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 欲说还休好困惑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fnt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中国,大概有50%的家庭是老人在帮着照看第三代。因为两代人各自所处的成长背景和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导致了在育儿方面产生不同的观念和方式,往往难以沟通。两代人该如何看待这些矛盾?又该如何去化解这些矛盾呢?以下作者的坦言值得一读。总是难以达标
  
  总是难以达标
  李 默
  
  时下,许多年轻人认为家里的老人帮忙带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其实只要做了父母都知道,带孩子是最累人的,即使专职的月嫂、保姆都未必吃得消,可是父母帮年轻人带了孩子,还必须完全按照他们的要求来执行:孩子带得好是应该的,带得不好是不允许的;老人做点家务是正常的,老人懒得收拾是绝对不可以的。
  我分别带大了孙女、外孙子,辛苦十来年,回头想想,没有多少年轻人意识到老年人的苦恼和难处。
  第一难,高标准、严要求。毕竟没有受过专门的育儿训练,我隔了二三十年重新带孩子,基本上等于重新上岗。当年的麦乳精、小米粥已经换成了各种配方奶粉,孩子体重超标,怪你给他喂多了;孩子不长个,又怪你没换花样做辅食。每天回家,年轻人就检查孩子的小手小脸是否干净,要是脏的,难免抱怨做长辈的生活习惯邋遢。若是给孩子穿得干干净净,少不得嘟囔一句:“穿得这么干净,肯定没让孩子在外面玩,将来孩子胆小怎么办?”真是比保姆伺候雇主的标准还要严格,他们对保姆还不一定敢当面就这么埋怨呢。
  第二难,顾着小的,顾不上大的。如今的年轻人把生活质量放在第一位,吃穿住行没有一样含糊。单说吃,他们不吃剩饭剩菜,甚至不爱吃重样的饭菜。可是我们在照顾好第三代的同时,难免就疏忽了第二代。有一次实在太累,我就把上顿的剩菜重新炒了炒端上桌,可能是年轻人确实不爱吃这两盘菜,女儿当即给我上了一堂营养卫生课,女婿带着外孙子就上了肯德基,搞得我又伤心又尴尬。
  第三难,教育孩子没有发言权。第三代在婴儿期时,年轻人的教育方法基本上以看书本。查资料为主。孩子有个什么小病小灾,他们一般不听老人言,总是跑医院、看专家。小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年轻人难免急躁严厉。有时候,他们当着我的面教训孩子,我多劝一句,他们就不高兴了。我的孩子我教育,你还说三道四,你的方法不对。孩子对于大人之间的矛盾也感到苦恼和无奈。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一方都是我最亲近的人,怎么我就没发言权了呢?
  第四难,帮忙变成任务。说实话,刚当上祖父母,我既幸福又激动,积极主动地要求带孩子。谁知道,这事渐渐变成一项没有尽头的任务,不能去和朋友打牌、不能外出旅游,要给孩子做饭、护送孩子上下学,日复一日,一晃十几年。暑假寒假,我更是需要打起全部精神照顾第三代,带着孩子出去旅游,陪着他们上补习班,比平日还要累几分。
  第五难,出了问题全是长辈造成的。孩子让老人带,年轻人回来也难免挑孩子的毛病,背后也数落几句爷爷奶奶的不对。孩子有样学样养成“两面派”的性格。把孩子的健康、品质、学习成绩全推给我们,老人自然心理负担重了,家庭也容易出现矛盾。做儿女的应把老人放在第一位,更应该让第三代意识到要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照顾爷爷奶奶。做父母的心态阳光积极,做爷爷奶奶的才能愉快,孙子孙女才能拥有一个温馨的家。
  为了第三代,有的老年朋友忍受夫妻分离之苦,寄人篱下之苦,两地奔波之苦,都是做父母的为了孩子无怨无悔地付出,并不求年轻人回报一二,只求能理解几分。也许你们认为我们带孩子的方式不够科学,我们对孩子还不够细心,甚至在钱财上对孩子不够大方。但是,请你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第三代的爱出自天性使然,我们也愿意帮着带孩子,但是你们在评价老人帮带孩子的问题上,不要只看短处,不说长处,不要让老年人在隔代教育中没功劳也没苦劳。
  
  放心但不省心
  水 盈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年轻人抱怨婆婆、公公或者是姥姥、姥爷不给看孩子,自己带孩子又累又费心。一听到这些牢骚话,我都免不了要说一句:“老人帮你看孩子是比较放心,但是却不省心。”
  我的儿子从三四个月起到七岁,一直是由婆婆帮着照顾。其中各种辛苦,我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我只要一下班,不是争着带孩子,就是抢着做家务,尽量让婆婆多休息一下。而且对我们婆媳之间一些不同的看护理念,我一直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但是随着儿子长大,我发现和婆婆之间不同的观点也在慢慢地增加。我们有时会为了儿子吃饭、穿衣、卫生等问题发生争论,而且一旦我们发生争论时,婆婆总是不理解地讲:“我那时带孩子根本没那么多讲究,现在不也是一米七八的大个子,也挺健康的……”为了避免继续争论下去,我只好不再多说什么,我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再做我认为要做的那些事情,偶尔撞见我固执己见,婆婆难免会不太高兴,我也觉得很过意不去。
  后来我发现,两代人能一起带好孩子的秘诀就是:勤沟通、勤学习。我买来的育儿书,虽然婆婆也不怎么看,不过在说服她的时候,我有了依据。她在保留旧的观念的同时,慢慢地也能接受新的知识,如她一开始不让给孩子剪指甲,说是有讲究的,可后来婆婆听到邻居家的老人说应该定期给孩子剪指甲后,主动让我买小儿指甲剪给孩子剪指甲了。有时我们会将在书上或网上看到的育儿知识读给她听,用商量的口气跟她说,她也会学着去做。
  儿子长大,有了自己的主意,爷爷、奶奶就成了他的“靠山”。这对我们4个大人更是一种新的挑战。儿子想吃零食,他就会去找爷爷、奶奶,而且准保管用。为了不让老人伤心,我也尽量不干涉,长期饮食不科学、没规律,结果造成了孩子贫血。当我从医院里捧回了一大堆化验单时,我才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方才醒悟:老人带孩子固然是可以放心,但是作为父母,绝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认真学习育儿知识,注意给老人灌输一些现代的育儿方法,更要对孩子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毕竟教育孩子是我们自己的责任。
其他文献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福乐里8号楼有两位老姐妹,大姐毕萃新,现年102岁,小妹毕萃云,现年90岁。大姐1978年离休前是抚顺卫生学校的校长,小妹一生悬壶济世,姐妹俩小时感情很好,晚年更加姐妹情深,大姐带着女儿毕黎光在1990年把户口迁到烟台与妹妹同住。如今,大姐近20年从未患病吃药打针,妹妹行动自如,生活自理。  姐妹一生爱乐不知愁,上班时天天快乐工作,不上班时天天快乐生活。每天都读书报、听新闻、学习
期刊
老年精神异常是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往往由于没有及时发现症状信号,使部分患者丧失了及早治疗的良机。  常见的老年精神异常“信号”有以下几种:一是怪,这是指行为、语言、生活习惯等明显改变,出现一些怪异。一些患者由于精神影响,出现虚幻、怪异的听觉。二是疑,即无中生有或认为同事、邻居、亲属等对其迫害。有的病人认为他人嫉贤妒能,从而与别人积怨成仇。三是懒,而且是一种与其本人一贯表现不相符合、超乎常情的病态“
期刊
家住长沙雨花区湖湘社区的105岁老人李莲英越活越精神,不仅生活能够自理,每天还能手洗衣物。那么,这位百岁寿星的养生秘笈是什么呢?老人说,保持一颗童心最重要。  今年105岁的李莲英老人是社区出了名的“长寿明星”。她家四世同堂,最小的曾孙子也有十几岁了。问起李老太太,街坊邻居们都不得不佩服:别看她这么大年纪了,健康指数全达标,前几年还能踢毽子呢。  见到有人登门拜访,老人笑呵呵地站在门口招呼大家,一
期刊
我这个经历了86个春秋的老人深有体会:“人生真不完满”。但是每人都想健康地活着,这就只有调节情绪、不愁不忧,愉快地面对人生,享受人生。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如喜、怒、哀、乐等。情绪是每个人熟悉的,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的。每个人都会有苦有乐,有悲有喜,有爱有恨,如果一个人一直在优裕的环境中生活,没有经受艰苦的磨练就会身在福中不知福。人不走高山,岂知平路好走。    一、不良情绪的危害  
期刊
在生活中可以见到这样的老年人,他们的语言、思维和动作都像个不懂事的小孩子,举止失当,情绪多变化。这类老人,平日常常会因小事而生大气,甚至与儿孙辈们斤斤计较,使人啼笑皆非。  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返童现象”。它的出现,是一种人的心理异常的表现,是老年人主观上缺乏自制能力,客观上缺少别人关心慰藉,与周围人失去正常沟通的一种极端表现,也是大脑功能退化的结果。家庭中的成员,应宽待这样的老年人。遇有老年
期刊
山东:孔子家谱大修 老人是主力  日前,历时10年的孔子家谱第五次修缮终于完成。3位七旬的孔家“德字辈”后人担任修谱的主要工作。这三位老人:孔德墉、孔德宏、孔德威的血缘关系要追溯到六代以前,但他们从小就熟识。孔德墉成年后在香港经商,1987年,他见到了孔子基金会的两位创始人——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与南京大学时任名誉校长的匡亚明,两老建议续修孔子家谱。  1996年,在得到身在台湾的末代“衍圣公”
期刊
全国“爱心护理工程”第四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0月19日至20日,全国“爱心护理工程”第四次工作会议暨2009年老年基金会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陈传书,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主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宝库等领导同志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老年基金会负责人、护理院院长和在京
期刊
母鸡奋斗4天产下138克巨蛋   美国纽约有只“英雄母鸡”在历经千辛万苦后,产下一个比平常鸡蛋大2.5倍的蛋,因此难产而死。鸡农获得这个重达138克的蛋后,打算将它制成煎蛋卷,好好饱餐一顿。据悉,在还没下蛋前,母鸡几乎没有办法抬头,而且没走几步路就跌坐在地上。     潜意识反应对负面信息更敏感  一闪而过的信息让人难以看清,但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的潜意识已经对相关信息进行了处理,并且对那些负
期刊
如今天津有14.5万老年网民,对此,天津市老龄委高世忠秘书长自豪地说:“天津市老年人上网人数在全市老年人中所占比例已经逼近1%,这意味天津市的‘助老上网’工作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这个成果是多年来各方面发挥优势、互相努力得来的。天津市老年基金会副秘书长杨绪硕介绍,在推进天津市“助老上网”工程的过程中,作为光明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新天地》杂志与天津市老年基金会联合成立的“新世界中老年网站”,已成为
期刊
我经常发动同事友人外出观光旅游,然而听到最多的一个回答是:“明年吧,待我儿子结婚成家以后”;“待我女儿生孩子以后”;“待我孙子上幼儿园以后”……  许多老年同伴似乎生活在没完没了的“等待”中。我的几个同事退休前就曾规划过退休以后如何外出游玩,规划着怎样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总之都怀有一颗积极向上不甘庸碌度过余生的心愿。然而,他们中间有的退休已经十几年了,可之前的宏伟计划依然停留在口头的“等待”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