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整体复习教学设计

来源 :天津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ko0428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而作业和考试则作为“评”的主要标准。评价是衡量教师是否完成教学目标以及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技能的重要环节,它还为教师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力的学生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教学评价有时会失去其时效性和科学性,例如学期末的考试结束后,教师除了对期末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反思外,很难在假期以及假期后的学期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学生也因时间关系难以进行深入的评价反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要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有效地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教与学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得到学生及时的反馈,从而对教学行为进行调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贯穿着整个高中的化学教学,也是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备考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近7年来,天津高考化学试卷中有5年的题目考查了滴定实验的相关知识,这也成为了高考第一轮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滴定实验为例进行“教、学、评”一体化方案的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能举一反三地进行相关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一、基于“教、学、评”一体化“任务单”式的滴定实验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中,学生在滴定实验中主要存在答题不规范、数据处理和计算不准确以及误差分析不到位等问题。本教学设计从滴定原理、实验仪器、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着手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复习,并厘清滴定实验整体通用的核心任务,“任务单”设计如下:
  学习任务1:滴定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评价任务1:诊断学生对滴定实验本质的认知程度。
  该任务看似簡单,但它是整个滴定实验的基础。学生需要先清晰地理解滴定实验的反应原理,即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确定标准液和待测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已知量与未知量间的对应比例关系,这是滴定反应数据处理的核心和关键,更是滴定结果误差定量分析的依据,教师据此来诊断学生对滴定实验本质认识水平的达成情况。
  学习任务2:酸碱中和滴定所用的主要仪器有哪些?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总结滴定操作的步骤,并指出每步操作的注意事项。
  评价任务2:学生依据实验方案组装仪器,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诊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水平。
  教师可通过仪器实物唤醒学生对滴定实验的即视感,进而通过为什么酸式滴定管不能用于盛放碱性溶液,为什么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碘、高锰酸钾、硝酸银等溶液,为什么待测液要放在锥形瓶里而不是烧杯里……一步步细化仪器的使用,通过问与答的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为课后有的放矢地布置相关练习指引方向。
  由于学生在高中选择性必修课程中已经亲自操作过该实验,彼时学生需要将教师提示的注意事项落实在实验操作上,因此此时学生再做实验其实是一个逆向思维过程,从实验操作中回忆需要注意的因素。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通过亲自指出学生出现的操作错误,让学生手、眼、心并用地了解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在学生加深印象的同时,教师也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水平的评价。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出现较多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素养。
  学习任务3:指示剂选择的原则是什么?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准确规范地描述采用不同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
  评价任务3:诊断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叙述并做出合理解释的水平。
  教师以强酸强碱互滴,甲基橙和酚酞分别为指示剂为例,结合滴定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滴定之前锥形瓶里有什么?滴下第一滴标准液时锥形瓶里发生什么反应?达到滴定终点后,再滴一滴标准液,锥形瓶内溶液发生什么变化?结合典型例题进行课上练习并对学生进行评价。
  参考例题1:用标准KI溶液滴定含有Fe3 的溶液,应选用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可以从“最后一滴”“半分钟”“颜色变化”等关键词对学生的答题规范进行评价,也可以从为什么不用淀粉溶液做指示剂,可不可以用铁氰化钾做指示剂等追问了解学生对指示剂选择的掌握程度。该学习任务诊断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叙述水平,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准确表述,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真理,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任务4:如何准确计算待测液的浓度?
  评价任务4:诊断学生收集实验数据,基于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的水平。
  对于此任务,教师可以开门见山地将解题步骤进行板书:确定滴定反应→构建各物质关系式→运用相关概念、原理解答问题。
  参考例题2:
  (1)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C2O42- □MnO- □H =□CO2↑ □Mn2 □H2O
  (2)称取6.0g含H2C2O4·2H2O、KHC2O4和K2SO4的试样,加水溶解,配成250mL溶液。量取两份此溶液各25mL,分别置于两个锥形瓶中。
  ①第一份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滴加0.25mol/L NaOH溶液至20mL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该溶液被中和的H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mol。
  ②第二份溶液中滴加0.10mol/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至16mL时反应完全,此时溶液由______色变为_____色。该溶液中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③原试样中H2C2O4·2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KHC2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上台讲解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角度可以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思路、对上述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等。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此类题目的注意事项,评价学生能不能从单位换算、取样比例等找到审题的易失分点,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学习任务5:总结滴定实验误差分析的类型并加以分析。
  评价任务5:诊断学生对实验中“异常”现象和已有结论进行反思的水平。
  这个任务适合生生互评,即一个学生提出滴定实验误差分析的某一类型(例如:读数是否准确、标准液或待测液的配制是否引起误差、指示剂选择是否得当等)的相关问题,另一个学生解答这些问题。出题学生对答题学生的作答进行评价,如此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呈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评”一体化的课程样态。同时,也便于教师评价学生对实验中“异常”现象和已有结论进行反思的水平,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和新的实验设想,并进一步付诸实施。
  二、基于“教、学、评”一体化“任务单”式的滴定实验复习期望
  学生通过“任务单”的形式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学生对实验亲自动手进行操作、通过完成“任务”等形式进行相关知识总结,体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期望学生通过这节课可以从实验操作(查漏、润洗、排气泡)、滴定终点的表述(最后一滴、颜色变化、半分钟)、数据处理(取舍、倍数关系)、计算(确定滴定反应原理→构建关系式→解答问题)、误差分析(抓住标准液的体积进行分析)等方面对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有整体的认知和把握。
  三、“任务单”式复习对“教、学、评”一体化产生积极作用
  高考第一轮复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以达到高中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活动,它是对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整合和综合运用。“任务单”的复习方式清晰地体现了每个教学单元的知识主干,便于学生在教师教学环节的设计下,通过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等形成有效的学科思维方式。这其中,教师可以很明确地给出每节课的复习和拓展任务,同时便于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学、评”一体化产生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  同一个镜头下的西藏  这个五月在似明非明之间  高处,裸露的世界无处可逃  万山之宗千水之源  宁静、圣洁、肃穆、平和  风,翻阅着千年的史册  一声嘛呢,送来古老的咒语  青稞小麦在寒风中艰难地生长  无语,凉凉时空如海  沧海桑田里雪域隆起  行道迟迟,载艰载难  冰天雪地里的家园  追逐太阳的人们坚守着不变的誓言  憨厚的笑臉晕染思绪的天空  不唱歌,不跳舞的时候  沉
在南美洲的热带沙漠里有这样一种植物,仙人掌科,属肉质灌木,高2到6米,茎呈圆柱状,叶为深绿色,性格挑剔,喜温暖但怕暴晒,喜温润但怕霜冻,喜潮湿但生长在干热的沙漠里。  沙漠干旱少雨且水分蒸发量大,对它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应对沙漠恶劣的环境,减少体内水分的流失,它想方设法通过调节自身机能避免不必要的水分蒸发。  人们原以为,不开花就是它避免水分蒸发的措施之一。在人们发现它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从没
五月的文澜中学草木葱郁、鸟语花香。在这个诗情画意的季节里,第二届诗词大会隆重拉开序幕。本届诗词大会以“传承经典文化,品鉴古典诗词”为宗旨,旨在引导同学们多读诗、爱读诗、读好诗,进而提升文化品位,提高精神境界。  本届诗词大会以诗词为依托,以知识竞答的形式,进行班级间比赛。比赛内容为小学、初中、高中的诗词,80%来自课内,20%来自课外。参赛选手为来自初一年级的30位学生选手和50位学生智囊团成员。
你被信徒的香烟缭绕  你的庙堂里玫瑰遍地燃燒  一件暗藏起死回生术的围巾长袍  掩藏的往事注入渐渐松弛的每个细胞     你不曾断裂,骨骼硬过化石  令人惊异的旧闻在花海里穿插发酵  在大陆漂移中你获得了完整  每一天的信仰一齐在森林里鸣叫     三十年前我遇见你,错觉如此深奥  自杀如此漫长,按迟钝的节奏弹跳  日常生活上的帷幕是永不稀释的微笑  告别信上写满每分每秒的操劳    
“五一”假期,我们全家一起去云南度假。我们跟着旅游团来到玉龙雪山脚下。  几片游云挂在半山腰。山上的游客连成了片,排成了行。  上山前,导游极力推荐我们买氧气瓶。父母考虑再三,还是谢绝了。因为我们全家去青海旅游时,曾到过海拔6000多米的地方,也没出现高原反应;而且出发前妈妈看到相关资料说吸氧对老人小孩儿不利。  下了缆车,大片雪粒迎面扑来。我伸手接住了几粒。雪粒非常纯净,个头儿很大,足有一粒米那
【摘要】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教育观念,积极进行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以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此笔者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创新与改革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措施,以期对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创新;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南疆的夏夜,凉风送爽。  忙碌一天的访惠聚驻柯克亚乡13村工作组维吾尔基层干部买合木提江倚在床头,又从头读了一遍刚刚输入的微信内容,轻轻地点击了“发送”。  转自微信:一个难忘的日子  “今天,叶城柯克亚乡灾区最后的抢修抢通工作结束,(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柯克亚乡党委书记、党委,乡人民政府的大力协调支持下,武警交通四支队全体官兵们白天黑夜的连续作战下,村委会,访惠聚驻工作组,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最
悵惘的冬  卷着呼啸的风  同几抹苍白的云  一起,郁郁地  淡去,淡去,淡去  多情的鸟鸣  惊起了东方的朝阳  灿烂的阳光  滋养了青柳纤细的叶  划破了沉寂一冬的湖水  一粒被遗下的雪绒  随初春的风迷茫地飘飞  化作漫天的飞絮  消泯在春神裙裾的周遭
初冬的都江堰寒意并不深浓,阳光正好穿过梧桐树宽大金色的叶片缝隙洒下来,柏水河边的梧桐树下一圆桌上静静地放着两杯菊花茶和一本叫《黎明的河流校正夜的黑》的书。我和都江堰诗人文佳君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开始谈论起他的诗歌人生。  诗者,志之所以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①  我也写诗歌,可是写不好诗歌,但是喜欢读诗,读诗的时候内
藏族女作家雍措的小说《窥》排在本期第一篇,该小说语言富含诗意的张力,所表达情感思想冷僻、犀利,甚而奇诡,颇具个性。小说中“我”的视角非常独特:“我”把自己“埋”起来了,故而“我”所看到的更真切、也更隐秘,呈现出一个赤裸和隐晦相融并存的诡谲又真实的世界。“我”隐没于黑暗中,直面黑暗,从而笔触得以抵进人性深处。  同为藏族作家的才朗东主的小说《石头糖》却呈现出另一番样貌。《石头糖》故事情节简单明快,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