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乡处处是“希望的田野”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cong907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庆档电影市场强势复苏,票房累计突破39亿元。类型多样的影片丰富着“中国叙事”,而两部家乡题材的作品《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更勾起了人們浓浓的家国情愫、乡土情怀,不少观影者“笑着笑着就哭了”。
  看似“土味”的家乡题材,何以感人至深?除导演用心、演员用力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影片呈现的故事从具体而微的侧面折射出中国大地上的沧桑巨变。西南千年古寨接轨电商,西北茫茫荒漠治沙播绿,东北美丽乡村建设旅游基地……电影容量有限,但其所指向的家乡故事却是说不完道不尽的。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家乡,借由电影提供的契机,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这次集体回望,让人们看到了家乡的今非昔比,也望见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家乡是每个人的“此心安处”,而让家乡更美好,也是大家的朴素心愿。今天的中国,正行驶在发展的快车道上,可毋庸讳言,总体发展水平,特别是很多乡村的发展,还面临不少沟坎:脱贫攻坚“啃硬骨头”、绿色发展仍需提质、人居环境亟须改善……振兴乡村关键在人,破解发展课题最紧缺的资源是有热情、有想法的人才。诚如影片所讲,那些有心反哺家乡、“带着本事回来”的建设者,能够发出的光热、带来的改变往往超乎想象。更多人才前往乡村施展拳脚,有望激活振兴乡村的“一池春水”。
  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回乡正被赋予新的内涵。广袤乡村成为未来发展的机遇所在,也是年轻人追寻梦想、实现自我的希望所在。当下,返乡创业迎来热潮,种出“普洱咖啡”,当上“蜜柚王”,更新农产品销售体系,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故事并不只是电影里的桥段,而是身边的现实。振兴乡村,需要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追梦人,也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当更多创业者“站在田埂上望见未来”,“我和我的家乡”便会有更动人的篇章。
  “外面的路走得慢,家乡的路任你闯”。期待在更多人的努力下,你我的家乡处处是“希望的田野”,照亮追梦者的远方,托举起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新华网10月14日)
其他文献
在我的记忆中,有两件与穿衣有关的事情让我终生难忘。一是1968年1月我结婚时,用5尺购布证、7元多钱买了一块红灯芯绒布料,请老裁缝为妻子缝制一件外衣,衣服因布而得名“灯芯绒”。新婚妻子穿着“灯芯绒”出门,村里人羡慕极了,都说:“他的老婆穿得这么洋气,家里肯定很有钱。”殊不知,妻子的这件“灯芯绒”,算是当时说亲时媒人提出的“最高彩礼”,也是最高档的婚衣。我讨这门亲,总共花了将近500元钱,不仅花光了
期刊
在城市的绿化树上,经常出现不少奇怪的小物件,比如树干上的塑料“腰带”,挂在空中的三角形“小房子”,贴在树干上的蚕茧壳……这些小物件是做什么用的呢?  ※物理性粘板  在公园或道路边的绿化带上,很容易遇见涂满胶的黄色粘板,我们常称之为黄板。之所以选择黄色,是因为很多小型飞虫都对黄色这样的明亮色彩有趋性。例如每到春天都要避免穿黄色衣服出门,因为“招腻虫”,而“腻虫”就是对蚜虫之类小型飞虫的泛称。对于绿
期刊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得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将给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老兵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我感到非常高兴和光荣。作为一名志愿军老兵,回想起那段血与火的岁月,真是百感交集。  1950年冬,15岁的我作为一名医疗兵,随所在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40军120师入朝作战。刚入朝时,由于我军对空力量薄弱,美国飞机飞得很低,大肆破坏我们的运输
期刊
在我12岁那年,父亲不幸离世。那时,我哭着告诉母亲,我再也不去上学了,要陪她在家务农。母亲不同意,说这样对不起父亲生前对我的期望。为了我的前程,母亲硬是从牙缝里省出一点钱供我上初中。我体会到母亲的辛苦,于是,每逢假日就拼命为家里做事。除了砍柴、种菜、放牛之外,我还常常于圩日扛一根毛竹到县城去卖,以换取少许零钱买盐、火柴等农村不能自产的日用品。  我家在浙江省浦江县山区,那里离县城有20多里地,扛毛
期刊
孙道临是我国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也是我国早期电影人中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在为人处世方面始终保持一种谦和儒雅之气,成名后也非常珍惜自己的公众形象。他常说:“几十年来,我倾心塑造了一些银幕人物,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爱,因此我做的每一件事都不能伤害热爱我的观众!”  由于在电影界知名度很高,影响颇大,退休后的孙道临社会活动仍较多。2003年11月,某医药公司要在上海举办一场大型活动,其中一项内容是请
期刊
童年如蝉,青年若蝶,中年像蜂,那么暮年便是一只向林的鸟!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已白霜染鬓,年届花甲。回望童年,那早已是深藏在雾霭中千里迢迢的故乡。宇宙浩瀚,尤其觉得生命短暂和渺小;闲余无事,品味人生,觉得自己再也不是从前的那个自己了。  人到暮年,就真正明白了世事沧桑。争过,拼过,得意过,失意过。当年的斤斤计较化作了宽容忍让,当年的锋芒毕露磨成了扁平圆润。冥冥之中,我们已学会笑看红尘繁华,有了淡定看
期刊
10月2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70年前,面对延烧至新中国国境线上的战火,面对帝国主义侵略者不可一世的霸权行径,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战,拼来了山河無恙、
期刊
天高云淡,日丽风清。带着对母校的思念,我们一行曾在母校读过书任过教的同学同仁,满怀激动而又喜悦的心情,回到了崇仁县桃源中学。  信步走在美麗的校园里,我们惊喜地发现,校园一角,有一棵高约1.8米、宽幅约1.6米的蓖麻树。这么高大的蓖麻树在当地实属罕见。就是这棵珍稀的蓖麻树,引起了我们的好奇,亦勾起了我们的回忆……  那是1980年,我在此校任教,并担任初三年级班主任。全班50多名同学,响应共青团崇
期刊
我家有一盏保存了50多年的煤油灯。这盏煤油灯主体部分用玻璃制成,上部是灯罩,中间是金属马口,马口下是扁圆体的油缸,下部是灯座。将棉纱灯带一头浸在油缸的煤油中,另一头藏在马口里,只要点着灯带,套上灯罩,房内就一片明亮。  这盏煤油灯是我爱妻陪嫁时的嫁妆,婚后它陪伴我度过了近30年的教学生涯。在当时尚未用上电灯的农村,我每晚挑灯夜战,备课、改作业,有时掩卷凝视灯光,思念远方的妻子。  我对这盏煤油灯情
期刊
提起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国人无不感到光荣和自豪。但抗美援朝战争的惨烈和艰苦程度实在令人难以想象。志愿军将士们靠着一把炒面一把雪,用落后的武器装备,付出鲜血和生命,打出了军威国威,为我国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  1923年12月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县(现柴桑区)的黄训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42军125师374團的一名班长。他1948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0月入朝作战,经历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