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基于学情教写作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只要细致阅读分析,就能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而后基于学情展开教学设计,优化习作教学,帮助学生逐步突破问题,习得方法,从而提高习作能力。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四上“童话”单元习作教学作一浅谈,以抛砖引玉。
  一、 强化童话文体特征的认识
  本单元中,《巨人的花园》和《幸福是什么》属超人体童话,童话中的巨人、小男孩、智慧的女儿,具有超越自然和人类的非凡魔力。《去年的树》和《小木偶的故事》是拟人体童话,让小木偶、动物、植物都人格化。它们共有的特征是富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充分运用了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为了让学生能对童话的特征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为创编童话铺好基石,笔者着重从三方面展开引导与强化。
  1. 明白“童话主题”的意义。笔者带领学生回顾曾在教材中学过的16篇童话,让他们在“忆一忆、找一找、配一配”中,发现每个童话都有主题,都向读者传递着独特的情感,引导读者向真、向善、向美。
  2. 学习选择童话形象。童话中的形象以自然界的动植物为主,还有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及“超人”等。童话形象的选择不是随意的,有时要考虑与主题表达的匹配性。笔者请学生四人小组开展探寻“主题”和“童话主要形象”之间的奥秘。通过探讨,我们总结出不少秘密:一是选择童话主要形象,要与主题有较大关系。如,写“环境”类童话,要选与之紧密相关的动植物;写“成长”类童话,要选择有变化的对象。二是童话主要形象之间关系也较紧密。如,写“各有所长”类童话,要选两个相关对象进行对比。
  3. 学习构思童话情节。如何让自己的童话奇妙、曲折、动人、有完整的情节?童话情节如何设计展开?笔者安排了“童话情节巧设计”环节。聚焦情节,让学生在回顾、发现的过程中,领悟童话常用的情节设计法。
  (1) 巧用对比法。笔者带领学生重温《巨人的花园》,引导他们再次体悟王尔德运用对比手法构思情节,人物态度的变化,感觉的变化、花园情景的变化前后产生强烈的对比,情节也随之逐渐推进,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再请他们找一找,学过的哪篇童话也是用对比法写的?他们很快就发现《两只小狮子》《小柳树和小枣树》《陶罐和铁罐》等,都是用对比法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再比较这些童话的对比法与《巨人的花园》的对比法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前者是两个“人物”之间的对比,后者是巨人前后的对比、花园前后变化对比。在比较中,学生逐渐领悟到对比法可采用不同方式展开情节设计。
  (2) 善用反复法。作家在创编童话时,反复法是常用的情节推进方式。当然,这种反复不是一成不变的单调重复,而是为了形象的展开和主题的深化服务的。笔者让学生比较《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小猴子下山》情节的相同之处,他们发现在情节构思上类似,都是童话主要形象三次和不同对象相遇的方式,但每次有所变化、递进。再让他们将之与《巨人的花园》比较,发现这篇童话中的反复,是巨人两次把孩子们赶出花园,花园随之发生变化,程度也愈深。这种反复法的运用,让读童话的人对童话形象的印象逐渐加深,又使故事起伏曲折,富有吸引力。
  (3) 妙用巧合法。充满幻想是童话的核心,在幻想的空间里,童话“人物”都有着超乎常态的表现,情节发展存在着奇妙巧合。比如,笔者和学生一起读汤素兰的《红鞋子》,引导他们发现:当小老鼠陪着红鞋子去寻找另一只红鞋子,碰巧撞上了一只大猫,没想到大猫的主人小女孩,就是红鞋子的主人,红鞋子就自然如愿以偿了。这样的巧合,都是作者刻意安排的情节发展。尤其是在“超人体”童话中,超越常人和自然力的神仙、妖魔或宝物都带有神奇魔力,在关键时刻“巧合”出现,给予力量或是点化他人等,让情节更加曲折离奇。
  二、 促进童话阅读与习作的思维沟通
  如何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迁移到习作中去,让学生在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的思维沟通中,充分表现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笔者在指导学生展开童话创编的过程中进行了多种尝试。
  1. 尝试相近思维的迁移。相近思维,来自于人们对事物相近联系的感知,相近联系就是相互邻近事物的联系。让学生为作家的童话续编故事,也是利用相近思维的方式,实现创造思维的练习。因此,笔者让学生就《小木偶的故事》进行续写,并尝试像作家那样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展示其特别形象。
  2. 开展相似思维的启迪。当从一个事物,联想到与之有相似特征的一个或几个事物,相似思维就发生了。笔者带领学生阅读安徒生的童话《一起实现的梦想》,感受知了想成为歌唱家的梦想实现过程,引导他们尝试以“梦想”为主题进行创编。他们模仿创作了生动有趣、丰富个性的童话作品,如,《乌龟的梦想》,刻画了一只想上树的乌龟形象;《小蚂蚁的梦想》,塑造了一只想成为大力士的蚂蚁形象;《爱跳舞的小熊》,憨态可掬的小熊学舞蹈,也深深吸引大家;《想飞的鞋子》,让一直亲吻大地的鞋子,尝试了一回飞翔的滋味……他们的想象充满童真、童趣。
  3. 指导自由创编与分享。在熟悉的童话中,找到学生未知的创作之法,让他们对童话的特征有了基本把握,为他们自由创编童话搭建了思维的桥梁。
  笔者出示了童话故事《云雀的心愿》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上可以看出故事情节如何发展?再请他们为自己想创编的童话故事情节,绘制简要的思维导图,帮助自己理清创编思路,使故事发展合情合理,符合一定的逻辑性。
  在欣赏、点评了4篇学生写作的童话后,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自己写的童话,互相提出修改建议,再修改完善“人物”形象、情节细节和环境描写。
  4. 开展“童话剧表演”。在学生创作的44篇童话中,我们分小组推荐组内最喜欢的童话,然后将这些童话排成童话剧在班中表演。表演自己创作的童话,他们是那样兴奋与期待。这种创编的成功体验,会激发起他们更强的写作热情。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湖师范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一、捕捉词语,学以致用读写结合,应贯穿低年级教学始终。教师应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语言,积累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同时,创设语用情境,引导学生在
一、对“本体性教学内容”的认识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指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
一、 字词学习要“感性化”  字词学习是扫清阅读障碍的第一步,是学习句、段、篇的基础,是帮助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进程的奠基石。忽视字词的学习,阅读教学将舍本逐末,举步维艰,语言文字的运用将无从谈起。  字词是抽象的符号系统,字词教学离不开理性化的诠释,但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识记和理解时应“感性化”一点,让学生不知不觉走进字词的意境之中,调动自己的感性体验。当字词带着音、形、义的印象与意味,融进了学
它可以提高赤霉素效价,成倍提高“九二○”药效,是自配加料调花灵的“魔水”。最新“九二○”加倍增效剂是著名制种专家刘文炳通过十几年研究,将多种植物生长素、高能化合物
一、 “还原法”与语用教学的关联  1. 围绕文本,进行思辨的有效对话。“还原法”是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孙绍振先生在前人基础上提出的独特解读文本的方法,他认为:“我的‘还原’,只是把原生状态和形象之间的差异揭示出来,从而构成矛盾,然后加以分析。”笔者经过研学发现,如果合理有效地运用“还原法”于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利用语境,调动学生的语用体验,会引发文本描述对象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质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