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地理教学;地图;插图;提高;教学
实效;导图;培养;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1—0115—01
地图被誉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它与文字是相辅相成的。它又被称为地理学的“拐杖”,是学习和获得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要提高学生正确阅读地图、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现象及其规律的能力,就必须从最基础的地理教材插图入手。但是怎样运用插图搞好教学,却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怎样具体运用插图进行地理教学谈谈几点做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插图,释疑解难
对地理课本中有些难点和规律性较强的内容,学生会感到抽象,难以理解。有时利用教材插图可以起到释疑解难、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的作用。如,对于“人口再生产”一节中的关于人口类型的转变及各类型的特点的知识点,教师可结合教材中“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来进行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图中直观地读出每个阶段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高低状况,如四种类型中原始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都很高(四种类型中最高),现代型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低(四种类型中最低),等等,这些特点通过两条曲线的变化一目了然。那么,不同类型之间又是怎样转变的呢?比如从“原始型”转变为“传统型”,通过仔细观察图中曲线的变化很容易看出:出生率是基本不变的,而死亡率明显下降。由此可见,这一转变是通过死亡率的下降而实现的。同样,可以从图上读出从“传统型”转变为“过渡型”的过程,是由出生率的下降来实现的。以上这些类型间的转变虽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通过课本中的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它就变得简单多了。
二、以图导图,边读边绘
对于地理成因的分析图,学生对其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因此,教师只有理清解题思路,将其分解或化简,给学生授之以方法,那么相关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例如,关于高中地理中的“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图,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复习大气的水平运动,让学生明确近地面的风、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然后提出问题:等压线不是彼此平行而是闭合时,风向会怎样变化?然后再以北半球为例开始分析:首先比较各圈气压的高低,由中心低、四周高得出它是一个低气压系统,接着让学生标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也就是由半径线指向圈心);由北半球朝右偏且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这两个条件再让学生划出风向,然后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气旋的运动过程中,风向随气压梯度力的渐变而逐渐右偏,形成逆时针的大气涡旋,四周的空气旋往中心聚合,自然引出中心的气流向上运动;再由中心气流的上升得出云雨的形成,即天气状况。在学生清楚了北半球新气旋的发展形成及其天气的分析思路后,可让学生按同样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完成对南半球气旋的分析。教师可提醒学生:要注意改变一个条件向左偏;再让学生改变一个条件(气压分布四周低、中心高)完成南半球的反气旋。这样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虽有四个之多,但只要讲清楚一个,学生对其他的知识点也就会融会贯通了。这种以图导图,边读边绘的插图学习方法效果很好,对于提高高中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大有益处。
三、培养学生运用插图学习地理的良好习惯
通过实践证明,在地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插图的习惯和技能,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二分二日光照图”上的昼长时,在春风日和秋分日图上,学生能很轻松地读出全球昼夜等长。但若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向学生提出深层次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春风或秋风中的“分”是什么意思?学生由此可以进行思考、探讨、交流,从而得出夏至和冬至的含义,由夏至日昼最长和冬至日昼最短自见“至”的意思是日照时间达到极点的意思。这些答案的得出不是由教师解释给学生听,而是由学生从读图中读出来。这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靠插图的运用和学习来完成的。
由于教师经常运用地图帮助学生学习和复习地理知识,天长日久就让学生养成了运用地图或插图学习地理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地理教学中的地图这个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不但被学生熟练掌握,而且在地理学习中被学生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
编辑:王金梅
实效;导图;培养;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1—0115—01
地图被誉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它与文字是相辅相成的。它又被称为地理学的“拐杖”,是学习和获得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要提高学生正确阅读地图、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现象及其规律的能力,就必须从最基础的地理教材插图入手。但是怎样运用插图搞好教学,却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怎样具体运用插图进行地理教学谈谈几点做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插图,释疑解难
对地理课本中有些难点和规律性较强的内容,学生会感到抽象,难以理解。有时利用教材插图可以起到释疑解难、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的作用。如,对于“人口再生产”一节中的关于人口类型的转变及各类型的特点的知识点,教师可结合教材中“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来进行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图中直观地读出每个阶段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高低状况,如四种类型中原始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都很高(四种类型中最高),现代型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低(四种类型中最低),等等,这些特点通过两条曲线的变化一目了然。那么,不同类型之间又是怎样转变的呢?比如从“原始型”转变为“传统型”,通过仔细观察图中曲线的变化很容易看出:出生率是基本不变的,而死亡率明显下降。由此可见,这一转变是通过死亡率的下降而实现的。同样,可以从图上读出从“传统型”转变为“过渡型”的过程,是由出生率的下降来实现的。以上这些类型间的转变虽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通过课本中的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它就变得简单多了。
二、以图导图,边读边绘
对于地理成因的分析图,学生对其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因此,教师只有理清解题思路,将其分解或化简,给学生授之以方法,那么相关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例如,关于高中地理中的“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图,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复习大气的水平运动,让学生明确近地面的风、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然后提出问题:等压线不是彼此平行而是闭合时,风向会怎样变化?然后再以北半球为例开始分析:首先比较各圈气压的高低,由中心低、四周高得出它是一个低气压系统,接着让学生标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也就是由半径线指向圈心);由北半球朝右偏且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这两个条件再让学生划出风向,然后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气旋的运动过程中,风向随气压梯度力的渐变而逐渐右偏,形成逆时针的大气涡旋,四周的空气旋往中心聚合,自然引出中心的气流向上运动;再由中心气流的上升得出云雨的形成,即天气状况。在学生清楚了北半球新气旋的发展形成及其天气的分析思路后,可让学生按同样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完成对南半球气旋的分析。教师可提醒学生:要注意改变一个条件向左偏;再让学生改变一个条件(气压分布四周低、中心高)完成南半球的反气旋。这样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虽有四个之多,但只要讲清楚一个,学生对其他的知识点也就会融会贯通了。这种以图导图,边读边绘的插图学习方法效果很好,对于提高高中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大有益处。
三、培养学生运用插图学习地理的良好习惯
通过实践证明,在地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插图的习惯和技能,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二分二日光照图”上的昼长时,在春风日和秋分日图上,学生能很轻松地读出全球昼夜等长。但若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向学生提出深层次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春风或秋风中的“分”是什么意思?学生由此可以进行思考、探讨、交流,从而得出夏至和冬至的含义,由夏至日昼最长和冬至日昼最短自见“至”的意思是日照时间达到极点的意思。这些答案的得出不是由教师解释给学生听,而是由学生从读图中读出来。这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靠插图的运用和学习来完成的。
由于教师经常运用地图帮助学生学习和复习地理知识,天长日久就让学生养成了运用地图或插图学习地理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地理教学中的地图这个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不但被学生熟练掌握,而且在地理学习中被学生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