摆着生鱼片寿司、烤鱼和妙鲜包。  躺在里面的,是一只被称为“馆长”的小猫。7月初,它被葬在清华大学老图书馆外的银杏树下。花束中,插着几张吊唁者的悼文—“夏日的黄昏里,你趴在树荫下睡觉,木质的书桌上,你的突然出现让我惊叫,彼此拥有的日子,都过得很好。”  追悼活动颇为隆重。今年清华毕业典礼的告别视频中,也记录了它的故事。这只小猫的身影一出现,全场3000
期刊
霾,连续的霾。不仅我们的城市,还有你们的城市、他们的城市……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站出来说:“我有呼吸新鲜空气的权益,请立即给我!”恐怕没人会响应,也没人会搭理。  这个时候,我们能选择的,只有接受。  权益就是这样的一个东西,很多情况下并不完全决定于你应不应该有,而是还要看你经过各种努力和帮助后,最终能不能够拥有。  马上又到“3·15”了,这是一个消费者争取权益的日子。消费者都应该拥有什么样的
期刊
前不久在湖南漫行,三湘的夏日,天晴时太阳毒得很,天阴时闷热得很。正难受间,忽听同行的美女在一家小铺前招呼,来喝碗甜白酒噻,本地名吃哦。一股甜滋滋的凉意顿时穿过心田,湿热似乎一下子消退了,有些望梅止渴的意思。  坐下,小桌边每人面前摆了一小碗,结块的糯米粒,中间有个小圆空,浸在酒浆里,这便是甜白酒了。端起小碗,喝一口,凉滋滋的甜意从唇间,越过喉咙,穿肠入肚,恍如一阵凉风掠身而过,暑热顿消。  这味道
期刊
我常对喜欢出行的朋友说:没到过西藏就不知道中国有多美,没去过新疆就不知道中国有多大。  美丽和魅力总是牵魂的。  青藏高原上那一列列的冰川和雪岭,在蓝天和白云的掩映下,煜煜地闪耀着。站在4000米左右的高原面上,海拔七八千米的山峰全无想象中的高耸和仰止。  推动这座广达265万平方公里的高原演绎沧海桑田故事的板块,至今还在一刻不停地俯冲和上翘着,只是间或猛然提速,或戛然停顿。  那一道道的山岭和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