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臻于坚硬的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ed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篇小说一开始写于一年前,当时只有四千字。灵感来源于老家小区不远处确实存在一个垃圾场,半夜倾倒玻璃的声音只听过一次便久久不能忘,“像一整面玻璃墙碎掉一样。”当时几乎没有深思碎玻璃的内涵便拿来搭建了故事背景,填入了简单的主要人物阿令、化鹏,对青春期特殊的女性心理做了回望。
  刚开始的写作只注重感觉和结构,小心翼翼地拿捏着叙述的语调,我希望它是轻轻的、摇晃的、哀伤的,试图用直白的短句贴近那个初一女孩的心灵世界,她好强又脆弱,早熟又懵懂,外部世界对她的碰撞在那个特殊的青春期年纪其实是巨大的,但是她接受了,甚至妥协了,一方面是她面临失语的无力,一方面是她心底的承担。而那些诉诸她的“班级暴力”本身,也其实并无恶意,在这个程度上,个人与世界的碰撞是一种复杂的、无法解释的偶然。
  后来考进复旦创意写作,又把这篇习作翻出来做修改。对曾经作为“工具人”的人物形象,如老师、父亲、欺负阿令的男同学等做了丰富和填充,陈阿令所面对的,也从模糊的“侵犯”逐渐清晰成若干条线索,来自家庭的矛盾,来自男同学的骚扰,来自老师的不理解,来自她自己的骄傲与自尊。我想去描绘,那种说不清的、复杂的偶然背后的必然性,想去叩询,主人公陈阿令的痛点究竟是什么。在书写的过程中我才逐渐发觉,类似桃花源意象的垃圾堆上的男孩,并不是最初设想的小英雄,一个符号化的救世主。但不可否认,他能够给予孤立无援的阿令充分的安慰,就像我着力描绘的两个孩子坐在月光下的场景:“这是阿令记忆里最特别的夏夜。水泥地,灰蒙蒙的,两个小孩也灰蒙蒙的,月光洒在他们身上,而那些堆在一起的碎玻璃,如钻石切面一般,映照出粼粼的波光。天上的大月亮落到了人间,变成千万个小月亮,每一颗玻璃片上都闪着特别的光,清澈而温柔。”它是那样的美,但也那样的易碎。阿令的隐忍和痛点,是“镜子碎了拼起来仍然有裂痕”。她成绩拔尖,很骄傲,理应完美,却早早地品尝了人世间一些灰暗的面。大家都是在强撑,而她还不够独立与强大。能够真正去“拯救”或者让她摆脱当下困境的,只有她自己。在后来的修改中,我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注重去发掘人物性格中“变”的原因。
  在处理欺负阿令的男同学与阿令的关系时,我也加进了细微的观察与体悟。为什么女孩被骚扰后还会讨好?甚至去自我安慰与说服?这种女性独特的心理活动采用外化的方式写了出来,我想象她是怎样鬼使神差地把卷子给谢聪抄,怎樣短暂放下自尊后又在对峙时骄傲地拿起,在一次次不同形式的冲突中,阿令的性格从晶莹、脆弱的碎玻璃渐趋坚硬。她的最终出走是对周围一切的抛弃,却不是完全的青春期冲动,因为种种原因,小说结尾的色调是灰蒙蒙的,没有呈现如《少年的你》里钻石般坚硬的东西——在现实中,可能需要很久,我们才会成长为拥有坚强心脏的人。
  用文字构造一个小世界,大体是清晰自足的,而又有超越文字之外的模糊美感,这是写作带给我最大的享受。修改时,在技术层面加工时难免会折损掉一些初心,如何在丰富、清晰故事的基础上保留我最想保留的语调、感觉和结构,可能是写作中最大的难题,也是没有弥合好的空隙。修改时正值疫情,上海的倒春寒仍然料峭,我记得每天洗完澡后夜已深浓,披着大衣坐在电脑前一遍遍诵读、修改。非常感谢导师细心的指导和建议,起码没有用青春伤感文学、题材没有新意之类的话来否定我。对于每个写作起步者来说,想要去表达什么,通过帮助、努力能到那里,就已经足够。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郑明生,退伍军人,工程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文学作品集《思露花语诗歌集》、回忆录《凝重的回望》、长篇小说 《风骨神韵罗汉竹》,合集 《当代诗人选集》 《当代十家诗选》。  张大爷的一张百元币不见了。  他非常着急。把放钱的抽屉翻了个底朝天,依然不见踪影。再把小卖部能放东西的地方都翻了个遍,还是没有下落。反复把衣裤包底拉出向外,擞落不出一点念想。  他明明记得,昨天将这张百元币单独放
期刊
作者简介:范墩子,1992年生于陕西永寿。毕业于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系,入选陕西省文化厅“文学创作百人计划”,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32届高研班学员,在 《人民文学》 《江南》 《野草》 《青年作家》 等发表大量作品,已出版短篇小说集 《我从未见过麻雀》 《虎面》 等刊物多部。曾获首届陕西青年文学奖、第十六届滇池文学奖、第二届长安散文奖等。  捕知了  到暑期时,林子绿得发
期刊
现 状  长时间闭门不出  我知道外面已是秋天  一种专属大自然的情感  很多人都想占有  我也想占有,一种  深沉的渴望在血管里起伏  我面对书桌,长时间坐着  我面对无数本诗集——  那些伟大的匠人  已完成他们的书写。我感到  一种悲伤爬到窗口,外面  没有哪片落叶会掉入一首詩中  黄昏的天桥  每天黄昏,我总在天桥上看见  有个人面对桥下的大街  面对大街上密集的车流  旁若无人,疯狂地唱
期刊
依水而居  浮在飞翔中的鸟雀,穿过流水的纸墙  它们栓牢鹿群和云朵的阵仗  它们与甜蜜的母亲一起沉默和期许  此时,窗扉圆满如月  镜片和花朵随意洒进草莽  马蹄莲暂时高过蔷薇,它的落英  已经翻过了斑斓的山冈  春风中细雨的和声是暧昧的  爱情的谣曲,让成群的白羊在草地上  闪闪发光。孩子们都沾满了露珠  和云水之气,个个天真,耽于幻想  他们的欢笑,唤醒了我们曾经  阅历过的世界,没有人会忘记
期刊
作者简介:万花,本名郑丽花,海南儋州出生,现居海口。诗歌作品发表在 《洋浦港》 《海南诗文学》 《今日儋州》 《文学百花苑》 《海南农垦报》 《湖州晚报》 等报刊,总计555行。在 《中国诗歌网》 《海诗刊》 《海之南方》 《一梓一木》 等全国主要原创文学网站发表诗歌百余首。  芒果随想曲  小女孩站在牛背上  慌扯乱拉,折断你的紫红嫩芽  她的双眼亮闪你的光芒  牛咀嚼你身上抖落的色光音符  这
期刊
在江南的大钟声里起身远眺  悠扬的大钟声缭绕在江南  那么熟悉又奇妙  彩霞中的青鸟从远方飞来  仿佛传达遥远故乡的歌谣  所有的一切那么亲切  南风送爽,海棠花开  我从繁华的南宋御街走来  在美丽的江南里遥想着故乡的变化  当归宿里的海棠绽放  四处飘逸着花的香味  香香花瓣轻轻围绕着我  如同一带一路上华丽的丝绸  在这里是我的青春  聆听晨读夜谈岁月  在江南的大钟声里起身远眺  终将在这
期刊
崖湾上的唢呐  穿红棉袄的小女孩,双手捧一束纸花  她会是第一次化装吗  她不笑,真好看  她是被提问或表扬的孩子  双唇紧闭,笔直站立  看见她的眼睛,看见了珍珠泉  唢呐穿过红毡  她想哭,也想笑  笑得最疯的那个人,笑什么  不发一言的那个人,想什么  这一切晃在她眼里,什么都看不见  今天,她似在等待,似在接受  ——一个人,在崖湾的那一边  易俗社  渭水边这一女子  轻声慢语,一板,一
期刊
惊蛰时分  惊蛰时分  父亲指给我  一条春天的大河  我曾经看到过这条大河  我看到过机帆船  在河岸激起的阵阵排浪  而此刻,我看到  穿梭的小船  在河面撒下的渔网  “杨柳已经绿了!”  父亲激动地说  仿佛沉浸在旧时代的爱情  惊蛰时分  大河蜿蜒东去  像匆匆逝去的光阴  整整十年  斑驳的白发  已覆盖了父亲明净的前额  春天的大河波浪宽阔  一艘机帆船从河面驶过  船尾站着一个叼着
期刊
作者简介:赵晓梦,重庆合川人,现居成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作品见于 《人民文学》 《诗刊》 《十月》 《解放军文艺》等上百种报刊,入选30多种选本,荣获中国新闻奖、中国长诗奖、杨万里诗歌奖、海燕诗歌奖、郭小川诗歌奖等奖项60多个,出版诗文集8部,代表作有长诗《钓鱼城》。  1  赵碘走出冬天低矮的房屋,恍若从漫长而杂乱的梦中醒来,他没有出人意料的表现,伸了个夸张的懒腰,然后就走进小说中明
期刊
临近晌午,天突然黑下来,接着,像有无数枚雷管在天空爆炸了,咣啷咣啷,一声紧追一声。接着,雨水从上面直接倾倒下来。爸抓顶斗笠跑出院子。他得去刨开田坝的拦水口。雨水在田里聚集,桀骜不训,左冲右突,常常会冲垮田坎。还得去地角给茅坑扎道围堰,不让沤下的肥水逃逸。妈也着急急忙忙地去院后清理水沟。平常水沟里有了树叶子、瓦渣子、草节子,妈看见就都清理了。可还是不放心。她把沟里的老泥挖起来筑到沟沿上,让沟更阔一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