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估算》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ong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提出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加减法的估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是第一次正式提出估算的教学。《估算》是在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之后的教学内容。
  案例1:
  老师出示主题图。提问:妈妈带100元钱够买水瓶、水壶和6个茶杯吗?学生自然想到先计算3件东西共需要的钱。列式: 24 43 28=95。部分口算速度较快的学生,还没等我提出估算的要求,就说出了准确得数。为了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务必”让学生选择估算。我接着提问:哪些小朋友能不用计算也知道100元够买3件物品呢?在我的急切“请求”下,终于有了我比较满意的回答了下:“我是看24 43不到70,再加上28也不到100。……” 虽然学生没有表达清楚,但我还是非常“感激”地请他坐下。我把该学生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遍。在我的再三表扬下,该生显得得意洋洋,惹来了不少羡慕的眼光。本来想这会学生该能体谅我的苦心,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吧。可在巩固练习中,遇到一些算式题,学生还是忍不住显显他们口算的本领。每每提醒学生不必去计算,学生也是不情愿的说出了大约多少。在说估算方法的时候也是支支吾吾的。一个学生还嘟囔着:“我喜欢口算,老师干嘛不让我们算!……”
  直到堂课结束,我感觉口干舌燥,一个字就是“累”。今天学生倔得和小牛似的,无论我怎么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思考问题,教学生用看作整十数的方法来估算,他们总是相背而行。在练习中任凭我再三强调只需估算,他们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口算出得数。这让我欢喜让我忧。喜的是学生的口算能力有了较大的进步,忧的是这个课的目标我根本无法落实。不得不思考:为什么孩子们会这么抗拒估算呢?在追寻原因之后,我决定重新备课,把《估算》再上一次。
  案例2:
  一、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入
  1. 口算比赛。
  20 30 40 50 60-30 80-70
  23 29 39 48 61-33 81-74
  采用小组竞赛的游戏方式,学生兴趣很高。通过比赛,让学生回顾体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简便性,为学生能把新知转化为旧知做好铺垫。
  2. 下面哪题一眼就能看出是错的?
  23 37=50 …… 100-22-38=10 ……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1:100-22-38是错的。100就是减30再减40都还有30,所以得数是10肯定是错的。
  师:在一些时候,我们不需要准确计算结果,只需简单估算也能做出判断。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揭示课题:估算,并板书。
  二、克服难题,自主探究估算方法
  3. 27 19 31 15大约等于多少?
  突然出现平时习题中几乎没有遇见过的计算难题,很多学生都大叫:这么难呀?怎么算呀?
  师:多麻烦的题呀。既然不需要算出得数,我们能不能把它看得簡单一些?
  此时,老师只用轻轻一点课前的口算游戏的板书。马上就有很多学生心领神会,各个跃跃欲试。
  生2:看作30 20 30 20 大约是100
  生3:看作30 20 30 10 大约是90
  ……
  这时,原先坚持口算的学生也放下了笔,下次遇到这样的麻烦题也会选择估算吧。其中生2、生3两种答案争议较多。在相持不定的时候,一生提出通过计算来比较。算出准确得数是:92。与90比较相近。师首先肯定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并提出:我们可以把数看作是和它靠近的整数,当是中间数“如个位是4、5、6”的,应该再观察其它个位数的大小,做出相应的判断。
  4. 抢答:下面算式得数大约是多少?
  61 23 81-49 32 41-23 100-29-32
  (选用抢答方式,为了不给学生留有口算的时间,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估算的快感和便捷。 )
  三、解决身边实际问题
  5. 估算应用于实际生活的练习。(出示出操队列图)
  两个班大约多少人?
  二(1)39人,二(2)42人,二(3)38人,二(4)51人
  一辆面包车限坐90人。可以怎么分配?
  ……
  生4:二(2)42人和二(4)51人大约90人,所以可以坐同一辆车。
  学生讨论。42 51=93是不能同坐一辆车的。
  (生4会出现错误,正是由于没有把估算与实际相联系。(2)班和(4)班虽然大约90,但是已经超过了90,限坐90人的车是不能承载的。本环节对估算知识以生活原态的方式呈现进行巩固。通过解决所出现的估算结果与事实出入的矛盾,强化了学生数学来自生活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严谨的态度。)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有目的地进行创设的。反思我在“加减法的估算”这课的教学,从一次失败,到二次完满完成教学任务的截然不同的课堂效果中,得到一点启发。一节课要做到“据学而教,以学定教”。
  1.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
  学生是善解“老师”意的,尽管第一节课目标没有落实到位。机灵的学生总是知道老师需要什么答案,为了老师去估算。出现了“先算后估”的学习现象。算了之后的“估”,为估而估,实为多此一举。只有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深刻感受估算能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和快乐,学生才会自主探究。而非盲目地跟从老师的步伐,做了老师的影子。
  2. 注意学生的已有认知,提出新的挑战。
  我们的课堂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组织教学。“估算”在1、2册以后有过简单的渗透教学,但是并没有系统的呈现过,学生对其只有模糊的表象。课堂上学生对“估算”的必要性有很大的质疑,通过新挑战“27 19 31 15”这样一个复杂的拦路虎,让学生意识到新旧知识的矛盾,并点拨学生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解决难题题中,寻找新的方法,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重视实际运用,把握教学原则。
  例题教学中注重计算方法的教学,并在习题中以生活化形式出现。鼓励学生有敢于出错的精神,学生在解决问题出现的错误也是有价值的。数学是一门严密的科学。我们既要熟练应用估算,但同时要在教学中体现严谨的数学思维,认识理论源自于生活的思维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用紧格式的差分方法对三维声波方程进行离散,推导了三维和K维二阶线性双曲型偏微分方程差分格式解的误差先验估计式,并对其进行了证明。用它证明了差分方法解的存在性,和收敛性。对三维声波方程采用多重网格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多重网格算法比传统的差分迭代算法收敛速度快、解的精度高。  关键词:声波方程;隐式差分;先验估计;代数多重网格  1 引言  波动方程是一种主要描述声波,水波和光波的波动现象
广告见证经济发展,他有着怎样的魔力,他又是如何改变生活。在国家刚刚统计的经济数据中,宏观经济已经是人们关注的焦点,30年前我们发现广告还只是简单的商品信息广告,30年之
孔子教育学生的话:“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这也是很多老师在谈学习书法的时候很爱讲的一句话。说到学习书法不可避免的要选学习的范本,这也就是取法的问题。学书法者往往不知道自己该怎选帖,都想选好的范本,都想取乎其上。那么什么才是好的范本呢?其实这是个很普遍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  一,首先在学习书法前要大量看一些书法名碑名帖。有条件的可以到书店去
摘要: 对于如何在幼儿园中有效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幼儿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能力, 文章从几个方谈幼儿的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幼儿 创新 能力 培养  人的创新能力是在长期的学习和训练中逐步形成的,创新教育应从幼儿时期开始,每个幼儿都可能是小小“创造发明家”,教师应该充分认识,精心培育这些创造萌芽。  1、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觀察是幼儿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 由于幼儿期是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利润点越来越低,使得成本管理成为赢利市场的关键,即要赢得利润,就要在加强成本管理上出效益。  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对项目往往采取承包经营的方式,所以成本核算方面的问题得不到相应的重视,项目的成本核算往往是为了应付税务机关的检查而做一些表面上的工作,而这些账面上反映出来的成本与项目中真实发生的成本大相径庭,而且表面上所做的成文章也反映不出企业真实的成本配比。这种应付公
期刊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
结合广钢的生产实践,通过实验室研究,探讨了在广钢生产条件下,南非矿的烧结及冶金性能,为大生产合理使用南非矿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