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化学课堂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hao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曾在桂林市荔浦中学的师生中作调查,了解大家对该校化学老师石秀梅的印象。得到的答案居然十分相似,许多她教过的学生都认为她是个既有气质又有教学智慧的老师。笔者问学生:“石秀梅老师有什么样的教学智慧?”有的学生说:“石老师总能将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人觉得化学并不高深莫测,离我们日常生活很近。”有的学生说:“石老师常让我们自己推导出结论,一节课下来,感觉学到了真知识。”还有的学生说:“我很喜欢上石老师的化学课,因为在她的课堂里,我们有许多动手实验的机会,通过做实验,我们能更轻松愉快地学习。”
  学生的评价反映了石秀梅的教学特色。在13年的教学生涯中,她一直从事高中化学的教学工作,并多年担任荔浦中学化学科备课组组长。她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三个三分之一”的教学要求,即一节课的三分之一由老师讲,三分之一给学生看或做(实验),三分之一给学生写或说,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
  
  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石秀梅认为,学习化学并非“只是背背枯燥的化学性质,列列抽象的化学方程式”,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基于这一理念,在教学中,石秀梅总是尽可能地将课本中的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在《硝酸》一课的教学中,石秀梅先将新闻报道中发生浓硝酸泄露事故的现场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可以看到外泄的液体都伴有红棕色的气雾。当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扇闻气体初步了解了浓硝酸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并具有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的特点后,石秀梅再次回到开始上课时所引述的关于硝酸泄露的新闻报道上来,让学生思考报道中“大量的红棕色硝酸泄漏出来”这种说法正确与否。经过一番思考,结合刚学到的知识,学生都认识到了报道中的这句话说法有误,因为硝酸是无色的,而现场看到的红棕色气雾有可能是硝酸分解后生成的NO2。在学生了解了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特点后,石秀梅设置一个教学场景,引导学生回答出存放硝酸的正确方式应该是“避光、防热,将硝酸盛于棕色瓶中,并置于阴凉处”,让学生再次联系了生活实际。
  又如在讲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热塑性”和“热固性”知识时,石秀梅会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废旧回收现象,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塑料废旧店要,而有些却不要呢?原来可以回收的塑料制品一般具有“热塑性”,能反复加热变软、冷却变硬,回收后可以再利用,从而变废为宝,例如塑料薄膜、矿泉水瓶子、塑料凉鞋等。而不能回收的塑料一般具有“热固性”,它们都是第一次加热时可以变软流动,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便产生化学反应而变硬,此后再次加热时,便不能再变软了,例如炒锅的塑料把手等。但这些具有“热固性”的材料虽不能回收再利用,却具有隔热、耐磨、绝缘、耐高压电的特性。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准确地记住了具有“热塑性”和具有“热固性”的材料各自的特性。
  在石秀梅的化学课堂中,像这样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例子比比皆是。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例子,石秀梅既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处处皆化学”这个道理,又打造了愉快而有效的“接地气”的化学课堂。
  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首要目的
  石秀梅说:“在衡量教学质量时,既要看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更要看他们运用知识分析、推导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如何。除了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让学生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石秀梅也很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推导能力,并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视为首要的教学目标。
  在《氧族元素》一课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观察氧族元素O、S、Se、Te、Po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后,石秀梅先组织学生根据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运用元素周期律理论,推测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在这个过程中,石秀梅着重让学生从氧族元素的结构推导出氧族元素的性质,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推测能力。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石秀梅还引导学生对氧族元素与同周期的卤族元素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已有的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基础上,推断出氧族元素比同周期的卤族元素非金属性弱的结论。
  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石秀梅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给学生做浓硫酸和蔗糖的实验前,她风趣地对学生说:“你们吃过黑面包吗?下面我们当场来做一个黑面包。”当实验在学生的一片惊讶声中结束后,她马上问学生:“为什么蔗糖会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让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是石秀梅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她特别提出要让出课堂的三分之一给学生写或说。她认为,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需要经历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不能一下要求学生说得有条有理,也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能说得有条有理,但只要坚持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就会增强。例如,在做“一种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是ω,密度为ρ,则这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这道练习时,给学生充足的做题时间后,她请已推导出结果的学生讲述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学生回答说:“我们应紧紧围绕C[H2SO4(aq)]=n(H2SO4)/V(aq)这个公式进行推导,得出C[H2SO4(aq)]=n(H2SO4)/V(aq)=m(H2SO4)/[M(H2SO4)·V(aq)]=m[H2SO4(aq)]·ω/[M(H2SO4)·V(aq)]=ρ·V(aq)·ω/[M(H2SO4)·V(aq)]=ρ·ω/M
  因为物质的量的单位为mol/L,而此溶液密度的单位为g/ml,要将ml转化为L,用推导出的式子乘以1000ml/L即可,最终答案为(1000ρω/98)mol/L。”
  石秀梅认为,自然科学最重要的精神是不迷信。因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往往不同,因此在组织学生做实验题时,她总是要求学生不迷信于权威,敢于发表与答案不同的见解。只要学生的解题思路有合理之处,她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在让学生解有机推断题时,她先让学生掌握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再让每名学生自己出一道类似的有机推断题,看谁出的题更新颖、更有创意。
  石秀梅采取多种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又避免了“满堂灌”。
  与动手操作相结合
  石秀梅认为,书本知识是死的,只有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检验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巩固它们,从而将书本知识变为学生脑子里的知识。
  在《硝酸》一课的教学中,石秀梅设置了多个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讲授硝酸的物理性质时,石秀梅打开一瓶浓硝酸让学生观察,通过让学生观察、描述硝酸的颜色、状态,扇闻气味,推测硝酸具有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的特点。在讲授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时,石秀梅又做了一个实验。首先,她将硝酸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让石蕊试验由紫变红,然后,她晃动了一下试管,学生发现石蕊试液又由红色转为无色了。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得出了“硝酸具有氧化性”的化学性质的结论。接下来,石秀梅又做了一个硝酸与铜发生反应的实验,学生通过这个实验观察到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铜在不断溶解3个化学反应现象,从而推导出化学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石秀梅经常像这样在一节课中多次运用实验教学法,通过充分控制实验环境,创设一定的实验条件,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以直观的实验现象带动学生思考。如在教学 Na2O2的性质时,有一条性质是Na2O2可以和H2O发生反应放出氧气,在讲授这个化学性质时,石秀梅给学生做了一个“滴水着火”的实验:首先向蒸发皿中依次加入5g氯酸钾粉末,5g蔗糖和2~3g过氧化钠,把过氧化钠放置在最上层,接着用长滴管向过氧化钠滴加数滴水,然后迅速离开,容器里立即起火燃烧,火花十分明亮。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并唤起了探究兴致。
  石秀梅说,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检验化学知识,不应仅仅停留在教室和化学实验室中,而应将实验的范围扩展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在讲解钢铁的电化学腐蚀时,石秀梅鼓励学生回家后多进厨房,仔细观察家里的炒锅什么时候最容易生锈。她让学生在炒锅的水中分别加盐和加醋作对比实验,看看最终的现象有何不同、为什么,以此让学生更能理解电化学中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知识。
  石秀梅提出的“三个三分之一”教学方式强调了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通过联系生活热点、创设探究情境、开展化学实验等方式,石秀梅充分发挥教学智慧,给学生上了一节又一节富有变化和趣味的化学课。
  (人物小档案:石秀梅,桂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09年获评为桂林市优秀教师和桂林市优秀班主任,2011年获评为我区优秀中学化学教师,2013年获评为荔浦县“十佳教师”,现为荔浦中学科研处主任。2010年-2013年,连续4年参加我区高考评卷工作,4次获评为优秀高考评卷员。)
  (责编 秦越霞)
其他文献
“同学们,今天老师跟你们一起游览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请你们看这些图片。”在执教《山海关》一课时,河池市天峨县第二小学(以下简称天峨二小)语文老师黄丽仙以图片展示的形式导入新课。课堂上,黄老师除了讲解相关知识点,还融入德育元素,通过展示祖国壮丽河山的图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数学课上,教师结合环保知识,教育学生要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思想品德课上,教师把时事政治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关注民
期刊
2014年中考,桂林市阳朔县高田镇民族学校(以下简称高田镇民族学校)再次取得佳绩,成绩综合评比在该县拔得头筹。该校校长覃卫忠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体教职工努力创新、认真开展教研和特色教育的结果。  2007年,在自治区教育厅的指导与支持下,阳朔县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将该县高田镇初中、高田镇小学合并,正式挂牌成立高田镇民族学校,成为该县唯一的九年一贯制公办民族学校。7年来,该校立足少数民族地区
期刊
今年3月2日,对于南宁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南宁二中)高三(2)班的农浩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在这天,年满18岁的他牵着父母的手,走了整整6公里的路程;而他身边的每一位同学也紧紧地牵着父母的手,完成了成人礼的一系列活动。两个半小时的成人礼,农浩与同学们在父母的陪伴和注视下过状元门、宣誓、拜祭孔子……完成了未成年人到成年人身份转变的庄重仪式。农浩感慨道:“成人礼告诉我要成为正直的人,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
期刊
8月,如火如荼的高考录取已近尾声,但有关高考的话题仍在热议中,“状元复读后又成状元”便是其中之一。据媒体报道,去年辽宁省的高考文科“状元”刘丁宁,在入读香港大学一个月后,放弃72万元全额奖学金,选择退学复读,希望能入读北京大学中文系,追求更纯粹的国学梦。今年,她以666分的高考成绩再次成为辽宁省高考文科”状元”。这次,她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并顺利被录取。对于这一事件,舆论褒贬不一。  点
期刊
“……大声欢笑让你我肩并肩,何处不能欢乐无限,抛开烦恼,勇敢地大步向前,我就站在舞台中间,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5月30日下午,南宁市第十五中学(以下简称南宁十五中)的两名男生以一首《I believe》拉开了该校龙舟出征仪式的帷幕。仪式上,该校龙舟队员和教师共同表演龙舟舞,统一和谐的动作、高亢嘹亮的歌声、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充分展示了南宁十五中师生的蓬勃风采。  “这是我校开展‘龙舟文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国家制定统一的课程目标和实施指南,其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则随着地区、环境的不同而不同。显然,这是一种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加以协调指导,由学校自主研发并予以实施的实践性课程。任何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应遵循一定的价值准则,对潜在的课程资源进行选择、分类、整理,以一定的方式把它们纳入课程教学活动当中。本文试以南宁沛鸿民族中学为例,剖析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一、以学生
期刊
综观2014年的全国高考,广西是全国唯一也是最后一个使用大纲卷的省份。2015年,广西将迎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新课标高考。本文尝试从分析今年的命题特点入手,结合明年高考的新形势,对来年的语文教学及高考备考提出教学建议。  一、2014年全国高考大纲卷(广西)语文试题的命题特点  今年我区的全国高考大纲卷试题,更多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又紧密结合我区中学语文教学现状,担负起了引导我区普通高中语
期刊
2014年是我区使用全国高考大纲卷的最后一年,明年我们将迎来实施新课改后的第一届高考。明年高考将会怎么考?毫无经验的我们应如何应对?为解答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分析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从大纲卷中找出我区考生的弱点,从新课标卷中把握备考的方向。  一、近三年高考大纲卷和新课标卷物理试题分析  近三年来,高考大纲卷整体而言呈现出“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的特点,试卷内容、结构和风格均保持稳定,总分为
期刊
“我觉得现在上课很开心”“我觉得现在上课很有趣”“我学会了画画”……近段时间,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乡骨龙小学弄耀教学点(下文简称弄耀教学点)的孩子们特别高兴,因为教学点里安装了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他们用上了电脑、看上了视频、学唱了歌曲、练习了画画,体验到了学习的精彩、快乐。  这得益于2012年11月19日教育部启动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在我区的有效实施。在实施该项目的过程
期刊
综观今年的全国高考,以大纲版旧教材为考试内容的省份已仅剩广西一家。2015年,我区的高考政治试题将以新教材为命题依据。分析今年高考试题特点,对明年备考作出策略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2014年全国高考大纲卷(广西)文综政治试题的特点分析  2014年全国高考我区的政治考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内时政为载体,以深化改革为主线,稳中求变、开拓创新、注重能力,完美实现了新旧教材的平稳过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