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萨特既是存在主义哲学家,又是存在主义文学家。存在主义哲学是他的文学创作的思想内核,文学创作是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表述形式。在萨特在他的文学作品贯彻了极强的哲学内涵和极具思辨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思想对当时的法国乃至西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渊源。
存在主义哲学家、作家萨特,他的存在主义哲学主张“人自己的存在由人自己决定”,认为人可以按照意志为上的原则,通过绝对的“自由选择”造成他自身,宣称“存在先于本质”。他的这种哲学观点被叫做存在主义。萨特特别喜欢用文学作品来宣传他的哲学思想,这种文学作品被称为存在主义文学。可以说他的文学和哲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哲学依托于文学作品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而他的文学也是凭借着哲学思想而得到提升的。而自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开始,哲学思潮逐渐转变风向,对存在主义的批评也开始日益增多,直至现在,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仍存在着不小的争议。本文则主要追溯萨特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对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并分析了萨特存在主义的局限性。
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梅洛·庞蒂说过,黑格尔是一个世界以来伟大哲学的源泉,如马克思主义、尼采哲学、现象学、德国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等。他的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法国存在主义的创立首先应该归功于黑格尔哲学在法国的兴起。可是也许会有人问:萨特的存在主义带有那么强烈的非理性主义色彩,如何能把它与视理性为至高无上的的黑格尔哲学联系起来。黑格尔哲学对于萨特的影响,更多的是来自于宏观意义上的,任何一种伟大的思想,在它发展到顶峰的时候,就会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后人在接受和评论它时,有时候在某种程度上会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当黑格尔的一些哲学观点被某些哲学家所接受后,又转变成了一种截然相反的哲学,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萨特深受新黑格尔主义者们对黑格尔哲学思想进行的“新解释”的启发,他也从自己的角度接受着黑格尔的某一些重要思想。
而随后的尼采,他提出了“上帝死了”。可以说纵观萨特的哲学思想,随处都能看到尼采的影子,从尼采到萨特,他们有着同样的哲学追问。大多数哲学家都是探讨方法论,再是世界观,而尼采和萨特探索的是人性,或者可以说是人生观,但这种人生观又无法在全世界实施,这种现实中的无法实现的特性又把它成了一种精神,并且只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着,时间久了就成了信仰。
但尼采并没有直接提出存在主义这一概念,海德格尔才是首次正式提出这一概念的人,存在主义这一概念在他的《存在与时间》一书中第一次出现。他在书中对死进行了透彻的分析,由此可以看出他对人存在价值的看法。他认为“我将要死”并不是对外界世界的公开事实,而是对于自身存在的一种内在可能判断。我有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就死亡,因此死就是我现阶段的可能性,但我肯定会死,无论是出于何时何地何种方式,因此死成为我存在的极端性,它是我各种可能性中最极端、最绝对的一个。承认死亡就是确认了人的有限性。海德格尔对这个问题进行肯定,他认为人的局限性不在于周边环境,而在于它存在的自身内意。人都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它的存在充满非存在!海德格尔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矛盾的论述。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深受胡塞尔影响,如果说黑格尔的哲学是从宏观精神上启迪了萨特,那么胡塞尔的现象学则为萨特提供了一种方法,以寻求一条走向具体的现实主义的哲学道路。胡塞尔的现象学要按照现象线路其自身的样子来观察现象,而不是像传统习惯那样依据主体一对象认识论来把各种现象归入一些范畴。他运用现象学的分析方法,进行“心理学—现象学”的还原。在进行还原时,要把世界用括弧括起来,也就是说,把显现事物的存在本质搁在一边,等到事物像它们实际显现其自身以后才考虑它。这样就可以发现意识与那个胡塞尔称作“先验的自我”的世界之间的本质接触。萨特的出发点是同时避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胡塞尔的意识的“意向性”则向萨特提供了避开唯物主义的可能。以为胡塞尔的出发点就是对客观主义的一种批判,这种批判即对机械唯物主义又对康德的或者布兰舒维克的先验唯心主义表示怀疑。萨特十分欣赏胡塞尔“从事情本身入手”即从意识一人的实在入手的思想。因为这样一来,意识就不再是一个事实,而成为超越自然地活动。胡塞尔提倡的“现象还原法”即排除感觉经验和理性思维干扰,回到对纯粹意识现象的直接描述。这就还需要对进行描述的主体加以还原,使经验的自我还原为先验的自我,又纯化了意识,可以把意识同一切不是意识的东西的所有依附关系割断。胡赛尔要的是把自我把握为一个纯粹的自我即独立于所有来自客体的规定的先验的自我。而本质并不是在自我之中,它只是在意识进入事实時显现出来。胡塞尔现象学的这些思想启迪了萨特,提供额萨特进行哲学探索的一种方法,这种影响和启迪在萨特的早期哲学著作中均有体现。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谌洪腾(1988---),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二作者:甘小龙(1990-),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云南农业大学,中国地方农业科学技术史。
第三作者:暴春辉(1993-),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存在主义哲学家、作家萨特,他的存在主义哲学主张“人自己的存在由人自己决定”,认为人可以按照意志为上的原则,通过绝对的“自由选择”造成他自身,宣称“存在先于本质”。他的这种哲学观点被叫做存在主义。萨特特别喜欢用文学作品来宣传他的哲学思想,这种文学作品被称为存在主义文学。可以说他的文学和哲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哲学依托于文学作品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而他的文学也是凭借着哲学思想而得到提升的。而自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开始,哲学思潮逐渐转变风向,对存在主义的批评也开始日益增多,直至现在,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仍存在着不小的争议。本文则主要追溯萨特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对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并分析了萨特存在主义的局限性。
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梅洛·庞蒂说过,黑格尔是一个世界以来伟大哲学的源泉,如马克思主义、尼采哲学、现象学、德国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等。他的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法国存在主义的创立首先应该归功于黑格尔哲学在法国的兴起。可是也许会有人问:萨特的存在主义带有那么强烈的非理性主义色彩,如何能把它与视理性为至高无上的的黑格尔哲学联系起来。黑格尔哲学对于萨特的影响,更多的是来自于宏观意义上的,任何一种伟大的思想,在它发展到顶峰的时候,就会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后人在接受和评论它时,有时候在某种程度上会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当黑格尔的一些哲学观点被某些哲学家所接受后,又转变成了一种截然相反的哲学,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萨特深受新黑格尔主义者们对黑格尔哲学思想进行的“新解释”的启发,他也从自己的角度接受着黑格尔的某一些重要思想。
而随后的尼采,他提出了“上帝死了”。可以说纵观萨特的哲学思想,随处都能看到尼采的影子,从尼采到萨特,他们有着同样的哲学追问。大多数哲学家都是探讨方法论,再是世界观,而尼采和萨特探索的是人性,或者可以说是人生观,但这种人生观又无法在全世界实施,这种现实中的无法实现的特性又把它成了一种精神,并且只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着,时间久了就成了信仰。
但尼采并没有直接提出存在主义这一概念,海德格尔才是首次正式提出这一概念的人,存在主义这一概念在他的《存在与时间》一书中第一次出现。他在书中对死进行了透彻的分析,由此可以看出他对人存在价值的看法。他认为“我将要死”并不是对外界世界的公开事实,而是对于自身存在的一种内在可能判断。我有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就死亡,因此死就是我现阶段的可能性,但我肯定会死,无论是出于何时何地何种方式,因此死成为我存在的极端性,它是我各种可能性中最极端、最绝对的一个。承认死亡就是确认了人的有限性。海德格尔对这个问题进行肯定,他认为人的局限性不在于周边环境,而在于它存在的自身内意。人都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它的存在充满非存在!海德格尔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矛盾的论述。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深受胡塞尔影响,如果说黑格尔的哲学是从宏观精神上启迪了萨特,那么胡塞尔的现象学则为萨特提供了一种方法,以寻求一条走向具体的现实主义的哲学道路。胡塞尔的现象学要按照现象线路其自身的样子来观察现象,而不是像传统习惯那样依据主体一对象认识论来把各种现象归入一些范畴。他运用现象学的分析方法,进行“心理学—现象学”的还原。在进行还原时,要把世界用括弧括起来,也就是说,把显现事物的存在本质搁在一边,等到事物像它们实际显现其自身以后才考虑它。这样就可以发现意识与那个胡塞尔称作“先验的自我”的世界之间的本质接触。萨特的出发点是同时避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胡塞尔的意识的“意向性”则向萨特提供了避开唯物主义的可能。以为胡塞尔的出发点就是对客观主义的一种批判,这种批判即对机械唯物主义又对康德的或者布兰舒维克的先验唯心主义表示怀疑。萨特十分欣赏胡塞尔“从事情本身入手”即从意识一人的实在入手的思想。因为这样一来,意识就不再是一个事实,而成为超越自然地活动。胡塞尔提倡的“现象还原法”即排除感觉经验和理性思维干扰,回到对纯粹意识现象的直接描述。这就还需要对进行描述的主体加以还原,使经验的自我还原为先验的自我,又纯化了意识,可以把意识同一切不是意识的东西的所有依附关系割断。胡赛尔要的是把自我把握为一个纯粹的自我即独立于所有来自客体的规定的先验的自我。而本质并不是在自我之中,它只是在意识进入事实時显现出来。胡塞尔现象学的这些思想启迪了萨特,提供额萨特进行哲学探索的一种方法,这种影响和启迪在萨特的早期哲学著作中均有体现。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谌洪腾(1988---),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二作者:甘小龙(1990-),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云南农业大学,中国地方农业科学技术史。
第三作者:暴春辉(1993-),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