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冠心病更危险

来源 :祝您健康·养生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访专家




  窦克非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科管委会副主任,冠心病中心副主任,冠心病五病区主任,医务处副处长。学术团体兼职包括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青年医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心脏病学院(ACC)会员、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院(SCAI)会员。
  从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介入治疗及基础相关工作与研究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科研经历。完成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及治疗手术超过20000例。是中国获“Hybrid CTO 带教专家”认证的介入术者,多次作为第一术者在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年会(TCT)、欧洲心血管介入大会(EuroPCR)、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等国际会议进行高难度手术示教演示。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周四上午
  有这样一位患者,他曾经因病情距离死亡仅差那么1毫米,而他却毫不知情,险些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悄无声息的疾病其实便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冠心病。
  2019年5月,王先生在例行会议上发言时,突然觉得嗓子发紧,起初他并没有放在心上,认为只是普通的上火或是受凉,喝了几杯热水后便不再关心嗓子。但在此之后,王先生渐渐发现嗓子附近的疼痛发生得愈发频繁,前往医院做了X线摄片并检查了喉部,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但他的症状却越来越严重,嗓子疼、浑身冒汗也变得常见,到了凌晨时嗓子疼痛就会变得难忍,并且向心脏位置发散,要过半个小时才稍微有所缓解。这下王先生慌神了,立即挂了心脏科的号,前往医院检查心脏情况。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窦主任在进行了问诊后,立马就将他留了下来,告诉他是心脏血管堵了,需要马上做冠脉造影。造影结果显示,王先生在心脏的前降支和左主干的地方出现了90%的狭窄,相当于仅剩下1根头发丝直径的缝隙供血液通过!前降支和左主干之于人体就有如长江和黄河之于中原大地一般,是两条非常重要的主干道,一旦前降支和左主干出现堵塞,后果便非常严重。


“悄然而至”的冠心病更危险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当血管受到微小的损伤时,血管壁上便会有种被称为斑块的沉积开始形成,这些斑块通常会出现在血管的分叉点上。随着细胞、脂肪、纤维物质和其他沉积物的持续增加,斑块会逐渐变厚、变硬,从而限制了血管管腔,减少了流向组织的血流,造成了局部缺血,而这个动脉内壁上沉积物的积累被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出现并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便是脂代谢异常,血液中的脂蛋白指數异常高或者失调,尤其是血液中含有高水平的含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冠状动脉疾病的一般早期症状是扩散至胸部的心绞痛,这种疼痛是心脏周围收缩或疼痛的感觉,可能扩展到左臂或右肩,通常是劳累所致,因此,在日常的关注下,冠心病带来的不适感较容易被人所发现,但却是大家所不熟悉的“悄然而至”的冠心病差点要了王先生的命。
  “悄然而至”的冠心病导致的心绞痛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患者通常活动耐受量很低,心绞痛发生时并未有剧烈运动,若运动后则疼痛加剧。另一种患者则是在日常活动时并不会受较大影响,反而是安静时会出现问题,症状以痉挛为主。前者是因为患有极为严重的血管狭窄,在没进行运动的情况下就会发作,后者则是患有相对严重的血管狭窄并因痉挛、血栓等因素,在运动时并没有发生异常,待到安静时反而会发作。两者都并没有给人预先的提示或发病信号,无法从医学角度清晰地提前判断出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因此,我们将此类心绞痛称为安静时的心绞痛。但可以明确的是,安静时的心绞痛往往与劳累因素无关。心绞痛发作时,在疼痛的刺激下,交感张力增高,血压和心率会出现明显的变化。窦主任提醒大家,平常胸闷难受时,可以用家用血压仪器进行血压的测量,若血压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则意味着疼痛等症状未刺激到心血管系统,促使心血管系统做出反应,一般可以不用太过担心。
  王先生所遇到的安静时的心绞痛与一般情况下运动后的心绞痛有着明显的不同。运动后的心绞痛更多意义上是身体所给出的一个危险信号,告诉大家冠心病的发作,让人们有准备的时间和余地。因副交感神经在凌晨熟睡时是较活跃的,冠状动脉倾向于收缩状态,当血管处于严重的狭窄状态时,安静时的心绞痛便经常会发作于凌晨,让人防不胜防。因此,安静时的心绞痛更类似于一种“偷袭”,让患者不会有太多的反应余地。其发作的后果与运动后的心绞痛导致的后果是一样的,没有任何的差别可言。无论是安静时的心绞痛,还是运动后的心绞痛,若是因血管狭窄所导致,血管将会遭遇堵塞的问题,就容易面临急性心肌梗死的威胁,狭窄的严重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概率。患者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往往会伴随着恶性心律失常的症状出现,严重者将会出现脑供血不足,最终导致猝死。因此,当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若没有及时地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等心肺复苏,症状持续到3~5分钟时,基本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如何避免安静时的心绞痛发生


  安静时的心绞痛因其特殊性,常发作于人们警惕性最低的凌晨,让人猝不及防,甚至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窦主任告诉大家,当夜间出现以下症状时,一定需要引起警惕。
  1.睡觉时,感觉胸闷、出汗。当患者遇到真正严重的心绞痛症状时,会胸闷至憋醒,出现满身大汗的情况,一定要及时进行就医,勿要忽视。
  2.睡觉时,出现胸痛,位置是胸骨的中下部。这是冠心病发作时一个最经典的症状,因其导致的心绞痛出现的位置55%~60%会出现在胸骨后。但并不是所有的冠心病导致的心绞痛都会出现在胸部,故当胸部、咽部、上腹部及左肩臂部出现难受及疼痛或憋胀感症状时,都需要及时关注,以免冠心病的发生。
  3.睡觉时,不能平躺,不能活动。窦主任介绍到,患者发生心绞痛时是不能活动的,主要是因为疼痛的感觉会限制患者的活动,就比如当病发时,患者想上厕所,明明就几步路的距离,也会因为强烈的难受感而无法行动,严重者甚至连话都不想说。因此,窦主任提示,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或患有“三高”的患者,一旦出现中医所说的“懒言”,即不爱说话,或吃饭也吃不好,出现精神萎靡的状态,一定要特别关注是否是冠心病导致安静时的心绞痛找上了门。
  4.如果躺下,会有明显的呼吸急促。出现安静时的心绞痛时往往会因为交感张力的增加,刺激到人体的呼吸系统,出现呼吸急促的症状。通常情况下,人体的呼吸频率每分钟超过30次,便可以判断会呼吸急促。但窦主任提醒到,呼吸急促是冠心病的一个伴随症状,并不是主要症状。若人们过于关注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反而容易出现呼吸急促的症状,迷惑自身的判断。
  为了避免安静时的心绞痛发生,我们需要在生活习惯上做出改变,窦主任就饮食方面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建议。对于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或患有“三高”的患者,在生活中应禁止羊肉及炸过的鸡肉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但切记过犹不及,过多的高脂肪类食物的摄入会引发病情,一点肉类或盐都不摄入也同样会对身体产生影响,造成营养不良等后果。对于这样的患者,鱼肉、清淡的鸡肉等白肉或牛肉、鸡蛋清则是比较建议的食物,以补充生活中所必需的蛋白质。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心脏病患者,例如冠心病、心肌梗死或心理衰竭患者,在平躺时回心血量会增加,若睡前大量饮水则会导致回心血量的大量增加,增加心脏的负担,诱发安静时的心绞痛。因此,心脏病患者在每晚睡前2个小时内就应不再饮水。



  针对一些年轻人在夏季炎热的环境下喜欢快速饮用冰冷的饮料,窦主任也提醒,寒冷的刺激,尤其是人体本来很热,较大的温差会导致冠状动脉的痉挛,引发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者则会猝死。

“救命药”您吃对了吗?


  导致冠心病的血管狭窄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血管中存在斑块,斑块则分为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两种,这种“静悄悄”的冠心病其实就是血管中不稳定斑块造成的。稳定的斑块通常是由纤维组织构成,表面光滑、形状规则,狭窄严重时易诱发劳累性心绞痛。不稳定斑块的表面粗糙,形态不规则,有轻有重,其中往往脂质成分较多。不稳定斑块的表面是很薄的纤维帽,非常容易被撕裂。当撕裂发生时,不稳定斑块内部的脂肪就会流入血管,导致血管堵塞并发展成血栓。临床上目前多用冠状动脉造影来判断血管狭窄程度,当高度怀疑血管中存在不稳定斑块,便可用光学断层成像(OCT)的检查手段,将器械送入血管中,通过光学的断层扫描来确定斑块的成分及纤维帽的薄厚,以判断斑块是否稳定。据窦主任介绍,给冠心病患者做检查时发现,有近20%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并不严重,但发生了斑块的撕裂导致脂肪流入血管中引发了血栓,造成了急性心肌梗死。所以,冠心病是否严重,除了需考虑血管狭窄程度以外,导致血管狭窄的斑块性质也尤为重要。对于由不稳定斑块导致的血管狭窄严重程度一般的患者,虽不需进行支架放置治疗,因其也具有心肌梗死的发作可能性,仍然很有必要进行药物治疗以控制脂肪、维持斑块的稳定性。
  不少患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常会在家中备一些药物来“救命”,那当冠心病发作、心绞痛出現时,应如何选择家中的那些常备药来缓解症状呢?
  1.硝酸甘油:其最直接的作用机制就是扩张冠状动脉的同时扩张静脉,减少了回心血量和心脏耗氧量。因此,硝酸甘油是临床医师用于治疗冠心病最常用的药物。
  2.阿司匹林:其主要作用为抗血小板聚集,避免血管完全拥堵,冠心病患者会长期服用,对于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前的心绞痛有治疗效果,但无法缓解冠心病导致的心绞痛,目前还有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药物可供选择。
  窦主任建议,心脏病患者在家的常备药,应该选择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等可以快速起效的“救命药”。
  冠心病发作时,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以自行在家进行药物治疗,当不稳定的冠心病发作时,患者或其家人须第一时间前往医院或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不稳定冠心病症状主要包括出现不稳定或者特殊的心绞痛,如安静时的心绞痛、第一次发生的心绞痛、劳力时的心绞痛等。窦主任特别提到,当心绞痛持续时间不停地延长,持续时间超过20~30分钟便会出现心肌梗死的情况,也需要赶紧前往医院治疗。
  (编辑    周逸宁)
其他文献
孔晴宇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心脏外科主任医师,擅长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心脏瓣膜置换与修复成形手术及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大血管手术等。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迟立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每年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心脏瓣膜置换与修复成形手术等400余例。近年来开展微创冠状动脉搭桥、微创心脏瓣膜置换与修复成形、微创先心病矫治等手术
期刊
李志刚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穴位研究中心主任,擅长针刺手法及针刺干预中枢神经损伤机理的研究。  门诊时间:周四、周六下午  王 军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主任,擅长针灸治疗偏头痛、面瘫、颈椎病、腰椎病、耳鸣耳聋、失眠、月经病、胃肠疾病、肩周炎、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及各种痛证等疾病。  门诊时间:周一、周二、周三、周六上午,周五下
期刊
醫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肛肠科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系副主任、北京名中医身边工程专家团队负责人。兼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肛肠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中国便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肛肠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长期致力于中医微创
期刊
丛明华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副主任。擅长中晚期肿瘤综合支持治疗及肿瘤营养。担任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副秘书长、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特医食品专委会肿瘤营养学组组长、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营养学部副主任委员及中国抗癌协会、CSCO等学术兼职。作为专家组成员制定了《恶性肿瘤患者膳食指导》《肿瘤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国家行业标准、《中国肿瘤营养指南》《恶性肿瘤
期刊
受访专家  付国兵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中青年名中医。现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适宜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主任委员、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常委,北京中医管理局中医技术质控中心主任。  擅长应用“宫廷推拿”手法治疗骨伤科软组织损伤类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四肢关节损伤
期刊
受访专家  王良录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变态反应科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北京协和医学院变态反应教研室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候任主委、北京医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变态反应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变态反应疾病的特异性诊断、免疫治疗、空气孢粉学、花粉症合并食物变态反应、真菌变态反应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对变态反应罕见病、疑难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
期刊
受访专家  陳卫衡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国家药典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从事骨伤科疾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近30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多种骨伤科疑难疾病,尤其在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等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门诊时间: 周三下午,周四上午  陈兆军  主任医师,
期刊
受访专家  张凯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从事肿瘤临床工作20余年,对肿瘤手术、放化疗均有丰富临床经验。近年来致力于肿瘤预防早诊工作,是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项目组副组长。《预防肿瘤学》編者。  网上曾有这么一个段子说道,若是有科学家发明了可以百分百治愈癌症的良药,那称他为人类的救世主都不为过。虽然这个段子开玩笑的成分居多,但也不难看出人类对
期刊
推拿,在很多人眼中就是捏一捏、按一按,解除肢体的病痛,您可曾想过就是推拿的这些“手上功夫”,甚至能够影响我们的情志,对于复杂难治的精神疾患也有不错的疗效。  其实,推拿作为一种历史极为悠久的中医外治手法,有着非常广泛的适应证,经历代医家、流派的不断探索努力,使得推拿成为一种具有独特“理法技穴”的治疗方法。如今,中医推拿技术仍未停止发展,在一代代充满实践、创新精神的医者的努力下,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期刊
受访专家  戴耀華  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儿童卫生和发展研究室主任,世界卫生组织急性呼吸道感染控制合作中心主任,中国儿童保健疾病防治指导中心主任,中国儿童“5H”儿童保健服务中心主任。  王山米  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生导师,妇产科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2006-2010年周期母子系统保健项目国家级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