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所见饶州镜札记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zo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铜质是铜镜鉴定的重要因素,鉴定所见宋代饶州镜质地精良,既有饶州镜自身的因素,也具有广泛的社会工艺背景,可让我们反思历来对宋镜质地、成分、锈蚀的认识。而宋镜成分存在多种合金配比,值得注意和考虑。
  关键词:饶州镜;合金配比
  我国最早的铜镜发现自齐家文化,之后一直延续使用至清代,中间未曾有缺失,可谓源远流长。铜镜在各时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墓葬断代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鉴定工作中也是极为常见的一大类。除形制、纹饰及铭文外,铜质是铜镜鉴定的重要因素。铜镜质地在各个时代差异明显,尤其是唐以前的铜镜与宋以后的铜镜。繁重的工作中,在目前技术手段缺失的情况下,要求从宏观视觉上迅速做出判断。故日常工作中判定宋代铜镜,铜质是极为重要且明显的一个因素。日常所见宋代铜镜锈蚀后质地色泽多为灰绿色粉锈、灰绿色土锈、黑灰色、银白色、黄褐色等,叩击声音多沉闷,材质多轻薄。
  近年鉴定工作中曾遇到一面饶州镜,墓葬年代为宋代,同出的器物有青白釉瓷器、歙砚及太平通宝铜钱等。该镜品相甚佳,质地精良,与平时常见的宋镜铜质明显不同。其形制为六曲葵花式,小钮,钮右侧长方形铭框内铸有“饶州新桥许家青铜照子”两行十字铭文,葵花边较为平缓,直径约14.5厘米。铜质色泽略呈灰黑色,叩击声音清脆,与常见宋镜迥异。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饶州镜自身的因素,更具广泛的社会工艺背景,可让我们反思历来对宋镜质地、成分、锈蚀的认识。
  该镜并非科学发掘出土,墓葬信息缺失,同出器物没有年款,首先需要对具体时代进行推断。宋代铜镜的分期,根据镜形的变化一般分为三个大的阶段或者五期,只是具体的划分各家有所不同。《岩窟藏镜》分为三期:北宋初期,北宋时期,南宋时期。李恒贤在《试谈宋元明铜镜的鉴别》中将伴出墓志和铸有年款的铜镜作为标准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北宋熙宁前,第二阶段自元佑年间开始,第三阶段从南宋乾道年间开始[1]。第二阶段为改变唐镜形制的阶段,将八曲八棱改为六曲六棱形,将棱形改为委角,改大钮为小钮等。南宋乾道(1165—1173)创新阶段,主要出现了带柄镜、方形镜、心形镜等。李恒贤在文中还指出宋镜大致自北宋政和年间开始出现铭文,在此之前不见铭文,在此之后则极少无铭文的。在李恒贤后来的文章中又有所调整[2]:第一阶段是北宋政和(1111—1118)以前,主要是仿唐镜形制。第二阶段是政和之后,改唐旧制,立新制。其中一项改变为镜背出现表明铜镜产地和姓氏商号的长方形铭文框,这种新镜型一直延续至南宋末年。第三阶段的划分未变。据此指出饶州镜的年代应始自政和年间,当延续至南宋末年。
  小钮,六曲,边棱弧度变平缓,带长方形名框,此次涉鉴的六出葵花形“饶州”铭镜正是北宋改唐旧制、立新制后的镜型,按照上述论述其年代也应在此范围。与该镜同出的器物有太平通宝铜钱币、青白瓷、歙砚、金首饰等器物,分属于两座不同的墓葬,但混杂在一起,不易区分。考诸器时代风格,均在北宋中晚期至南宋,正与上述饶州镜年代相当。
  目前,据已出土的宋代铜镜资料可知,宋镜铭文内容多为铸镜商标号,含地点、姓氏、商号、自夸用语。与汉唐铜镜铭文的主题截然不同,这种现象一般认为是宋代小商品经济竞争激烈的体现,这一类铭文镜的命名也多被冠以地名,如湖州镜、饶州镜等。从出土材料及文献材料可知,宋代铸镜地点有多处,如湖州、饶州、吉州、建康、成都等地,其中尤以湖州镜最为多见。而饶州也是当时一处铜镜铸造中心,常见饶州镜铭有“饶州叶家青铜照子镜”“饶州叶家久炼青铜照子”“饶州棚下叶三家炼青铜照子”“饶州新桥许家青铜照子”“饶州上巷周家青铜照子”“饶州上巷周家小一哥炼铜照子记”“饶州朝天门里周二家炼铜照子”“饶州萧家巷周小三家炼铜照子”“饶州朝天门里周五家炼铜照子”。目前可知饶州镜有叶家、周家、许家三大商号,周家镜店最多,应为同一家族。存世的饶州铜镜则叶家最多,周家次之,许家最少。许家一般多见“饶州新桥许家青铜照子”铭,不像周、叶两家有分支名号,如“饶州叶家”“饶州棚下叶三家”。
  饶州制镜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首先,宋代江西拥有雄厚的铜矿资源。乾道元年(1165)提点坑冶铸钱司李大正言,“自昔坑冶铜课最盛之处,曰韶州岑水场,曰潭州永兴场,曰信州铅山场,号三大场”。铅山场在江西境内,唐时已有开采,北宋初停罢,绍圣三年(1196)恢复生产,只产胆铜[3]。江西盛产铜矿,有三大场的铅山场,宋太宗即位之初,因增铸钱币缺少铜,即着力兴发铜矿,“尽知饶、信、处等州山谷出铜,即调发诸县丁夫采之”。在不断的发展中,信州铅山县铜场还采用了招募制生产,招募百姓采伐铜矿,付给报酬,“出铜无算,常十余万人采凿”,可见其规模非同一般,效果显著。曾因铜产供大于求,致有司议减铜价[4]。宋代江西的主要矿场有饶州的兴利场、德兴场,信州的宝丰、铅山场、丁溪场,虔州的九龚场、云都场,南安军的城下场,大庾乌石场等[5]。
  其次,宋代饶州的永平监为北宋四大钱监之一,铸钱额名列前茅,铸钱配料与工艺处于领先地位。“铸钱与铸镜原料相同,工艺流程相近,钱监往往会催化当地铸镜业的发生和发展,铸镜并随钱监兴毁而繁衰,这成为宋代铜镜业的一个特殊现象。可以说饶州铜镜尽占当地永平监之利。”[6][7]
  饶州作为拥有雄厚铜矿资源的铸镜中心,饶州镜的数量却极少,与湖州镜无法比较。根据20世纪90年代李恒贤先生的初步统计,截至当时饶州镜的数量有40余枚,主要集中在江西地区。虽无法做出统计,但目前的馆藏饶州镜数量应远大于该数字,不过仍然无法在数量上与湖州镜相比。从质量上来看,本文所涉饶州镜为一种代表,其镜体厚重,铸工精良,表面色泽光洁。据《饶州镜及其科学分析》一文中所刊对饶州许家、叶家六出葵形镜基体和表面成分的检测,受测的两面铜镜在基体平均成分上与战国、汉、唐平均成分大体一致,镜面平均成分也与一般宋镜成分差别较大。从金相组织上看均属于回火态。
  通常认为自宋代以来,铜镜合金比例与汉唐以来的铜镜合金比例不一样,是一种新型铸镜合金,含锡量明显减少,含铅量增多,锌的比例加大。所以,宋以后的铜镜一般很难出现汉唐铜镜那样的质地。李恒贤文章对18件馆藏饶州镜统计观察,除了质量精良的一类外,另一类就是常见的宋镜种类,制作粗糙,纹饰模糊,字口不清,聲音沙哑,锈迹斑斑。故饶州镜存在两种不同质量的铜镜,并非全是质量上乘之作。其实并非仅仅饶州镜有这种情况。宋代铜镜曾被认为存在两种不同的合金配方:凡图文清晰、断口颜色银白、叩击声音清脆的古镜,属于高锡低铅型;反之属于低锡高铅型。实际上,20世纪90年代对于宋代铜镜做的相关检测数据已经表明,宋代铜镜金属配比更为复杂,存在四种模式:一是高锡低铅,二是高铅低锡,三是高铜和低锡低铅,四是铜锡铅锌四元合金。其中,第一种高锡低铅的成分与战国、汉、唐镜大体处于同一性能范围内,即铜66%~72%,锡20%~26%,铅4%~8%。“显然第一种是承袭战国汉唐而来,后三种则基本上不见于战国汉唐,而是宋代特有的。其中数量较大,在宋镜中较具代表性的应是第二种。”[8]宋代的这四种铜镜合金影响到了明代的铸镜工艺[9]。
  此次涉鉴的铜镜尚未能进行科学检测,但与经过检测的许家镜应存在比较一致的表面特征,与文中所言高锡低铅型镜极为相似,应是宋代两种铜镜合金配方中使用精良的铜镜配方铸造出的。饶州镜的分布范围虽然不广,但是其精致的铸造工艺是其声名在外的重要原因。当然目前饶州镜的检测数量尚少,随着发掘工作的展开,我们期盼更多、更全面的研究数据。
  虽然成分类似,但每个时期的铜镜在宏观视觉上仍与汉唐有别,这其中的原因除了生产外,可能与使用、埋藏等多种原因有关,仍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恒贤.试谈宋元明铜镜的鉴别[J].南方文物,1981(2).
  [2]何堂坤,李恒贤.江西省博物馆所藏饶州镜及其科学分析[J].文物,1993(10).
  [3]薛亚玲.中国历史上铜、锡矿业分布的变迁[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4).
  [4]王菱菱.宋代矿冶经营方式的变革和演进[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1).
  [5][7]王宁.宋元赣镜天下行:江西宋元时期铜镜[J].南方文物,2010(4).
  [6]王宁.宋代钱监也铸镜[J].中国钱币,2009(3).
  [8]何堂坤.宋镜合金成分分析[J].四川文物,1990(3).
  [9]何堂坤.明代铜镜科学考察[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4(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中国文化事业的迅猛发展,博物馆渐渐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地标性的典范,博物馆的职能也逐渐从传统意义上的“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所以博物馆的宣教服务成为重中之重。中小博物馆因资源、人力不足等因素,在宣教领域面临种种挑战。现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各类中小博物馆为切入点,分析其宣教服务的现状,由此引申不足的原因和改善的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宣传教育;浦东新区;发展  伴随中国经济文化的
期刊
近日,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了解到,“南海I号”船货清理进入尾声,清理的船载文物已达14万余件,预计文物总量将超过16万件,比最初预计的多出一倍。  廣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南海I号”考古领队崔勇介绍,此前“南海I号”的发掘工作以提取船内文物为主,目前船货清理进入尾声。“截至2018年,我们发掘的文物数量是143000多件。从目前看,剩下的预估还有一两万件,集中在后部几个船舱,总数可能会超
期刊
摘 要:大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能够支撑我国古代文明发展史的重要主体之一。伴随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遗址的保护利用面临着诸多的发展机遇及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文章分析了大遗址的保护利用,以荥阳故城的保护研究为例展开探讨,旨在为促进大遗址保护利用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参考。  关键词:大遗址;保护利用;荥阳故城  我国现存的大量不可移动的文物均是以遗址的形式保存的。不管是古
期刊
嘉陵江古称阆水、渝水,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北起秦、巴山地,自北向南縱贯四川盆地中部。嘉陵江下游主要指合川至朝天门河口,合川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汇合”之地,是川西盆地与川东谷地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嘉陵江下游的考古工作起步相对较晚(2004年以前仅开展了零星的考古发掘工作),2004年开始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以来,先后发现了合川牛黄坝、老菜园、河嘴屋基、猴清庙,北碚大土等一批遗址,这
期刊
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联合四川大学在桐梓县开展田野考古调查时,发现了一批重要遗址和墓葬,其中包括疑为南宋山城鼎山城遗址。  为进一步推动播州杨氏土司学术研究,2018年以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四川大学,对桐梓县境内开展了田野考古调查。本次调查共发现及确认的遗存的包括史前洞穴1处、汉代崖墓15座、南宋至元、明时期石室墓葬37处、南宋山城1处,此外还有明代建筑遗址、元代水堰等。  新发
期刊
2019年3月9日至10日,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滕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协办的“城子崖遗址、西孟庄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研讨会”在滕州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国家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所、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受邀参加本次研讨,另外枣庄市文物局、滕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界河镇、葛洲坝集团相关领导也出席了会议。  3月9日,专家组
期刊
摘 要:我国古代聪慧、勤劳肯干的山西商人开辟出了一条跨越中国、蒙古和俄罗斯的万里茶道,为传播中国的茶文化、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以及国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与文化等交流提供了重要帮助。作为茶商之都的祁县,因受晋商文化的熏染,出现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晋商建筑,并成为了油画创作的重要对象。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将结合具体油画作品,对祁县晋商建筑的油画系列创作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茶商之都;晋商建筑;油画创作 
期刊
摘 要: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时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像前方的战士一样能够明刀明枪地奋勇杀敌,他们只有手中的纸笔和满腔的爱国热情,但是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举起了战斗的旗帜,用文化和艺术的感召力、凝聚力去激发民众的抗日激情,为战争提供精神食粮,在桂林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开辟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关键词:抗战;桂林;戏剧  中国的戏剧包括戏曲和话剧,最早记录见于秦汉时期,虽然并非中国独有
期刊
摘 要:绘于墓葬的精美壁画是研究历史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山西省太原市的北齐徐显秀墓,保存了中国已发现的北朝时期最完整的墓葬壁画,为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为保证该墓葬原址原状保护,采取影像监测的方式采集壁画图像,研究其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壁画蜕变与环境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指导控制措施,最终给予墓葬壁画保护以启示性意义。  关键词:徐显秀墓;墓葬壁画;影像监测  北齐徐显秀
期刊
摘 要:安徽博物院老馆园区网络系统设施建设于2005年,由于后期缺乏有效的设备维护与升级,导致使用的网络设备设施存在老化严重情况,作为博物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已无法保障各种信息化系统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博物馆;机房建设;网络规划;无线WLAN;网络安全  安徽博物院分为新馆、老馆两座建筑。老馆现有网络系统建成于2005年,目前已完全不能满足博物院信息化发展要求。2018年启动对安徽博物院老馆园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