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视角的HIBL探究式科学教育模式初探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科学素养、终身发展有着可持续性的作用。在幼儿园开展HIBL探究式科学教育,旨在革新幼儿被动式学习的传统科学教学模式,让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实验求证——结论表达。让幼儿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中感知科学的认知和原理,从而培养幼儿专注与细致、表达与沟通、思维与创造、发现与解决等受益终身的优秀科学品质。
  关键词:幼儿教育;HIBL探究式;科学教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规定: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和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这些指导要求都鲜明地表达了一个观点:在科学教育中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提问猜想、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和验证结果等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
  一、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界定
  HIBL即“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基于探究的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国际科学理事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范围内推动的“素质教育”改革项目,内容涉及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物理和物质科学、技术和工程四大自然科学领域。
  探究式教学,又称“做中学”、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儿童在学习科学认知、概念和原理时,教师作为材料的提供者、环境的创造者,根据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让幼儿猜想、讨论、推测,并通过观察、亲身体验、感知、实验操作等途径主动探究,获得相应的科学认知,并用语言或记录的方式表达结论。
  二、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教学模式
  (一)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基本教学步骤
  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基本教学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推测→动手操作、寻求实证→获得结论和表达。
  1. 提出问题
  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提出应以幼儿的兴趣为主,符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贴近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才能满足幼儿学习的需求。问题提出的难度不宜低于或超过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问题太简单,则失去探究的意义;问题太难,幼儿无从下手,将会降低探究的兴趣。
  比如,在进行小班课程《遇见小蜗牛》的科学活动探究时,教师在抛出“蜗牛喜欢吃什么呢?”和“蜗牛的触角长在哪里?”两个问题时,幼儿明显对前一个问题更感兴趣,有的说蜗牛喜欢吃饭,有的说蜗牛喜欢吃草,还有的说蜗牛喜欢喝可乐……幼儿积极讨论回答;而对后一个问题,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不理解“触角”是什么,导致提出的问题无人回答。所以,问题的提出,应以幼儿已有的知识、社会经验为起点,注重问题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2. 猜想推测
  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后,猜想各种不同的结果,并尽可能用自己的方式在记录表中记录下来。在大班的科学活动《我从哪里来》中,幼儿积极举手发言:“妈妈说我从树洞里来的”“妈妈说我从小河里飘来的”“妈妈说我捡来的”“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幼儿各抒己见,并用画画的形式把猜想记录下来。“我们到底从哪里来的呢?”幼儿对于接下来的“生命”的科学知识答案的探究具有更迫切的求知欲望。
  3. 动手操作实验
  教师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创设探究实验的环境,鼓励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感知操作、探究实验,观察、比较物体的变化,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小班自然科学《豆豆成长记》中,幼儿通过自己亲手种豆,观察豆豆每天的变化,记录豆豆什么时候长出了叶子、什么时候开花了、什么时候叶子被虫子吃了、什么时候结了豆荚……在亲身种植中感知植物的生长变化,体会种植的乐趣。
  4. 结论与表达
  在探究式科学中,我们要求幼儿对每一个实验都进行记录或表征,他们用图画、颜色等方式记录实验的结果,并运用语言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论。比如在中班科学活动《我和磁铁玩游戏》中,教师给幼儿制定简单的记录表格,通过亲手探究操作后,幼儿在能被磁铁所吸附的物品下方画上自己喜欢的图形,在不能被磁铁吸附的物品下方画上“×”,并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述:铁柜、钥匙、铁钉、剪刀、回形针能被磁铁吸住,是磁铁的好朋友,而纸皮、花布、毛巾、积木、塑料杯不能被磁铁吸住。最后教师小结:磁铁的成分是鐵、钴、镍等原子,能够产生磁场,具有吸引铁磁性物质如铁、镍、钴等金属的物品。人们把磁铁的这些特性运用到电子(扬声器、传声器)、医疗(医疗器械、磁疗保健品)、机械工程(磁分离、磁选机)、运输(磁悬浮列车)等日常生活中,利用磁性为人类创造更加便捷的生活。
  (二)探究式科学主题教育活动的教学模式
  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育以主题活动去开展,旨在通过为幼儿提供系统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自然界的好奇心,提高幼儿探究事物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帮助幼儿获取一系列相关的科学认知常识,为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探究式科学主题教育是以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物理和物质科学、技术和工程四大自然科学领域为基准去开展主题教学活动。
  比如在生命科学《好玩的水》这一主题教学中,幼儿从最初的《认识水》到了解水的属性、形态《沉浮小秘密》《饮水机》《雨的秘密》《水宝宝旅行记》,再到探究保护水资源《神奇的过滤器》《水变干净了》等一系列关于“水”的教学活动中获得有关“水”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玩水”的乐趣,体验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的变化,从而满足幼儿不断探究的内在成长需要,获得系统的知识经验。
  (三)探究式科学自主游戏的教学模式
  自主游戏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依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地选择游戏区域、游戏内容、游戏材料,在开展游戏中形成自发交流互动的过程。探究式科学自主游戏是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操作材料、游戏环境,让幼儿自主选择玩伴、自主选择操作材料、自主选择玩法,幼儿按照自己的计划和想法有目的地去完成一项科学探究。比如在“花皂坊”的自主区域游戏中,幼儿三五结伴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具、颜色、装饰材料等,通过溶液、倒模、脱模等步骤探究一块花皂的制造过程,了解花皂的用途。
  三、探究式科学教育中教师和幼儿的作用
  良好的师幼关系是“探究式科学教育”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教师与幼儿建立相互尊重的关系,尊重幼儿的想法和意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融洽的师幼关系中相互信任,相互了解,为幼儿主动探究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探究式”科学教学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没有什么比让幼儿自主探索材料更有趣了。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自主性侧重于教师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教师不只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而是一个科学情景的创设者、材料的提供者、活动中的观察者。这种教师反主为辅的作用,对培养幼儿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有着不可磨灭的功能。
  四、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教育评价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进入“素质教育时代”,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教育工作的调整和改进,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个体的发展,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探究式科学教育评价中,通过观察幼儿在科学探究的生活、学习、游戏中,以学习故事、相片、视频、区域观察记录、教师随笔等过程性评价,以及教师阶段性或总结性的评价,帮助家园多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把评价自然地嵌入教学主题活动、无痕地融合在一日生活中、无声地渗透到环境里,让课程评价无处不在。
  探究既是幼儿学习科学的目的,又是一种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中,我们始终把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等科学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目的就是不仅要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还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培养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要注重他们在生活中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帮助幼儿不断探究周围自然现象与事物的变化,积累科学认知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科学探究品质。
  ■参考文献
  [1]韦钰,[加]P.Rowell.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吴明宇.幼儿园科学实验与活动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4]刘淑环.探究式科学主题活动的生成与实施[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
其他文献
摘 要:学困生是学校内的特殊群体,他们往往因为学业成绩不理想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产生许许多多的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不仅严重地干扰到学困生的正常学习,还极大地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有时甚至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团结。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困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探索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问题的方法,大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未来接班人。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问题;
期刊
摘 要:知识可视化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传授知识,让学生容易理解,打破了传统课堂依赖文字传授知识的局限性。教师借助智慧课堂、钉钉平台、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运用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多种手段和策略开展小学语文阅读可视化教学,可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知识可视化;教学策略  一、思维可视化  思维本是看不清摸不着的,但是如何使思维可视化呢?这就需要借
期刊
摘 要: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是学生的起点,如何提高习作教学质量,一直都是教师探讨的重点话题。文章尝试把劳动体验与习作教学融合起来,通过具体的课例操作:调查为引,激发欲望;动手操作,有话可说;堂上交流,有话要说;笔尖若试,有话要写。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笔,乐在其中;体验、积累、交流、运用,进行综合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地提高了习作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习作教学;劳动体验;《中华传统节
期刊
摘 要: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精神,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罗边小学立足地域资源特色,开创性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引进校园,起步探索阶段先成立粤剧社团,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将粤剧学习推广至全校,并组织相关人员编写粤剧校本课程,邀请名师、能师到校指导。经过多年不懈探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体艺素养发展,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使粤剧学习成为学校一大特色和品牌,产生了良好的艺术辐射效应。  关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而深层的精神价值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有关节日题材的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通过有效呈现多种课堂情境,多方位感受,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活泼、开放的氛围中“知节日,悟节日,爱节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情境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
期刊
摘 要:人类逐步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少先队的工作中,应用大数据往往能使工作变得更为高效和精准。大数据相关技术在精准分析学生的大量数据和情况后,给出的评价及改进策略更为客观,并且可以通过新媒体信息技术解决传统少先队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提升少先队活动的质量与有效性。文章旨在通过对少先队活动现状的分析,提出大数据信息技术运用于少先队的构想,为目前的少先队活动提出参考意见。  关键词:大数据;少先队工作;信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身处互联网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打开新局面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互联网时代资源丰富、形式有趣,给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为家校共育带来跨时间、跨地域的便利。但互联网是把“双刃剑”,网络信息纷繁杂、良莠不齐,因而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现状的分析,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立德树人教育的实践策略。 
期刊
摘 要:插图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灵活利用插图辅助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章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探讨利用对比、梳理或突显图片,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借助拼图、补白或浸润图片,设计应用实践类活动;借力图片环游、品读图片或绘制图片,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从而优化故事教学,达到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插图;英语学习活动观;故事教学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
期刊
摘 要:《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正式发布,如何在正确解读规则的前提下让惩戒规则发挥应有的效果,这是社会和教育工作者尤为关注的重点。为了更好地探讨教师实施惩戒的有效性,笔者从学生视角分析惩戒规则,围绕学生对于惩戒的手段、惩戒场合、惩戒情绪的关注点,通过学生对于惩戒的不同观点以及从教师在实施惩戒过程中的度量把握,通过适当的“惩”来实现最大效果的“戒”,让学生身心发展得到正确的引导。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游戏教学法这种以游戏形式教学的方法成为教育教学中的热点。游戏教学法能把游戏融入数学教学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学质量。文章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谈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策略。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低年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