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来源 :体育风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e_b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据相关数据资料统计及科学实验表明,对于学生而言,体育锻炼有助于塑造其健硕的体型,实现身心素质的协同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同样可以通过科学体育锻炼进行培养,对其日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影响学生培养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诸多因素,归纳体育锻炼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作用,最终提出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锻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近年来,学校素质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主力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不但有助于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样关系着我国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及质量。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良好行为习惯息息相关,学生只有借助体育锻炼手段培养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才能实现体质健康的提升。通过目前学生素质教育目标设置情况来看,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型人才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不过从实际开展体育教学情况来看,教学内容常常与此教学思想相偏离,造成部分学生身体素质不佳,近视眼、肥胖成为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学生日常生活及学习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制约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1]。因此,对于学校而言,应提高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关注度,并借助科学的体育锻炼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行为意识,培养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
  一、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未养成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是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前提条件,对于教师而言,学生若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将很难结合体育教材开展相应的体育锻炼活动,同时对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均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学生未将体育锻炼培养成兴趣爱好的原因包括以下两个层面:首先,部分学生认为参与体育锻炼会耗费过多学习时间和精力,未意识到参与体育锻炼对自身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受此影响,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体育锻炼缺乏关注,无法通过体育锻炼实现身体素质的增强,进而不利于培养正确的体育精神和思维模式。其次,对于部分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而言,经济来源会引起他们的关注,进而造成其参与体育锻炼意志不坚定;由于缺乏稳定的物质条件支持其参与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教育体制有待升级
  我国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参考标准,因此,无论是校领导还是教师均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文化课成绩上,进而形成考试成绩决定学校品牌形象的思想理念,造成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更多关注“智”的教育意义。由于学校对于体育锻炼关注度较低,使得学生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文化课学习,造成无法抽出多余时间和精力参与体育锻炼,从而无法彰显体育锻炼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影响效果[2]。
  (三)家长认识不足
  正所谓家长是子女成长历程中最为特殊的“老师”,家长在针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应以培养、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作为核心思想;不过受到经济收入或个人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家长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往往忽略体育锻炼,常常形成学习成绩最为重要的错误观念。此外,对于家长而言,认为子女学习成绩优异有助于提升自身身份,进而增加对文化课成绩的关注度,严格控制学生在其它方面消耗时间,导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二、体育锻炼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作用
  (一)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拓展社交
  社交特指大众之间相互传递信息及感情交流,是集体中个体间的共同心理需求;通常情况下,良好的人际交往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关键作用。由于学生多数时间身处校园中,同学是其与外界展开交流的主要群体,借助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加彼此联系与増近感情,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交网络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此外,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集体荣誉感,通过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拉近彼此距离。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应确保其社交网络符合健康、積极向上的特征,以彼此正常交流为基础,逐渐加深相互了解,进而实现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综上所述,体育锻炼有助于构建双方交流的桥梁,形成健康的社交网络,早日培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学生竞争意识
  伴随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生活之中充满着相互竞争,借助体育锻炼手段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竞争意识,进而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理念,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作铺垫。在各项体育锻炼项目中,均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参与者在参与比赛过程中仅需要实现超越自己、赶超对手的目标即可;以成绩作为话语权,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体育比赛的竞争特性使得参与者处于平等地位,资历对于比赛成绩无任何影响效果;因此,参与者在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同样需要尽量争取优胜,同时也是培养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渠道。
  (三)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优秀意志品质
  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感知锻炼带来的快乐,培养自身乐观向上的精神,引导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塑造顽强拼搏的精神,实现自身精神层面的升华,上述意志品质均无法从课本学习中获取。通过研究资料发现,参与过体育锻炼的学生在遭遇困难时往往比普通学生更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的气质和涵养同样超出常人,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3]。由此可见,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为日后工作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进而培养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此外,借助体育比赛有助于学生品尝失败的滋味,磨炼出顽强的意志力,在日后面对困境时表现出更强大的抗压能力,从而为培养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三、借助体育锻炼手段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一)对现有体育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对教师而言,应采取有效手段推动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进而通过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可通过以下环节进行:第一,教师可借助网络、多媒体等新兴教学手开展体育课程理论知识的传授,有助于营造鲜明、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从而更好参与体育锻炼实践活动。在开展体育课程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应摒弃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模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不但有助于烘托和谐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増近师生感情,彰显学校素质教育的意义。第二,教师可采取针对性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年龄差距、性别差异、个人倾向等特点,开展相应的体育锻炼教学活动。针对身体素质较差、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的学生制定趣味性强、实践难度小的体育锻炼方案,培养其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逐渐提升其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对于先天条件优异、具有一定体育基础的学生制定实践难度大、运动量大的体育锻炼方案,以提升其体育专项能力作为锻炼目标。第三,教师应针对体育锻炼实践活动进行合理设置,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凭借教师的辅导,学生能够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及承受压力的能力,从而在面对困难时顽强拼搏、坚持不懈。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存在个性化差异,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开展针对性教学工作。譬如对热爱长跑运动的学生,可通过系统指导,培养学生的耐力素质及坚韧的意志力,学生在参与长跑锻炼过程中逐渐培养坚韧不拔的良好个人行为习惯,从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今后的生活及学习。对于热爱投掷类型项目的学生,教师可在其日常锻炼计划中增加肌肉力量训练、上肢爆发力训练等方面内容,有助于学生在完成投掷动作瞬间发挥全身肌肉力量。   (二)学校转变固有思维
  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在其通过体育锻炼培养个人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发生在校园,因此,学校应承担其应有职责,加大力度用于开展体育锻炼相关工作,确保学生整体培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针对上述情况,学校应即刻转变固有思维,鼓励学生在完成常规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自主进行体育锻炼,借助体育锻炼提高自身思想素質,对于社会构建全方位的感知体系[4]。除此之外,学校应重点关注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将良好个人行为习惯纳入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参考标准之中,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为管理制度及奖惩机制,提高学生整体行为习惯水平,创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三)家长、学校、社会协同努力
  在严格制定学生行为准则过程中应当秉持教育与管理有效结合的理念,学生的个人行为习惯受到诸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接触对象包括家长及学校,不过伴随网络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社会因素对于学生的影响效果逐渐增强,各类信息能够通过网络媒介即刻传递到学生面前。由此可见,学生培养良好个人行为习惯需要家长、学校及社会协同努力,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塑造强健的人格魅力,提高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坚定不移的优秀意志品质,最终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四、总结
  体育锻炼不但有助于学生塑造健硕的体型,而且能实现其身心素质的协同发展,同时对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积极影响。鉴于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特殊角色,绝大多数时间均在学习各个科目知识,可自由支配时间则是十分有限,导致其对体育锻炼的关注度逐渐降低。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应充分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应用针对性体育锻炼手段辅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最终成长为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振.体育锻炼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4):91–93.
  [2]赵生龙.初中体育锻炼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12):98–100.
  [3]杨红.让“健康习惯”大于“体育教育”——从健康习惯谈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J].田径,2018(12):38.
  [4]杜伊涛.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养成研究——以烟台市为例[D].鲁东大学,2013.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环磷酰胺对雄鼠生殖系统的影响,为雄性不孕模型的建立提供实验参考。方法以雄性昆明小鼠、SD大鼠和中华仓鼠为研究对象,每种动物分为生理盐水组和环磷酰胺组。小鼠腹
鹤壁烧瓷业自唐至元绵延500余年,其烧瓷窑场遗址分布在鹤壁集河两岸,面积达84万平方米。明嘉靖《彰德府志·卷一·地理志》记载,“瓷窑场,在鹤壁社。”1963年、1976年、1978年,河
报纸
基于不同的研究范式,学界对原生态文化给出了多种定义。在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实践活动中,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形式都坚持了文化及文化生态
摘要 中垾番茄采用番茄—水稻水旱轮作方式,具有上市早、产量高、品质好、收益大四大优点,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闯出了一条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途径。本文从栽培模式、地块选择、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生产管理、病虫害综防、采收及产后处理等方面介绍了中垾番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对大棚春早熟番茄生产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番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安徽巢湖;中垾镇  
现今的社会,已经进入到"视觉化时代",尤其是数码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更进一步促进了视觉文化的繁荣。现今的大学生是在视觉文化的影响、侵染、包围之中成长的,他们的
提起特殊教育机构,很多人都会将其定位为“看护所”——照顾残疾孩子的饮食起居,不让孩子受到意外伤害。对特教老师的评价也多局限在是不是一名合格的“保姆”上。这一印象或许
报纸
摘要:目的:应用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问卷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内驱力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驱力以及体育生活方式满意度。结果:对男、女学生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三个纬度上进行T检验,P值均小于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整体较差,内部动机不足,但是男生对体育生活方式的满意度和内部动机要整体高于女生。建议:对体育课程内容设置、课程评价机制以及校园
摘要:校园篮球文化的发展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校园篮球文化的发展现状,并通过对其发展的制约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校园篮球文化的发展策略,为校园篮球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校园篮球;篮球文化;发展策略  引言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校园体育文化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建设之一。所谓校园体育文化,就是学校教师和学生这一特定群体所具有的体育观念,同时在校园内呈现出体育文化的
摘要:在高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是体育历史发展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是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优质养料。因此,在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应该将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强健大学生的体魄,一方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格,从而充分发挥体育文化的育人功效。  关键词:立德树人;体育文化育人;高校体育;育人路径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习近
摘要:气排球主要由软塑料制成,手感上更加软、轻、慢,不易伤到手指或者身体,运动要求也比较少,是当前主要的休闲体育项目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社会对体育运动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一些休闲体育运动逐渐走进民众视野,气排球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从社区气排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入手,并结合气排球现状构建完善相应推广模式,希望可以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气排球;推广;社区;运动  气排球运动在提升社区民众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