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了溧阳“亩产吨粮县”创建成功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在实践中摸索出政府推动、科技支撑、农户参与的“溧阳模式”,以期为苏南地区“亩产吨粮县”创建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亩产吨粮县;成效;启示;溧阳市
中图分类号 F30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2-33-02
溧阳市地处苏浙皖3省交界,稻麦是其最具优势的大宗农作物,水稻种植面积位于苏南县级市之首。近年来,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8万hm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约4万hm2,小麦种植面积约2.4万hm2,全年粮食总产超过50万t,是江苏省产粮大县。然而,随着溧阳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和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缓解这个难题。我们认为只有在切实保护现有粮食播种面积,坚决守住红线的前提下,依靠科技,主攻单产,通过“亩产吨粮县”创建活动,才能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这不仅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也有利于推进苏南农业现代化发展。
1 主要成效
1.1 创建效果显著 自2012年全市启动创建工作以来,溧阳市坚持以“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为目标,大范围、高层次深入开展稻麦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突出增产技术集成与专业化服务,强化“三新”技术的推广普及,有效带动了全市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稻麦连续3a达“吨粮”,单产分别为1 000.2kg/667m2、1 005.9kg/667m2和1 001.5kg/667m2,特别是2014年全市10个镇全部实现“吨粮”。
1.2 种植品种优化 通过创建活动,全面调整了我市稻麦品种种植布局,促进了稻麦种植向产量高、质量优、效益好方向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市良种覆盖率连续3a均达99%以上,其中水稻上武运粳23号、宁粳3号和扬粳4038等品种推广面积累计达9.85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2.2%;小麦上扬辐麦4号、扬麦16号和扬麦20号等品种推广面积累计达6.55万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9.1%。
1.3 高产技术集成 按照良种良法配套的要求,水稻上突出了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秸秆全量或半量还田、机插秧等技术集成创新,小麦上全面推广了稻茬小麦免少耕匀撒播、“一喷三防”技术。2014年,全市实现稻麦周年应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比例98.3%,测土配方技术比例98.5%、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比例98.6%、秸秆还田比例92.8%、机插秧比例92.5%、小麦免耕匀撒播比例98.1%、“一喷三防”技术比例100%。
1.4 高产典型突出 经江苏省农委组织专家组实割测产结果,省级南渡稻麦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实现稻麦周年高产,2012-2014年周年总产分别达1 270.8kg/667m2、1 294.6kg/667m2和1 206.6kg/667m2,水稻实割测产分别达768.2kg/667m2、783.0kg/667m2和705.6kg/667m2;部级溧城稻油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实现稻油周年高产(油菜按1∶2.2折小麦产量),2012-2014年周年总产分别达1 0244.0kg/667m2、1 277.7kg/667m2和1 371.4kg/667m2,其中油菜实割测产分别达236.1kg/667m2、244.8kg/667m2和304.0kg/667m2。
1.5 粮食单产提高 “亩产吨粮县”创建带动了全市粮食大面积平衡增产,2014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88万hm2,总产53.89万t,单产522.4kg/667m2,稳居全省75个县市区第二位,比全省平均单产467.7kg/667m2增加54.7kg/667m2,增11.7%。自2008年全市水稻单产首次突破600kg/667m2关口,水稻单产连续7a超600kg/667m2,跨入了省水稻高产县(市)行列,其中2012-2014年水稻单产在全省水稻种植面积0.67万hm2以上的县市中位列第六、第四和第五位。
2 主要做法
2.1 强化政策落实 一方面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落实好农资综合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种植保险等惠农扶粮政策;另一方面按照国家补贴标准,狠抓落实,及时将各种支农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千方百计帮助农民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实现农民增收。
2.2 强化考核管理 领导小组制定了溧阳市“亩产吨粮县”创建活动目标责任和考核管理办法,明确创建目标任务和镇级、村级考核办法;各镇相应出台了责任制考核办法,将机插秧、压减直播稻、秸秆还田等内容列入各级干部年终岗位责任制考核。同时,年终设立镇水稻平均单产高产竞赛优胜奖、“万亩片”工作先进奖、丰产方创高产竞赛奖和组织指导服务奖,对在创建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2.3 强化项目整合 我市整合现有的粮食高产增效创建、高标准粮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科技入户工程”、“农业三新工程”等项目资源,发挥集聚效应,实现部门、人才、项目、资金的优势集成,确保创建成效。
2.4 强化技术指导 市镇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实行专家挂钩指导和蹲点包干制度。同时,市农林局抽调了作栽、植保等职能科站,分别联系定点到各个镇及高产示范方,加强上下联动和部门协作,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每周汇集1次情况,对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并依据不同农时季节,及时开展培训、组织现场演示观摩、巡回指导,确保了大面积平衡生长。
2.5 强化技术创新 水稻上,坚持推广机插秧这一主栽模式,突出“五替代”措施(硬盘替代软盘、基质替代营养土、机械化流水线播种替代手工播种、硬地育秧替代软土基育秧、高速机栽插替代手扶机栽插),其中硬地硬盘育秧技术全省首创,目前已申报国家专利,2014年全市示范应用硬地硬盘育秧示范点51个、面积达33.5hm2(微喷灌硬地硬盘育秧示范点23个、17.8hm2)。上黄旭东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建了常州市首家商品化集供秧中心,发展硬地育秧2.4hm2(其中永久性秧池1.5hm2),可供周边667hm2大田栽插。小麦上,重点突出“四改”,即改大种量撒播为精量播种,改“一炮轰”式的习惯施肥为测土配方多元结合,并采取重施小麦拔节孕穗肥等科学施肥措施,改不起沟为“三沟”系配套,改单家独户病虫防治为植保专业合作社统防统治。
2.6 强化专业化服务 我市的农机合作社建设走在了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目前拥有合作社172家,其中五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15家,占全省五星级总数的12%。合作社种植水稻面积占我市水稻面积的30%以上,社会化服务面积达60%以上。创建过程中,我市以“商品化集中育供秧基地建设”、“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等项目为抓手,按照“五有五统一”专业化服务要求,加大对全市农机(植保)专业服务组织的培训,大力推进专业化服务,实现由合作社统一提供机耕(开沟)、育秧、机插、机植保和机收等服务的稻麦种植全程机械化。
2.7 强化设施装备水平提升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集中连片,综合投入,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连片治理、规模开发。2014年新增高标准农田0.22万hm2,累计建成3.56万hm2,占耕地面积的61.9%。同时,2014年全市农机总动力55.82万kw,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 230台,新增粮食烘干机100台套,全市拥有345台套,居全省前列。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2%,农业机械化示范镇建设有序推进,南渡、溧城、埭头等7个镇已基本达标。
3 经验启示
3.1 行政推动创造了良好氛围 溧阳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溧阳市‘亩产吨粮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创建工作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形成了全市上下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确保了创建工作有目标、有方案、有督查、有考核、有结果。
3.2 专业化服务提高了技术普及 培育了一大批服务规模大、服务内容广、服务能力强的综合性专业服务组织以及规模经营大户、家庭农场主等职业农民,通过技术培训,做到了农艺与农机配套,提高了技术普及应用和到位率。
3.3 科学考核带动了平衡增产 建立了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和奖惩激励机制,把各镇粮食平均单产水平的提高、“亩产吨粮镇”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列入考核内容,引导各镇在搞好示范片和丰产方建设的同时,加大面上生产服务力度,有效带动整体生产水平提高。
3.4 项目整合提供了资金保证 加大了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充分发挥项目的综合效应,集聚财力、物力和人力,形成了集成优势,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强了粮食生产能力。
(责编:徐焕斗)
关键词:亩产吨粮县;成效;启示;溧阳市
中图分类号 F30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2-33-02
溧阳市地处苏浙皖3省交界,稻麦是其最具优势的大宗农作物,水稻种植面积位于苏南县级市之首。近年来,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8万hm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约4万hm2,小麦种植面积约2.4万hm2,全年粮食总产超过50万t,是江苏省产粮大县。然而,随着溧阳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和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缓解这个难题。我们认为只有在切实保护现有粮食播种面积,坚决守住红线的前提下,依靠科技,主攻单产,通过“亩产吨粮县”创建活动,才能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这不仅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也有利于推进苏南农业现代化发展。
1 主要成效
1.1 创建效果显著 自2012年全市启动创建工作以来,溧阳市坚持以“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为目标,大范围、高层次深入开展稻麦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突出增产技术集成与专业化服务,强化“三新”技术的推广普及,有效带动了全市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稻麦连续3a达“吨粮”,单产分别为1 000.2kg/667m2、1 005.9kg/667m2和1 001.5kg/667m2,特别是2014年全市10个镇全部实现“吨粮”。
1.2 种植品种优化 通过创建活动,全面调整了我市稻麦品种种植布局,促进了稻麦种植向产量高、质量优、效益好方向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市良种覆盖率连续3a均达99%以上,其中水稻上武运粳23号、宁粳3号和扬粳4038等品种推广面积累计达9.85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2.2%;小麦上扬辐麦4号、扬麦16号和扬麦20号等品种推广面积累计达6.55万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9.1%。
1.3 高产技术集成 按照良种良法配套的要求,水稻上突出了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秸秆全量或半量还田、机插秧等技术集成创新,小麦上全面推广了稻茬小麦免少耕匀撒播、“一喷三防”技术。2014年,全市实现稻麦周年应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比例98.3%,测土配方技术比例98.5%、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比例98.6%、秸秆还田比例92.8%、机插秧比例92.5%、小麦免耕匀撒播比例98.1%、“一喷三防”技术比例100%。
1.4 高产典型突出 经江苏省农委组织专家组实割测产结果,省级南渡稻麦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实现稻麦周年高产,2012-2014年周年总产分别达1 270.8kg/667m2、1 294.6kg/667m2和1 206.6kg/667m2,水稻实割测产分别达768.2kg/667m2、783.0kg/667m2和705.6kg/667m2;部级溧城稻油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实现稻油周年高产(油菜按1∶2.2折小麦产量),2012-2014年周年总产分别达1 0244.0kg/667m2、1 277.7kg/667m2和1 371.4kg/667m2,其中油菜实割测产分别达236.1kg/667m2、244.8kg/667m2和304.0kg/667m2。
1.5 粮食单产提高 “亩产吨粮县”创建带动了全市粮食大面积平衡增产,2014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88万hm2,总产53.89万t,单产522.4kg/667m2,稳居全省75个县市区第二位,比全省平均单产467.7kg/667m2增加54.7kg/667m2,增11.7%。自2008年全市水稻单产首次突破600kg/667m2关口,水稻单产连续7a超600kg/667m2,跨入了省水稻高产县(市)行列,其中2012-2014年水稻单产在全省水稻种植面积0.67万hm2以上的县市中位列第六、第四和第五位。
2 主要做法
2.1 强化政策落实 一方面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落实好农资综合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种植保险等惠农扶粮政策;另一方面按照国家补贴标准,狠抓落实,及时将各种支农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千方百计帮助农民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实现农民增收。
2.2 强化考核管理 领导小组制定了溧阳市“亩产吨粮县”创建活动目标责任和考核管理办法,明确创建目标任务和镇级、村级考核办法;各镇相应出台了责任制考核办法,将机插秧、压减直播稻、秸秆还田等内容列入各级干部年终岗位责任制考核。同时,年终设立镇水稻平均单产高产竞赛优胜奖、“万亩片”工作先进奖、丰产方创高产竞赛奖和组织指导服务奖,对在创建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2.3 强化项目整合 我市整合现有的粮食高产增效创建、高标准粮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科技入户工程”、“农业三新工程”等项目资源,发挥集聚效应,实现部门、人才、项目、资金的优势集成,确保创建成效。
2.4 强化技术指导 市镇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实行专家挂钩指导和蹲点包干制度。同时,市农林局抽调了作栽、植保等职能科站,分别联系定点到各个镇及高产示范方,加强上下联动和部门协作,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每周汇集1次情况,对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并依据不同农时季节,及时开展培训、组织现场演示观摩、巡回指导,确保了大面积平衡生长。
2.5 强化技术创新 水稻上,坚持推广机插秧这一主栽模式,突出“五替代”措施(硬盘替代软盘、基质替代营养土、机械化流水线播种替代手工播种、硬地育秧替代软土基育秧、高速机栽插替代手扶机栽插),其中硬地硬盘育秧技术全省首创,目前已申报国家专利,2014年全市示范应用硬地硬盘育秧示范点51个、面积达33.5hm2(微喷灌硬地硬盘育秧示范点23个、17.8hm2)。上黄旭东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建了常州市首家商品化集供秧中心,发展硬地育秧2.4hm2(其中永久性秧池1.5hm2),可供周边667hm2大田栽插。小麦上,重点突出“四改”,即改大种量撒播为精量播种,改“一炮轰”式的习惯施肥为测土配方多元结合,并采取重施小麦拔节孕穗肥等科学施肥措施,改不起沟为“三沟”系配套,改单家独户病虫防治为植保专业合作社统防统治。
2.6 强化专业化服务 我市的农机合作社建设走在了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目前拥有合作社172家,其中五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15家,占全省五星级总数的12%。合作社种植水稻面积占我市水稻面积的30%以上,社会化服务面积达60%以上。创建过程中,我市以“商品化集中育供秧基地建设”、“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等项目为抓手,按照“五有五统一”专业化服务要求,加大对全市农机(植保)专业服务组织的培训,大力推进专业化服务,实现由合作社统一提供机耕(开沟)、育秧、机插、机植保和机收等服务的稻麦种植全程机械化。
2.7 强化设施装备水平提升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集中连片,综合投入,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连片治理、规模开发。2014年新增高标准农田0.22万hm2,累计建成3.56万hm2,占耕地面积的61.9%。同时,2014年全市农机总动力55.82万kw,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 230台,新增粮食烘干机100台套,全市拥有345台套,居全省前列。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2%,农业机械化示范镇建设有序推进,南渡、溧城、埭头等7个镇已基本达标。
3 经验启示
3.1 行政推动创造了良好氛围 溧阳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溧阳市‘亩产吨粮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创建工作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形成了全市上下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确保了创建工作有目标、有方案、有督查、有考核、有结果。
3.2 专业化服务提高了技术普及 培育了一大批服务规模大、服务内容广、服务能力强的综合性专业服务组织以及规模经营大户、家庭农场主等职业农民,通过技术培训,做到了农艺与农机配套,提高了技术普及应用和到位率。
3.3 科学考核带动了平衡增产 建立了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和奖惩激励机制,把各镇粮食平均单产水平的提高、“亩产吨粮镇”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列入考核内容,引导各镇在搞好示范片和丰产方建设的同时,加大面上生产服务力度,有效带动整体生产水平提高。
3.4 项目整合提供了资金保证 加大了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充分发挥项目的综合效应,集聚财力、物力和人力,形成了集成优势,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强了粮食生产能力。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