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合中职女生女性主体意识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在《哲学与人生》课程中开展教学实验。实验内容涵盖独立人格意识、爱情观及性意识、美意识、价值与自我实现意识四个方面,教学效果明显。德育课程教学应成为中职学生女性主体意识培养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 中职德育课程教学 女性意识 培养方法
女性主体意识指女性能够清楚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并以独特方式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包括地位意识、价值意识、自主意识、参与意识与进取意识。一方面,学术界研究忽略对正在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中职生的现代女性主体意识培养问题研究。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缺乏专门的女性意识课程,传统德育课程要么避而不谈,要么不能指导实践,不能真正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在教学实践当中,中职学生的女性意识陈旧。女生只注重外表修饰,却不关注自身内在素质提高的现象比较常见。
一、关于中职女生女性主体意识的调查研究
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对本校学生女性主体意识进行广泛调研。课题组利用德育课程教学,每个班级发放30份问卷(涵盖中职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共计4个班级),对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总样本为120份,回收问卷118份,回收问卷率为98.3%;其中有效问卷115份,有效问卷率为95.8%。利用SPSS17.0进行处理,调查分析如下:
1.中职生女性意识淡薄。学生受媒体影响大,将女性价值限定在容貌、年龄、体型上,将女性生存空间限制在家庭领域。所占比例为被调查学生的73%。
2.中职生女性独立意识弱,缺乏人格平等意识和经济独立意识。大多数女生对某些行业的高回报充满了脱离生活实际的幻想;将改变人生命运寄希望于婚姻或不切实际的高额工作回报。所占比例为被调查学生的51%。
3.中职生对女性社会角色理解片面,对女性个体价值认识不足。女生从事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明显低于男生。所占比例为被调查学生的89%。
4.中职生中存在女性男性化意识。单方面强调女性,割裂男性、女性的天然联系。所占比例为被调查学生的32%。
此外,调查设计了关于婚姻观和性观念的开放性问题,学生的问题反映出性观念不成熟和刻意回避的态度。发展、培养中学生的现代女性意识,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有助于中职生克服女性心理狭隘、人格依赖;有助于激发学生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有助于女生自我觉醒和自主意识复萌,全面成人。德育课程作为女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进行女性主体意识培养的主课堂。课题组结合本校实际,组织德育组5名教师,开展女性主体意识教学实验。
二、《哲学与人生》课程中开展的教学实验
(一)目标定位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要求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实验坚持结合理论知识点,联系社会现实,培养中职生女性主体意识,教学目标设计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二)方案设计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及本班级学生情况,结合教材,选取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这四个方面是:独立的人格培养、爱情观及性意识培养、美意识培养、价值与自我实现意识培养。
(三)实施步骤
1.学前测试
实验前进行开放性测试,学生完成一篇自我认知文章,作为学生成长记录。
2.教学设计
将四个模块的培养目标融入《哲学与人生》课程的五个单元。总计教学课时32,比教学实验前增加2个实践学时。
3.教学过程
(1)独立人格培养。在问卷调查中发现51%的中职女生独立意识缺乏,具体表现在“人格平等意识”和“经济独立意识”两个方面。大多数女生依赖性强,缺乏人格独立意识,认为对自己最重要的一定是家庭,认同男性在事业上强于女性,女性应当在家庭生活中承担更多责任,认为女性一旦开始婚姻关系,可以专职家庭,不再继续工作的占被调查人数的59%。这也反映出中职女生大多缺乏独立的经济意识。教学计划中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紧密结合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增加自我认知测试、“霍兰德人格测试”,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分析性格,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在具体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将性格类型相似的学生划分为一组,引导学生分析男生、女性在完成同一任务过程中的可能性和局限性。同时,结合教学案例,参考教材中出现的素材,补充介绍医护行业中的优秀女性工作者、职业能手的先进事迹。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使他们产生共鸣和强烈的情感认同。使学生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获得独立人格,超越自我,
(2)爱情观及性意识培养。中职生大多处于14岁至18岁,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课程缺少对学生爱情观和性意识观念的教育。这一时期,青年学生产生对性的渴望和幻想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教育的关键是要疏和导而不是防和堵。使学生理解性是成年人的权利和责任。青年女性要学会独立思考,既不恐惧性,更不对其持无所谓态度。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单元的教学内容,采用课堂辩论的方式,既训练学生思维,又了解他们思想上的困惑和盲点。使学生自尊、自爱,学会自我保护,正确认识两性关系,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3)美意識培养。从古至今,人类对“美”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然而,中职女生阅历少,人生经验浅,往往简单地将“美”与容貌、金钱相联系,容易受到媒体、网络、他人等周围环境的影响。调查显示,将女性价值限定在容貌、年龄、体型上,将女性生存空间限制在家庭领域的学生比例高达73%。教学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美意识,结合教材中“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
(4)价值与自我实现意识培养。人生价值与自我实现意识的培养,是中学阶段总体教学目的和目标,应当蕴含在每一门课程当中。发展学生女性主体意识的最终考量就在于自身价值的实现,课题组成员在教授最后一个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时,设计了“价值观澄清”的小游戏,帮助学生发现最重要的价值观。同时,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课题组成员担任所在班级的兼职导师。兼职导师的设立旨在密切师生联系、及早发现和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错误思想和认识。兼职导师走访宿舍,与学生谈心,从学生生活入手,及时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及时解答学生疑惑。一方面课下的生活素材用做课堂教学的活动课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德育课程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容易接受,不觉得枯燥。另一方面教师深入了解学生价值观现状,易于开展教学,有的放矢,教学效果明显。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进行突破和创新。课题组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百分制打分)与开放式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鼓励学生回看课前撰写的自我认知小论文。评价结果显示,学生除掌握《哲学与人生》课程的理论知识,对自身价值有了明确认识,尤其对两性关系、美意识认识深刻。
(四)实施效果
本学期,学生完成了深刻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效果较好,有的学生写道:“这个课让我第一次懂得人生有很多可能性,自信自强才是人生的真谛。”全年级参加实验教学的两个班级,在各类大赛、课外活动等方面的成绩明显优于其他班级。在全市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上,共有12名同学积极参与,3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4名同学获得优秀奖。
三、结语
女性主体意识是中职女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核心基础。这种意识实际上是倡导中职女生的自我意识、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女性主体意识一旦形成,将是一个人生活的基点,是一种健康的心理行为,也是一种良性的生存风格,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引导作为女性主体意识教学的重要平台,在德育教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开展德育课程教学的前提条件。以学生为中心是所有教学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德育课程。
第二,教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提升是关键,大量知识补充和传播代替空洞的说教。教师的形象与能力往往对学生产生直接的教育效果。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是课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三,制度是进行教学实验的必要支撑。改变以往以识记考核为主的单一化考评模式,创造性地开展全方位、全程化的考评制度。
第四,规范课程类型与要素,适当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本学期设置两个学时的实践课程,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开展社会实践,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贵明.中国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07):25.
[2]丁烈云.试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06).
[3]鲁洁.生活·道德·道德教育[J].教育研究,2006(10):13.
[4]冯建军.教育怎样关涉人的生活——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观点[J].高等教育研究,2011(09):22.
[5]范晋榕.谈大众传媒与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D].福州大学,2006(09):23.
关键词: 中职德育课程教学 女性意识 培养方法
女性主体意识指女性能够清楚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并以独特方式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包括地位意识、价值意识、自主意识、参与意识与进取意识。一方面,学术界研究忽略对正在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中职生的现代女性主体意识培养问题研究。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缺乏专门的女性意识课程,传统德育课程要么避而不谈,要么不能指导实践,不能真正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在教学实践当中,中职学生的女性意识陈旧。女生只注重外表修饰,却不关注自身内在素质提高的现象比较常见。
一、关于中职女生女性主体意识的调查研究
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对本校学生女性主体意识进行广泛调研。课题组利用德育课程教学,每个班级发放30份问卷(涵盖中职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共计4个班级),对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总样本为120份,回收问卷118份,回收问卷率为98.3%;其中有效问卷115份,有效问卷率为95.8%。利用SPSS17.0进行处理,调查分析如下:
1.中职生女性意识淡薄。学生受媒体影响大,将女性价值限定在容貌、年龄、体型上,将女性生存空间限制在家庭领域。所占比例为被调查学生的73%。
2.中职生女性独立意识弱,缺乏人格平等意识和经济独立意识。大多数女生对某些行业的高回报充满了脱离生活实际的幻想;将改变人生命运寄希望于婚姻或不切实际的高额工作回报。所占比例为被调查学生的51%。
3.中职生对女性社会角色理解片面,对女性个体价值认识不足。女生从事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明显低于男生。所占比例为被调查学生的89%。
4.中职生中存在女性男性化意识。单方面强调女性,割裂男性、女性的天然联系。所占比例为被调查学生的32%。
此外,调查设计了关于婚姻观和性观念的开放性问题,学生的问题反映出性观念不成熟和刻意回避的态度。发展、培养中学生的现代女性意识,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有助于中职生克服女性心理狭隘、人格依赖;有助于激发学生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有助于女生自我觉醒和自主意识复萌,全面成人。德育课程作为女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进行女性主体意识培养的主课堂。课题组结合本校实际,组织德育组5名教师,开展女性主体意识教学实验。
二、《哲学与人生》课程中开展的教学实验
(一)目标定位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要求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实验坚持结合理论知识点,联系社会现实,培养中职生女性主体意识,教学目标设计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二)方案设计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及本班级学生情况,结合教材,选取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这四个方面是:独立的人格培养、爱情观及性意识培养、美意识培养、价值与自我实现意识培养。
(三)实施步骤
1.学前测试
实验前进行开放性测试,学生完成一篇自我认知文章,作为学生成长记录。
2.教学设计
将四个模块的培养目标融入《哲学与人生》课程的五个单元。总计教学课时32,比教学实验前增加2个实践学时。
3.教学过程
(1)独立人格培养。在问卷调查中发现51%的中职女生独立意识缺乏,具体表现在“人格平等意识”和“经济独立意识”两个方面。大多数女生依赖性强,缺乏人格独立意识,认为对自己最重要的一定是家庭,认同男性在事业上强于女性,女性应当在家庭生活中承担更多责任,认为女性一旦开始婚姻关系,可以专职家庭,不再继续工作的占被调查人数的59%。这也反映出中职女生大多缺乏独立的经济意识。教学计划中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紧密结合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增加自我认知测试、“霍兰德人格测试”,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分析性格,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在具体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将性格类型相似的学生划分为一组,引导学生分析男生、女性在完成同一任务过程中的可能性和局限性。同时,结合教学案例,参考教材中出现的素材,补充介绍医护行业中的优秀女性工作者、职业能手的先进事迹。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使他们产生共鸣和强烈的情感认同。使学生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获得独立人格,超越自我,
(2)爱情观及性意识培养。中职生大多处于14岁至18岁,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课程缺少对学生爱情观和性意识观念的教育。这一时期,青年学生产生对性的渴望和幻想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教育的关键是要疏和导而不是防和堵。使学生理解性是成年人的权利和责任。青年女性要学会独立思考,既不恐惧性,更不对其持无所谓态度。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单元的教学内容,采用课堂辩论的方式,既训练学生思维,又了解他们思想上的困惑和盲点。使学生自尊、自爱,学会自我保护,正确认识两性关系,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3)美意識培养。从古至今,人类对“美”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然而,中职女生阅历少,人生经验浅,往往简单地将“美”与容貌、金钱相联系,容易受到媒体、网络、他人等周围环境的影响。调查显示,将女性价值限定在容貌、年龄、体型上,将女性生存空间限制在家庭领域的学生比例高达73%。教学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美意识,结合教材中“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
(4)价值与自我实现意识培养。人生价值与自我实现意识的培养,是中学阶段总体教学目的和目标,应当蕴含在每一门课程当中。发展学生女性主体意识的最终考量就在于自身价值的实现,课题组成员在教授最后一个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时,设计了“价值观澄清”的小游戏,帮助学生发现最重要的价值观。同时,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课题组成员担任所在班级的兼职导师。兼职导师的设立旨在密切师生联系、及早发现和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错误思想和认识。兼职导师走访宿舍,与学生谈心,从学生生活入手,及时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及时解答学生疑惑。一方面课下的生活素材用做课堂教学的活动课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德育课程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容易接受,不觉得枯燥。另一方面教师深入了解学生价值观现状,易于开展教学,有的放矢,教学效果明显。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进行突破和创新。课题组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百分制打分)与开放式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鼓励学生回看课前撰写的自我认知小论文。评价结果显示,学生除掌握《哲学与人生》课程的理论知识,对自身价值有了明确认识,尤其对两性关系、美意识认识深刻。
(四)实施效果
本学期,学生完成了深刻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效果较好,有的学生写道:“这个课让我第一次懂得人生有很多可能性,自信自强才是人生的真谛。”全年级参加实验教学的两个班级,在各类大赛、课外活动等方面的成绩明显优于其他班级。在全市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上,共有12名同学积极参与,3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4名同学获得优秀奖。
三、结语
女性主体意识是中职女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核心基础。这种意识实际上是倡导中职女生的自我意识、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女性主体意识一旦形成,将是一个人生活的基点,是一种健康的心理行为,也是一种良性的生存风格,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引导作为女性主体意识教学的重要平台,在德育教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开展德育课程教学的前提条件。以学生为中心是所有教学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德育课程。
第二,教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提升是关键,大量知识补充和传播代替空洞的说教。教师的形象与能力往往对学生产生直接的教育效果。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是课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三,制度是进行教学实验的必要支撑。改变以往以识记考核为主的单一化考评模式,创造性地开展全方位、全程化的考评制度。
第四,规范课程类型与要素,适当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本学期设置两个学时的实践课程,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开展社会实践,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贵明.中国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07):25.
[2]丁烈云.试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06).
[3]鲁洁.生活·道德·道德教育[J].教育研究,2006(10):13.
[4]冯建军.教育怎样关涉人的生活——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观点[J].高等教育研究,2011(09):22.
[5]范晋榕.谈大众传媒与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D].福州大学,2006(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