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途径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19860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必须做好脱贫攻坚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该文以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阳信县为例,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阐述了阳信县从省定贫困县到乡村振兴示范县的衔接途径。其途径依次是构建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完善脱贫攻坚人才帮扶的做法,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积极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加强和规范乡村治理。并从“差生”到“优等生”的衔接过程剖析了该县的具体做法,总结出了具体可行的措施,以期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阳信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途径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6-0003-03
  1 阳信县概况
  阳信县隶属于山东省滨州市,位于黄河三角洲平原开发中心地带,属季风性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阳信县总面积为793km2,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7个镇、1个乡。2015年脱贫攻坚战伊始,阳信县879个行政村中,省定贫困村高达133个。截至2019年底,阳信县13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2019年初,阳信县入选为山东省全国首批乡村振兴建设示范县。阳信县由省定贫困县跃居为乡村振兴示范县,主要依靠该县两大支柱产业肉牛产业和鸭梨产业。在脱贫攻坚战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时期,该县肉牛养殖产业成为了山东省优质云南肉牛养殖主产区、黄河三角洲绿色畜产品肉牛生产加工基地,并且是优良农牧畜种鲁西黄牛、渤海白头黑牛的重要主产区,享有“中国第一牛县”美誉。该县鸭梨皮薄核小、香味浓郁,其深加工而成的梨脯、梨糕、梨花茶等多种营养食品远销国内市场。
  2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的路径
  2.1 产业方面:全力构建产业发展长效机制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阳信县始终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禀赋,充分发挥挖掘和整合比较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培育肉牛养殖产业、鸭梨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升发展服务水平,为推进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奠基布局。与此同时,阳信县通过采取多项措施,强化品牌建设。一是打造“阳信肉牛”“阳信鸭梨”区域优势品牌,举办各类展销会,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定工作。二是延伸下游产业链。将工作重点放到肉牛产业和鸭梨产业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上。近年来,阳信县已经成功开发生产出梨花茶、梨花醋、秋梨膏、鸭梨水果罐头等多种阳信鸭梨深加工的“特色产品”,助推该县更好地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三是完善产业链链条。其中,肉牛产业形成了“饲草种植-犊牛繁育-标准化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配送-餐饮-皮革深加工-牛骨、牛血生物科技研发“高产值产业链。阳信县通过构建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2020年,阳信县的肉牛产业已经拥有省级以上大型龙头企业11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4家,年10万头以上肉牛屠宰生产能力位列全国县级第1位。值得一提的是,肉牛深加工产品畅销国内,其中,70周年国庆阅兵的牛皮鞋70%由阳信瑞丰集团牛皮制成。肉牛产业的经济效益,更是从2015年的350亿元,跃升到2020年的550亿元。仅仅2018年1年,全县5家大型肉牛养殖场和相关的深加工产业劳动用工1650人,其中贫困户835人,仅依靠肉牛产业就可带动每户平均增收1800~2400元。
  2.2 人才方面:完善脱贫攻坚人才帮扶的相关做法 在脱贫攻坚期间,阳信县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选好配强骨干力量,增强工作“动力”。阳信县通过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吸引大学生村官投身乡村工作,保障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完成。二是阳信县通过高职院校、农广校等平臺,不断提升农户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依靠这种方式,从根本上提升农户的内生动力。三是全面落实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扶持资金的政策。具体分为“人才+项目”和“人才+产业”2种模式。在乡村振兴期间,阳信县则将脱贫攻坚的政策加以完善升级,采取“打好三张牌”政策。具体来看,第一张牌,栽树引凰,打好“引才牌”。阳信县旨在搭建一个以创新为驱动的创业教育平台,依托阳信县地方农业特色和优势产业,提高乡村贫困地区对于人才吸引力,并且落实用活教育政策,在人才政策上大胆创新,打破唯学历论,大胆选拔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实际需要的优秀人才。第二张牌,因地制宜,打好“育才牌”。对相关乡镇干部进行业绩考核、通过选拔推荐任用、激励约束等方式为主要抓手,通过开展实战学习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的培训,打造能力突出的干部队伍。第三张牌,以用为本,打好“用才牌”。坚持人岗相配,建立相关的容错纠错机制。正因为阳信县不断完善人才政策,自2019年以来,阳信县先后2次成功举办“千人计划”,以专业人才服务阳信为主题,围绕新型能源,石油化工、绿色清洁能源和肉牛产业等多个600亿级产业展开相关探讨活动,共同融合发力,把专业型人才“请进来”,并与阳信县相关产业进行一次直接对话,为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无穷动力。
  2.3 文化方面:激发乡村文化内生动力 自脱贫攻坚战以来,阳信县始终以推进乡村优秀文化队伍建设为重点工作方向,多次指派各级党政机关和优秀企业的年轻干部到农村,开展了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此同时,大力开展农家文化书屋、乡村大舞台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文化活动,旨在通过多种文化活动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营造乡村文明之风。在乡村振兴时期,阳信县则主要采取以下2种模式激发乡村文化内生动力:一是“文化加旅游”模式。阳信县持续做好梨花会、水韵梨乡音乐节、民俗文化艺术节、鼓子秧歌艺术节等大型文旅活动,在宣传梨乡文化的同时,有效地带动了当地文旅事业的蓬勃发展。仅仅在梨花会举办时期,阳信县累计接待中外游客30万余次,水韵梨乡音乐接待游客高达3万余人。二是“文化加产品”模式。阳信县相关部门把牛骨制作而成的骨雕,窨制梨花而成的梨花茶等深加工产品进行了大力的推广销售。通过这2种模式一方面宣传了当地的品牌文化,另一方面则是凭借产业链的持续延伸带动了当地经济效益的持续递增。
  2.4 生态方面:积极探索绿色发展路径 众所周知,良好乡村人居环境的构建,不单单是乡村生态系统的治理和改善,还包括农村垃圾、畜禽粪便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的综合整治,因此,生态振兴战略与农民生产生活联系要更加紧密。生态振兴是生态扶贫的更高层次目标,不仅拓展了生态保护的范围,还扩容了自然生态与“三农”领域的联系。从生态扶贫战略到生态振兴战略,两者始终坚持“绿色”增长,即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阳信县将生态扶贫期间的农村扶贫岗位保留下来,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同时,为当地低收入人群提供新的岗位。通过这种方式,使更多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民可以更快地实现脱贫就业,并且可以有效地防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贫困地区农民返贫失业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阳信县积极探索新的绿色发展之路,以温店镇大营村为例,该村成立了绿色生物化肥产业化改造基地,该基地采用新技术,转化处理万吨畜禽粪便,将其制作为生物有机肥,每年可定期改造处理畜禽固体粪便约15万t,年产畜禽生物有机肥5万t。通过阳信县各个乡镇干部的积极引导、共同努力下,阳信县的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好。阳信县于2020年喜获“国家卫生县城”荣誉称号,其下辖的2个卫生乡镇成为首批国家卫生示范乡镇。   2.5 组织方面:加强和规范乡村治理 阳信县自脱贫攻坚以来,不断加强和规范乡村治理工作。在乡村管理人员的选聘环节,阳信县每年多次面向社会公开遴选招聘1名全日制普通大学本科以上党员,分配到农村的党建服务领域,通过这种方式大力提升优化了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切实抓好队伍建设的“源头工程”。在考核环节,则是通过乡和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对乡、村两级党组织成员进行具体履职情况调查分析,对不胜任、不扎实尽职、不合格,不适合继续担任其职务的成员坚决依法予以免职撤换。在管理环节,不断强化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管理。严抓发展党员群体,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并且严格贯彻实行发展党员全程工作信息公示、发展党员对象工作部门联审、县级以上党委机关组织集体谈话等各项制度。与此同时,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创新推行党政干部到村任职。目前,阳信县19名科级干部已成为乡村攻坚“急先锋”,选任37名优秀党员任职村党支部书记,并全面完成8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后进村的整顿。正是因为做好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阳信县被国家批准认定为山东省首个乡村振兴示范县,成功打造了齐鲁新农村建设样板——阳信版本,并于近年来取得了多次优异的成绩,创建的示范项目通过验收后,考评总成绩连年位列山东省全省第3名。
  3 结语
  中国扶贫攻坚战在历经40多年后一举消灭了数亿贫困人口,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当然,这并不代表脱贫事业已经全面完成,毕竟中国的贫困标准是低于世界银行对贫困人口认定的。除此之外,还要防止脱贫之后产生返贫的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脱贫之路仍旧任重道远。无论如何,中国在扶贫攻坚战中积累下的丰富经验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方案更是层出不穷,而这些方案举措多是对于脱贫攻坚战略中方案举措的完善。另一方面,从脱贫攻坚战略到乡村振兴战略,政府、慈善机构、各大企业始终是乡村发展,农民致富的主力军。可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密不可分,做好两者的衔接工作更是尤为重要。虽然从2个战略的目标上来看,不仅仅要使脱贫的人民富有起来,使其达到小康的水平,更要实现乡村真正意义上的振兴,目标的升级显然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陳晓萍.新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与协同性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19):498.
  [2]王兴国,王新志.农业龙头企业扶贫的理论阐释与案例剖析[J].东岳论丛,2017,38(01):82-88.
  [3]陈梅.特色产业集聚推动县域农村扶贫研究——以寻甸县肉牛产业为例[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20.
  [4]张鹏飞.促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的公共政策研究——以河北省T县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5]张海燕,王焕云,王燕燕,马文涛.发展肉牛特色产业打造脱贫阳信模式[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34(03):46.
  [6]王国敏,何莉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于“主体—内容—工具”三维整体框架[J].理论与改革,2021(3):56-66.
  [7]何予平,杨洁梅,运启超.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J].中国农垦,2021(05):4-5.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认清农民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的关系是改善农村环境的关键。在对已有文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下兼业化的现状,针对不同兼业程度的农民群体,以环保知识和环保态度为环保意识的显变量,以私人领域(生活行为)和公共领域(农业行为)的环保行为作为环保行为的显变量,结合实地调研,探究不同兼业程度农民群体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的相关性,从而提出改善农村环境的建议,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  关
期刊
摘 要:乡土文化凝聚着整個村落的历史积淀。随着现代经济高速发展,乡土文化资源日益消逝。该文从乡土文化视角研究了浦江嵩溪村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嵩溪村乡村旅游发展中面临的优势、劣势以及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乡土文化;乡村旅游;SWOT分析;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 F590.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期刊
摘 要:“新农科”建设为地方高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该文针对当前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培养目标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学生适应能力差、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不强、教学内容滞后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提出了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善师资队伍等改革措施,以期为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知农爱农”高素质复
期刊
摘 要:我国在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所以分析前期农业现代化水平,确定将来农业现代化如何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该研究使用TOPSIS模型分析了云南省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从物质资源、经济发展、科技支持和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进行了分项指标探讨。结果显示,2011—2019年期间,云南省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分项指标中除科技支持指标在近2年呈下降趋势外,其他指标均平
期刊
摘 要:从商河县花卉企业发展模式入手,研究其农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和现状,并提出了精准挖掘地方农业特色,打造特色农业龙头企业;连接龙头企业上下游开发与发展,实现社会分工优化;发展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形成龙头企业规模化生产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山东省农业经营模式选择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经营方式;选择;农业企业;商河县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住房闲置问题愈发突出,农村土地资源和住房资源浪费严重,已成为当前农村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城乡二元结构是现状,城乡融合发展是趋势,盘活农村闲置住房,实现农村土地资源要素的合理利用是逐步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内容。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该文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为例,分析了淄博市博山区农村地区住房闲置现状以及闲置原因,并提出了盘活农村地区闲置住房的对策建议。 
期刊
摘 要:水稻育种技术课程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农学院的核心专业课程。该研究从组建课改团队、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考核机制与评价体系确定、跟踪数据调研分析、持续修正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水稻育种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水稻育种技术;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4-0176-02  Practice
期刊
摘 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该文以河北农业大学“睿之莓”创新创业项目为例,总结了该创新创业项目在加深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业意识、提升语言表达与文笔撰写能力等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效果,并分析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偏低、青年教师创新创业经验匮乏、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了解不准确、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时间不充足等问题,旨在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以茶文化带动旅游经济的新型“茶旅融合”产业发展迅速,作为一种创新思维,其对于带动资源经济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六安市独山镇为例进行茶旅融合营销策略分析,以调查问卷方式了解游客特点和茶旅融合存在的问题,比较了茶旅融合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了当地茶产业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营销建议,以期拉动独山镇茶叶产品消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茶产业;茶旅融合;营销建议;独山镇
期刊
摘 要:优化村庄规划格局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着力解决的基本问题。该文以仪陇县观紫镇泉水村村庄规划为例,结合国家有关顶层设计方案,分析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旨在为探索农村高质量发展有效实现路径和后续乡村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三农;村庄规划;优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