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词语教学 演绎精彩瞬间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y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语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激活词语教学,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巧妙引导,不仅能够丰富文本的内涵,而且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演绎出瞬间的精彩。下面就我在听课和教学中的四个片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片段一:在演示中引导,让词语理解更为直观
  谈《扁鹊治病》一课中“理睬”的教学: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cǎi)他。
  师:什么叫“理睬”呢?现在我们来演示一下这段话,我是扁鹊,你们是蔡桓公。开始了,我说,你们表演一下动作。“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cǎi)他。”
  一生把眼睛朝旁边一斜,头一偏。
  师: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另一生仿佛没听到,仍然看自己的书。
  师:现在谁能说说什么叫“没有理睬”?
  生: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去搭理的意思。
  生:就是不屑一顾,没有反应的意思。
  师:是啊,原来把眼睛一斜,头在别一边,自己干自己的事就是不理睬啊。看,“睬”就是目字旁,与眼睛有关。大家通过刚才的合作演示理解了什么是“理睬”。这就是我们理解词语的一种最直观的方法。
  评析:该片段在理解“不理睬”一词时,不是直接问生“理睬”是什么意思,而是参照文本,将学生带入情境进行角色演示。师读扁鹊的话,生演大王的动作。从生的动作演示中,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理睬”一词的含义,同时通过眼睛一偏这个动作,也强化了对生字“睬”的记忆。还深入了文本,让学生对理解蔡桓公面对大王的一次又一次不屑与恼怒,仍然不放弃进谏的高尚医德作了铺垫。这样的演示法理解词语,是一种直观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片段二:在对比中引导,让词语理解更为准确
  谈《画杨桃》一课中“审视”的教学。
  师: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 桃。这里的“审视”是什么意思?
  生:“审视”就是仔细地看。
  师:怎样仔细地看叫“审视”呢?
  生默然。
  师:在《翠鸟》一课,我们学了“注视”一词,它是注意地看,也可以说是仔细地看。课文是这样描写的:“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着小鱼游到水面上来。”这里的“注视”能与《画杨桃》中的“审视”互换吗?
  生摇头。
  师:为什么不能互换,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细微的差别呢?请大家再分别读这两句读,注意这两个词前面的描写。
  生读。
  生:“注视”是一动不动地仔细地看,“审视”是一会儿看一下“我”画的杨桃,一会儿看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生:老师是在看坐在“我”的座位上看到的讲桌上摆放的杨桃是否如“我”画的那样。
  生:也就是老师在用审查的眼光仔细地看,这才叫“审视”。
  师:是啊,同样是看的意思,不同的看就会用不同的词来表达。在阅读中,我们要注意它们的细微差别,这样,在自己的习作中才能用词准确。
  评析:心理学家认为: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有的科学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只有授之以渔,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在经历这种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少走弯路,避免迷茫。
  此处,在学生把“审视”一词理解为“仔细地看”显然是不够准确、细致的。可深入学习,学生却不知如何下手。此时,我灵机一动,教给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在对比中学生的思维走出了迷茫,走向了清晰。词语的准确理解也为课文中心的揭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奠定了基础。
  片段三:在分析中引导,使词语理解更为透彻
  谈《掌声》一课中“默默地”的教学。
  师:“默默地”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不声不响的意思。
  师:她同人说话吗?
  生:不。
  师:她和人聊天吗?
  生:也不。
  师:是啊,她就这样把自己与别人隔离开了,把自己关在了孤独的角落。
  师:当大家谈笑风生时,她总是:
  生接——(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大家在操场游戏时,她总是:
  生接——(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还有哪些时候她都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教室的角落呢,能说说吗?
  生:当大家在一起表演节目时候她也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角落。
  师:如果你是英子你这时的心情怎样?
  生:伤心、难过。
  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从你的朗读中,我看到了一个忧郁,孤单的孩子,让人怜爱。
  评析:“默默地”这个词,如果学生课前预习了课文,必定会查找工具书解释这个新词。即使不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也不难理解。很多教师都会到此止步,认为在语言文字中感悟出了“默默地”的意思及所指的事件,词语教学的任务已经完成,而且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使学生掌握了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我认为这样做对教材的挖掘远远不够,更谈不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了。于是,在教学中,我又往深处挖,不仅使“默默地”一词在学生脑海里更加丰满起来,而且在深入探究、具体分析、合理想象、生动表达中真切感受到英子不同于一般同学的表现,她的自卑,寂寞。有了这一教学的铺垫,学生对英子的同情之心就油然而生,对后来同学们掌声含义的理解就尤为透彻。这样的处理,让学生真真切切走入了文本,感同身受。
  总评:词语的理解是学生理解文本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是多样的,更是极为重要的。在学文释义的过程中,三个片段的词语教学,无论是演示、对比、分析,都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都让词语的教学走向深入。
其他文献
“创新”就是创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在的世界竞争激烈,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没有创新的民族,终将被时代抛弃的国家的兴旺发达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依靠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而教育的主导是教师,所以教师任重而道远,担负着为祖国培养人才、振兴民族的艰巨任务。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科,不但要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培
期刊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技能的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朗读习惯的养成,是中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式。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朗读训练。通过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我在此就如何引导学生在朗读训练中品尝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谈几点拙见,旨在抛砖引玉。  一、把朗读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语言教学要以读为本。“正确、流利地读”的基本功是严格训练出来的。我国现代语言大师鲁迅先生就在读书年
期刊
语文的学习,最终归结到说和写,作文就是教学生怎么做到用我之手写我之心,所以作文教学在语文课中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才能让初中学生写好作文呢?  一、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作文“闪光点”,尤其是面对不愿写作文和写不好作文的学生,切忌吹毛求疵、面面俱到。哪怕他们仅是标题拟得新颖别致或开篇简洁明快,或在行文中用了一种恰到好处的修辞,一个新颖得体的词语等等,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或在讲评作文时当众赞美,或在批
期刊
导入语,又叫导语、开讲语,俗称开场白,是在一堂课刚开始时教师导入新的教学情境的一段话语,是在教学过程开始之时教师就有关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及运用教法等方面向学生做出的必要交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文章如此,授课亦然。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可为整堂课的讲解定下基调。“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可见,好的开头会使整个教学进行得和谐自然。下面结合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
期刊
我们的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它用或形象生动、或准确深刻、或惟妙惟肖、或平实朴素的文字反映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五彩斑斓的美妙世界。它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滋润着我们的心灵,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充满着超人的魔幻力。如何让语文教育焕发生机呢?现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点尝试总结如下,以和各位同仁切磋:  一、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
期刊
阅读教学是一场声情并茂的对话。对话,已成今天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修订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对话是阅读教学呈现的方式方法。  对话是阅读教学中活动中人与人心灵的碰撞,是轻松氛围中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探讨的交融,更是教学相长,合作、互动情境下的陶醉。  一、多种对话方式,让阅读异彩纷呈  对话要抓好
期刊
充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的知识整合效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现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浅谈几点体会如下: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为一体,具有形象、直观的效果。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多子多福观,转化为现在的优生优育观,大部分家庭转化为独生子女家庭。因此也出现了“独生子女”现象:自我、自卑、自大、自利,事事以我为主,忽略他人感受,认为所获理所当然,对所失迁怒别人,不懂感恩、不知畏惧等。因此家庭教育尤显重要。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物质生活条件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所以现在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视,投入精力较多,同时期望也
期刊
本周,我做了一份学生调查问卷,感受颇深。  问卷共有三个题目:  一、你喜欢语文老师吗?说说理由。  二、你最喜欢这个学期的哪节语文课?说说你的感受。  三、你希望语文老师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  三个问题的设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让我反思我的教学。第一个问题,侧重于学生接受老师的角度是技巧还是情感。第二个问题,侧重于站在学生的角度,什么是理想课堂。第三个问题,学生的期待与教师策略的调整。  我极认真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外阅读,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妙世界。它指导学生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它召唤学生张开思考的风帆,在书海中遨游;它启迪学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寻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但是,我们的课外阅读现状究竟怎么样呢?我曾就自己的班级学生做过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