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黄敏:用最笨的办法,把茶喝懂为止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c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第一次去黄敏的洗心茶寮,那时开在静安区昌化路306号。路口有各地风味的小饭馆,一走进洗心茶寮,在巨大的紫砂罐和其他各种容器与茶饼和小圆沱之间,茶香满溢,饮茶人端坐,意念却跃跃欲试。喝过几杯之后,饮茶人轻声感慨,执壶者黄敏就其中的某个细节娓娓道来。
  洗心茶寮各种茶都有,以普洱和岩茶为主。在上海这个历史上以绿茶为主要茶品的城市,喝普洱的人数近年呈爆发性的增长。以上海人特有的细腻严谨的态度喝茶,茶文化比其他城市成长得更快。
  黄敏的经营方式是私人定制,茶卖得很快,除去呆在茶山的时间,黄敏利用剩下的时间授课。很快她发现30平方米的洗心茶寮空间不够,于是将洗心茶寮搬到静安区延安中路将近300平方米的新空间。
  每周六下午2点的品茗会。每周日下午茶学课,周二晚六点书法课,周三晚六点禅学课(她特意加了一个定语“非宗教性质”),周五晚六点香学课。
  黄敏从2002年开始学茶的时候并不富裕,但学茶就花了三十多万。
  如果是懂茶的人,黄敏在品茗会上会拿出价格高昂的茶来冲泡。但饮茶者未必知道感情用事的黄敏所持守的是怎样一种严苛的茶道。上课的学生会发现自己曾经所学的东西与黄敏所讲的有时候并不一致,黄敏会说“你的知识比我多”,但却不会退让,接下来的可能就是两种同类茶的反复比较,严格到去教科书一个字一个字印证。有时,学员一个月只喝一种茶,喝懂为止。甚至,有些已经拿证的茶叶审评师要在这里会从头喝起。

南都周刊 黄敏


  好几万一片的老茶,就像买回假古董一样
  南都周刊:今天中国茶文化哪些是需要改进的?
  黄敏:有些茶商想的就是快速赚钱,但是真正的茶文化不讲这些。因为中国人闲适生活方式里一般是挂画,第二个是品茗,第三个焚香,第四个对弈。品茗就是喝茶,喝茶是一件很繁复的事,不是像广东人那样在茶楼里饮早茶,这种不是茶文化。在喝茶的时候焚香,这是对生活质量相当高的要求,是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很普遍的玩法。它跟日本韩国所谓的茶道是完全不一样的。日本韩国很拘于形式的那种,但中国人喝茶的姿势反而很随意。
  另外,现在有些人对茶品理念的歪曲,他们几乎交易都不是茶品,而是你要多少量?其实这种蛮可怕的。茶品是消费的,你是要喝掉的,而不是用来收集的。
  南都周刊:收藏也是茶文化的一部分吧?
  黄敏:收藏是收藏家的事,跟普通老百姓没有关系。你可以花钱买老茶,也可以花钱买新茶,这是根据你自己的喜好来定。
  南都周刊:茶叶有多种属性,但是过分强调它的金融属性有时候就偏了。
  黄敏:那也没办法,现在人对金钱的迷恋程度已经很重了。饮茶是一种休闲,其实对于我们平常老百姓来说就是工作完以后的休息。
  南都周刊:2015年茶行业的销售情况怎么看?
  黄敏:我觉得对普通市场冲击力量是非常大,老百姓因为对饮茶本来就不是很在乎嘛,像勐海茶叶公司还有中茶的那种,因为他们针对的就是老百姓平常饮用,而不是说针对一些高价位的茶品,所以说可能影响比较大。
  南都周刊:“三公”消费降低对你那儿打击大吗?
  黄敏:没有。我们不针对那些企业,是针对个人的。因为个人的品位要求是非常高的,他们都是自己用,完全是不搭界的市场。所以我们是做脱离市场的。企业不会大批量用我们的茶。再加上我们没有产茶量,我们一年的量可能两吨都不到。
  觉得好喝这才是第一感觉
  南都周刊:如果不是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为什么洗心茶寮变大了呢?
  黄敏:因为上课,很多顾客希望我授课。要喝茶,首先要认识茶,他们在外面花大钱买了很多茶,但这些茶很多都是废的。
  南都周刊:能举个例子吗?
  黄敏:有的人会买好几万一片的老茶,就像玩古董买回很多假古董的一样,因为他没有甄别力。
  南都周刊:大概多大年纪?
  黄敏:三十岁左右,静安区商圈的白领。
  南都周刊:这些年轻人是怎样的呢?
  黄敏:喜欢茶,喜欢传统文化。在外面学了一些东西啦,然后可以在朋友面前炫一下的。所以跑到我这边第一二次都是很牛的,都说自己带来的茶很好,喝一下呀。
  南都周刊:带什么样的茶呢?
  黄敏:就外面名气很大,比如班章、冰岛,还有七八十年代的老茶呀。
  南都周刊:然后呢?
  黄敏:那我就跟他做个审评,这个茶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用的是什么料,然后对于每一款茶品进行审评是什么质量。
  南都周刊:我能这样说吗?他拿一款老班章的茶,然后你自己也拿一款老班章的,然后大家来对比着喝吗?
  黄敏:对呀。这是学习最直接的方式。
  南都周刊:大家喝了以后是什么反应呢?
  黄敏:其实喝茶不是你看茶。首先一点你要觉得好喝,这才是第一感觉。对一个不认识茶的来说,好喝是第一条。这个就是最直接的。
  南都周刊:然后呢?
  黄敏:还有一个就是无论什么茶,普洱茶也好还是其他茶也好,干净。干净是指茶叶的干净。你喝到嘴里面的干净,没有杂质那才是对的。
  南都周刊:你会不会说:你的茶不对。
  黄敏:不用讲这个。茶叶没有真假的,只有产区之别,比如说中字头企业,中茶公司没有一款茶是纯料的,都是拼配茶,他针对的是普通老百姓市场,要的是口感。但我这边的客户他们追求的是市场上高端品质,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他们钱扔下去了。
  南都周刊:学员会学到什么呢?
  黄敏:认知度会提高吧。因为我是要求学员首先会喝茶,不是说先学会看茶。他们不是专业的制茶师。
  南都周刊:品茗会的情况呢?
  黄敏:我不做任何邀请,都是朋友带朋友,但是有人员的限制,5-6个人。每次我拿一到两款茶,就是简单介绍。   南都周刊:有茶知识丰富的学员吗?
  黄敏:上一次的茶会,就是上海一家培训机构的一期茶叶初级审评师过来,我这边纯种的拿出来他们几乎都不认识,包括龙井。龙井的汤水,不是绿,是糙米色,微微发黄。还有一个是香,板栗香,豆花香。但他们就说兰香,那是完全不对路的。
  有的审评师学完了到我这边来学茶,我说这一个星期你就喝这一款茶,甚至这一个月你都喝这一款茶。好喝对吧?你要学会喝茶,这款茶的优缺点你自己要把它列出来。我光讲是没用的,因为每个人的口感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人泡出来的茶也是不一样的。同一款茶可以泡出不同的味道。你要学茶首先一点要会喝茶。
  南都周刊:喝懂为止?
  黄敏:你自己可以反复体验,可以用恶狠狠的泡法。
  南都周刊:这种教学方法很扎实。
  黄敏:这是很笨的方法。
  南都周刊:实际上也是没有捷径的。
  黄敏:其实真正评审红酒也好,茶也好,都是很严谨的,没有什么投机取巧的。你再聪明不是从基本功出来,学不好东西的。
  我是拿钱砸下来的,不是学下来的
  南都周刊:喝懂之后呢?
  黄敏:他们在这边喝茶是蛮好的,一上茶山就全蒙了。
  南都周刊:为什么呢?
  黄敏:根本看不懂啊。因为我也是这么经历过来的。第一次上茶山,人家拿上来我连春茶秋茶都分不清。
  南都周刊:有时候无知是自己也认识不到的。能讲讲你学茶的经历吗?
  黄敏:当时是普洱茶这一块,比如说香港仓、广东仓、马来西亚仓、台湾仓,包括云南各个茶叶产区的品种都要了如指掌。以前不用去上茶山。但是我把每个区域的东西喝一遍。那是怎么学的?是每个茶区十年内的茶,每个纯料,比如说易武茶区麻黑这一块地方,它十年前的茶一饼、五年的茶一饼、三年的茶一饼、新茶一饼,这样喝。因为你要知道它的整体转化情况。每一年的情况都不一样。这是靠天吃饭的东西。我是拿钱砸下来的,不是学下来的。
  南都周刊:学完这些呢?
  黄敏:没什么出去炫耀的。首先我不允许我的学员炫耀。
  南都周刊:为什么呢?
  黄敏:没有为什么,我觉得是很平常的事,没有必要。其实普洱茶不算贵的茶,在所有茶行业里面,普洱茶是很便宜的茶。在整个中国茶叶里面,新茶类龙井碧螺春第一位的,接下来是武夷岩茶大红袍系列,大红袍系列是每年的茶中之王。
  南都周刊:学员是在学做一个茶人。
  黄敏:茶人不应该炫耀。作为一个文人来说,茶人是文人的一种。一个学茶的人,学文化的人,首先一点你内心要敬,不是你拿那些东西出去炫耀。
  南都周刊:现代人的毛病吧。
  黄敏:你有钱不等于你有文化嘛。还有一个,外面肯定有比这个更高端的东西。
  南都周刊:很低调。
  黄敏:因为茶人这个名字其实是很高大上的。你对各方面的素养都要达得到,不是说你光一个喝茶喝得厉害,因为喝茶这一块有四个东西,包括茶器书画,各方面都要有涉及。
  南都周刊:要求这么高,韩国日本的茶文化如何延续?
  黄敏:他们面临的问题同样是没有后续的力量,没有年轻人加入。日本和韩国的茶道,所谓茶人都是六七十岁老人,甚至七八十岁的人。年纪轻的都不会学这个。
  南都周刊:很难吗?
  黄敏:日本学茶的人,你在五到八年不准授课,因为你自己还没学完,这是对的。不像中国,现在你学了一点就在外面炫。比如说我韩国的一个茶人,乌龙茶是很难的一个类。我拿我们家的乌龙茶,他只要看一眼,手上拿出来一点,他直接跟你说这个茶的好与坏,这个茶是什么品种。这个东西产在我们国家,还不是在他们国家,但我们中国行业内的人有几个人可以做到这一点?除非是一些老先生,但是也是屈指可数的就几个人。
其他文献
2002年,74岁的褚时健开始种橙子,橙苗种下去,要6年才能挂果,挂果头两年,吃起来都是酸的。80岁的他一点不着急,而是四处求教和钻研书籍。如今,他有了一个新名号:亚洲橙王。  多少人在寻求褚时健成功的答案,而他自己的总结,却只是短短的几个字:认真,恪尽本分。  赵闯,一个85后的青年。他的工作,是把恐龙之类的古生物化石的形象复原成图。这是个孤独的领域,全球做这事的人也不过十来个。他从7岁开始痴迷
互联网和智能终端,是大多数90后自学性爱知识的平台。互联网让他们口无遮拦,百无禁忌,1024是电波讯号,更是通关密码。批判者说他们开放,赞扬者也说他们开放。  有人曾说,不同代际的人最大的观念之别体现在性上。  在冯小刚的喜剧电影《非诚勿扰》中,性冷淡、婚外恋、同性恋曾被不加区分地归类在一起,导演用一种猎奇又刻板的角色刻画,来代表上一个时代存在的“畸形”情感状态。而到了宁浩、徐峥等新一代喜剧导演的
对于操办过无数次家宴的张毅来说,四人聚餐,信手拈来。不过即便是这样小小的一场家宴,张毅还是很上心,认真对待:“家宴的乐趣在于过程,”张毅说,“当朋友们回家时能说一句,‘哇,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其实是很让人享受的。”一碗鸡汤追到女友  张毅是上海人,出身中医家庭,从小画油画,高中毕业后去了爱尔兰留学,在都柏林呆了11年。但凡留过洋的人,大都能在厨房比画两下,原因简单:环境造英雄,尤其在爱尔兰这样
“先生,我在梦中曾经与你一起喝过咖啡,但哥伦比亚的咖啡里面,有点中国绿茶的味道。”  在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圣卡洛斯宫殿里,中国著名作家莫言,向已故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隔空致敬,道出了他当年幻想见到马尔克斯时说的第一句话。  这是在马尔克斯的故乡哥伦比亚。当地时间5月22日,在圣卡洛斯宫里晶莹剔透的水晶灯下,中国绿茶和哥伦比亚咖啡的香气相互融合。这场由中哥两国文化部门举办的“中国—拉丁美洲人文
“行车记录仪”现在对于私家车车主们来说早已经不算什么新鲜玩意儿,这种早年就被强制在长途大货车、工程车辆和公交车上安装的数字摄像设备,在2011年因为江苏南通一起老太太讹诈公交车司机案而“一炮走红”—与当时另一起被称为“天津彭宇案”的车主许云鹤深陷“罗生门”百口莫辩的处境相比,南通的公交车司机殷红彬因为巴士上的“行车记录仪”拍摄的视频,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将老太太对他的诬陷清洗干净,证明了自己是下车救助
《不求上进的玉子》脱胎于一个以季节为背景的主题宣传片,导演山下敦弘随后将其扩充为70多分钟的剧场版。如果你熟悉导演在《深夜食堂》里描绘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就更容易接应这部电影的“人生况味在无为”了。  整部影片从形式到内容都展现出“无为”态。镜头对准一个宅女,几乎没有情节,人物关系压缩到最简,情感在里面也鲜有波澜,演员的表演呈原生态。乍看之下,就像学生的纪录片作品,可那充满生活原味的气息,行云流
鲜花虽然不能成为酿酒的原料,但作为配料或调味剂的话,也能让酒有种独特风味。这样的花香酒,最适合用来为这花花春天增添一分醉意了。  以花酿酒并不可行,它没有足够的糖或淀粉,因此无从发酵转化成酒精。但自然的造化很奇妙,有一些以水果和粮食酿的酒,就是可以飘出让人愉悦的花香来。  这鲜花调味酒里最有来头的,要数“桂花陈酒”,乾隆时期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系八月桂花盛开季节,选摘待放之花朵,醅酿成酒,入
加拿大桑布罗岛海边的一所小房子。这一带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渔村。  这是8月里平静的一天,哈罗德·海能博里跟孙子来到港口,准备出海。哈罗德攀着栏杆,有些吃力地登上了一艘渔船。对于一位近百岁的老人来说,这样的身手已经不错了。他咧着没牙的嘴,抬起稍显倦色的眼睛,看着34岁的孙子哈利在甲板和码头间来回搬动设备。每年在祖父生日时一起出海,是他俩的惯例。就像哈利在13岁时,第一次随祖父去捕鱼一样。  哈罗德
释义:“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的缩略句式,含有“瞎操心”的意思,偏贬义。出处:网络流行词。造句:有一些屌丝,自己的温饱都不知道如何解决,却成天操心如何修理“美帝”,真是“地命海心”。  “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很早就是网络上的流行语,与之搭配的还有“生日本人的气,砸中国人的车”一语,网友用它们来表达一种反讽的情绪。将“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创造性地缩写成“地命海心”,使之成为一个
“决死未必死,偷生必不生。”这是在拍摄间隙,一位抗战老兵对我说的话。    70年时光荏苒,尽管那场战争的硝烟早已淡去,但我们依旧无法忘却,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中国军人是怎样为了民族存亡,甘洒热血。  年轻时,他们的名字叫“少年中国”,如今,他们是“抗战老兵”,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一个“集合”,他们是一个个独特的人。  胡华裕  湖北省通城人 94岁  1938年,17岁的他不小心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