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的钥匙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Q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独特而实效的内容结构框架及特点
  本书在内容结构上分成四个部分:
  (一)问题回放,即發现问题。这一环节是李老师利用了六年的时间在基层学校看课及评课的结晶部分,使问题明朗化,更多的是让基层教师找到自己的影子,然后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二)问题分析,即挖掘问题根源。看了问题回放这一环节,多数教师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但可能还发现不了问题——即与新课程背离之处。这一环节李老师做了深刻的分析,使教师们真正认识到了自己无意识之中犯的错误。
  (三)问题解决指南。这一环节应该是本书的点睛之处,现在市面上流行很多版本的指导教学用书,但多数只为教师指出错误,而忽略了教师最渴望的应该是如何与新课程的接轨的做法,即解决问题的方案。李老师深刻理解基层教师的难处,也真正为他们的教学服务。所以,李老师在这一环节中剖析了问题解决的办法,让读者有法可依,有招可使。
  (四)案例示范及点评。如果说上一环节为读者作了思想指导,那么这一环节应该是实践指导,这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很多教学指导用书说了一大套理论,却缺乏如何将这些理论深入到实际教学之中的内容,这就可能导致部分教师理解得偏差和不深刻,因而重新走上了教学的另一个死胡同。
  李凤荣老师在前言讲到了这本书的三个特点:需要与给予的一致性、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性、教研与培训的一体系。正如李老师所说:“给予教师理论分析与实践操作两个方面的指导”,“将新课程理念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合二为一,这样教师们读起来,既能看到问题,又能明确原因,还能知晓做法”,“不断地用研究的结果引领全体教师共同学习、提高,引发教师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自己”。
  二、高质量的著作价值
  这本书之所以说具有高价值、高质量,是因为它本身涵盖的知识量是很大的,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可实践的作用。综合起来说,笔者认为本书存在的价值之处有:
  1.真正以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己任,以语文教学的整体性为重,引导教师如何领会小学语文教学的真谛,见解高屋建瓴,蓄力指导。
  李老师希望“守住语文的根”,“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并且提出了教学方法,“我们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在开放课堂引进一些新的做法时,首先要问一问:这样的引进或这样的开放目的是什么,从而避免一些盲目的做法”。教师要“真正做到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固守住了语文教学的‘根’——能写会读善交际,热爱民族文化,学做人”,“在语文学科开展探究性活动时一定要把握语文学科特点——抓住文本特点,进行多层对话,在阅读实践中积淀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牢固树立语文的探究性阅读的观念”。
  2.真正以学生的素质和发展为着眼点,切实为了学生的将来负责任。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把握语文的实践性的特点,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不断理解、记忆、学习表达,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学生人格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对学习兴趣等,教师都可以通过肯定、赞赏、引导或委婉的批评给予评价,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3.真正以一线教师的教学指导为重点。
  本书的重要环节即“问题解决指南”对教师的教学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紧密地与新课程结合在一起。“语文素养决定着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决定着教师设计课堂的能力,也决定着教师的语言表达和课堂文化品位的高低,更决定着所教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学习语文的质量。”一个语文素养比较高的教师,无论是对语文基本特点的把握,还是对新课程的理解,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深的。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呢?李老师提供了两种方法,第一教师要多读书,第二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新课程实施后,小学语文教师从学习课标到深入实践,不可避免会犯一些错误,但我相信,只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认真学习这本书的精华,领会李老师将课标结合实际的内涵,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必定会更上一个台阶。所以,我建议广大教师学习《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将其作为我们现在语文教学的指南,在实践中感受新课程的精华所在。这样,我们就能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成功者和贡献者。
  (责编黄桂坚)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化公民必备的能力。语文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变能力的途径,本课教学巧设情境,通过实践或模拟训练开辟一条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让学生真正成为口语交际课堂的主体。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变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2.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训练学生,使学生了解购物讲价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学生的习作是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而能上好作文课,更是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乐”写。  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    一、多说    说好话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因此,我规定学生在校一律讲普通话,提倡校外也讲普通话。同时可结合一些活动,如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开辟“普通话一角”等进行
设计理念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要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风是学生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但却又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才能让风走进学生的视线,进入学生的画中呢?我引领孩子从寻找风、留住风入手。展开本次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二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表现的天性,通过让彩带飘起来、留住风、表现风等一系列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究问题,在探究中展开想象。  “风”的创作过程,是学生造
一天,女儿在我办公桌上写家庭作业,忽然,她伸出右手说:“妈妈,我大拇指上有个东西,硬硬的,中指上也有,好痛!”我一看,在那只稚嫩、白皙的小手上竟然长着两个硬邦邦的茧子。毫无疑问,那是写作业留下的痕迹。那一刻,我心中有一根弦被拨动了,作业留给孩子的究竟是什么?是这样一个略显突兀的茧子,还是帮助孩子发展心智的梯子?这引起了我对作业问题的深刻反思。  作为一位数学教师,我一直认为,对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一直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游记文章,这些文章往往语言优美,游览顺序清楚,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针对这类课文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可采用“表格建构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利用表格建构为载体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下面,笔者就结合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第四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来谈谈这类课文的教学。  主要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祖国美丽山河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已在教学中广泛生根,语文作业的设计也充分地体现出尊重学生的个性,能较好地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同时也能抓住学生由被动作业到主动作业,由讨厌作业到喜欢作业的心态变化。但在欣喜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少误区,归纳起来有如下这些形式:  形式一:做自己喜欢做的作业。为了体现“个性”,有的教师在布置作业上给学生留一些空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作业,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柳笛和榆钱》是语文S版第六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写了北方的故乡,那里春天里的柳树和榆树奉献给孩子们的礼物——柳笛和榆钱。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出春天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的介绍了故乡的柳树和榆树。文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披散着长发的柳树”和“把身子探出墙头的榆树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要一改课堂原有的教学弊端,使品德教育真正“生活”起来、精彩起来。让活动和探索贯穿的课堂,成为学生成长过程真正的需要。本文拟从执教《平安回家》的教学体验,来阐述笔者的一些感触。    一、上课:师生聊天——情境探究    师:同学们好!请大家仔细听,听到了什么?  生1:我听到了汽车
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生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这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    1、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教师要多创设教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在作文课前,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学生外出活动的情景、生活中的画面、大自然的美景录制下来,经过编辑加工,制成图像。作文课上,教师根据需要先播放一段精彩的画面,随着动听的音乐、真实的画面,学生慢慢地感悟形象,心灵受到触动,情绪被调动起来,进入本次作文所需要描写的情境之中。现以《赏图像编故事》网络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