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关于土地革命史教学的思考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j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理念的不同是新课程与旧课程最本质的区别,体现了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然而,新课程理念关于土地革命史的教学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其新理念内化为中学历史教师自觉行为亟待解决。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此谈点自己的想法。
  一、当前教材关于土地革命史的叙述滞后于新课程理念
  新教材将土地革命的历史置于国共十年的对峙中,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南昌起义的武装斗争,从“八七会议”后土地革命史的开展再到红军长征,可以说线索非常清晰,凸显了“阶级斗争”的主线索。可能限于篇幅,很多知识点难以在一节课中完全展现。但对土地革命史的叙述仍局限于采用阶级斗争范式(或称革命史范式),而没有从宏观上向学生展现一个全方位的土地革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把土地革命史简单理解为敌我双方阶级阵线分明,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激烈斗争。而这一理念却是以往学界关于土地革命史研究理念的体现,即以革命史的视角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来阐释,对理论的理解僵化片面,应用的研究方法单一,观点陈旧、重复,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千篇一律。习惯于按照阶级斗争的线性模式诠释土地革命史,经济、社会和其他阶级状况等只是作为革命的简略背景进行叙述,主要服务于革命必然发生等既定的观念与结论。因此,教材在叙述理念、学术视野和方法上仍满足于一般性和重复性的叙述。
  当前,学术界关于土地革命史的研究在理念上有了较大突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与现在的中学教材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形成鲜明反差,教材的理念远远落后于当前学术界对土地革命史的研究。由于研究视野的扩大、新史料的发掘、新方法的运用、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的进一步拓展,对土地革命史的认识取得了巨大突破,而这些研究成果却并没有体现到新教材中。比如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探究,新课标下各版本教材都普遍认为是“左倾”错误所致。但学术界对此研究已有了新的突破,黄道炫认为除了“左”倾错误主导红军的军事指导方针外,敌我双方力量悬殊的客观形势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土地革命史的教学中新课程理念的内化与历史教师自觉行为
  第一、阶级斗争范式是土地革命史叙述的重要方式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坚持马列主义和唯物史观的指导。这种指导决不是对马列主义和唯物史观作教条化、简单化、片面化的理解,以及生搬硬套的应用。陈德军在研究赣东北苏区革命时,曾对这种理解和应用作了批评,他认为:以某种庸俗的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地方革命的起源和发展,形而上学地把阶级斗争模式套到赣东北革命身上,是极其不恰当的。黄琨的研究则提醒我们,必须抛弃一种简单化的革命史叙事思维,脱离意识形态化的解释途径。那么,如何坚持马列主义和唯物史观的指导呢?笔者认为应体现在尊重基本历史事实上,体现在实事求是上。这就要求研究者不仅仅要从阶级斗争的角度,从中央到地方的角度(从上到下),从革命者的视野对苏区史展开研究,而且要对地方历史的特殊性、农民的传统文化、地方革命精英、当地自然环境,以及地方绅士等都给予足够的关注,地方社会对革命和政府的应对也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认识。
  第二、进一步深化新课程理念,加强对多维史观的学习和运用。新的史学范式提升了对历史事件的框架性认识,让学生在解读和诠释历史时,有助于对整个历史进程认识的加深。“新情境、新材料、新观点”是当前新课程高考命题趋势,新高考命题逐渐超越高中历史教材,这在无形之中对广大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历史教师有必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渗透社会史视角,在研究性学习中适当增加全球史选题,在校本课程编写中充分利用文明史和现代化史资料。对同一历史问题,尝试运用多维史观从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和诠释。如将土地革命时期国共的十年对峙置于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国共对峙其实是中国现代化的延续,即“国家重建”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首要任务被凸显出来。也可以将土地革命史置于民国史的框架中进行整体把握。同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恰当的引入社会史的内容,符合史学界把中学历史写成全方位的整体历史的时代追求,符合新课程理念及高考的要求。社会史的多角度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真实感受,从而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所以在土地革命史教学中恰当地采用社会史的视角,将会使我们的历史教学出现耳目一新的效果。因此,理念的更新需要内化为广大历史教师的自觉行为,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去学习,补充一些新知识,了解一些新观点,提高自身多维史观的运用能力。
  第三、要充分利用当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与视角来充实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教材需要学术的眼光,特别是对土地革命史的教学,教材囿于传统写法,不利于转变教学观念。教师有了学术视野,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益的探究。比如对南昌起义失败原因的认识,权威的说法是没有采取就地革命建立根据地,进行武装斗争的方针,而是采取了南下广东、再行北伐的决策。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南下不是导致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南下是从当时客观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是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有益尝试,南下军事失利不是南下决策的必然结果。在当时的主客观条件下,即使就地革命也难以成功。吸收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更重要在于挖掘新成果、新观点背后支撑的新材料,善于运用新材料创设新的历史情境,在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对新材料的分析和把握能力,拓宽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教材的编写者与广大历史教师应根据学术界研究新成果,在编写和教学实践中适当补充一些新史料。对土地革命史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也就是说,只有从大处着眼,要跳出教材看教材,只有跳出来,才能对一些重要问题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基于此,关于土地革命史的教学要进一步深化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我们可以尝试在理论与方法、史料的挖掘以及学术视野等方面努力,从而实现对土地革命史的教学新的更大的突破。
  (作者单位:江西南昌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校:长江)
其他文献
功能材料由于其各种内禀特性,如铁电,铁磁,超导等,在科学技术发展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材料的宏观功能与其微观特性密不可分,X射线、电子、中子散射等实验技术,使得科学家们能够在亚
核物质状态方程是目前国际核物理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非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特别是对称能的研究更是备受青睐。本论文首次从实验上对40MeV/nucleon的64Zn+112Sn反应中初始碎
本文应用有限元方法,借助ANSYS软件对裂缝性地层双侧向测井进行数值模拟。在数值模拟过程中,利用分场迭加原理计算仪器常数K和视电阻率Ra,针对不同的裂缝地层情况,采用相应的单元
自聚焦是非线性光学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问题,自非线性光学诞生以来它一直是一个热门课题.在用于惯性约束核聚变(ICF)的高功率固体激光驱动器中,自聚焦是使光束质量变坏和限制输
暗能量和中微子是当今物理学研究的两大热点。我们提出了中微子暗能量模型。在本篇论文中,我将首先介绍中微子暗能量模型的主要内容,包括出发点和两个预言(中微子质量改变和CPT
学位
“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清代李渔在论及文章开头时这样说.为师者,尤其是语文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亦当如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被视为提
本文主要研究了具有三种原子、一种键长的二维Thue-Morse(TM)晶格的电子能谱性质、按照三组元Thue-Morse(three-componentThue-Morse,简记为3CTM)序列排列的多层介质膜的光透
【适用年级】适合高段学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动人的诗意。2.借助两节“微课”及课堂中思维训练,指导学生运用“融入情感想象法”“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想象
表面等离激元是表征系统表面电荷密度相对于正电背景起伏振荡的准粒子模型,近年来的一系列现象揭示了它和金属微结构体系相结合所产生的丰富而独特的电磁场性质,成为具有广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