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是21世纪信息化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从原来的计算机课程到信息技术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不仅仅是课程名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变化。笔者通过深入课堂教学,体会到新课程改革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到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分析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所解决的众多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前,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依次对各种常用的办公软件进行介绍,于是出现“说明书”式的教学。基础好的学生已经会用这些软件,于是觉得信息技术课索然无味。许多教师从来不需要备课,上课的时候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课堂教学实际上处与一种无目标、无定位的混乱散漫状态!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
新课标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技术上,而是教会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式(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因此,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转变观念,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不再是操作和技能。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特别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技术革新等实践活动中。
例如在进行“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的教学时,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非常富有挑战性。一方面,在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种种益处;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来自信息世界的侵扰,尤其是来自于网络的。教材中虽然也已经提到“网吧困扰”,但如果仅仅作为教学补充资料阅读,可能难以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因此,就“高中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辩论,将对这一问题持相反意见的学生分成2组,让他们发表各自的观点,阐述理由批驳对方的观点,加深对网络的认识。
2 用“启发式”教学代替“讲授式”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信息技术课堂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并不需要独立思考,只要将教师讲授的知识进行操作或模仿。启发式教学是针对传统的讲授法教学的弊端提出的。新课程立足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和积累知识的方法。精心的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新课改的理念,符合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同时,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有趣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枯燥无味。现在的信息课堂方法启迪多于操作灌输,师生思维碰撞多于简单形式的互动,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各种办公软件的介绍员!教师积极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反思,积累经验,纠正错误,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3 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替代单一的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是新课程教学中经常用的教学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操作、实验、参观等进行多元化、全方位、参与式的学习。这种形式有利于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优化学习效果的作用。
4 评价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考试做题为主要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考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新课标提出强调培养学生评价能力,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例如在运用电子档案袋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笔者为每个学生在服务器上建立文件夹,以学生学号命名,学生通过FTP访问自己的文件夹,将作品、评价、反思放入相关的章节中。这个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信息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是一种判断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这一全新的课程正飞速走来,而该门课程又具有与其他学科所不同的独特性,因而,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技术教师要研究新课标,掌握新课标,快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善于反思,不断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与教训,多观摩其他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优秀的教学案例,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动向,遇到好的教学设计或教学方案,应该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从而更早地适应新课程标准,沿着新课程标准确定的思路,来创新开展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林南仓中学)
在新课程改革前,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依次对各种常用的办公软件进行介绍,于是出现“说明书”式的教学。基础好的学生已经会用这些软件,于是觉得信息技术课索然无味。许多教师从来不需要备课,上课的时候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课堂教学实际上处与一种无目标、无定位的混乱散漫状态!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
新课标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技术上,而是教会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式(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因此,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转变观念,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不再是操作和技能。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特别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技术革新等实践活动中。
例如在进行“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的教学时,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非常富有挑战性。一方面,在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种种益处;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来自信息世界的侵扰,尤其是来自于网络的。教材中虽然也已经提到“网吧困扰”,但如果仅仅作为教学补充资料阅读,可能难以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因此,就“高中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辩论,将对这一问题持相反意见的学生分成2组,让他们发表各自的观点,阐述理由批驳对方的观点,加深对网络的认识。
2 用“启发式”教学代替“讲授式”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信息技术课堂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并不需要独立思考,只要将教师讲授的知识进行操作或模仿。启发式教学是针对传统的讲授法教学的弊端提出的。新课程立足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和积累知识的方法。精心的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新课改的理念,符合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同时,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有趣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枯燥无味。现在的信息课堂方法启迪多于操作灌输,师生思维碰撞多于简单形式的互动,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各种办公软件的介绍员!教师积极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反思,积累经验,纠正错误,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3 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替代单一的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是新课程教学中经常用的教学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操作、实验、参观等进行多元化、全方位、参与式的学习。这种形式有利于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优化学习效果的作用。
4 评价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考试做题为主要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考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新课标提出强调培养学生评价能力,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例如在运用电子档案袋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笔者为每个学生在服务器上建立文件夹,以学生学号命名,学生通过FTP访问自己的文件夹,将作品、评价、反思放入相关的章节中。这个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信息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是一种判断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这一全新的课程正飞速走来,而该门课程又具有与其他学科所不同的独特性,因而,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技术教师要研究新课标,掌握新课标,快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善于反思,不断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与教训,多观摩其他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优秀的教学案例,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动向,遇到好的教学设计或教学方案,应该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从而更早地适应新课程标准,沿着新课程标准确定的思路,来创新开展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林南仓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