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教案,您会看到一片蔚蓝的天空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案是教师精心备课下的产物,是教师上课的大纲和蓝本.备课、写教案是教学五个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往往也是教师们花费时间最多、投入精力最大、重视程度最高的一环.写一个好的教案是上一堂好课的前提,这无疑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共识.一堂课,能够按照教案预先精心编写的程序,不出差错,不出意外,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是教师最为感到满足的事情,也是当前评价一节课成败好与坏的基本条件.然而,教案有时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优秀教案可以有助于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由于过于依照教案,过于拘泥于教案中预先设定的教学程序,就会束缚教师手脚.教师为了完成教案中预先设计的任务,往往不顾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思想感受,机械的按照教案中的程序和自己的思维方向实施教学,而学生由于处于思维的弱势,只好被动的按照老师的引导去思考,使得课堂过于呆板、乏味、枯燥,使原本充满勃勃生机的课堂失去生命力和活力,学生们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受到抑制,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从而失去思维灵感、失去思想的活性、失去产生智慧的土壤.
  在一次课堂教学中,一个备课中的小小失误,使我毅然抛开了教案,放弃了备课中预先设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想和我的思想一同放飞,在放飞的同时不断的碰撞,从而产生了共鸣,产生了火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让我看到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实例是这样的;在一节数学《解析几何》综合练习课上,有这样一道选择题:过双曲线x2/4-y2=1的左焦点F的直线交双曲线于P1、P2两点,若|P1P2|=4,则这样的直线一共有()
  (A) 1条.(B) 2条.(C) 3条.(D) 4条.
  我按照备课中的解法讲解: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可以计算出通径|P1P2|=1.所以,当直线斜率存在的时候,若P1、P2均在左支上,满足条件的直线有两条;若P1、P2分别在双曲线的两支上,由于2a=4,所以满足条件的直线有一条.综合以上情况,满足条件的直线共有3条.故选(C).这本来是一道常见的、比较容易的题目,但当我讲完后,很多同学的脸上却露出疑惑的目光.正当我纳闷的时候,一位同学举手问道:“老师,为什么在过双曲线焦点的同一侧弦中,通径最短呢?”.噢,原来如此,我在备课中就没有想到同学们会提出这个看似显然的问题.怎么办?是用一句“显然”带过,继续按照教案上课,还是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前者比较稳妥,后者心理没谱.但是如果搪塞过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学生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就会受到影响.于是我果断的抛开教案,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对此结论加以证明,我也与学生们同时开始证明这个结论.十分钟后,正当我想讲解的时候,很多同学纷纷举手表示也有了证明方法,于是,先后有四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了自己的做法.证明如下:
  
  
  
  尽管学生乙和丁的做法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来自于学生的做法代表了学生的思维方向,我及时的给予了点评.让我难以想像的是,学生的思维是如此的积极和活跃,那一刻我突然感到,我们平时的备课能有多少是合乎学生的思维方向的呢?是让学生思维服从我们的教案程序,还是我们教师服从于学生的思维方向呢?在当今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大力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今天,我想应该是后者.放开手脚,从教案中解脱出来,你会看到一片蔚蓝的天空.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对于新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下册第26页第6题的(2)题:如图1,AB∥CD∥EF,那么∠BAC+∠ACE+∠CEF=(  )
期刊
前言    近日听课几节,颇有感触,现结合自身体会,整理出来以飨读者,期能引起共鸣,共同探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某些问题。    下面就有不少同学嘀咕着说不会证,听不懂例5的证法。  生:老师,为什么非要这么变换,我不会代。  师(不耐烦):这两题很简单,大家只要模仿例5的证法就行了,3(1)对应于2(1),抓紧时间做吧,好好思考。  大多数学生不再言语,只默默地做(坐)着……  思考:  ① 老师
期刊
2004年12月28日,作为温州中学校本课程活动(主要针对青年教师)内容之一,笔者上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直线和平面垂直(第2课时)”。本文围绕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过程,谈谈在新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甘苦和教学反思的意义。
期刊
作为2006年高考阅卷和阅卷场指导教师的我们,在见证了三角题考生们的成功或失利之后,再回首每年高考前一些媒体对三角函数关注的焦点,继而研读2004~2006年的高考三角题,我们认为:这部分试题较好地吻合了数学考试命题应该遵循的以下几个原则:①目的性原则:从学与不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过手程度三个层次显现了高考题的选拔功能。②科学性原则:试题准确无误,至今为止,尚为发现有引起争议的瑕疵。
期刊
课题:3.1 认识事件的可能性  课型:新授课  设计意图及教材分析:教案内容预设科学、合理、灵活;教学过程的重点、难点突破;课堂学生的自主积极参与以及内容目标的高度有效达成是新课程下一节“好课”必不可少的几个标准。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倡导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创造学习等学习方式,还需要重视基本技能的落实,重视双基的传统教学,只有将
期刊
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解题训练与反省(或反思)认知相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迁移效果.数学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表中给出了解答数学问题的4个阶段:弄清问题一拟定计划一实现计划一回顾.其中“回顾”就是对解题的反思,它是解题思维过程的深化和提高,通过反思有助于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建立高层次的认知结构,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比前三阶段更为重要.但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学生解完一道题之后,就觉得万
期刊
平常的教学中,面对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我们通常都不会引起太多的重视,总是浅尝即止,轻描淡写,一晃而过,注意力总是放在那些相对较难,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有一定技巧的“好题”上,并且不厌其烦地追求解题数量.但是稍加留意,不难发现,我们实际上做了很多无用功,学生会再三地犯同类错误.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情景设置更加生活化,学生活动体验大大增多,动手参与能力也逐渐增强,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对数学课更感兴趣.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部分学生计算能力下降,传统意义下的“基础知识”明显薄弱,“两极分化”更为严重,尤其是经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兴趣大大下降,数学学习产生了诸多障碍,由学优生变成了学困生.为了落实“双基”,培
期刊
递推数列是数列中一类综合性应用问题,通过它考查数列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是近几年高考中通过递推数列考查的新特点.现将近几年高考题和模拟题进行分类解析,以总结各类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解法特点.
期刊
2005年北京市春季高考试题第18题为:如图1,O为坐标原点,直线J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a和b,且交抛物线y22px(p>0)于M(x1,y1)、N(x2,y2)两点.证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