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势力竞逐全新赛道,谁能胜出?

来源 :汽车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1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万辆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600万辆左右。“智能+电动”的全新赛道已经出现,四支力量同台竞技,谁将会是未来汽车市场的主流?
  2021中国汽车论坛在6月19日举办的“挖掘内循环潜能,重塑车市格局”主题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以详尽的报告——“洞察消费新趋势,构建市场新格局”,分析了我国汽车市场近年来的新变化,并预测了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同时,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副处长谢国平等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负责人也从皮卡、小型新能源车、造车新势力等细分领域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车市变化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的汽车市场正在发生着改变,个人收入提高和车价下探两种趋势相互作用的影响下,汽车也经历着从财富特征到生活工具的转变。消费者的购车偏好开始出现升级和分化。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总结了近几年国内车市的几点变化,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是,年轻人的新消费偏好和消费习惯目前已成为汽车市场的最大变量。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SUV市场份额首次超过轿车,成为第一大细分市场。在乘用车的四大品类中,占主导地位的轿车和SUV在去年分别销售了928万辆和946万辆,前者同比下降9.82%,而后者则逆市增长0.70%,由此两者在乘用车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也出现逆转,SUV以46.89%的份额占比首次超越轿车的45.97%。
  借助这一波SUV热潮,本田CR-V、丰田RAV4、昂科威等合资产品持续发力,销量屡创新高;中国品牌除了哈弗H6这棵长青树外,长安CS75、比亚迪宋、红旗HS5等车型也迎来销量增长期。
  同时,新能源汽车可谓是关注度最高的细分市场之一。在“政策+市场”双轮驱动下,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36.7万辆,创历史新高。新能源市场在特斯拉和宏光MINIEV一高一低效应的带动下,取得了快速发展。
  而未来,随着一大批优秀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诞生,以及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上市销售,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许海东判断,未来新能源市场将可能以出人意料的进度,颠覆传统汽车产业。
  未来已来。近几年智能网联汽车的热度不亚于新能源汽车,体现在研发端尤其明显。伴随着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已从基础功能的满足延伸到科技智能的追求,智能化、网联化汽车等越来越受到关注。消费者对于汽车智能互联新技术充满期待,对车联网应用概念的兴趣度也非常高。
  一组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汽车智能化关注度相比2018年同比增长30.8%,而同期汽车网联化关注度同比增长更是高达52.3%。期待更高级别的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消费者选购汽车产品的新要素。
  总体来看,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以及驾驶员占总人口比例的不断提升,将持续支撑我国乘用车市场的发展。而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各级城市汽车市场发展并非完全同步。其中,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汽车市场的增长都相对处于高位,增长动力充足;二线至五线城市的汽车市场处于爬坡阶段;广大农村的汽车市场处于起步阶段,潜力巨大,目前农村地区的汽车千人保有量仅为80辆/千人左右,预计2030年时将会翻倍。
  同时,人群结构的变化带来了消费需求、观念、结构的升级。品质成为中产阶级群体最基本的要求,中产阶级对总体消费贡献加大,促进汽车消费升级,因此以高级别、豪华车为代表的高端车受到追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豪华汽车品牌销量为256万辆,同比增速15.88%,市场占比提升2.69%,增速大幅领先非豪华汽车品牌。而与之相对的是,10万元以下车型市场占比25.5%,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许海东判断,未来这一趋势将愈加明显,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购买价位更高的产品。
  事实上,汽车市场的变化远不止于此。综合变革导致汽车市场出现重大变化,是形成车市新格局的基本条件。
  未来趋势
  结合各个细分领域出现的变化,不难顺势推导出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
  尽管传统燃油车日趋没落,但五年之内传统势力的主流地位还是很难被颠覆,这也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市场研究中心部长蒋腾的观点。蒋腾认為,汽车毕竟是耐久品,有1万多个独立的零部件,传统车企在规模效应上有绝对优势。这一点从产品端即可看出,在消费升级趋势愈加明显的态势下,SUV消费“热”仍将持续。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SUV上市新车将达84款,轿车49款,供给端仍有利于SUV销量的增加。
  与燃油车的没落相对的是新能源汽车的蒸蒸日上。2021年新能源“高低”两端发力格局更加明显,其中在高端市场上,2021年特斯拉Model X开始交付,Model 3可能降价进一步“收割”销量,蔚来ES6、小鹏P7等高端产品也受到“追捧”;在低端市场上,宏光MINIEV爆款车型带动消费,奔奔E-Star等后来跟随者进一步促进低端需求释放。
  那么,新能源中端车型的出路何在?威马汽车战略运营副总裁梅松林认为,目前新能源中端市场是哑铃型,而健康成熟发展的市场经济应该是纺锤型或者正态分布,所以现在真正要突破的是中间市场。“得中部者得天下”,而这个市场的难度在于既要用得起,还要用得好。据梅松林判断,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点可能在2023年年底到来,也就是说其在整体市场份额中占到16%的时候。
  从长远来看,新能源领域最值得关注的是氢燃料电池汽车——“零排放”的终极解决方案。许海东预计,商用车将作为整个氢燃料电池行业的突破口,以客车和城市物流车为切入领域,重点在可再生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丰富的区域推广中大型客车、物流车,逐步推广至载重量大、长距离的中重卡、牵引车、港口拖车及乘用车等。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为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即2030-2035年,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完全掌握燃料电池核心关键技术,建立完备的燃料电池材料、部件、系统的制备与生产产业链。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智能汽车的发展趋势备受关注。未来,汽车将逐渐由机械驱动的硬件向软件驱动的电子产品过渡,软件定义汽车趋势愈发明显。在汽车“新四化”趋势下,软件、芯片、算力等变得越发重要,其地位有望超越发动机、变速器、底盘“传统三大件”。
  智能网联汽车是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抓手,也是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重要实现手段,其市场接受度将不断提高,技术不断成熟。目前,L1-L2级驾驶辅助系统已大规模量产,L3级接近量产,L4级处于研发及小规模测试阶段。
  市场预期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中国汽车市场也随之快速发展。
  2006年-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年均增速达到15.6%;2016年-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先增后降,其中2018年下半年开始遭遇下滑趋势,并首现年度负增长,年均增速为-1.0%;2020年之后,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经济恢复,中国汽车市场也将回暖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整体来看,“十四五”期间,宏观经济的复苏、中低收入群体经济状况好转、国家政策层面政策支持等方面都将促进中国汽车市场的良好发展。许海东预计,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万辆左右。其中,乘用车销量将达到2526万辆左右,商用车销量将达到475万辆左右。
  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针对2021年的短期预测显示,汽车总销量预计为27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6.5%左右。其中,乘用车预计为222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0%左右;商用车预计为470万辆左右,同比下降8%左右;新能源汽车预计为2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46%左右。
  相比之下,企业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预测要乐观一些。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商品战略部市场洞察总监李铎预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将大幅增长68%,预计在230万辆左右。其对乘用车的预计趋同,认为全年乘用车的销售规模在2200万辆左右,其中SUV或达1000万辆以上,轿车接近1000万辆。
  从中长期来看,按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制定的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按此计算,若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达到3000万辆左右,则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600万辆左右。
  此外,由于历史原因,在美国大行其道的皮卡市场,在我国却只是一个小众的市场,但行业对其发展潜力仍抱有极大期望。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副处长谢国平依据以下假设做出预测。她假设2030年国内乘用车及轻型商用车(3.5t以下卡车、微客、微卡)销量增长至3250万辆,除限购城市外,皮卡全国范围内完全解禁,解禁区域市场占比达90%,在此理想状态下,2030年中国皮卡需求潜力可接近300万辆。
  全新赛道
  得益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进以及中国庞大的市场,造车新势力、AI软件企业、出行服务商等等纷纷涌入汽车行业,意欲在“智能+电动”新赛道上与传统汽车制造商同台争锋。那么,谁将会是未来汽车市场的主流?我们来看看各方的观点。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吴保军虽然是新势力出身,但其观点相对谨慎。他认为,未来到底会怎么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比如软件定义了汽车,是存在软件和汽车一体化的情况,还是有更新的形势出现?现在还不是非常明确。他认为并存的可能性会更大,企业可能有自己研发软件的,自己只做汽车的,也有可能存在很多硬件用同一个公司软件的形态。
  小鹏汽车副总裁、品牌公关总经理李鹏程则坚定地认为智能汽车是未来的大方向,新能源汽车并不是真正的下一个赛道,而真正具备智能能力的汽车才是全新的赛道。如果从中长期来看,尤其是2025年之后,谁坚定做智能汽车,谁就会成为行业的主流。这其中,企业坚持自主研发才是正确的战略方向。
  作为传统车企的代表,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市场研究中心部长蒋腾认为,五年之内传统势力的主流地位很难被颠覆,毕竟传统车企在规模效应上有着绝对优势。但蒋腾同时也认为,未来如果放眼十年的周期来说,无论是造车新势力、出行商还是软件公司,随着硬件方面的投入和开发,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也会慢慢具备这种整合能力,形成规模效应。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商品战略部市场洞察总监李铎认为,当下一轮所谓的科技巨鳄投入到战场之后,优胜劣汰不再是体量大的赢,体量小的出局,很有可能出现手机行业赢者通盘拿走的现象,不管你体量多大,如果没有做好市场的准备,再大的企业也可能被淘汰出局。
  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焱从第三方研究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她认为,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传统车企注重技术创新,而新势力注重商业模式创新,在“新四化”趋势下,只有将这两种创新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基于消费者全生命旅程的最大化,谁能够构建消费者全生命周期生态,谁将是最后的赢家。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传统制造商、造车新势力、AI软件企业、出行服务商各有自己核心的技术优势,各有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唯有相互合作才能成功,唯有融合未来才能发展。传统车企代表着精益生产的文化,软件企业和新势力代表的是互联网文化,最终市场会逼着他们在消费者的需求中完美地统一,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把精益生产和互联网思维结合在一起,这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自主强则国强”。那么,自主品牌在这一轮新赛道中能不能胜出?
  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电动化总监邵杰认为,自主品牌是汽车行业的压舱石,通过持续不断打造产品的差异化,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产品创新,打造出很有竞争力的产品。上汽通用五菱紧紧围绕用户需求,以场景来定义未来汽车,将与大疆在今年下半年发布“人民用得起的智能驾驶”智能网联小型新能源车。
  威马汽车战略运营副总裁梅松林将新的赛道定义为“电动车2.0时代”,意指高端新能源市场。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当中,形成了四支力量,即自主品牌和跨国车企、传统势力与新势力。高端新能源市场第一波发力的是特斯拉,Model 3率先打开了市场;第二波是中国本土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威马等等,也占领了很好的地位;现在迎来第三波本土品牌进入市场,如极狐、智己、岚图等等。自主品牌的高端市场正在不断加固,并从中获益,在接下来的一两年会推出很多突破性的新产品,把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到新的高度。
  泰盈科技集团总经理助理刘涌认为,自主品牌现在稳步崛起,原因很多,其中创新是很关键的一点,尤其是新势力加入之后,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创新进程,这个创新不光是技术,比如营销方面,用社区社群运营,用私域流量的裂變来做传播、做客户收集等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中国汽车报总编辑桂俊松更是认为,自主品牌不仅仅在改变中国的车市格局,实际上也要改变全球的格局。比如出口方面,与过去已经大不相同,过去如果定位在1.0版,未来可能是2.0版,可能这里面有无限遐想的空间。
  而HIS Markit中国轻型车销售预测经理林怀滨对于自主品牌的发展持保留态度。他认为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不断反复,能不能改变市场格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很难判断。现在很多企业涌入新能源造车有很多误区,未来越来越关键的并不一定是软件的能力,而是在硬件上的工程能力到底有多强,这是企业能不能继续走下去的决定性因素。
其他文献
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以及“双循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新发展格局下,什么才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义?在2021中国汽车论坛的主题论坛“中瑞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上,来自两国的专家着重探讨了中瑞汽车产业在碳达峰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期进一步加强双方汽车产业合作,协同推动汽车产业创新发展、产业生态升级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近来,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经济绿色转型的“双碳”成为高频热词。“
“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已经成为政府和行业里的高频词汇。2021中国汽车论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主题论坛上,业内嘉宾对交通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  减碳的总体思路  从全行业来看,交通是仅次于电力和工业的碳排放大头。按照欧美国家的经验,其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时候,交通的排放占到整个经济体排放的1/3左右。  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
为更好地了解不完整因素对微结构材料动态性能的影响,本文中以内凹六边形负泊松比微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Hyperworks和Ls-dyna联合仿真分析方法,分析了胞壁缺失下不完整因子和冲击速度对其面内动态性能的影响,分别得到变形模式、应力-应变曲线、平台应力曲线和吸能曲线。结果表明,在相同冲击速度下,不完整因子的增加会使稳定有序的变形模式逐渐趋于杂乱无章,同时平台应力和吸能能力降低。在低速冲击下,不完整因子对其动态性能影响较小;而在高速冲击下,不完整因子对其动态性能影响较大,应尽量避免不完整因子的存在。该研究
新技术引入汽车带来了新的风险,新问题源源不断。如何平衡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与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重要课题。  智能汽车数据安全面临哪些风险  近年来,随着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快速发展,汽车的安全问题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其中最大挑战是网联化带来暴露面增加。  360集团工业互联网安全研究院院长张建新在2021中国汽车论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与安全”主题论坛上指出,软件化编程、网联化接入和
探索赛车产业化发展路径,推动赛车产业深度融入汽车产业链,已成为中国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经之路。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制造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过程中,都是重要主题。汽车向“新四化”转型,自主创新、品牌化发展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发展的关键课题。而汽车赛事展示的不仅仅是运动本身,其实质是汽车产业最前沿的技术创新。引领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最新技术,都在赛车领域得到优先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与汽车开始深度融合,自动驾驶时代正在驶来。  当前全球进入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技术变革,人工智能是本次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技术与汽车开始深度融合,自动驾驶时代正在驶来。近几年来,我国汽车智能化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辅助自动驾驶的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  现状  L1级自动驾驶功能进入加速普及期。2020年具备L1自动驾驶功能的销量438万辆,新车渗透率达到24.2%。从单一功能来看,ACC
若想成为汽车头部梯队中的玩家,未来两三年内必须解决电动化问题,然后实现智能化。智能化上半场为自动驾驶,预判2025年为入场券的截止时间;下半场为智能空间,预判决战时间是2030年。  面对新的汽车产业大变革,汽车企业需要主动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加快推进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发挥技术引领和创新协同,锤炼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掌握产品的定义权。  为此,6月18日下午,2021中国汽车论坛举行
中国汽车产业结构重塑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业内对软件定义汽车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在理论向现实演变的过程中,只有全行业同心协力、融合发展,才能早日实现“软件定义汽车”的愿景。  2021中国汽车论坛——“共创软件定义汽车新生态”分论坛围绕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趋势、核心技术及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EEA)等话题展开探讨,并对软件定义汽车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基础软件平台和工具链、分层架构接口标准化、产业链
汽车产业的“十四五”,在“双碳”背景下,正在被电动化、智能化等多重因素重新定義。车企也将在产业政策、产品结构和企业收益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在6月18日举办的2021中国汽车论坛“主流企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战略”主题论坛上,一汽、上汽、北汽、广汽、长安、奇瑞、比亚迪、江淮等主流车企分享了各自的“十四五”战略思路,新能源、智能网联、产业链、品牌向上等成为各大车企关注的焦点。  车企“双碳”目标下的
当前,自动驾驶及网联技术发展方兴未艾,汽车产业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缺乏可靠成熟的商业模式。如何平衡产业发展和政府管理的诉求,是中德汽车产业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中德两国未来通过合作去共同面对和解决。2021中国汽车论坛--中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论坛邀请了中德两国技术专家,围绕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展望、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发展趋势、数据应用及管理、功能安全及预期功能安全检测等行业关注热点课题展开深入研讨。同时,中德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中心(以下简称“中德中心”)也展示了其最新的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