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不容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QINXIAOTI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纲》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最近的阅读教学中,师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发现了文本中的叙述出现了“情”与“理”的不和谐。
  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下11《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时,师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发现了文本中“情”与“理”不相容的地方。
  我们知道,情,是情感,凭自己的直观感受,凭自己的良心,凭自己的善恶观、价值观。理,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的叶辛,她是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传染科护士长。1965年出生于广东徐闻一个医学世家,1974年被招进广东省中医院,1983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提升为护士长。2003年3月初,在抗击“非典”,昼夜抢救病人的战斗中,不幸感染非典型肺炎,倒在了于“非典”搏斗的战场上,经全力抢救无效,于3月25日凌晨殉职,年仅47岁。她是第一位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殉职的白衣战士。生前,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先进工作者” “优秀护士” “优秀护士长”。她曾留下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2003年5月,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授予叶欣第39届南丁格尔奖。
  在《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中,就有三处出现“情”与“理”的不和谐地方。
  第一:“中午刚过,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病魔最终没有放过她。”
  这一句中,“最终”一词让我们觉得“合理”却不“合情”。“合理”,是指叶欣每天战斗在与“非典”病人打交道的第一线,她的工作环境是:“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浓血痰排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一个非典型肺炎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辛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辛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可她的身体状况却是:“虽然上班前她就感到身体疲倦不适,但还是坚持在科室里忙碌着,密切关注着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劳累了一上午,连水都没喝一口,只觉得周身困乏疼痛,她不得不费力地爬到床上。”这样使她感染“非典”的概率远比别人高得多,她感染上“非典”也算很正常了。可这词用得却不够“合情”,因为从叶欣的身上,我们可经看出她那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品质是多么的高尚呀!精神多么感人呀!谁能忍心让这样的人染上“非典”呢?而“最终”这个词用在这里,让人感觉到叶欣感染上“非典”是应该的,一种盼望、期待似的,让师生心里不能接受。
  第二:“3月29日下午,广州殡仪馆青松厅,医院全体员工在这里与她作最后的告别。”
  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昼夜奋战在抗击“非典”战场上的战士倒下了,她是一位英雄,她那种崇高的精神品质永远激励着医院的全体员工,让他们能够面对“恶魔”,坚持奋战,直止打败“非典”,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全体员工来殡仪馆与英雄见上最后的一面,这是人之常情的,是很“合情”的。
  可这句话却很不“合理”。如果英雄的在天之灵知道今天(3月29日)这样一个情况的话,也不会同意他们这样做的。因为这个时候,抗击“非典”还没有取得最后胜利,“非典”病魔还很猖獗,还有许多“非典”疑似病人需要隔离,一些“非典”重症病人随时需要抢救……如果这个时候医护人员的全部离开,后果是可想而知了。(如果换成“……,医院员工分别在这里与她作最后的告别。”是不是合理些。)由此可见,这句话是“合情”而不”合理”了。
  第三:叶欣用两个小时,刚刚抢救让一个患者脱离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惫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这段话也不太近人情,叶欣刚刚经过两个多小时抢救才让一个患者脱离危险,还没有来得及休息片刻,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难道说这个医院没有其他医生、护士了能顶替她吗?难道医院领导、医生和护士们不知道:人长时间高度紧张工作,得不到地休息,就是身体再强壮的人,也会被拖倒,最后拖垮。更何况现在是“非典”疯狂时期,稍一放松隔离,再加上身体素质差些,又不注意休息,很容易染上“非典”。这一处似乎“合理”不近“人情”。
  教后反思:对待社会的纷繁事物,我们心里多有两杆秤——情和理。有时“情”这杆秤重一些,有时“理”这杆秤中一些,还有时“情”和“理”这两杆秤都重。而《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的叙述既要符合人们的情感需要,又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既“合情”又“合理”,又要做到“情”与“理”的和谐统一,让老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流畅、和谐。
  雨后阳光灿烂
  ◇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毓秀学校五年级(2)班 陈坤龙
  “又考了这么点分,你到底怎么回事……”妈妈板着僵硬的脸,指着考卷上那“满江红”审问道。
  “我也想考好……”我忍无可忍,摔掉考卷冲进书房……我将门反锁,呆呆地望着窗外,雨“吧嗒”、“吧嗒”地敲打着玻璃,仿佛无情地敲打在我的心上,泪水悄悄地滑落。
  也许哭也是一种释放。哭完之后,我觉得心情平静了点。嗨,屋里有点憋闷,还是到外面走走吧。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拐角处飘来了一阵甜润、清亮的读书声。
  我不禁一怔,是呀,一个人要想干点事业,免不了要经受一番痛苦的磨练。傅雷曾说过:“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要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是呀,今天我碰到一点挫折,面对一点压力其实并不算什么,我应该学会泰然处之,关键是要找出失败的原因,对症下药,而乱发脾气,甚至破罐子破摔都于事无补。想到这,我顿感豁然开朗。
  雨停了,虽然天还是蒙蒙的。可我心中已是阳光灿烂,我收起雨伞,微笑着大踏步地往前走去。 (指导老师:林卫玲)
其他文献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10分钟随堂练字”对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将意味着什么?是否每节课都要体现这样的要求?又该如何把握与落实?本文试以一年级下册《草原的早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随着“大语文”教育观念的形成,语文教育的视野被极大的拓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课堂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而“新课程”所倡导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更为学生由教室走向“生活的知识宝库”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但正是因为全新,我们在开展语文综合
一、活动意图  本节课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课始,我设计了介绍算筹和介绍算盘。以上导入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好奇心理着手,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出生动的画面,从而把学生带入到几千年前发明创造的生活的情境中,这样既能吸引了学生,又能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介绍计算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认识计算器,然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新课程提出英语教学要综合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信息差”是指发送者和接受着掌握着不同的信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通过交流可以消除差距或缩短来两者之间的信息差距,实现一定的信息平衡。而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设置信息差,即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尽可能从不同角度设计一些“信息差”活动,通过教学双方、同伴之间存在的信息差,激发学生想了解对方信息的
书法,是世代积累的民族瑰宝,是屹立于世的民族特征,是必须发扬光大的民族传统。书法教育意义深远,它既能育德益智,又能养心健体;既有利于实用,又关联着艺术;既训练基本技能,又培养全面素质。但写字教学毕竟不能立杆见影,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下面根据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谈点浅陋之见。  一、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  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良好的艺术氛围,能激发学生的习字兴趣,提高其感受美的
【摘 要】 对于正处在“独苗”家庭普遍的社会,乐与他人分享,是现在社会关注幼儿成长的重点话题之一。幼儿时期形成良好的品性习惯和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能够更快地融入社会交往活动的新环境。俗话说:“三岁看大”,明显揭示了幼儿时期的品性习惯,对于之后的人生成长阶段起着重要决定作用,深远而又重大。尤其是作为承担幼儿教育义务的教师,有必要针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有目的的培养,使其学会分享,从中体会到与人共享的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唯有开放,释放空间,学生的语文学习才有活力。那么,教学中如何落实“开放而有活力”这一课程理念呢?  下面的案例能够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  一、开放教学形式  《课标》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据此,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直面精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当前社会对中职学生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加大了向中职教育资源投入的力度,同时各种网络设施和计算机硬件等设备也均涵盖在了中职院校内,为中职院校的教学创建了一个数字化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数字化资源,从而达到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目的。然而,当前中职院校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利用中依旧存在着一些不利的因素,这直接制约着中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下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有利于创造团结、竞争、有序、和谐的集体生活环境,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构建和悦班级文化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重视物质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1.教室墙壁“会说话”  为了在教室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
近日,义乌市东河小学的田园教育社团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每周三下午,校园里洋溢着田园气息,学生各自参加喜欢的田园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不同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就每个孩子的精彩。  据该校陈校长介绍,东河小学以田园教育为抓手,从“田园文学、田园影像、田园实践、民间艺术、民俗民风”入手,学生自主报名选择感兴趣的社团开展活动,体验其中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