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为进”式说理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ljjjjjx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笔者在进行情境任务型作文教学时,对学生作文中大量出现的自说自话或者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说教等说理现状深有感触。身为一线教师,我们该如何教会学生增强对话意识,注意交流的真诚,将说理真正说到读者的心里?
  比如前段时间我们写作的这个作文题:战争中,一个村庄被炸毁。一个小女孩身上着了火,正哭喊着往前跑。一名持着相机的战地记者正从这里经过。面对眼前的情景,他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抓紧时间拍照,并立即离开给报社发照片;第二种,他拍下照片后,过去灭火;第三种,顾不上拍照,赶紧过去把小女孩身上的火扑灭。
  有人就这三种选项让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进行选择。小学生都选择第三种,因为被火烧多疼啊。中学生有选第三种的,也有选第二种的,选第二种的学生认为,拍下照片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战争的残酷。大学生中有人为第一种行为辩护,认为职业素质更重要,记者这一职业决定了他应该这样做。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则情境任务型作文。材料由两段构成,第一段是创设一个情境,交代背景材料,提出问题。战乱中,一个战地记者,面对身处险境着火的小女孩应该怎么做,并且给出三种选择。第二段材料展现特定人群的选择。综合来看,重心应在第二段,第二段是后续观点生发的基础,观点的生成和支撑都不应离开第二段材料所规定的范畴。任务指令为“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材料第二段中明确给了三个群体的具体取向,这便是审题立意的关键,所以,必须对三个群体和他们的三个取向进行思考、斟酌、权衡、比较,不可另起炉灶。
  很多同学都能读出材料的情境要求,也大都能站在小学生或中学生的角度,阐述自己对此事件的看法。出现比较多的立意有:1.强调职业素养,不能违背人性;2.人理性思维的提升不能以牺牲感性的良善为代价;3.在强调职业素质的同时,保持人本初的善良;4.教育要保护人天性的善良;5.敬畏职业素养,更要敬畏生命;等等。但是问题在于,很多同学在说理的时候,往往要么抛开情境大谈人性,要么直接指责大学生,或者简单地将职业素质完全否定。还有些同学站在中学生的角度,既批评小学生幼稚、目光短浅,又批评大学生冷血、毫无人性。
  这样的写作,又何尝不是一种冷血且缺乏理性?
  在作文走向情境任务的今天,我们的写作需要避免的,除了自说自话式写作、强调学生的写作要有对话意识之外,还要告诉学生的就是,写作中要有读者意识,尊重读者的阅读感受,恭敬、诚恳地表达与阐述。
  一、“以退为进”说理思维举隅
  以退为进写作,就是基于对话意识、读者意识之上的一种尝试。这样的尝试,古人早已为我们做出了极好的示范。我把其中最经典的做法,归结为以下两点。
  1.示之以弱、驳之以理
  “读之不落泪其人必不孝”的《陈情表》就给我们提供了“以退为进”范式之一:示之以弱、驳之以理。
  面对晋武帝的“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李密在“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的困境里,再以表闻,仍以奉养祖母为由,来求得庙号为武的皇帝司马炎“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听起来像是个无法完成的任务。聪明练达的李密,开篇先是从父丧母嫁、年少多病、门衰祚薄、刘氏卧病等四个方面陈说自己的“夙遭闵凶”。此刻的李密,心里未必不清楚,此番“卖惨式”的陈情,也许无法从皇帝处博得同情;但是他仍然选择以这样的开篇来向皇帝陈说,其首要目的,我想应是“示弱”二字,示之以弱,求其耐心,接下来的陈情才有“陈”的空间和可能。其次要目的,我认为就是应对晋武帝“为何只有你能供养祖母”的质问了——家中除了李密、再无一人可以供养祖母。这样的铺垫,就为文章第二段“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提供了有力支撑。接下来李密在后文中直接点明“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来正面回应晋武帝对他是否是“矜名节”才拒不出仕的疑虑,并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这句话里暗示了一个意思——臣密尽孝即为尽忠,以此来回应晋武帝可能会有的第三个质问——自古忠孝难两全,为何不能舍孝就忠。李密的陈情,到此处似是已能劝服武帝答应他“辞不就职”的请求了。但是李密再次向皇帝言说了以下内容:“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养刘之日短也。”这番话语,将武帝可能会有的第四个质问——尽孝和尽忠不能完全等同——堵在了喉中。
  难怪晋武帝读罢《陈情表》感叹道:“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准如所请。皇帝肯定了他的“士之有名”,而不是“士之至孝”,这样的感叹,怕是也带着不得不准奏的无可奈何吧?李密的制胜秘诀,就在于他站到武帝的角度,提前推想出了武帝可能有的质问与怀疑,然后将自己的应对一一巧妙地藏进所陈之情中,最终在这番与武帝的较量里完胜。
  和一般的驳论文相比,这样示之以弱、驳之以理的“以退为进”式说理,少了几分咄咄逼人、冷嘲热讽,多了几分谦卑温和、诚恳恭敬的友好对话,更适合当下的情境任务型作文的写作要求。
  2.致之以诚、献之以策
  和李密《陈情表》式“温和的驳倒”相比,《烛之武退秦师》里的老烛的做法,显得尤其技高一筹,我把这种“以退为进”说理称之为:致之以诚、献之以策。说明白点就是:我赞同你的想法,但不赞同你的做法,我为你献上能达成你目的的更好做法。
  公元前630年,秦晋大军兵临城下,郑文公向郑臣烛之武求助,面对烛之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推脱与牢骚,堂堂一国之君郑伯果断引咎自责,然后再以国家民族大义来堵住烛之武的退路(“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终让年纪已然不小的烛之武“夜缒而出”求见秦伯,给郑国赢得了一线生机。郑伯的退而自责与自省,为他打动并说服烛之武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此刻郑伯的做法,我觉得和上文“示之以弱、驳之以理”的做法应属一类。烛之武劝退秦穆公的说辞可就比他的国君高明多了!(难怪郑伯搞不定退兵之事,只能放低身段求老烛出马!)老烛面对强大的秦国之穆公的开场白——“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深得其君上真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的说辞也仿佛郑文公附身。但是這样的示弱,是无法让虎狼之秦退去的,于是老烛抛出“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进一步引起秦伯的关注,接着老烛从秦国的利益出发,为秦伯分析了存郑的好处与亡郑的害处,最终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的利害分析,成功地使得“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无独有偶,仍是战乱频仍、名士纵横的战国时代,《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和烛之武一样的智慧之光。触龙“入而徐趋,至而自谢”“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的一番“示弱”言行先瓦解了太后“老妇必唾其面”的昂扬斗志,接着以其为幼子“开后门”求官的做法引起太后“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的共鸣,再接下来,触龙站在太后的角度,为太后提供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正确做法——送长安君质于齐!
  纵横捭阖的名士风流,时至今日,仍让读者击节赞叹、慕之仰之!
  这样的“以退为进”说理的智慧,运用到今天的作文,也一样能起到让人惊喜的效果。
  二、“以退为进”说理在作文中的运用范例
  前段时间的考试给了这样一个作文材料:有人认为,当下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读图可以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便捷。也有人说,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读文字都是必须的选择。你认为,读图好,还是读文字好?请写一篇文章,发表你对此的看法。
  有位同学巧妙运用了“以退为进”说理,并拿到了一类卷的分数。我们来看看她的作文片段:
  逛贴吧时,你会看到楼主写“我知道没有图你们是不会进来的”;刷微博你会看到“有图有真相”;甚至是报纸杂志,也是图文并茂,且图片的份量越来越重……由此我们获得愉悦。对比一下百年前《新青年》的版面,不难发现我们已进入一个读图时代。然而我们的“读图”却往往是种伪“读图”。
  一只青绿色的小树蛙举着片叶子挡雨的图片曾经火了好一阵,恰到好处的人性化让我们大呼可爱。最后才知道这不过是刻意迎合受众口味的摆拍作秀——以树蛙的生命为代价。类似这样的伪图还有很多却往往难辨真假,试想当人们通过读这样的图而放松心情时,愉悦的究竟是谁?图片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而引人注目,确实不错——当需求产生,市场就开始运作,泥沙俱下也就成了必然,这份虚假欢愉,你要吗?
  而即便图片是真正的,我们也难逃伪读图的陷阱——这种读该是极为肤浅的吧?没有人会像研究《红楼梦》、研究《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读图的。先不谈图片本身价值几何,我们追捧它,往往是一图方便快捷,二图感官享受。方便快捷则节约时间,指尖一划,无数斑斓的色块就在眼前闪过,可以说是十分符合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的诉求了:比起文字不知快了多少——即便是电子书即便是一目十行,也是要带脑子耗时间去读的。感官享受就不必提了——读文需想象、需体悟,读图则只需要坦然做一个被动的接收者,任俊男美女、风景萌宠充斥眼球。
  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我们从这样的虚假狂欢中享受无上欢愉,和这场狂欢的制造者实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个收获金钱利益,一个则使自己的精神平原荒瘠破落,在文学滋润下的肥沃土壤会因此干裂失水,轻轻一搓,就化成泥沙随风散去了。一味地沉溺于视觉的享受,会减少对文字的需求。长此以往,人与凭天性追求刺激的兽就同化了。这样的人多了,就堆叠成了一个时代。
  这几段文字运用的说理方法,可以看作是“以退为进”说理的第一种“示之以弱、驳之以理”,列出热爱读图者可能会提出的读图的优点——方便快捷、感官愉悦——再一一驳倒之!这样的写法,让文章张弛有度的同时,也显出了较高的思维含量,同时还让人更易接受,避免了咄咄逼人、简单说教!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作文材料,“以退为进”说理也是大有可为的!
  《战火可停,星火不熄》一文里,针对“拍下照片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战争的残酷”的说法,该作者如此批驳:化繁就简地说,一条生命与一张照片,何者价值更大?结果显而易见。更何况,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下,人们不缺这一帧胶卷去了解战争的残酷!
  《做人的“职业素质”》一文里,针对“职业素质更重要,记者这一职业决定了他应该这样做”的说法,该作者写道:拍照的记者原本想要通过照片让人们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却在残酷面前,上演了愈加残酷的人性。记者的职业素质之一是记录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以此唤醒人们内心对真善美的向往。但只拍照不救人行为的最终结果,却让人性的冰冷完全遮去了照片可能带来的对善的护持!
  《勿忘职责、不负人性》一文里,针对“立刻救人、不必拍照”的说法,该作者写道:顾不上拍照就去救人,固然这个小女孩能更早脱离苦海,可这样的灾难不只一处,受到伤害的小女孩也不止一个,那么目光所不能及之处,那些受苦的女孩也是否能等到一名战地记者的援助?拍一张照片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会让火中的小女孩再多受几分钟煎熬,可是如果这样的煎熬并没有以丧失生命为代价,却可以换来更多生命的被救助,那么如果彼时我是那名战地记者,我会以最快的速度拍照和救人,并向那个可怜的孩子致以诚恳的歉意!因为人要救,照片也要拍!
  我们不难看出,《战火可停,星火不熄》的说理采用的是“驳之以理”,《做人的“职业素质”》《勿忘职责、不负人性》两个片段的说理采用的是“献之以策”。这样的回应式的说理,才是真正将对话意识、读者意识放进了心里也体现在了行文中,既避免了一厢情愿的自说自话,又避开了道德制高点式的指责说教。如此说理,更能让读者、听者认同接受、心服口服!
  情境任务型写作最想强调的一点是,写作不是自顾自的“自我表達”,而是一个“与人交流”的过程。从作文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我们应该让学生清晰认识到,作文就是对话,在对话中要学会“有话好好说”,希望这样的“以退为进”说理思维,可以让学生的作文多一些温和的思辨,少一点冰冷的指责。
  [作者通联:江苏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其他文献
得作文者,得语文之天下;得语言者,得作文之天下。这句话虽然说得有点夸张,但的确道出了语言在考场作文中的重要意义。从阅卷实践来看,在审题、结构、内容等方面不出现“硬伤”的前提下,语言成为感动“特殊读者”(阅卷人)的主要因素。试想,烈日炎炎、挥汗如雨之时,阅卷老师在几十秒内看一篇作文,看到文采飞扬的作文时能不“怦然心动”吗?  请看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写下的阅卷手记:  语言的精彩决定着作文的人气指数:
在一间牢房里关押着3个犯人。因为牢房里的玻璃很厚,所以这3个犯人只能互相看见,却听不到对方说话的声音。  有一天,国王在牢房里给他们出了一道题,谁回答正确了,谁就能被释放。题目是这样的:在他们每个人的头上都戴上一顶帽子,并且他们都知道帽子的颜色不是白色就是黑色,但不知道自己所戴的帽子是什么颜色。国王的条件如下:  1.谁能看到其他2人戴的都是白帽子,就释放谁;2.谁知道自己戴的是黑帽子,就释放谁。
生活在农村,我真的不知道还有中秋这玩意,直到后来参加了那次活动,知道了那首词。那年那月,我从乡村走到城里求学,忽然就是中秋节了,忽然开了文艺晚会,于是就有人表演节目。多才多艺而又大胆的城里孩子们表演的节目令我既艳羡激动又自惭形秽。节目进行中,忽然有一个女孩子说要朗诵一首词献给中秋节,她用柔和的普通话朗诵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此,明月与中秋,中秋与明月,便因了“明月几时有”而在我的心里
能听音乐看电影的太阳眼镜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视频“透视”光学太阳眼镜,它的重量不到80克,电池可以持续工作6个小时。这款眼镜可以播放视频和音频文件,但目前它还不具备存储功能,所以需要播放音频或者视频的时候,可以通过s连接端口接到MP3、笔记本电脑、DVD上。这款高科技太阳眼镜拥有独有的“量子光学技术”,可以让用户在平常用途(当太阳眼镜使用)和特殊用途(听音乐看电影)间随意转换,所以用户不用担心
有一种心灵深处的悸动,叫感谢。  感谢风景之美  校园的绿化美得无可挑剔。从校门开始,校道两旁种着葱葱郁郁的大树,沿着校道往校园内走,一路有干净的广场,绿树环绕的篮球场,宽阔的足球场,还有迎春盛开的婀娜多姿的桃花。在这里,鸟儿可以随意栖息,自由地飞翔,自在地唱着悦耳的歌。渐进黄昏,夕阳的余晖晕染了整个校园,仿佛映出了每个忙碌的身影。一汪潺潺的细流,从校园中流过,将无数的美景包围其中。感谢这如诗如画
淌过诗经的河流,深情凝望,先辈们踏歌而来。斯人已逝,只留下经典篇章代代相传,荡气回肠。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代的爱情诗,再次动情吟诵,感受那些数不尽的爱与哀愁。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追寻她的方向……邓丽君缠绵婉转的歌声,牵动了多少痴男怨女的情思。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热恋者因对意中人热切追求,可望而不可及倍感惆怅与失望。詩歌空灵悠远,执着
当前,“留学热”的主体越来越趋向低龄化,很多中学生甚至是小学生早早就离开了父母,到异国他乡求学。他们之中有的学业有成,也有的虚度光阴。有人说出国是改变命运的契机,也有人说出国是颓废的开始。那么,你是怎么看待出国留学这件事的呢?如果有机会,你愿意出国留学吗?      憧憬异国行    胡尽意:出国留学?真棒!如果我可以出国留学,我可得好好做些准备。首先要努力学好英语,因为我非常喜欢英国,我向往英国
A  老爸今年已经步入了四十岁的行列,可是他人老心不老,不仅天天傍晚一下班就拉着我陪他打羽毛球并美名其曰:保持体形,还整天说自己是个“男生”。  我听了就别扭,时常挤兑他:“这世上哪有这么老的男生呀?”他听后故作痛苦状,瞪眼对我说:“看着你一天天长大我就难受,你大了,我就老了,真是不公平。”  “哪有不公平?你不也年轻过?又不是生来就这么老的。”我反击他。  可能是老爸从小就很宠爱我吧,在他面前,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以蒋方舟目前就读的全国著名高中——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为原型的校同小说。在被称为“全国第一高中”的格兰高中里,学生们只分为三个群体“成绩巨好的;家里巨有钱的;成绩巨好、家里又巨有钱的。”在这样一个奇迹般的学校里,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孩连笑却意外地被选举为“学生校长”,她开始接触到了学校里神话般的人物沐垂阳,慢慢发现这个古老的学校隐藏着太多的谜团,古堡中尘封了几十年的惊
设计一堂课,如建幻城,你得找到能建城的砖瓦,你得带领学生找到入口,攀爬城墙,搭建你梦想的宫殿。  九月,应浙江省杭州二中钱增兴老师邀请,我有机会去浙江松阳中学学习,选择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与大家交流。面对已教数遍的文本,我心里还是很忐忑。于是,一读再读刘亮程的文字,试图找到一个好的突破口来切入。  散文家李广田,在1948年第197期《中学生》上发表的《谈散文》中说“散文,既然是‘文’,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