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与策略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6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承载着培养具有良好品德的公民的责任。教师要从不同视角展开教学研讨,深入思考,直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策略,创造性地改进教法,才能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找出问题,直面不足
  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教学目标是每节课教学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依据。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有的教学重难点不够准确,导致教学活动的实施无效。
  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入 一堂优质高效的好课,对教材的深度挖掘是至关重要的。挖掘教材就要仔细解读教材,体会编者的意图,挖掘文本中隐藏的信息和所渗透的思想、情感等。若只停留在文本表面,就无法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组织教学活动不够实效 活动性和实践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征。教学活动的方式很多,如阅读、讨论、辩论和调查等。教学活动设计得是否有效,要看活动设计是否为教学目标服务,活动是否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不能只为了“活动”而“活动”。
  对课堂生成不够关注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会生成不少学生的思维火花。如果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不够重视,或者没有利用好,不仅打消学生“会学、乐学”的积极性,还制约学生的“创学”。教师须关注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因势利导,才能发挥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
  知行并重不够凸显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儿童养成良好品德、学习做人奠定基础的。课程教学的效果应是知行并重,更注重于“行”。知行并重是公民素养形成的必然途径,课堂教学中不能重“明理”轻“导行”。
  聚焦课堂,构建策略
  加强目标意识,定准教学目标 教学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其中“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就要求加强目标意识。教师要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特征和基本理念,依据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学生生活经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确定教学目标。例如,在二年级下册《坚持才会有收获》的教学中,教师把德育目标设定为“遇到困难能够坚持不气馁”,把教学重难点确立为“知道坚持的重要性,并交给学生如何坚持的方法,体验坚持后有所收获的喜悦,促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步养成做事坚持的好习惯,积极培养坚毅品格。”在具体的教学中将德育目标分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回望生活,活动体验,分享交流等方式,使德育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
  关注儿童生活,凸显课堂的实效性 道德教育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价值观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密切关注儿童的生活,启动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灵活、直观、开放的生活情境,使品德教育由“知”向“行”的轉化,从而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不一样的你我他》时,让学生帮助解决班级校运会接力赛出现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只有学会换位思考、相互包容、相互帮助才能与“不同”友好相处。源于学生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真实的道德情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这样的教学凸显课堂的实效性。
  关注教学策略,构建和谐氛围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学段特点,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男生和女生》一课,通过“烦恼小调查”的教学设计,了解男女生相处的一些共性矛盾。通过“谁的功劳大”等游戏,明白男生女生各有优势,最后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解决男女生相处中的烦恼,凸显了和谐的教学氛围。
  关注课堂生成,捕捉课堂精彩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如果及时捕捉,它就能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例如,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一课教学中,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完成调查表“我的成长故事”。当学生分享各种各样的家庭成长故事时,各种精彩生成出现,教师及时抓住生成进行小结:“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家人是我们最温暖的肩膀,而这些正是我们最珍贵的家庭的记忆。”从而突破“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的教学难点。
  关注即时评价,促进目标达成 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的即兴点评,对课堂教学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生成,关注方式,及时做出准确评价,会给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信息,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还要把控对学生的评价激励,切忌简单的“真好、真棒”,教师的评价语言一定要起到“点拨、诱导、激励”的作用。
  课堂无处不德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反复实践中才能形成,需要教师有意识将教学内容延伸课外,如少先队活动、行为规范评比、社会实践活动等,将教学时间、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滨湖路小学)
其他文献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者为师亦为范。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身正为范,以德立身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人说,中小学教师是一个普通的群体,社会地位不高,敬畏心和底线意识不强。生活水平仅仅是比
期刊
根据青岛市部分海景房与非海景房交易数据,使用内涵资产定价法,分别从有无滨海景观、海景房与海岸线之间的距离两个方面估计购房者对滨海景观功能的边际支付意愿,探讨滨海景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委区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 始终把维护政治安全、政权安全放在首位, 全心全意服务基层、 服务企业、 服务群众, 不断提升人
期刊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信息技术的图像化、视频化功能有助于孩子学习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数学.教
期刊
我国有着深厚的美育传统。世纪之交,美育逐渐上升为国家意志,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学校美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几次颁布学校美育政策文件,对新时期推进学校美育做出重要部署。从2016年开始,教育部每年都会召开全国学校美育工作的推进会,交流学校美育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学校美育成效与不足。改进和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全面实施学校美育已成为我国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传统音乐融
期刊
摘要:当下小学阅读课上普遍存在提问缺乏目标、提出时机不恰当、提问数量过多等问题,继而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故此,要想通过课堂提问提高阅读教学成效,教师应当明确提问目标、把握提问时机、控制问题数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策略  在阅读课上,课堂提问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教师和学生通过课堂提问进行互动,从而完成对文章的深入解读。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课堂提问质量不高,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一般,甚至不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现代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语文识字教学,能够大大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字的乐趣和重要性.本文通过探究借助信
现代工农业及日常生活中使用着大量管道,且多数管道安装环境人们不能直接到达或不允许人们直接介入,为进行质量检测和故障诊断,采用传统的全面挖掘法、随机抽样法或目前广为
在现代化教学革新的背景下,相关教育学者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教学理念,如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广大小学生和教师的欢迎,这一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在明确成员分工的前提条件之下,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所以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扮演监督者或者旁观者的角色,他们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提升学习质量,由
期刊
本文利用1999-2012年我国31个省级的面板数据,从区域视角对我国住房需求弹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住房需求弹性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东部省份住房需求以刚性需求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