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年第44卷主题词索引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i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说明:①本索引按《中文医学主题词表》标引;②主题词按首字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以外文字母为首字的主题词排在最后;③作者名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页;④因篇幅所限,每篇文题仅以一个主题词条目出现,该文其他主题词以“见”表示。

其他文献
福建省第十一次皮肤科学术会议于2011年10月14—17日在福州市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有155篇论文参加交流,其中专题讲座6篇,大会交流14篇,病例报告60篇,综述21篇,其他论文54篇。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共162名,其中特邀嘉宾31名,资助代表26名,普通代表105名。
期刊
患者男,19岁,耳后、面部红斑、结节6年.取皮屑10%KOH镜检,见有棕黄色分隔菌丝;沙堡弱培养基(SDA)培养出局限性、绒状、黑色菌落;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小培养,瓶梗生于菌丝顶端或侧生于菌丝上,领口结构清晰,顶端喇叭状,瓶孢子半内生呈圆形或椭圆形,由黏液包裹聚集于瓶梗顶端如花朵状.体外药敏实验对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两性霉素B敏感,对氟康唑耐药.皮损组织病理检查,PAS染色及银染色均
例1女,2月龄,全身起角化性斑块近2个月。体检:眶周、口周、外阴、肛周可见片状境界较清楚角化性暗红色斑块,厚层鳞屑,局部见轻度浸渍,双足及双手掌可见黄色厚痂、皲裂。例2女,例1的母亲,24岁,口周、肛周角化性斑块,先天性普秃,双手足指(趾)残毁至指(趾)末端,残毁端见大量黄色肥厚性、角化性痂屑。例1臀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呈银屑病样增生,真皮乳头及浅层血管周围可见不等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A
期刊
患者男,36岁,未婚.因皮肤结节、溃疡、伴发热、头痛20 d于2010年11月22日来我院就诊.20d前患者头面、躯干及四肢出现丘疹、脓疱及结节,结节迅速扩大破溃,并伴发热(最高达40.0℃)、头痛及全身不适.有同性恋史7年,有同性性乱史。
期刊
患儿女,3个月,因全身皮疹2月余,部分可自行消退就诊.患儿出生后半月,其家长无意间于颈部以及下肢发现数个1.0 cm×0.6 cm大小的结节,质硬,未曾诊治.此后陆续于全身各部位出现类似结节,未曾破溃、出血,小部分结节可自行缓慢变小,最终消退,始终未曾诊治.自患病以来,无发热、食欲不振等全身不适症状,无排尿困难.既往曾有新生儿黄疸,在当地行蓝光治疗,治愈出院。
期刊
药物不良反应十分常见,而皮肤是其重要的靶器官之一.皮肤药物不良反应(cutane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CADR)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病因诊断较为困难.现概述CADR的特殊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和诊断方法.一、药物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1.痤疮样疹或脓疱型药疹:痤疮样疹可由碘剂、溴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异烟肼、雄激素、锂剂、放线菌素D和苯妥英引起[1]
期刊
患者男,16岁,右面颊红斑、结痂,渐扩展11年.体检:右面颊6 cm×10 cm形状不规则暗红斑和斑块,轻度疣状增生,皮疹边界清晰,边缘见条索状瘢痕,上部见多处约0.5~1 cm大小的破溃、结痂,痂皮较硬,压片未见果酱色小结节.多处痂皮下刮片直接镜检,见淡棕色、粗细不等、分支分隔的菌丝.25℃和35℃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形成黑绿色绒毛状菌落,镜下见具领状结构的瓶形产孢细
期刊
患者男,43岁,因右侧面部及额部红色斑丘疹伴冬季疼痛20余年,近4年加重就诊.20多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右侧面部出现斑疹,表面有脱屑现象,持久不退。
期刊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神经痛为其主要表现之一.带状疱疹病程一般为2~3周,疱疹可自行干涸、结痂,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我科于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加巴喷丁联合糖皮质激素对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明显,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继发性瘢痕疙瘩皮损中表皮朗格汉斯细胞(LC)和真皮CD68阳性组织细胞的分布和密度.方法 取30例继发性瘢痕疙瘩患者的皮损、14例正常人皮肤组织切片进行CD1a和CD68免疫组化染色.以测微尺标定目镜方格计数方格内阳性细胞数,计算出单位面积内细胞的密度.组间比较采用SPSS软件进行Studentt检验.结果 在继发性瘢痕疙瘩表皮内CD1a阳性LC密度为(61±49)个/mm2,正常表皮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