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遍存在且危害深刻的问题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5518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查结果
  仅1.3%的人认为年届五旬还在基层工作的干部仍有晋升希望
  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基层干部到了50岁左右,会出现工作热情的消退
  近九成受访者认为基层干部“50现象”是干部任用制度和官场潜规则这两个外在因素所导致
  人力资源浪费与执政之基空心化是基层干部“50现象” 列前两位的主要危害
  破解基层干部“50现象”,需加大制度创新与制度供给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2013年12月10日至15日,共6天
  调查样本:10663人(随机问卷1083人,网络调查9580人)
  调查方式:在人民论坛网、新浪网新闻频道、凤凰网评论频道推出调查问卷;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人民论坛调研基地随机发放书面问卷(发出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3份)
  数据处理:网络调查占权重70%,随机问卷调查占权重30%
  一、这次调查的基本情况
  时常听到一线的基层干部讲,他们那里的部分基层干部当年龄达到50岁左右时,因为上(升迁)不去、下(退出)不来,进而激情减弱,工作散漫,精神懈怠。我们把上述现象称之为基层干部“50现象”。
  类似称得上“现象”的问题一般都是一种普遍的存在,那么上述基层干部“50现象”究竟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若较普遍存在,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危害有哪些?如何破解?调查摸清这些问题,对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效开展第二阶段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有着重要价值。
  12月10日至15日,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就此问题进行了10663个样本的专题问卷调查,其中,全国12省20市县基层随机书面问卷调查1083份,同期在人民论坛网、新浪网、凤凰网同一问卷的线上调查9580份。
  二、调查主要数据和揭示的重要现象
  (一)超过85%的受访者明确感知到并认同基层干部“50”现象的存在。
  数据显示,超过85%的受访者明确感知到并认同基层干部“50现象”的存在。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基层干部以及熟悉基层干部的人,所以可以说,基层干部的“50现象”是一个普遍问题。
  (二)仅1.3%的人认为年届五旬还在基层工作的干部仍有晋升希望。
  在党政机关,一个人50岁了,还在基层工作,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事业发展前景?44.4%受访者选择“升迁停止,永居人下”;29.8%受访者选择“退居二线,有级无职”;21.1%受访者选择“被迫‘退休’,‘靠边站’”;仅有1.3%受访者选择“晋升有望,官运亨通”。这组数据不仅印证了公众对基层干部“50现象”的普遍感知,更进一步说明,年近50,甚至过了50岁还工作在基层的干部已经不可能再有前途,这已经是一个冰冷而坚硬的社会常识了。
  (三)80%以上的人感受到了部分50岁左右基层干部工作热情的明显消退。
  基层干部“50现象”的突出表现是什么?在“您是否认同部分基层干部到50岁左右,工作热情会明显消退”问题调查中,59.6%受访者选择“非常认同”,22.2%受访者选择“比较认同”。
  我们在进一步的调研和访谈中发现,“工作热情消退”远不是全部。一位基层“50干部”最强烈的感受是,看到一些能力可能不如自己的年轻干部仕途得意,心理落差极大,有种“抬不起头”的感觉。这种“自卑”与“嫉恨”交错的复杂心态将导致什么样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那自然也是可想而知的。
  (四)绝大多数基层“50干部”主观上已经放弃了改变命运的努力。
  这次调研中,我们听到了不少基层“50干部”的委屈和抱怨,“我经验丰富、成绩显著,就因为年龄问题得不到晋升,实在是难以接受”。
  虽然难以接受,但并没有人认为自己能够改变什么:人们所观察到的身边基层“50干部”的心态,32.7%受访者选择“既然干部政策如此,个人没什么好争取的”;27.9%受访者选择“这把年纪难有大作为了,就这样吧,该歇就歇了”;20.1%受访者选择“即便退二线但仍在岗位,抓住机会‘能得就得’吧,过了这村可没有这个店”。
  (五)更多的人认为,基层“50干部”混得惨,不怪干部怪制度。
  在基层干部自己和社会公众眼中,是什么导致了基层“50干部”这样的现状?67.4%受访者选择“制度因素,干部任用年龄上的‘一刀切’”,20.4%受访者选择“官场潜规则,‘一朝天子一朝臣’”。相形之下,只有6.5%的受访者选择“主观因素,如个人能力、心态等”。
  如何看待这个结果?当然,我们也可以读出“至少在这个问题上,公众所感受到的制度的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潜规则”这样的黑色幽默,但“一刀切”制度的负面效应仍然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重点。我们确实应该反思,这“切下去的一刀”,切掉的到底更多的是累赘,还是仍有旺盛生命力的肌肉和动脉?
  (六)社会公众对基层干部“50现象”的危害怀有深深的担忧。
  对于“您认为基层干部‘50现象’的最大危害是什么”的多项选择,“造成基层本已稀缺的人才资源和执政资源被人为浪费”、“造成基层公务员人心不稳,基层执政能力下降,执政之基空心化”的得票数位居六个选项的前两位。
  我们看到,即使在公众眼中,基层干部“50现象”,危害的不仅仅是干部个人,影响的也不仅仅是他们直接服务的基层群众,公众看到了、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个现象对于我们执政党更深层次的危害,调查结果也准确表现出了公众这种深深的担忧。
  (七)“人到中年”就一定没市场、没竞争力了吗?在公众心目中,经验丰富的、优秀的基层干部对他们来说是最实惠的。
  如何破解基层干部“50现象”?85.2%受访者选择“采取灵活的晋升制度,延长优秀干部的‘政治生命’”,78.4%受访者选择“正确理解并执行干部年轻化方针,打破晋升年龄条件的‘一刀切’”。   公众通过对破解基层干部“50现象”途径的选择告诉我们,党政机关不是演艺圈,年轻人光鲜亮丽,当然养眼,但那些积累了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对所负责工作非常熟悉,又真正能够为广大老百姓服务的“实惠型”基层干部才是他们最欢迎的。下一步的制度安排,又如何顺应民意呢?
  (八)千难万难,公众仍期待基层“50干部”多贡献些正能量。
  “对‘50干部’自身而言,应如何跨过这道坎”?82.5%受访者认为,“要有‘能上能下、甚至能官能民’的气魄,不为升迁所动”;76.4%受访者选择“要做好‘传帮带’,为年轻干部扶上马、送一程”;70.7%受访者选择“要以大局为重,勇于牺牲自我,为年轻干部‘让位’”。
  这个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调查结果,可能会让很多基层干部难以接受。换个角度观察,千难万难,公众仍期待基层“50干部”多贡献些正能量,毕竟,他们的心态和工作状态是否稳定,对基层干部形象、干群关系、对年轻基层公务员的心态和行为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三、我们的初步看法
  (一)基层干部“50现象”是典型的“官本位”的产物。
  在官本位的不断强化和诱导下,追求升迁几乎是每个官员的最大追求,大多官员都把事业成功误解成无止境向上攀爬和权力的不断扩大,“原地踏步”可谓是每个官员的最大忌讳。尤其是在“赢者通吃”的竞争法则下,升迁官员可以得到权力的光环、同事的羡慕、下属的追捧,等等。相形之下,当“50干部”遇到了“晋升无望”这一官场最大忌讳的时候,自然就只剩“落寞的绝望”感慨了。
  相形之下,在行政文化环境完全不同的西方国家,我们很难感受到类似状况的存在。几乎可以这样断言,如果没有“官本位”的文化传统和制度逻辑,基层干部“50现象”也根本就不会有存在的土壤。
  (二)基层干部“50现象”可以与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的“59、60现象”类比,是制度变革过程、不完善状态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矛盾集中表现。
  “晋升无望,对政策不满”的绝望心态,必然直接导致“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结果。很多“50干部”在晋升上没有盼头之后,渐渐地失去应有的上进心和积极性,被动消极,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拨一拨动一动,冲劲闯劲一概全无,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更别提创新精神了。有少数信念不坚、意志薄弱、在实权岗位上的干部,趁着在位捞上一把,有点类似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的“59、60现象”。
  (三)基层干部“50现象”的普遍存在和深刻危害,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反思“一刀切”操作方法的重大缺陷。
  在中国公务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存在着一条重要的杠杠,即年龄标准。年龄与级别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如果这对关系发生错位,那么,很遗憾,许多公务员的仕途也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就此终结。
  干部年轻化为政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年轻领导力量,有利于保证党和国家事业的人才储备。但任何问题都不应当绝对化,在基层领导干部的年龄条件上不能搞“一刀切”。“一刀切”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政府惰政”,对于管理工作危害很大。年轻化固然很重要,但“一刀切”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十分复杂,工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领导干部个人的素质,也取决于其日积月累积淀起来的丰富工作经验,以及在一个地方长期的工作中所形成的认同与威信。尽管年轻人有关记忆力、比较力、判断力等综合指标的优势明显,但经验、认同与威信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拥有的。因此,从干部要素的积累和自身成长来看,如果将年龄要素绝对化,尤其在基层干部这里是极不恰当的。
  (四)基层女干部遭遇“50”瓶颈的人数更多,凸显女性在官场中的“弱势地位”。
  当前,男性60岁、女性55岁的退休制度,使得女性干部相较于男性干部,会更早地面临着年龄划线的问题,相应地,进入了50岁,女性的晋升机会将更为渺茫。但事实上,45-55岁的女性,正是家庭负担逐渐逝去,经验与阅历更为丰富的时期,在这个时候就要进入“半退休”状态,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尤其是,当前基层女性干部多为业务型领导,且多在教科文卫等专业领域从事领导工作,这些领域更为重视专业技能,更为需要经验老道的女性干部们。调查过程中,不少女性干部“吐苦水”,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女性干部和男性干部承担着相同的工作任务,在领导岗位上的领导力表现也并无差异,缘何在退休年龄上,却体现出了“不一样”?有位即将退休的54岁女干部提到,孩子小的时候,需要“照顾”的时候,没有照顾;现在孩子大了,正是全心投入工作的时候,却被“照顾”提前退休了,这真是个悖论呀!
  但由于女性特质使然,相比而言,其权利欲、占有欲较小、功利性较弱,对于升迁看得相对较淡。面临着升迁停止的状况,心态上也就更容易调节,抱怨、懈怠的情绪要少一些。
  (五)以更合理的制度安排解决基层干部“50现象”, 绝不仅仅是为“50干部”们讲述利益受损的故事,更多地是为了后人,为了稳固党的执政之基。
  我们相信,绝大多数现在的基层“50干部”,虽然不得志,但为了党和人民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觉悟和境界还是有的,即使得不到什么补偿和改善,他们也一样会无怨无悔。需要给予更多关注的,是基层干部“50现象”还具有隔代的影响性。
  我们不难预见,现今“50干部”遇到的职业生涯的“天花板”,年轻干部早晚也要遭遇同样的问题。尤其是政府组织是金字塔式的结构,越是接近上端,职位越少。升迁者毕竟是少数,多数干部可能仍将面对“50现象”,这对于年轻人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也有很大影响。有受访基层年轻干部直言,一旦在官场发展中面临着晋升瓶颈,就可能会主动退出公务员队伍,以免步入“50干部”的悲凉境地。目前有这种打算的基层干部尽管不是多数,但有典型性、代表性,且都是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如此演进,必定会造成基层公务员人心不稳,基层执政能力下降,加剧业已存在的执政之基的“空心化”。
  (执笔: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 贾立政)
  责编/ 马静 美编/石玉
其他文献
观点  中国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你要做领导(leader),就相应地需要有追随者(followers)  中国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中国利用了美国提供的自由主义的全球秩序,是在这个体制之内崛  起的,而不是体制外  “中国梦”对中国崛起的意义,这是海外更关心的,简单说就是你强大了要干什么  英国现在只能算地区性大国,有全球关怀,但全球利益已经谈不上了,对中国的关心可谓有
期刊
2014,万马奔腾,万象更新。  过去的一年,中央从作风建设抓起,落实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振刷官场风气;强力反腐,“老虎” 、“苍蝇”一起打,抓大不放小,十多位省部级以上腐败官员被查处,深得民心;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党员干部真正回到群众中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重新赢得了民众的信任,使其对党有信心,对反腐有信心,对未来有信心……  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
期刊
选人用人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近年来,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选人用人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回答。  习近平同志强调,怎样是好干部?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怎样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勤于学、敏于思,经风雨、见
期刊
消弭中美关系的不信任  人民论坛记者:您曾长期在白宫担任要职,您对奥巴马总统第二任期内的对华政策如何评价?  韩磊:在奥巴马总统的第二任期内,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将延续,欢迎并鼓励中国的和平发展,接受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奥巴马总统多次在各种场合明确表示,他期待与中方领导人合作,共同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开拓出一个崭新模式。这种新模式将避免未来导致不稳定的竞争与冲突。在这种新模式下,两国领导人之间
期刊
在网络进入千家万户之际,意见领袖的言论往往会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社会风向标,某些意见领袖或为了提高其关注率,或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V”言耸听、谣言惑众,动辄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个别现象、表象问题夸大其词,乱扣“帽子”,以凸显自己所谓政治的敏锐、高深的学问,标榜自己是所谓正义善良的化身,孰不知对广大青少年网友粉丝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013年8月26日人民网发布消息,新浪微博大V薛蛮子,于8月2
期刊
五十岁正是“知天命”时,然而,目前我国基层干部队伍中却存在着一种所谓的“50现象”。“50”对基层干部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意味着其步入阅历丰富、处事成熟的阶段,又无奈地遭遇了晋升的“天花板”困境。  “50现象”缘何产生  价值观偏差。从历史原因来看,基层干部“50现象”无疑是“官本位”思想作祟的结果。在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官本位”思想潜移默化地给基层干部进行了“洗脑”,引导其把当官看作人生目标
期刊
【摘要】我国一直努力根治腐败犯罪,国内对腐败犯罪的主要态度是零容忍,但杜绝一切腐败犯罪现象是不现实的。面对反腐败零容忍刑事政策的困境,我国反腐败刑事政策应该做出新调整,选择有限容忍政策。有限容忍政策不是姑息养奸,是对腐败犯罪现状的科学认识,应在刑事立法中进行相应调整。  【关键词】腐败犯罪 零容忍 有限容忍  腐败犯罪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我们一直努力根治腐败犯罪,但终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消灭
期刊
2013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特点  不仅宣告了“2013年中国崩溃论”的失败,同时也没有出现持续性的反弹  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基本上延续了2012年“底部波动”、“复苏乏力”的局面,宏观经济景气状况相对稳定。与其他年份相比,2013年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关注:  从短期经济运行和发展趋势来看,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表现不仅宣告了全球悲观主义者所持的“2013年中国崩溃论”的失败,同时也没有证明乐观主
期刊
关于理想信念与思想建设  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
期刊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施政纲领、基本方略、工作思路和总体框架。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对有关全面深化改革的某些误解、曲解加以澄清,特别强调全面理解改革,强调正确把握改革的方向和方式,以避免在改革问题上出现偏差。  谈论当前我国改革,应注意以下十个问题。  改革中的“变”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