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ao1981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正常的。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及时抓住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那么,如何认识和对待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错误呢?
  一、显示错误,防患未然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凭借自己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找错,激发强烈的纠错欲望,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从而让学生理解并改正。这样,课堂就会展现出它真实、精彩的魅力,学生也因此兴趣盎然。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出示判断题“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那直径和半径必须在同一个圆中”,让学生先思考,再画图验证,使之理解其正命题与逆命题的逻辑关系;学习“面积单位”后,出示“我们的教室大约长25( )”“教室的黑板高2( )”等习题,以加强学生对单位意义的理解。这样,教师主动出示题目并显示错误,让学生在议错、辨错中进一步理解知识,既控制了可能发生的错误,防患于未然,又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诱导错误,引发深思
  课堂上,教师应善于恰当设置一些“陷阱”,甚至诱导学生犯错,使其上当,当他们落入“陷阱”还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并通过辨析,让他们从错误中猛然醒悟,吸取教训,往往能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由于高度的情感反差,并伴随着明显的正误对照,自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教学“面积与面积的单位”一课,当学生学会了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大小时,我故意设置“陷阱”:“那下面就用我们刚才所学的本领来做一个数方格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男同学数的时候,女同学闭上眼睛;女同学数的时候,男同学闭上眼睛。”男同学数了8格,女同学数了4格,所有学生都认为8格的长方形大,但出乎意外的是我拿出来的两个长方形面积是一样大的。这时学生大呼“上当”,强烈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恍然大悟,认识到“统一格子大小”的必要性,面积单位的出现可谓水到渠成。这样学生走进了“陷阱”,又从“陷阱”中走了出来,继续去寻找新的答案,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故意错误,引起质疑
  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师主动呈现错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对问题产生质疑,从而让平淡无奇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具诱惑力。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分组做实验:在空圆锥里装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看看几次可以装满。各小组操作之后汇报交流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结果答案层出不穷。有的学生说:“我们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有的学生说:“我们认为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四分之一。”还有的说:“我们不到三次就将圆柱装满了。”教师说:“答案怎么会各不相同呢?老师也来做一做,你们可要仔细观察啊!”于是教师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倒入空圆柱中,两次正好装满。“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二分之一?怎么回事呢?”“难道是书上的结论有错误?”学生纷纷议论起来。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说怎么办?”一位学生手拿一个圆柱说:“老师,你的圆柱太小了,我推荐你用这个空圆柱。”结果三次正好倒满。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教师制造了一个小小的错误,故意用了一个小圆柱,从而明白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才是圆柱的三分之一。对于等底等高的概念,这位教师没有回避,也没有遮掩,而是故意暴露错误,并留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进而引发探究。教师故意出错,使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产生怀疑,自主反思,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失败中找出原因,从而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开启智慧,获得新知。
  四、关注错误,引导辨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以学生的真实错误为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尝试错误”的活动,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比较、思辨,让他们自己明确产生错误的原因,知道改正的方法,体验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形成系统,避免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例如,学习“乘法分配律”之后,出示练习:(1)25 75×4;(2)25×75×4。学生练习后出现了这样两种错误情况:25 75×4=4×(25 75),25×75×4=4×(25 75)。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直接告诉,学生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为此,我抓住契机,巧妙地设定了甲、乙、丙(丙为正确方)三方,开展辩论赛,看哪方能胜出。学生们跃跃欲试、斗志昂扬,开展了激烈而深入的思考辨析活动。如反驳甲、乙的丙方认为:乘法分配律适用于两个数的和或差与另一个数相乘的情境,即4×(25 75)=4×25 4×75,直接计算也能证明甲、乙的方法是不对的,而且练习(1)只能用一般计算方法,它不符合用乘法分配律的条件;练习(2)可以简便运算,即25×75×4=(25×4)×75……可见,让学生经历错误又何妨?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在这自发进行的探究活动中,才更能体现课堂的鲜活性、生成性。
  五、将就错误, 因势利导
  数学教学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而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各种错误,教师要考虑如何利用好这些错误,化弊为利。可以经常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将错就错”的训练, 这种“化错为正”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不同的角度修改错误。这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扬长补短,拓宽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例如,出示一道练习题:“铅笔有30枝,比圆珠笔的3倍多6枝,圆珠笔有多少支?”学生列出的算式有:①3×30 6;②3×30-6;③(30 6)÷3;④(30-6)÷3;⑤30÷3-6;⑥30×3 6……解法很多,究竟谁对谁错?学生通过合作,结合线段图,很快统一了答案,④是正确的。这时,我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如果是其他算式,你能改变原题中的条件,创编出应用题吗?”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针对其他算式改编应用题。这样的“将错就错”,举一反三,既丰富了知识,又拓展了思路,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之,对于错误,我们要站在数学价值的角度上重新审视,灵活运用于数学教学当中,发挥错误最大限度的作用,挖掘内在的“闪光点”,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机会,提高教学质量。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近代以来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自然灾害开始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由此引发的灾荒层出不穷。兴安盟和呼伦贝尔盟地区的灾荒情况无论是数量、规模、烈度远不如其他两个东部盟市,而且灾
<正> 奥美拉唑(Omeprazole,OME)是一种新型的胃酸分泌抑制剂,可选择性地抑制壁细胞的H~+/K~+—ATP酶,从而抑制胃酸分泌的终末步骤,因此,对各种刺激因素(组胺、乙酰胆碱、胃泌
对于AV发烧友来说,高清视频投影机是最受追捧的产品,但对投影机生产厂家来说却并非如此,事实上以目前投影机针对不同用途的市场划分来看,商务和教育领域的销量其实是远大于家庭消
八达音响以功放产品闻名业界,而针对音响的辅助产品,八达也是做得有板有眼的,如线材、滤波器等。最近、八达推出了一款廉价的电源滤波器LB-2200,面对价格日益上涨的金属材料,LB-22
三星和索尼公司在4月25日宣布并签署协议,在合资工场S-LCD内增建一条新的第八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第二条八代线)。
据日本媒体报道,东芝今年晚些时候将推出一项新的DVD技术,旨在为刚刚战败的HD DVD报一剑之仇。
摘要:随着近年来内蒙古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草原旅游越来越成为中外游客的首选目标。为了更好地传达景点信息,宣扬民族的地区文化,本论文从语言、文化和思维三个层面对中、英文的旅游文本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提高旅游文本英译的翻译质量。
纵观我们周围的数学课堂,总有一种隐隐的不安,似乎少了数学学科该有的静思默想的“冷”,少了一种数学学习一丝不苟的“实”:学生明明一点就透却偏偏不点不透;明明知之不少,却总会顾此失彼,令人遗憾。不知何时,我们的课堂成了七嘴八舌代替个人主张的群体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是蜻蜓点水代替刨根问底的不求甚解;学生的鹦鹉学舌与此起彼伏的“我知道”让片面判断替代了完整思考。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问题出在哪?  追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习惯,已成为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和迫切需要解答的重要课题。学生在问题分析、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和思
为了掌握西安地铁3号线现状客流规律,以及进一步优化其运营方案,以实测客流数据为基础,分析了3号线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和断面分布特征。从列车运行交路和全日行车计划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