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图象的凹凸性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n6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函数图象的凹凸特征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函数的凹凸性理论在大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在中学的数学课程标准里没有相关的知识点,但实际上函数图象的凹凸特征是个可以从初中研究到大学的问题,不仅在中学教材中能找到它的影子,而且在近年的高考试题或模拟试题中也经常出现蕴涵凹凸性理论的问题,类似的这种命制于中学与大学知识联结点上的问题很值得我们中学师生的重视.本人认为通过第二课堂运用探究性教学向部分优秀的学生介绍一些直观而又易理解的基本的凹凸性理论是有必要的。
其他文献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情景设置更加生活化,学生活动体验大大增多,动手参与能力也逐渐增强,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对数学课更感兴趣.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部分学生计算能力下降,传统意义下的“基础知识”明显薄弱,“两极分化”更为严重,尤其是经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兴趣大大下降,数学学习产生了诸多障碍,由学优生变成了学困生.为了落实“双基”,培
期刊
递推数列是数列中一类综合性应用问题,通过它考查数列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是近几年高考中通过递推数列考查的新特点.现将近几年高考题和模拟题进行分类解析,以总结各类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解法特点.
期刊
2005年北京市春季高考试题第18题为:如图1,O为坐标原点,直线J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a和b,且交抛物线y22px(p>0)于M(x1,y1)、N(x2,y2)两点.证明;
期刊
教案是教师精心备课下的产物,是教师上课的大纲和蓝本.备课、写教案是教学五个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往往也是教师们花费时间最多、投入精力最大、重视程度最高的一环.写一个好的教案是上一堂好课的前提,这无疑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共识.一堂课,能够按照教案预先精心编写的程序,不出差错,不出意外,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是教师最为感到满足的事情,也是当前评价一节课成败好与坏的基本条件.然而,教案有时又是一把
期刊
文[1]给出了形如an=can-1+d/aan-1+b的递推关系的数列通项的求法,拜读以后颇受启发,本文从另一途径给出此类问题的另一求法.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课堂的探讨和研究包含着学生间的讨论以及师生间的互动.数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初步尝试数学研究过程,体验创造激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探究性学习中,如何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是最为重要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师应注重对数
期刊
自从引入向量后,高中数学的许多问题的解释、理解和应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向量的数量积是《向量》一节的核心内容之一,有些数学知识或问题若用向量的数量积来解释,会显得更加直观、明了,解题思路更加清晰简便,但是现行教材中几乎没有涉及这一方面,许多数学知识和概念仍引用传统的思想方法加以解释,这样既不能体现《向量》的工具性和互融性,对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创新能力也是非常不利的.下面就举例给予说明.    
期刊
抽象函数是指没有给出具体解析式的函数.由于抽象函数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性质隐而不露,多数学生感困难,大量的抽象函数都是以中学阶段所学的基本函数为背景抽象而得,解题时,若能从研究抽象函数的“背景”入手,根据题设中抽象函数的性质,通过类比,猜想出它可能为某种基本函数,常可觅得解题思路.本文从这一认识出发,例谈4种类型的抽象函数及其解法.    1一次函数型抽象函数            注:本文中所涉
期刊
柯西不等式结构整齐,是证明不等式和求函数最值的有力工具;柯西不等式形式多变,其代数、几何、向量、概率等各种表现形式体现了数学各分支间的紧密联系和内在沟通.高中新教材新增了向量、概率等高等数学内容,这使得柯西不等式焕发了新的生机和与活力,利用其向量和概率形式解题的研究论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本文试归纳总结这些表现形式,并由此思考在解题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柯西不等式这个解题工具和教学素材.    1柯西不
期刊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它要求“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在高中新课标的实施建议中也建议数学课堂教学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1].新课标的实验教材在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