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使学生“乐学”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wjdb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于教材内容抽象乏味以及学生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教学效果低下,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已成为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面临困境的政治教师若不改革课堂教学,政治课的实效将难以落实,政治教师的地位也将“岌岌可危”。要使政治课真正受学生欢迎,政治教师除提高自身素质外,还必须进行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
  一、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二、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习信心不足,自卑心强,怀疑自己的学习潜力,这样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抽取某校18个班部分学生的名单留给学校,并说他们都是“天才”的学生,8个月后,他来该校复试,结果他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增长很快,求知欲旺盛,学生表现也突出。事实上这些学生名单都是随机抽取的,学生并非天才。罗森塔尔通过自己的“真实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坚定了他们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在教师的信任和爱护下,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罗森塔尔效应说明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学生经常受到激励、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性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乐观的环境、心情愉快,兴趣会油然而生。
  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以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学习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发端于动机,伴随着行动过程,落实在行动结果的满足上。这就是说,学生学习有愿望、有行动,但行动结果没有满足感,难以产生兴趣。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某种启迪,受到了教益,学到了真本领,他们觉得学有用、有效果,就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教育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倾向的强度,决定于可能获得一定的效果。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把学习后的有用结果告诉学生,用学科知识的效果去激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得到喜悦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获得喜有所得的满足感。学习的内部诱因得到了强化,这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各科都要注意的问题,作为思想政治课来讲更为重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就一定能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一)存在问题  1、三维目标缺失。  有些老师没有正确领会“三维目标”是彼此渗透、相互交融的三个维度,也不懂“三维目标”应该怎样整合才是最有效的,实际教学中人为地、机械地将它们割裂成一个个单独的目标,该让学生学会的知识和能力却“不教会”,该让学生会学的过程和方法却“不会教”,该让学生乐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却“教不会”。  (1)知识和能力马马虎虎。教师不能准确把握三维目标的实施与具体操作,教学过
期刊
我在偏远乡镇中学任教已有二十余年了,在这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有过成功,有过失败,有过许多的辛酸苦辣,现在让我不能释怀的是最近几年来我校的语文教研活动,简直是一潭死水,没有涟漪,分析原因,大概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教师调动频繁,导致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我校原是一队师资队伍强大的学校,不管是文科组、理科组,教师的教学素质都很高,但近几年来,由于缺乏住房等问题(我校有百分之九十五的老师靠租房子住
期刊
一、用示范朗读传递感情  学好语文离不开读的功夫,教好语文更不能忽视“读”这一环节。教师示范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进入意境至关重要。示范朗读要感情充沛,情真意切。如读豪放的文章,就要激昂慷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就要突出排山倒海的豪迈气势。朗读清丽婉约的文章,语调宜轻柔、舒缓,营造出一种淡远幽雅的气氛。  文章风格不同决定了朗读的风格也不应一致。不管读哪一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来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核心作用呢?  我认为,主要应该处理好以下几种基本关系:  (一)处理好语言和思维训练同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  听说读写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四种基本过程。它从现象上看,是凭借语言的一种交流,而实际上语言承载着思维的信息,是语言和思维在共同起着作用。而听说读写又是语言和思维共同作用下的外在表现形式,离开听说读写,语言和思维便失去了得以外化并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的
期刊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是所有语文老师难点之一,而学生也是只要一谈作文就头疼。经过近十年的教学,我觉得写作文也并不是没有方法可循,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学生写起作文也并不是无话可说。  一、只有勤于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许多学生将写不好作文简单地归咎于教师未能教给他们一种简便的方法,或归因于生活的单调与枯燥,这都是不对的。就我们学习语文的传统来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向来是传统教育的重要手段。那些功底深厚
期刊
一、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优势  1、符合学生认知心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心理学表明,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率。多媒体语文可将文、图、画、音频等教学融于一体,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增强了记忆效果,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2、多媒体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一、生动导入,让我们的课堂别开生面  “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导语的基本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上新课以前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功的导语如同拉开的大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置景,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用诙谐幽默、机巧睿智的个性化语言做导语,不
期刊
一、说教材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发展个性。初中小说的教学,应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及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把握人物形象及其作用,理解小说主题。  能力目标:学习运用个性化描写及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能力
期刊
教师搞教学,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需不需要培养学生互批作业的能力,观点就不一致了。  有的老师认为:老师自己批改作业,能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有利于及时补救,利于教学;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互批数学作业尚可,答案相对唯一,错就是错,对就是对,语文则不行,灵活度较高,在“度”方面学生把握不了。还有要是让领导和家长发现有学生批改作业的现象,会立即受到指责和批评,认为是该老师懒惰的原因。 
期刊
一、语文教师后续动力不足产生的原因  1、硬件设施落后,教学资源缺乏。农村中学普遍存在设施落后,信息闭塞的现象,新课程的教学需要许多的学习资源,不仅是学生的,而且是教师的。教师收集学习资源时间精力有限、难度很大。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2、缺乏现成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指导。新课程如何上,怎样上才算一堂好的语文课,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