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haizi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力军。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对课堂进行效率最大化革新,把新课程的理论本质与真谛反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这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
  然而,较长时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习惯于面面俱到,一节课从头到尾均由教师讲授,教师生怕由于自己的疏漏造成学生的吃亏。这样的课堂显然不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这种状况不改变,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就会处于“穿新鞋走老路”的境地,课程目标就难以实现。如何正确把握新课程实施的真谛,是所有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予以足够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真正充分培养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一切之本,是动力之源,是能力获得之基。
  一、培养与发挥学生主体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能否得以顺利实施是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很容易发现这样的现象:刚入学时,高一新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欲望很大,但一段时间后,学生之间的差异就显现出来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失去了自我”是其最根本的原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过分强调自己,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口、动手来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惰性,造成学生“失去了自我”这种现象。实践证明,人的大脑在兴奋状态下,思维效果最佳。而兴奋状态的存在和培养是决不可能在被动的驱使中产生,只会在个体的主体地位得到承认和认可,并且个体的主体精神得到确证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学生的主体精神是指学生对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责任、需要以及心理状态的自我意识,它具有主动性、自主性、探索性、深刻性等特征。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师的启发、他人及环境的影响和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高中数学教学的必然决定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品质产生的应然。高、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特点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首先体现在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上的变化。在初中阶段,很多教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型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走,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解析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式思维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然,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中学生感到迷茫、不适应,因为原先的那种被动的思维地位和方式与高中数学已不相适应了。另外,高中数学语言的抽象化也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主体精神。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中数学触及较多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以及空间立体几何等。最后,体现在知识内容上的量急剧增加,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而辅助练习、消化的课却相应地减少了。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初、高中阶段,数学无论在量上还是在抽象程度上均有了很大的区别,如果还是一如继往地采取满堂灌的被动教学方法,迫使学生处于客体的地位,将会导致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只会使更多的学生厌学,尤其是厌数学。这就要求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方法来应对这种局面,使学生由被动思维转为主动思维。而主动思维的获得只能和必须取决于学生主体精神品质的获得,这是因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主体思维的获得主要是依靠学生在主体精神品质确立的基础上,生成了“为我”,而不是“我为”的意识,帮助学生在面对相对抽象和杂多的高中数学时,采取主动和无畏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高中数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但是,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明白,学生主体精神品质获得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学生本人,而是取决于教师。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这既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思维的挑战,更是对高中数学教师本人的挑战。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精神品质的获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确立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精神品质,学生才能够从内心产生学习抽象程度较高的高中数学的动力,而动力则是学习成功的根本。
  二、培养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品质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下,学生缺少自主探索、自我反思、勇于创新、主动提问、独立获取知识等主动发展与弘扬自我的机会,课堂教学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了学生主体精神品质和地位的培养,从而使较为枯燥的高中数学更加乏味。对此,作为一位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主动、有意识地培养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品质,让高中数学对越来越多的学生充满吸引力。
  首先,开发学生主体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品质之基。大自然赐给每个人以巨大的潜能,教师要相信学生内在的主体能力,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当学生对某知识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有些数学知识推理性较强,不少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此时教师若说一个典故、提供一个实际背景、提出一个别出心裁的问题,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一份渴求探究的认知冲动,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状态,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究这一问题。如果能够再给予适时的、积极的、为上的评价,就会为学生学习兴趣地培养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品质提供了保证,而学生主体精神品质的确立又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二者是辨证统一的。
  其次,学生主体精神品质的培养是与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紧密相连的。这是因为,学生在主动提问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主人翁的意识。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质是学习者不断地“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只有疑,学习者才能积极思考,去质疑、释疑,在不断生疑、质疑、释疑过程中,学生的主体精神品质在无形之中得到了培养、生成和巩固。诚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品质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在学生学习兴趣养成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过程,积极发表独立见解。因为没有经历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不可能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教学过程应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下创造条件,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评价、质疑、争辩,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问题从“知识的产生过程”中来,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各有其产生的条件和特点,形成过程各不相同。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从知识形成的条件、形成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更有助于学生主体精神品质的培养。
  再次,通过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思维和主体精神品质得以萌芽、产生和确立。在数学教育领域内,一般能力包括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数学创新能力是数学的一般能力,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又是最重要的数学能力,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并应用猜想、想象、直觉等获得发现和进行创造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思想会不停驱动,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源。从这个意义出发,就对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传统的数学教学侧重于传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这种教学活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不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品质的培养。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按照数学思维的规律进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手段,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熟练掌握和成功运用,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对数学符号的应用与思考,使学生在逻辑理解、抽象概括、变化联想等方面,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变通性、直觉性和独创性等创新思维的优良品质,究其实质而言也就是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品质。
  最后,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是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品质的必需。数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数学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是探究数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主动探究的品质;反思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回顾过去,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的活动,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强化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的反思究其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主动探究,体现着主体精神的品质,是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品质不可或缺的因子。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波利亚认为,解题活动并非是一个机械地执行事先确定好的程序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对之进行不断调整的过程,因而解题后的反思是十分重要的。解题反思贯穿解题学习的全过程,是对解题的元认知过程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的实际运用与求证。由于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及非认知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表现出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虽然热衷于大量做题,却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导致解题后对解题方法、解题中反映出的数学思维方法、特殊问题所包含的一般意义等缺乏全面的和透彻的理解与概括,造成获得的知识系统性弱、结构性差等弊病的存在。
  总之,作为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主动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等达到对学生主体精神品质的培养,使学生获得无穷的学习动力,为高中数学教学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与新课程改革彻底、全面的接轨。
其他文献
期刊
温李诗与宋婉约词有着许多内在相通之处,宋代词人贺铸、周邦彦等都在词中大量袭用或化用了温李诗,温李诗对宋词创作产生了相当影响。
摘 要:《建筑力学》是建筑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提供了建筑结构受力分析和计算的理论依据等知识,并肩负为后续相关专业课奠定基础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建筑力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培养兴趣是培养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说
毕业设计对高等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它对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社会
近几年来,团中央,团省委一直强调各级党组织、团组织要切实加强团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长期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团干部
调查发现,山东省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设施匮乏,资金投入不足,传媒形式单一,地方政府及农户重视程度不够,难以满足农民对文化生活多方面的需求,这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
遏制和消除腐败,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把好用人关,按照严格的标准和完备的程序用好人,是加强权力监督和遏制腐败的重要前提.消除腐败根本在法制,必须有健全的法制和
摘 要:快乐学习的原则是目的明确、形式多样、师生互动,方法有动机式方法、减轻学生负担、转化式快乐和寓教于乐。快乐学习为学生舒畅地学习、轻松地掌握知识提供了一条绝佳的道路。教师一定要带着学生走进快乐学习的殿堂,让学生变“刻苦学习”为“快乐学习”。  关键词:快乐学习;目标;互动;减负  战国时期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鼓励了无数的勤学者,但同时也让许多人对于学习产生了畏惧情绪。原来学习如斯“恐
胡寅(1099-1157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胡寅原系胡安国之兄的儿子,后为胡安国收养.经其父胡安国精心调教,潜心于学.后以北宋宣和进士甲科及第,并步入政坛.从政后临靖康之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学习知识、辅助工作,也从计算机技术中品味生活的乐趣。计算机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在信息化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同时也对相应的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上好计算机课,使计算机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是当下所有计算机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EXCEL图表;实效性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