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材内容;导语;历史情境;学习兴趣;实践活动: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6-0092-01
历史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如何更好地开展历史教学,这是广大历史教师长期探讨的问题。笔者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身的体会。
一、挖掘教材内容,设计精彩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导入环节非常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理念充满期待,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伊始就运用精彩的导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则可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要想设计出精彩的导语,教师应在充分搜集历史教学资料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把握其中的教育因素,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进行导入,以将学生的思维带入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中。如,在教学《甲午战争》一节时,教师可以运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一百多年前,无数炎黄子孙流淌下了屈辱的血泪。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回到历史上的1894年,共同感受那段令人荡气回肠的悲壮历史。”如此导人,既营造出了浓厚的历史气氛,又将学生的思绪引向了新课的学习之中,从而为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情境是指历史事件发生以及历史人物活动所处的时间、地点、背景等。而历史情境教学则是指历史教师以教材为基础,以《历史课程标准》为导向,运用多种手段,如,语言表达、实物展示、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把教材中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实现知识内化的过程。一般来说,创设历史情境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其一,创设悬念情境。历史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恰当设疑,创设悬念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其二,创设动态情境。即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歌曲、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制成课件,并选择适宜时机播放课件,创设历史情境,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教师就可结合教学内容播放电影《甲午风云》的片段,以让学生深刻感受这段历史。其三,创设比较情境。比较是鉴别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方法,其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所谓纵向比较就是把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横向比较就是把同一时期发生在不同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创设比较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把握历史的真谛。
三、倡导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目标。教师要抓住新教材贴近学生实际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阅读资料等,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开阔视野,增强能力。如,在讲到有关“三国鼎立”的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对当时的战争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则建议学生去参观街亭古战场、铁笼山等,要求他们对历史遗迹进行拍照并展开调查,为撰写历史小论文奠定基础。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尊重学生人格,调动学生学习欲望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贯彻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以平和的语气、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而不是高高在上,一味地指责学生;采取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坚持对学生的优点、进步、成绩予以肯定,要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表扬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6-0092-01
历史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如何更好地开展历史教学,这是广大历史教师长期探讨的问题。笔者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身的体会。
一、挖掘教材内容,设计精彩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导入环节非常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理念充满期待,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伊始就运用精彩的导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则可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要想设计出精彩的导语,教师应在充分搜集历史教学资料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把握其中的教育因素,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进行导入,以将学生的思维带入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中。如,在教学《甲午战争》一节时,教师可以运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一百多年前,无数炎黄子孙流淌下了屈辱的血泪。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回到历史上的1894年,共同感受那段令人荡气回肠的悲壮历史。”如此导人,既营造出了浓厚的历史气氛,又将学生的思绪引向了新课的学习之中,从而为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情境是指历史事件发生以及历史人物活动所处的时间、地点、背景等。而历史情境教学则是指历史教师以教材为基础,以《历史课程标准》为导向,运用多种手段,如,语言表达、实物展示、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把教材中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实现知识内化的过程。一般来说,创设历史情境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其一,创设悬念情境。历史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恰当设疑,创设悬念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其二,创设动态情境。即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歌曲、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制成课件,并选择适宜时机播放课件,创设历史情境,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教师就可结合教学内容播放电影《甲午风云》的片段,以让学生深刻感受这段历史。其三,创设比较情境。比较是鉴别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方法,其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所谓纵向比较就是把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横向比较就是把同一时期发生在不同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创设比较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把握历史的真谛。
三、倡导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目标。教师要抓住新教材贴近学生实际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阅读资料等,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开阔视野,增强能力。如,在讲到有关“三国鼎立”的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对当时的战争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则建议学生去参观街亭古战场、铁笼山等,要求他们对历史遗迹进行拍照并展开调查,为撰写历史小论文奠定基础。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尊重学生人格,调动学生学习欲望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贯彻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以平和的语气、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而不是高高在上,一味地指责学生;采取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坚持对学生的优点、进步、成绩予以肯定,要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表扬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