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晏阳初,1890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乡村改造运动的开创者,一生致力于落后地区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事业,被尊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文章就晏阳初与定县平民教育做一简要探讨。
关键词:晏阳初;定县平民教育
晏阳初,1890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一生致力于落后地区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事业,曾被联合国聘为终身特别顾问。
晏阳初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早年留学美国,1918 年,由耶鲁大学毕业,赴法国战场,创办了华工识字班与《华工周报》。数月后,晏阳初收到了一位华工写的信,这位华工为了表示对晏阳初的感激,决定捐出他三年来在法国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积蓄下来的血汗钱365法郎。这封信改变了晏阳初的一生,晏阳初说:“我去法国,原是想教育华工,没想到他们竟教育了我。”他决定:“立志回国以后,不做官,不发财,把我的终身献给劳苦的大众。” 1920年,晏阳初回到中国,他的第一站是上海。1922年晏阳初发起全国的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在长沙,他的声势做得很大,把整个城市都动员起来了,许多普通的劳苦大众——洋车夫和小徒弟,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第一次地有机会走进课堂。在北京时,张学良以出八百万大洋支持平教为条件邀请晏阳初任东北的行政院长,被晏阳初拒绝,张学良把晏阳初的助手关进监狱,传说,晏阳初赶到时,发现他的助手正在监狱里教狱卒识字。其影响之众之深可见一斑。 后来,晏阳初发现中国的文盲主要在农村,如果农村无法发展中国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从此,晏阳初毕身致力于平民教育。1923年,在文化名人张伯荃、蒋梦麟、陶行知以及时任北洋政府总理的熊希龄的夫人朱其慧等社会名流的支持下在北平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任总干事。至此平民教育运动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经过了两年的实地调查,平教会选择河北定县作为平民教育的实验试点。1926年晏阳初与一批知识分子来到定县翟城村,推行他的乡村教育计划,开启了乡村建设运动的先河。1929年平教会从北平搬迁到河北定县,与此同时晏阳初举家迁居于此,当时被称为“博士下乡,与民为伍”。在普及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乡村建设的整体思路。他主张以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分别医治中国农村的“愚、穷、弱、私”四大问题,以造就一代“新民”为奋斗目标。其中文艺教育居首,主要工作是编辑《千字课》和《平民读物》,以教平民识字,扫除文盲,同时还设立无线电广播,把农业的、经济的信息传递给农民。其次是生计教育,晏阳初把它列为“重点教育”主要推广优良品种,并举办各种合作社,训练农民生计上的现代知识和技术,以增强社会生产。卫生教育,其基本涵义有两层,一是改善、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将消极的治疗与积极的预防结合起来;二是试图建立一种适合农村需要的卫生保健制度。公民教育则提倡团结互助,宣扬民族精神。在工作中晏阳初十分强调推进四大教育的三种方式,即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运用了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通过四项教育,提高了大多数农民的四力,即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与团结力。晏阳初在河北定县推行的各项平民教育活动都从农民的切身需求出发,着眼于农民日常生活的小事进行培训、指导,农民的生活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善。
晏阳初先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的伟大实践近70年,并于民国15-25(1926-1936)年在定县搞平民教育实验县坚持近10年之久,成绩斐然,并开始向全国推广,设立了乡村建设育才院,在中国各省划出一个县进行乡村教育试点。但由于抗日战争爆发,1936年定县实验被迫中辍,平教会辗转迁至湖南长沙、衡山,最后撤至四川,在四川北培创办了“中国乡村建设学院”致力于培养农村建设人才。此后,晏阳初先生把平民教育经验推广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世界乡村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1956年在晏阳初的帮助下菲律宾建立了“国际乡村改造学院”,并实现了真正的民选议会,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专门协助第三世界国家培训平民教育教师。1943年,晏阳初当选“世界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十大名人”之一,与爱因斯坦等同获殊荣。1985年8月,在阔别祖国45年之后,晏阳初应邀回国访问考察,并参观了当年在定县时居住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的晏阳初旧居。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晏阳初旧居位于定州市中山中路东大街路南,旧居座南朝北,为四合院式建筑,四梁八柱,屋顶起脊铺瓦,是典型北方建筑风格的民居。旧居原有东、西、南院及西跨院四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为2700㎡。旧居环境幽静而优雅,西院青堂瓦舍,是晏阳初先生的生活区, 东院是晏阳初先生锻炼身体、休闲活动的场所, 西跨院有西房三间,南房两间,是厨房和茶炉所在地。南院建有卫生间及马厩。长期以来,由于战乱和自然侵蚀,东院建筑已不复存在,西跨院也已做他用,现仅存西院南、北房各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形成占地面积573. 4平方米,建筑面积410.2平方米的格局。北房就是晏阳初先生当年居住的地方。2006年和2009年国家文物局先后拨款对现有房屋进行了落架修复,重现了晏阳初旧居的风貌。
晏阳初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事业,不仅影响了中国,而且改变了世界上许多贫苦民众的命运,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授予晏阳初“终止饥饿终生成就奖”。1990年1月,晏阳初走完了整整一百年的人生历程,在美国纽约逝世,终年100岁。
(作者单位:定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关键词:晏阳初;定县平民教育
晏阳初,1890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一生致力于落后地区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事业,曾被联合国聘为终身特别顾问。
晏阳初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早年留学美国,1918 年,由耶鲁大学毕业,赴法国战场,创办了华工识字班与《华工周报》。数月后,晏阳初收到了一位华工写的信,这位华工为了表示对晏阳初的感激,决定捐出他三年来在法国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积蓄下来的血汗钱365法郎。这封信改变了晏阳初的一生,晏阳初说:“我去法国,原是想教育华工,没想到他们竟教育了我。”他决定:“立志回国以后,不做官,不发财,把我的终身献给劳苦的大众。” 1920年,晏阳初回到中国,他的第一站是上海。1922年晏阳初发起全国的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在长沙,他的声势做得很大,把整个城市都动员起来了,许多普通的劳苦大众——洋车夫和小徒弟,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第一次地有机会走进课堂。在北京时,张学良以出八百万大洋支持平教为条件邀请晏阳初任东北的行政院长,被晏阳初拒绝,张学良把晏阳初的助手关进监狱,传说,晏阳初赶到时,发现他的助手正在监狱里教狱卒识字。其影响之众之深可见一斑。 后来,晏阳初发现中国的文盲主要在农村,如果农村无法发展中国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从此,晏阳初毕身致力于平民教育。1923年,在文化名人张伯荃、蒋梦麟、陶行知以及时任北洋政府总理的熊希龄的夫人朱其慧等社会名流的支持下在北平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任总干事。至此平民教育运动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经过了两年的实地调查,平教会选择河北定县作为平民教育的实验试点。1926年晏阳初与一批知识分子来到定县翟城村,推行他的乡村教育计划,开启了乡村建设运动的先河。1929年平教会从北平搬迁到河北定县,与此同时晏阳初举家迁居于此,当时被称为“博士下乡,与民为伍”。在普及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乡村建设的整体思路。他主张以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分别医治中国农村的“愚、穷、弱、私”四大问题,以造就一代“新民”为奋斗目标。其中文艺教育居首,主要工作是编辑《千字课》和《平民读物》,以教平民识字,扫除文盲,同时还设立无线电广播,把农业的、经济的信息传递给农民。其次是生计教育,晏阳初把它列为“重点教育”主要推广优良品种,并举办各种合作社,训练农民生计上的现代知识和技术,以增强社会生产。卫生教育,其基本涵义有两层,一是改善、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将消极的治疗与积极的预防结合起来;二是试图建立一种适合农村需要的卫生保健制度。公民教育则提倡团结互助,宣扬民族精神。在工作中晏阳初十分强调推进四大教育的三种方式,即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运用了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通过四项教育,提高了大多数农民的四力,即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与团结力。晏阳初在河北定县推行的各项平民教育活动都从农民的切身需求出发,着眼于农民日常生活的小事进行培训、指导,农民的生活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善。
晏阳初先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的伟大实践近70年,并于民国15-25(1926-1936)年在定县搞平民教育实验县坚持近10年之久,成绩斐然,并开始向全国推广,设立了乡村建设育才院,在中国各省划出一个县进行乡村教育试点。但由于抗日战争爆发,1936年定县实验被迫中辍,平教会辗转迁至湖南长沙、衡山,最后撤至四川,在四川北培创办了“中国乡村建设学院”致力于培养农村建设人才。此后,晏阳初先生把平民教育经验推广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世界乡村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1956年在晏阳初的帮助下菲律宾建立了“国际乡村改造学院”,并实现了真正的民选议会,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专门协助第三世界国家培训平民教育教师。1943年,晏阳初当选“世界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十大名人”之一,与爱因斯坦等同获殊荣。1985年8月,在阔别祖国45年之后,晏阳初应邀回国访问考察,并参观了当年在定县时居住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的晏阳初旧居。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晏阳初旧居位于定州市中山中路东大街路南,旧居座南朝北,为四合院式建筑,四梁八柱,屋顶起脊铺瓦,是典型北方建筑风格的民居。旧居原有东、西、南院及西跨院四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为2700㎡。旧居环境幽静而优雅,西院青堂瓦舍,是晏阳初先生的生活区, 东院是晏阳初先生锻炼身体、休闲活动的场所, 西跨院有西房三间,南房两间,是厨房和茶炉所在地。南院建有卫生间及马厩。长期以来,由于战乱和自然侵蚀,东院建筑已不复存在,西跨院也已做他用,现仅存西院南、北房各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形成占地面积573. 4平方米,建筑面积410.2平方米的格局。北房就是晏阳初先生当年居住的地方。2006年和2009年国家文物局先后拨款对现有房屋进行了落架修复,重现了晏阳初旧居的风貌。
晏阳初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事业,不仅影响了中国,而且改变了世界上许多贫苦民众的命运,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授予晏阳初“终止饥饿终生成就奖”。1990年1月,晏阳初走完了整整一百年的人生历程,在美国纽约逝世,终年100岁。
(作者单位:定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