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技巧,帮你搞定延时摄影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cp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時摄影指拍摄一系列单张的、静态的、连贯的照片,然后将这些照片连续地播放出来,形成一段有快速播放效果的视频。这在视频拍摄中也叫“升格”,即用低帧率拍摄后用高帧率播放,但延时摄影的区别在于前期拍摄的是静态图片而不是视频,也正是因为这个区别,延时摄影可以实现更大时间跨度的拍摄,做成视频后的时间进程也可以更快些。今天我们就通过三个步骤来聊聊延时摄影到底怎么拍。

第一步;确保相机的稳定性


  如果是拍摄单一场景的延时摄影,最重要的是确保相机静止不动,不止按快门的时候要静止,在整个拍摄过程中都必须是静止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不仅要使用三脚架并拧紧所有旋钮,还要小心观察周围环境,避免三脚架和任何活动构件相碰,避免任何人不小心踢到、碰到三脚架,否则整场拍摄就会前功尽弃。举个实例,在午门拍摄星空题材的延时摄影时,我旁边有个摄影人将三脚架的一条“腿”伸进了铁栏杆的缝隙中,哪知道这铁栏杆是带轮子可滑动的,一个小孩突然推动了它,三脚架被推得转了向,这位摄影人不得不从头开始重新拍过。
  为了追求更动态的画面效果,有时我们会在拍摄延时的过程中让相机匀速地旋转或移动,此时追求的就不是“固定”相机了,而是在方向上保持统一、在速度上保持匀速,以此来保证最终的视频是顺滑、没有顿挫感的。在这个时候电动云台或是滑轨或许能够帮上大忙。

第二步:关于相机设置


  如果每隔一段时间按一次快门,手动操作其实是有点难的,即便是短时间的延时拍摄依然有可能因为分心而错过拍摄时间。另外我们用手指按快门的动作还有可能导致相机发生轻微的晃动,如果是球形云台,这会导致相机的朝向逐渐发生改变。
  所以我们最好不要手动按快门,而是依靠相机里的延时摄影(间隔拍摄)功能来拍摄。一般来说,我们需要在相机里设定好每张照片的间隔时间,再设定需要拍摄的总张数,相机会自动显示出拍摄整组延时素材所需的总时长。每个机型的菜单都不一样,具体的设定方法还请查看相机说明书。
  有的相机没有延时摄影功能怎么办?这时我们可以用可编程的快门遥控器或快门线,前者是无线的,后者是有线的,它们的共同点是具备一块小屏幕和几个小按钮,我们可以设定时间间隔、总张数、总时长等拍摄条件,按下开始按钮,它就会按时按量地帮我们按下快门。
  在正式开拍之前还有一些设置。首先,我们必须使用手动对焦模式以防相机在每次拍照前都重新对焦,出现对焦主体偏移甚至对焦失败、无法拍照的情况。最简单的方法是先用自动对焦模式将焦点对在主体上,然后切换到手动对焦模式,让对焦点一直停留在主体位置。要注意,切换到手动对焦后要特别小心不要误触镜头对焦环,以免焦点发生偏移。
  曝光模式要怎么选择呢?分两种情况,如果拍摄总时长内的光线变化不大(例如从下午2点拍到4点),或者突发性的光线变化很多(如拍摄都市夜景时总是有车灯突然射向相机方向),我们可以使用手动曝光模式,它能让曝光结果保持一致,不会出现忽明忽暗的情况。但如果拍摄总时长内光线会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如拍摄日出、日落的过程),那么我们需要使用光圈优先或快门优先模式来拍摄,让相机自动适应光线变化,不至于拍到后半截的时候出现严重的曝光过度或不足。

  使用光圈或快门优先曝光模式拍摄时我们还要注意设置两个参数:一是要使用评价测光模式而不是中央重点或点测光模式,评价测光能全面考量环境亮度,不容易受一两个事物的变化所影响,曝光比较平滑稳定;二是如果相机菜单里有专门为延时摄影而设计的“顺滑曝光”一类的功能,那么请一定打开它,它能保证曝光值随大环境光照变化而变化的同时在照片之间保持细微、平滑的参数变化,不会因为某些突发性的情况(如突然走进黑衣人,或突然有强光照向相机等因素)而忽明忽暗。

  拍摄时,我们需要关闭相机和镜头的防抖功能。在三脚架上静止不动时,有的相机会出现误判,在不需要防抖的时候进行防抖补偿,这不仅会增大耗电量,而且还会导致画面之间出现构图上的偏差,在视频里就会出现突然的抖动。我们还需要检查相机的存储卡是否有充足的空间,避免拍到一半卡满了,无法继续拍摄。另外,记得将照片格式设置为RAW,以保留最好画质,同时将白平衡手动设定为一个合适的值,避免白平衡来回摇摆。

第三步:計算间隔时间、总张数及总时长


  我们到底要隔多久拍摄一张照片,需要拍多少张,又需要拍多久呢?下面我给大家一组基于经验的参数和一个比较科学的计算方法,你可以根据情况自行计算和取用了。
  首先,如果我们只考虑拍摄对象的运动速度,只是想把对方的变化记录下来,能看出明显的加速播放的痕迹,那么可以记下这一组经验数据:拍摄车来车往或人头攒动可以间隔3秒拍一张;随着太阳角度变化而产生的光影变化或流云可以间隔10秒拍一张;拍摄花卉的绽放过程可以间隔15分钟拍摄一张;拍摄工地建设速度可以每1小时拍摄1张。以上参数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例如北京东三环大堵车时,间隔3秒拍摄根本看不出车辆在运动。
  更严谨的做法是同时考虑间隔时间、总张数和总时长这三个互相牵制的参数,并要考虑到最终成片的帧率问题。什么是帧率呢?你可以把它简单地理解为每1秒视频中包含的静态图片的数量,单位是fps( Frames PerSecond,每秒传输帧数),我们拍摄的每1张照片就是1帧。如果要流畅的画面效果,我们至少需要让帧率达到25fps,也就是每秒播放25张静态照片,有的视频是30fps的,高清视频则大多具备60fps。这并不是说帧率越高越好,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拍摄对象是流云、日落这类需要顺滑运动效果的事物可以用帧率较高的视频来呈现,但人头攒动一类的画面并不需要那么高的帧率,反倒是在用8fps、lOfps这样的低帧率时能有更明显的跳跃效果,让现场的拥挤、混乱感变得更夸张。
  然后我们要考虑第二个参数,即这段视频的总长度。一般来说我们不会用一个延时摄影片段作为整个视频的内容,而是将它放在某个更长的视频中作为一段素材。这就决定了这段视频的总时长不会很长,一般在5 - 10秒之间。假设我们需要视频总长为10秒,帧率为25fps,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计算出所需的帧数量,也就是照片数量:10秒x 25pfs= 250张。
  我们需要代入的最后一个参数是间隔时间或拍摄总时长。为什么说是“或”呢?因为如果环境光强度变化不大,就只需要考虑照片之间的间隔时间就好,间隔时间的参考数值前面已经列出,加上这个参数以后,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拍摄所需的总时长。例如我希望每1 0秒拍摄1张照片,假设根据前面的计算,我一共需要250张照片素材,需要的拍摄总时长是:250 x 10=2500秒。每分钟60秒,所以2500÷60 a42分钟。
  但如果环境光强度变化大,我们就要根据光线的变化速度来先确定拍摄总时长,再反推照片之间的间隔时间。例如我想在一段延时视频中囊括光影变化、晚霞、暮光和入夜之后的城市灯火,而今天的日落时间是19:22分,那么我或许需要从18:00一直拍摄到21:00,也就是3个小时。因此3 x 60 x 60= 10800秒。还是以10秒长度的帧率为25fps视频为例,我一共需要250张照片,要在1 0800秒内拍摄,也就是说我需要每间隔1 0800÷250= 43.2秒就拍一张照片。因为相机和快门遥控器都不支持小数位的时间设置,所以四舍五入为43秒即可。
  拍摄结束后,一般会先用AdobeLig htroom或Photoshop批量调整照片的曝光,然后把所有照片素材导入Premiere或Final Cut Pro软件中进行合成、剪辑,合成时按照之前对帧率的构想来设定每张照片所占的时长就好。如此,一段精彩的延时摄影作品就诞生了。
  延时摄影并不是很难,只要能理解帧率的概念,细心计算并考虑好物体运动速度、环境光线变化等要素,你一定也能拍出震撼的延时摄影作品。
其他文献
“观点”可以指意见或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以描述一个人在任何特定时刻对世界的认识。这两种含义是密切相关的,因为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所处的生活环境,将影响其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澳大利亚资深摄影艺术家理查德·沃尔登多普( Richard Woldendorp)的作品就是个例子。对他来说,要深入感受澳大利亚沃土的壮丽和非凡,必须俯瞰大地。理查德最著名的作品都是从空中拍摄的,在他的镜头下,澳大利亚地形就
期刊
2005年研究生毕业后,翟红刚进入北京日报集团下的《竞报》工作。部门领导觉得他学历高,知识全面,更适合当编辑。就这样,他做起了图片编辑,偶尔也客串下摄影记者。2007年,他跳槽到《新京报》摄影部,负责在中国报道摄影圈极富影响力的《目击》栏目的策划和编辑。他凭借这一时期的出色工作,获得2010年度“金镜头”年度最佳图片编辑奖。2010年后,他分別在《全球商业经典》《壹读》担任图片总监,负责杂志影像风
期刊
竞技体育摄影对于摄影师的拍摄技术功底要求非常高,而娴熟于各种摄影技术的基础上,还能将照片拍得与众不同的摄影师并不多,魏征就是其中一位。作为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图文中心首席摄影记者,20多年的扎实积累,让魏征能够游刀有余地应对报道多届奥运会以及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其作品频频出现在国内外新闻摄影专业评选榜单中。  然而,经常以照片“新意”著称的他,也会遇到“创意”瓶颈,既要拍到符合报道要求的好照片,同时又
期刊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可对于蔡聪这样的视障人士来说,想要用眼睛来传达自己的情感或创作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  蔡聪10岁的时候,因为药物副作用引发的继发性青光眼导致视神经萎缩,视力下降到不足0 02;高中时视力再一次下降,连书本都看不见了;现在的他右眼完全没有视力,左眼还有一点点模糊的光感,能看到一些影子和物体的大概轮廓。而非视觉摄影的出现,让手机镜头成为了他的眼睛,将他心中的情感传递到人们面前
期刊
南非摄影师扎克·范·比利翁( Zak van Biljon)似乎从小就与颜色有着不解之缘。比利翁出生于1981年,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是在约翰尼斯堡和开普敦度过的。虽然在彩虹之国长大,比利翁却着迷于颜色的简洁和统一。他在国家摄影学院主修了摄影,之后很快就开始接触红外摄影。  所谓红外摄影,即用红外线作为摄影的光源,用滤镜阻隔掉紫外线和其他可见光,而含有叶绿素的元素则能强烈反射红外光在不可见的波长,
期刊
从2014年起,亚洲羽毛球锦标赛连续五年在武汉举行,而羽毛球是我经常拍摄的体育项目。在今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的拍摄中,索尼全画幅微单TMa9已经成为了我的主力机型,主要搭配FE 24-70mmF2.8 GM和FE 70-200mm F2.8这两只镜头来完成图片报道任务。  对焦能力是衡量一台相机是否适合拍体育的要素之一。在赛场上,只有两件事让体育记者扼腕叹息,一件是关键瞬间没拍到,另一件是拍虚了。在
期刊
一提到地中海,给人的感觉是遥远、炎热和浪漫,地中海沿岸的国度也以人们热情奔放而闻名。西班牙也是其中之一,这里的建筑与其多元的文化有着很明显的关联性,基督文化和回教文化的碰撞给西班牙艺术带上了奇异的色彩,而且西班牙民族天生就有一种热情奔放和狂野的个性,在建筑上就反映出诗意的、幻想的、神话的风格,往往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西班牙建筑通常以远高近低的层级方式排布,高低错落,符合人的空间尺度感。外
期刊
来自美国的摄影师迈克·克拉克( MichaelClark)是一名专门拍摄户外运动与极限运动的摄影师,拍摄的运动领域包罗万象:冲浪、攀岩、跳伞、激流皮划艇、雪山徒步,等等。他的照片总有一种令人屏住呼吸的张力:在大自然面前,人无比渺小,却又顽强不屈。  克拉克在大学时爱上了户外运动,这一爱好也点燃了他对摄影的热情。而为了拍摄下户外和极限运动中精彩的瞬间,他必须坚持锻炼,保持和运动员差不多的体力和运动技
期刊
現代社会繁杂忙碌的生活方式往往遮蔽了我们身边美好的事物,用一种发现的眼光看待周遭平凡的自然,领受自然的美好与其治愈心灵的力量,是美国摄影师马克·赫希( MarkHirsch)带给我们的启示。  赫希来自威斯康星州的普拉特维尔,他花了一年的时间每天为乡道旁的同一棵大树拍照。“我决定用一年的时间,每天为‘那棵树’拍照一一无论是日出之前,还是日落之后,任何可能的时间,我都会在那里,静静地等候、观看,关注
期刊
今年年初,自由摄影师洛伦佐·图尼奥利为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拍摄的一组描述也门饥荒的图片故事赢得了2019年普利策奖专题摄影奖。“这组作品将日常生活的平静美丽和战争中毁灭性的残酷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非常有叙事技巧的影像语言讲述了也门现在面临的悲惨危机。”在获奖理由中评委这样写道。  图尼奥利回忆这段拍摄经历时说: “也门正在发生可怕的人道主义危机。由于荷台达爆发了新一轮的战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