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比较点阵超脉冲CO2激光术后外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促进创面修复的效应。方法将20只雄性豚鼠背部皮肤脱毛后划分为4个区域,分别使用点阵超脉冲CO:激光进行照射,术后4个区域分别使用rhEGF、rb—bFGF、rhEGF与rb—bFGF联合(联合治疗组)、生理氯化钠溶液(对照组),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在不同时段对4个区域分别做皮肤
【机 构】
: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杭州临床学院,杭州310009,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浙江中医药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点阵超脉冲CO2激光术后外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促进创面修复的效应。方法将20只雄性豚鼠背部皮肤脱毛后划分为4个区域,分别使用点阵超脉冲CO:激光进行照射,术后4个区域分别使用rhEGF、rb—bFGF、rhEGF与rb—bFGF联合(联合治疗组)、生理氯化钠溶液(对照组),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在不同时段对4个区域分别做皮肤生理功能指标的测定,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取皮肤标本进行组织病理检查,比较皮肤弹性变化和成纤维细胞含量的差异。结果激光术后3~7d,治疗组结痂完全脱落,对照组有部分痂壳未脱落;14~28d,治疗组和对照组创面均完全愈合,较之周围未照射激光区域皮肤组织鲜嫩、色红,治疗组皮肤创面较对照组缩小,颜色较之红润。在激光术后28d,联合治疗组的皮肤弹性为262.29±62.40,rhEGF治疗组为202.00±65.62,rb—bFGF治疗组为188.86±35.02,对照组为167.14±42.49,4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皮肤黑素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胶原纤维排列有序、致密,而对照组排列杂乱、疏松。结论点阵超脉冲CO2激光术后联合应用rhEGF和rb—bFGF能加快创面愈合,同时提高创面皮肤弹性。
其他文献
患者男,16岁,右面颊红斑、结痂,渐扩展11年.体检:右面颊6 cm×10 cm形状不规则暗红斑和斑块,轻度疣状增生,皮疹边界清晰,边缘见条索状瘢痕,上部见多处约0.5~1 cm大小的破溃、结痂,痂皮较硬,压片未见果酱色小结节.多处痂皮下刮片直接镜检,见淡棕色、粗细不等、分支分隔的菌丝.25℃和35℃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形成黑绿色绒毛状菌落,镜下见具领状结构的瓶形产孢细
患者男,43岁,因右侧面部及额部红色斑丘疹伴冬季疼痛20余年,近4年加重就诊.20多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右侧面部出现斑疹,表面有脱屑现象,持久不退。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神经痛为其主要表现之一.带状疱疹病程一般为2~3周,疱疹可自行干涸、结痂,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我科于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加巴喷丁联合糖皮质激素对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明显,结果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继发性瘢痕疙瘩皮损中表皮朗格汉斯细胞(LC)和真皮CD68阳性组织细胞的分布和密度.方法 取30例继发性瘢痕疙瘩患者的皮损、14例正常人皮肤组织切片进行CD1a和CD68免疫组化染色.以测微尺标定目镜方格计数方格内阳性细胞数,计算出单位面积内细胞的密度.组间比较采用SPSS软件进行Studentt检验.结果 在继发性瘢痕疙瘩表皮内CD1a阳性LC密度为(61±49)个/mm2,正常表皮为
使用说明:①本索引按《中文医学主题词表》标引;②主题词按首字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以外文字母为首字的主题词排在最后;③作者名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页;④因篇幅所限,每篇文题仅以一个主题词条目出现,该文其他主题词以“见”表示。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薇诺娜皮肤病学研究基金(二期)”资助经费总额为人民币20万元,资助4~5项研究项目。
年龄相关的皮肤改变既取决于遗传因素,又与饮食、日晒、吸烟等生活习惯有关.这些皮肤改变首先导致功能性的变化,同时也明显促进了面部外观的渐进性改变.皮肤松弛、皱纹形成、毛发稀疏变灰和唇线变形等改变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面部皮肤纹理渐进性改变的相关研究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这些研究的内容涉及皱纹的类型、形成机制、通过无创性方法客观量化评定皱纹、年龄相关的改变和各种方法(药物、化妆品、物理技术)对皱纹的
患者女,23岁,因胸前植皮区中央肿物生长1年于2010年11月23日入院.3年前于我科行胸前烧伤后瘢痕(图1a)切除植皮术,术中取右大腿中厚皮片植于创面,术后14d拆包,皮片存活良好,胸前、腹部移植皮肤表面局部可见少量干燥的渗液结痂(渗液来源于植皮边缘),局部移植皮肤无破损(图1b),拆线后应用硅酮乳膏、压迫疗法抑制切口瘢痕增生,未行放射治疗。
患儿女,5岁.因左侧肢体线状丘疹、红斑脱屑半年就诊.患儿白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侧躯干出现粟粒大红色、粉红色圆形或多角形丘疹伴有脱屑,散在分布,渐向上下两端缓慢发展,新皮疹不断出现,陈旧皮疹渐融合成暗灰红色斑片,伴有瘙痒.多次于不同医院就诊,诊断及用药史不详.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其他病史.体检:发育正常,营养状况良好,全身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患者左侧躯干
目的 探讨177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研究177例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年龄和地区分布、发病诱因、临床特征、详细的实验室检查、病原菌分离培养和药敏、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共177例,发病年龄中位数约为1岁3个月23天,多见于婴幼儿期,男女性别比约为8∶9,71.2%于夏秋季节患病.患儿多来自农村,148例(83.6%)无明确的发病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