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二节气压带、风带的教学设计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sm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1、本课处于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力作用与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之间,本课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空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也是由小空间尺度地理问题扩大到大的空间尺度地理问题的迁移,也是学习和探讨下一部分“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基础,还对理解后面洋流的形成和分布以及自然带的分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本课之前学习了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和大气的水平运动,可以运用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来分析单圈环流的形成,再加上第一章学过了地转偏向力,就可以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运用大气的水平运动可以分析风带的形成。
  3、增加“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更有利于理解“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
  【学生分析】: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力的合成和分解”一节的内容,由以前在第一章的推后到第三章,学生学习本课之前没有学过“力的合成和分解”。因此,学生学习本课有一定难度,讲授本课之前,要先向学生讲授一些“力的合成和分解”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六个风带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了解主要的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以及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北半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绘制全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从而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通过课本图表和多媒体图片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与季风环流的知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图示。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3、季风环流。
  4、三圈环流的成因、季风的形成。
  【教学课时】: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在黑板上给出两个近地面的甲、乙两点,甲地受冷,乙地受热,叫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热力环流简图。
  〖二〗、引入新课:
  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了甲、乙两点的热力环流简图后,接着总结,如果上面说的甲地是极地,乙地是赤道,这样大范围的大气会如何运动呢?有无规律可循呢?将学生带入学习新课的情境中,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三〗、学习新课:
  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板书)
  通过学生活动讲解全球性大气环流(演练式探究学习)
  1.(以北半球为例)抽出4名学生分别代表赤道、副热带、副极地、极地
  第一步:由2位学生(即赤道和极地)演示单圈环流
  1)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第二步:由4位学生(即赤道、副热带、副极地、极地)演示三圈环流
  2)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的大气运动状况(三圈环流)南半球相反
  2、播放多媒体:
  1、“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增加)。
  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了甲、乙两点的热力环流简图后,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假设的条件“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均匀”,也就是只考虑赤道与极区间的冷热差异。学生会在上节课学过热力环流的基础上很容易实现知识的迁移,把甲地改为北半球的极地,乙地改为赤道,再叫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
  2、“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图2-32)
  这部分教学还要强调假设的条件与前提是“考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不考虑实际地球表面的海陆差异”。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完成低纬环流的制作,要把它讲清楚、讲透彻。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
  3、“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增加)
  组织学生开展诱导式探究学习:要求学生依照“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再结合上面所提到的“南半球用左手定则的手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板书)
  可利用书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图2-23)分析或者教师自行设计教学课件动态演示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得出移动的规律。
  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图2-23)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地球表面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应该在图上找到它们的位置;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运动,直接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位移。
  (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北半球夏季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
  四、总结新课:
  1、根据“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图2-32),说出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2、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图2-23),说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原因及其移动的规律。
  五、课堂练习:
  要求学生做课本P52页的第一个活动的第1小题,并且在课堂提问。
  【课后作业】
  假定课本图2-23中各气压带的宽度大致为10个纬度,尝试画一幅以北极为中心的半球投影图,并在夏至日时的气压带、风带在地球上的纬度分布情况,画在图中相应位置上。(做在作业本上)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用箭头表示出三圈环流的方向。
  (2)在图上适当位置填出四个气压带的名称。
  (3)用箭头表示三个风带的方向。
  (4)图中①表示_____环流,②表示_____环流,③表示_____环流。
  六、课后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总体说来比较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学环节逻辑性强,体现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知识的前后联系比较密切,我自己认为比较成功。
  教学策略的选择体现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叙述又能主体地位,能够成功实现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和策略一致,符合学习者的特征,教学活动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既能激发叙述兴趣又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恰当使用多媒体。不足之处是活动要求表述不清楚。通过活动学生能理解三圈环流,但是由于对前面的内容知识理解不到位,个别学生还是似懂非懂。建议今后教学让学生先把教材内容预习后,在学生有了一定知识铺垫的基础上再进行活动。
  教学过程的设计内容系统,逻辑性强,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层次性,能体现学生的发展过程。不足之处是结构不太合理,时间分配也不太合理,对新知识的运用做得不好。对三圈环流的讲解太繁琐,浪费了时间。建议以后教学可以适当删去一些环节,活动和多媒体的交替使用做妥善处理。尽量让学生自己表述,以此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节省时间。加强练习。本节教学设计就是学生课堂训练太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落实不能实现,所以今后教学中要渗透训练内容。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困境出发,对信息技术与中考整合的重要性做了详细阐述,并对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困境 中考 整合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即是针对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教育活动,即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应用到教育活动之中,进而辅助和支撑其他学科的学习。伴随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实际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当前从我国各初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以来的
【摘要】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全民的素质,根本的目的是能够全面的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特征则是在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初中科学教育则是从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出发,来通过改变学科本位的过多强调,科目种类繁多和整合性缺乏的现状,所来设置的课程。所以,从素质教育的贯彻与实施的方面和初中科学教育的本质来看,初中科学教学对促进对素质教育起着推动的作用。  【关键词】初
WRKY转录因子最初被认为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但最新研究表明在原生生物、粘菌甚至藻类中也发现有WRKY转录因子的存在。数量庞大的WRKY基因家族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物质
自2004年从教以来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7个年头,从刚刚开始听到一堂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空前,自己也为之激动不已,到新课改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只是引导的现在,化学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多媒体应用的多了,板书在慢慢的减少,学生觉得课堂比以前热闹了,但是不知道学什么好了。每次我听其他老师的公开课都觉得自己的学生好笨,人家的学生怎么什么都会呢?一堂课能讲那
期刊
主题词 三维目标 兴趣 习惯 态度  我们学习过南辕北辙这个成语,如果方向路线错了,你拼命的扬鞭催马,其结果是适得其反,越努力离目标越远。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也一样的道理,如果目标不明确,方向不对那么越发时间去教其效果是害人而不是育人。  相对于物理知识“概念和规律”等具体内容而言,物理教学的“理念和策略”是属于方向和路线的。它关系教学全局,起“统领”作用。物理教学的优化,首先是是“理念和策略”的优化
摘要:对于刚入初三的同学,新增了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如何有效学好这门功课,是所有初三学生和老师所关心的话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有效的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势在必行。  关键词:初三 化学 开头 学习 方法  要学好这门学科,首先要了解这门学科的特点。化学是一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我们要紧密联系生活,化学也是一门充满规律和技巧的学科,同时化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素质教育的特点在于全体性,它要求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确实产生了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参考消息报载:“后进生”转化工作已成为全球关注和头痛的问题。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既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现把教学中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一些措施及体会介绍如下。  一、查找“病根”  俗话说治病先找病根。为顺利转化
期刊
半偏法测电表内阻实验在高考题中经常出现,并且通过器材的选取变向考查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下面对此实验详细的分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已经处于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且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必须具备的一项素养。因此,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便是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将此视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当前高中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状况进行了一系列分析,然后提出了如何对高中生进行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  【关键词】信息 技术 素养 教学  一.高中生信息素
内容摘要: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一种平等的、自由的、尊重的、合作的课堂文化环境.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之中,不存在明显的对和错,学生感觉自己是被倾听的和被尊重的,故身心体验是愉悦的,从而能促使学生快乐地、潜心的致力于学习,这样的课堂自然是高效的学习课堂.本文在这种情况下,分别同归对作业习题的解题整体思路培养以及强化对于基本题型的辅导等两个方面对如何提高物理课堂作业有效性提出了自己的策略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