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e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对优质生源及社会教育资源的争夺上,地方高校面临双重压力。教学质量是地方高校赖以生存的基石,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开展研究性教学,对地方高校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基础条件的改善以及较长时间的教学积累、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使地方高校已经初步具备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条件。
  关键词:地方高校;研究性教学;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胡玮军(1967-),女,湖南邵阳人,邵阳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系,副教授;邓清芳(1970-),女,湖南双峰人,邵阳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系,高级工程师。(湖南 邵阳 42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2009年教学研究与改革立项项目(湘教通[2009]321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4-0043-02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是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研究型课程的有机结合,旨在通过教学与研究、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是素质教育思想和创新教育思想的主要体现。
  过去几年的高等教育扩招,一度掩盖了许多实质性的矛盾,许多地方高校为扩大招生规模殚精竭虑,忽视了高校生存的根本——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恰恰应该是这些地方高校赖以生存的基石。作为地方高等院校,必须重新把提高教学质量摆到学校办学的核心位置,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因此全面推进研究性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高校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1.是地方高校谋求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许多地方高校都是在近20年内发展起来的,经过前几年的规模扩张和教学基础条件的建设,同时经过较长时间的教学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条件和空间。但是面对着具有竞争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和蓬勃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双重压力,加之我国高考适龄人数已开始出现回落,因此在对优质生源和社会教育资源的竞争上,地方高校将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更大的生存空间压力。所以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提升竞争优势,是地方高校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目前各地方高校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均较落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仍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因此,必须进行一次教学方法的大改革,而推进研究性教学则显得尤为迫切。
  2.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研究性教学中的实践性创新性与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相适应的。大学研究性教学以来自实践的真实问题为基础,使学生获得最直接、最亲切、最生动的实践能力,因而研究性教学有助于理论联系实践,加速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步伐,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大学教学极易导致学生被动记忆与理解知识、信息,造成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实施研究性教學可以改变这一状况,因为研究性教学要求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主动地思考与探究,为学生提供运用创新能力的机会,对学生的创新成果给予前所未有的尊重,认同学生的创新价值,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是提升地方高校科研整体水平的必然要求
  科研对学校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地方高校是教学型学校,目前均比较缺乏高的水平科研课题,因此许多学校在提升科研水平和数量上下大功夫。但从长远发展来讲,地方高校必须坚持一个出发点,就是科研是为教学服务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出科研潜能。研究性教学模式中的案例式、问题式、发现式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将促使教师广泛寻求教学及科研课题,积极与地方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地方经济服务,科研也才能从根本上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有一个质的提高。
  4.是建设地方高校优良学风的必然要求
  开展研究性教学可以促进高校学风建设,优良的学风不是学校外部管制的结果,而是根源于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驱动力。高校中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无疑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自由,成为了学习的“奴隶”。体现学习自由的研究性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视学习过程,灵活、恰当的学习评价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索精神,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习状况的改善。
  5.是提高地方高校师资水平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学,容易导致教师缺少创新探索的精神,使得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刻板。在研究性教学中,对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发挥才能的空间,教学上的压力将促使地方高校教师吸收先进教学理念,开展教学研究,还可以激发高校教师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和学术水平。
  二、地方高校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可行性
  1.研究性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近年来,许多人已经认识到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改革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其实从教学论的视角来考察,研究性教学与传统的传递性教学是相对应的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人们常常谈论的启发式教学、发现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情境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其实质就是一种研究性教学,许多教师也已经开始尝试上述教学方法。
  2.欧美高校对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及成果可供参考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大学就进行了有关研究性教学的尝试和探索,采取了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措施。例如,通过开始“独立研究”模块课程,进行“基于问题”的学习,开展“本科生科研计划”和推广“项目教学法”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我国高等教育与国外相比虽然仍有差距,但近年来清华大学等一流研究型大学已经开展开设了“新生研讨课”、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等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尝试,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地方高校可以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和经验,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
  3.地方高校教师素质的提高为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了条件
  大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理念和特征,既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也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契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地方高校在完成对教学基础条件的建设后,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加大了资金投入。教育部开展的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更是促进了各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高职称的教师比例逐年增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实施,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各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等等措施的落实,促使和保证了一流的教师真正走上本科教学讲台,为广大教师树立了优秀榜样,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各地方高校不断加强对中青年教师及教学科技后备人才的培训,使广大教师的教学和学术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
  4.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与未来职业发展要求和大学研究性教学要求相吻合
  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机能已经基本趋向成熟,具备独立思考、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大学生具备研究性教学所需的心理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就业压力和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和发展更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当竞争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之后,他们对学校提供的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在学习中能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能够满足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需要。同时也希望在学习中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尊重,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一个中肯、恰当的评价,得到校园这个特定社会的认同,满足个性发展的要求。这些需要构成了大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动力,使得研究性教学模式能得到大学生的认同,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三、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步骤
  1.指定计划,层层推进
  首先,地方高校应高瞻远瞩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将推广、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工作。层层抓落实,从各方面促进研究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其次,要在教师和学生中广泛进行宣传,提高广大师生对研究性教学理念的认识,促使教师把研究性教学引入到教学全过程,同时也促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自主精神。
  2.创新教学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
  实行研究性教学必须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确定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适当压缩课程计划总学分数,开设与科研相关的课程,设立本科生科研学分,实行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将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纳入正规的教育教学体系中来。建立以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教师评估激励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学生成绩考核体系,重视学习过程考核而不是只注重考试结果。
  3.树立典范,以点带面
  选择部分课程、部分教师先期进行试点,树立教学典范,以点带面,在总结成功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逐步推开,并且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积极吸取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4.进行分类指导,全面推进
  研究性教学没有普适性的固定模式,学校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课程和不同的学生,明确不同目标,进行分类指导。
  5.大力建设现代化教学设施
  开展研究性教学对教学基础建设提出了较高要求,学校要加强和改进多媒体教学手段,大力开展网络教学,扩充校园教学资源,加大开放性实验室建设投入及加强实验人员配置,提高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四、结语
  反思以知识注入为特征的本科教学传统,提倡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将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地方高校只有抓住机遇,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广研究性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赞英,等.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的难点与突破点[J].中国高等教育,2008,(Z2).
  [2]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
  [3]臧宏玲.对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7).
  [4]雷仕凤.地方高校推进研究性教学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结合并拓展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教学做”的教育思想,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应用在“PLC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过两年的努力和实践,该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教学做;可编程控制器;创新教育基地;案例教学法  作者简介:蔡义明(1976-),男,广西桂平人,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李泽(1960-),男,广西容县人,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
期刊
摘要:介绍了ZGM113型中速磨煤机的技术数据和工作原理,并着重对该磨煤机在运行中发生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磨煤机实际运行情况,针对ZGM113型中速磨煤机的主要故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中速磨煤机;常见故障;原因分析  作者简介:李宗耀(1982-),男,满族,河北秦皇岛人,神华河北国华定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技术部,工程师;季广辉(1983-),男,河北保定人,神华河北国华
期刊
摘要: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集大成之作,其中包含的许多教育观念都值得我们深思。教育即沟通是这本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人、教育、学校、社会、生活等都因为沟通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共同体。  关键词: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社会;沟通  作者简介:卢瑜(1987-),女,广东汕头人,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83)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当前,国家对应急机制建设工作特别重视,作为国家应急机制基础之一的电力应急机制建设发挥了带头作用,各级电力公司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工作。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在总体规划的引导下有的放矢地开展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工作,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电力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是目前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地市供电公司应急保障能力的建设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该课程主要对并网、励磁及调频等实际装置的工作原理及软硬件结构进行介绍。由于学生对实际装置接触较少,对书中设备的各组成元件、工作原理及现象非常陌生,难以理解。现提出一套课程改革的方案和设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讲授、实验、仿真及仿真结果分析等多种教学环节,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书中知识。且学生在搭建仿真平台的过程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并学会了如何去
期刊
摘要:“供电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该课程实用性强,通常由于课时少、实验环节少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和供用电工程能力的培养。为改进教学效果,提出了以强化供用电能力培养为立足点,调整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手段、改变教学模式、开创实验项目、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方法进行合理的改革。教学实践表明,效果良好。  关键词:供电技术;能力培养;教学改革;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陈虹宇(1976- )
期刊
摘要:“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是高等院校电子电气类专业的一门应用型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应用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的能力,具有顯著的应用型特征,在培养电子电气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笔者讲授“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经验,讨论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及课程教学改革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目标定位;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向继文(1970-),男,土家族,湖南
期刊
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微机“五防”系统在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石家庄良村电厂220kV升压站的“五防”装置的配置和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由此提出变电站防误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防误技术;防止电气误操作;微机“五防”技术  作者简介:刘宇卿(1976-),男,北京人,石家庄良村热电有限公司发电运行部,工程师;胡卫华(1977-),男,北京人,石家庄良村热电
期刊
摘要:针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使用Flash动态演示课件。理论教学形式上采用从上到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模块化分解。实践环节方面构建集验证性、应用研究性和综合课程设计三位一体的实验体系。这些措施的改革与实践,适应了学校学科建设从教学型向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王强(1974-),男,江西抚州人,三峡大
期刊
摘要:结合近几年来作者担任大学班主任的工作经历,认真总结了当代大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思想意识形态特点,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对学生们共同关注和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给出了解决的办法;另外还介绍了班主任与学生日常交往的经验和原则。文中总结的经验和认识对于年轻大学教师,尤其是刚刚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年轻教师,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学班主任;大爱精神;教育服务  作者简介:刘会云(197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