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地球上最危险的东西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y6543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9年,以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为首的法西斯同盟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
  在二战中,战争的罪魁祸首——德国,为了获得胜利开始研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热武器——原子弹,获悉这个消息后,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授权实施了“曼哈顿计划”,希望抢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以免德国的战争狂人获得这种足以毁灭世界的武器,后来的结果证明原子弹足以毁灭世界并不是危言耸听。
  1945年,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广岛市大约12.2平方千米的土地被摧毁,建筑物变成了无法修复的废墟,长崎市超过36%的建筑物受到毁灭性的破坏,两枚原子弹瞬间使得两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化为废墟,造成20多万人死亡。
  但是这只是开始,广岛原子弹的爆炸当量(爆炸当量用来衡量炸药的爆炸造成的威力,相当于相同质量的炸药TNT爆炸所造成的威力)是1.5万吨,后来研制的核武器,其爆炸当量远远超过了广岛原子弹。1952年,美国试爆的一枚氢弹的爆炸当量达到了1040万吨,1961年,俄罗斯试爆了一枚爆炸当量为5000万吨的氢弹——沙皇炸弹,这是人类至今所引爆过的体积、重量和威力上均为最强大的炸弹,爆炸产生的热风可以让远在170千米以外的人受到3级灼伤,爆炸的闪光能灼伤220千米以外的人的眼睛,甚至造成白内障和失明。
  二战后世界大国竞相研制核武器,核武器的阴影笼罩了全球半个世纪之久。科学家估计,如果当今世界的核武器共同引爆的话,可以引发多次世界末日。
  为了不造成这样的悲剧,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等上百个国家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约定共同遵守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条约。为了遵从停止核军备竞赛和进行核裁军的条款,有核武器的国家需要定时拆除已经建造好的核弹。

  那么,拆除核弹这个“神秘”的过程是怎么进行的呢?

如何拆卸武器中的“瑞士表”


  要拆解一颗核弹,工程师需要知道这些部件最初组装的确切顺序,好在原子弹的设计过程已经被公开,而且设计原子弹的方式并不多变,工程师们对原子弹的拆卸已经驾轻就熟,英国人就曾经在军事演习中展示了拆弹过程。
  在那次演习中,工作人员先将原子弹运送到指定的拆卸工厂,拆卸工厂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可承受强大的爆炸,也不会让弹头内的放射性物质逸入周围环境。两名工程师随后使用电动螺丝刀打开原子弹边侧的一个隔间,使用机械手臂移除原子弹核心成分“物理包”,“物理包”装载着满满的放射性物质——铀或钚,它们一般有桔子到小西瓜那么大,重4~11千克,周围还包裹着常规炸药以引发核爆炸。用特制的容器封存取出的“物理包”,并用放射性物质测试仪确认“物理包”确在容器内,将“物理包”转移到高放射性物质屏蔽室,在决定它的最终归宿前,“物理包”都将处于24小时的监控之下。
  不过,对于设计更精密、更具破坏力的氢弹,拆除工作就不那么轻松了。氢弹有很多不同的设计,所以拆卸非常困难,从工程师的角度来看,它们就像一块严丝合缝、巧夺天工的瑞士手表,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聪明设计。如果不是氢弹原本的安装工程师,而是其他不知道确切设计顺序的工程师去拆弹,拆卸氢弹的出错率比起原子弹更高。一旦发生错误,拆解者可能会触电致死,或者受到强烈的核辐射,最坏的情况是意外爆炸,这个后果不敢想象。

  好在,对于知道自己核武器设计的国家来说,拆卸自己的核武器不是一个难题。美国国务院发布报告说,从1967年到2014年,美国已经拆除了85%的公开核武器储备,而随着和平谈判的顺利进行,伊朗、朝鲜等也公开了自己拆除核武器的计划,这对于实现世界和平实在是大好消息。

废弹去哪儿?


  核弹拆除后,剩下的发射系统、一块块的零部件和内部的“物理包”,这些东西要怎么处理呢?
  核弹的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将其改装为蔬菜大棚的恒温系统或供水设备。发射核弹的平台和塔架,高达十几米甚至几十米,可改装成起重机,作为巨型起重设备。至于助推火箭,弹头拆除后,完全可用于发射卫星,美国就曾将退役的大力神弹道核弹的助推火箭用来发射卫星。

  核弹的壳体使用了大量的贵重金属,一般都是本国的科技能力所能制造出的强度最高的金属,通常要取下来用于其他领域,如制造飞机、潜艇、太空飞船的外壳等。

“物理包”的结局


  其他材料都找到了去处,废弹中最最危险的“物理包”的归宿却难以抉择,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一个最好最合适的处理方式。
  我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变废为宝,将铀或钚作为核燃料,产生的能量供应到生产生活中来,但是核弹中的铀或钚可不能直接燃烧发电,因为这样高浓度的铀或钚点燃产生的能量是毁灭性的。我们要先将钚氧化变成氧化钚,将铀经过特殊处理后变成低浓度铀,并制成燃烧组件运往核电站,作为核反應堆的燃料,达到发电的目的。   这听起来很美好,可惜核反应堆本身所使用的是直接浓缩而得的核燃料,它的成本还远低于核弹取下再加工的核燃料,没有人想要使用更贵的能源吧?在找到更廉价的变废为宝的方法前,这种处理方式只好暂时搁置。
  既然不好用,那我们就找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全部烧了吧。地球上最人迹罕至的地方就是沙漠深处了,把核弹都拉到沙漠里,集中起來引爆,这个方法简单粗暴一劳永逸,最关键的是省钱。不过有限的几颗还行,要是多了,沙漠也受不了啊。美国拉斯维加斯北边的内华达是世界上跟核武器打交道最多的地区,在这里进行了928次核试验,结果就是,直接把这块地炸的跟月球表面一样,几百年内都别想再有生命出现。
  全球核武器这么多,也实在找不到这么多的地方把退役的核弹全给烧了,不能烧那就只能埋了。把钚或铀固化后,装到由钢材焊接而成的高密度的“干式贮存桶”中,每个贮存桶再包裹到另一个钢壳里,外层裹上一层厚厚的混凝土,站在这些容器外面时,用探测仪探测不到任何辐射才算完成。

  但这可不是一次性工程,铀的半衰期是45亿年,钚的半衰期是2.4万年,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是等不到它们辐射消失的那一天了,那么重造、维护和监控这些设施的成本就永远不会减少。我们不仅需要监控、防止不法之徒获得这些危险品,还要监控、防止这些核废料泄露。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核燃料泄露,导致数十万人因辐射患癌,方圆6000平方千米土地无法使用,400多个居民点成为无人区,惨痛的教训仍然历历在目,人们不得不提高警惕。
  相比以上的几种处理方式,部分拆解核弹这个选择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拆除了引爆装置,那剩下的部分就不能用作炸弹了,而内部的核材料也会处于稳定和受控状态,这算是最省钱的一种方式了。就算不法之徒想要将引爆装置重新装回去,也需要好几周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只要我们平时做好监控工作,监控到异常情况时再采取阻止措施应该是来得及的。
  核武器是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武器,拆卸下来的废弹也十分危险,如何更合理地处置,这仍然是一个难题。
其他文献
癌症通常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造成细胞发生癌变引起的疾病,同时也是一种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因此许多人非常想知道自己是否患癌。但要想提前检测出是否患癌,往往需要借助基因测序等设备,不仅操作复杂,成本还高。根据一项新研究,使用比较容易获得的纳米金颗粒可以简单而快速地检测出是否患癌。  DNA甲基化是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影响基因表达的方式。研究人员从DNA甲基化入手
期刊
提到老鼠,你也许可以想到许多带“鼠”的成语:胆小如鼠、鼠窃狗盗、贼眉鼠眼等,怎么凈是些贬义词?其实,老鼠也是有着良好品质的。研究发现,老鼠会表现出社交特征,并有着多种形式的相互帮助和合作行为,一只老鼠也会帮助曾经帮助过它的老鼠,甚至会解救曾帮助过它的、被困在笼子里的机器鼠。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饲养了8只成年老鼠和两只机器鼠,但这两只机器鼠其实并不像真正的老鼠,而是像带轮子的电脑鼠标,它们没有老鼠
期刊
人类对能源总是充满了渴望,这一点从各种各样的超级英雄电影中就可以看出。从钢铁侠战衣的冷核聚变反应堆,到电影《黑豹》中的振金战衣,再到电影《海王》中的无限能源等,高智能社会总是与能源联系在一起。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文明的发展,我们对能源的需求也将飞速增长。为了向更高级的文明跃进,人类最终将不满足于地球上的能源而向太阳求助。  1959年,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就设想了一种围绕太阳的人造天体——戴森球
期刊
大地剧烈震动,大量的灰、沙和蒸汽等直冲云霄,巨大的蘑菇云像核爆一樣——这是菲律宾吕宋岛上皮纳图博火山喷发时的场景,它还向平流层注入了大约2000万吨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形成的硫酸盐颗粒反射了太阳光,使地球冷却了大约0.5℃。这一现象引发了研究人员的思考:我们是否能用类似的人工手段来缓解全球变暖现象?  经过多年研究之后,科学家们希望今年启动世界上第一个调“暗”太阳的项目。他们会选用对臭氧层影响较小
期刊
长期以来,火星这颗辽阔又荒凉的红色星球,总在夜空中散发出光芒,吸引着人类去征服它。假如有一天,人类真的能征服火星,并且成功在火星上繁衍生息的话,火星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它真的是人类的“乌托邦”吗?  其实不然,火星上不可能是一片祥和。当人口激增到一定数量,他们之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比如情侣之间的感情纠葛;除此之外,那时的火星得到了经济上的发展,他们也会发生许多金钱交易……当感情和金钱交易等出现
期刊
当我们登上高山远眺,极目雄伟的群山和峡谷,心中一定会产生“山河壮美”的感受,并惊叹于造化的神工。  如果追根溯源,这些地表的壮丽景观其实都是拜地球的板块构造运动所赐。它也是造成今日地震、火山爆发的主因。此外,生命所必需的元素,也是通过板块运动才从地球内部逸出的。因此板块运动的历史,牵涉到地球原始生命最早出现的历史。  板块运动如此重要,但这一过程始于何时,却没有人确切地知道。  这一过程显然不可能
期刊
老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熟悉的人可以通过眼睛认出彼此,可见眼睛在五官中是非常重要而独特的存在。动漫中也常喜欢通过眼睛来展示超能力,《西游记》的火眼金睛,可以一眼看穿妖魔鬼怪;《火影忍者》的白眼,具有透视和远距离视物的能力;《刀语》的见稽古之眼更是逆天,世界上的所有东西,只要亲眼看过一遍,便可完全了然于心并且熟练使用。  艺术作品中的超能力眼睛实在太多了,如果我们能获得其中一种能力会怎么样呢?我
期刊
“无冕之王,大师之师”  在物理学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大都获得过物理学界的最高荣誉——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也有少数物理学巨匠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阿诺尔德·索末菲算得上其中最了不起的一位。  索末菲的了不起体现在两个方面——“无冕之王”和“大师之师”。  索末菲之所以被称为“无冕之王”,是因为他崇高的学术地位。作为量子力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索末菲是可以与普朗克、爱因斯坦
期刊
在海洋“全网寻毒”  2003年上映的电影《海底总动员》用丰富的想象和高超的3D技术(靠人两眼的视觉差产生的立体视觉效果),让我们感受了一个奇妙的海底世界,摇曳的水草、缤纷的珊瑚丛、可爱的小丑鱼、跳舞的水母、活泼的小海马、凶狠的大白鲨等让我们目不暇接,海洋中的动植物的丰富程度丝毫不逊色于陆地。可是事实上,海洋中最多的并不是这些动植物,甚至不是细菌,而是——病毒!海洋病毒的数量远远超过陆地。  海洋
期刊
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海洋的面积占了整个地表的70%左右。海洋的水与地球上的生命息息相关。  但其实,地球表面的深处也潜伏着一片海洋,这是一个秘密的水世界。那么我们是怎么知道它的存在的呢?这要从一颗颗钻石开始说起。  不过,这里提到的钻石是带有杂质的钻石。在珠宝行业,这些钻石一文不值,但对地质学家们来说,这些钻石却非常重要。  来自地球内部的信使  我们每天看到和接触到的地表只是地球的一小部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