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308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网络文化也应运而生,与此同时网络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日益增强,对高校分管心理健康和德育的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试图通过分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和思想的冲击及表现,探索出一些有效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网络文化;心理健康;负面影响;对策
  
  当今社会互联网大潮正以势不可挡的势头席卷全球,早已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中国自1995年介入互联网并将其向全社会全面开放以来,其发展异常迅速。作为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高校大学生也成为互联网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关注互联网的特性及其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网络时代的到来在拓宽学校教育方式的同时也极大的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工作者要积极采取对策减少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网络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网络上的人们围绕并利用网络这一平台而展开、发展和创新的人类文化。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技术专家和一般网民在电脑互联网上进行的文化活动。[1]具体而言,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文化。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表达形态,具有信息化、全球化、共享性等特点。它以人类最新科技成果的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发达而迅捷的信息传输系统,运用一定的语言符号、声响符号和视觉符号等,传播思想、文化、风俗民情,表达看法观点,渲泄情绪意识,垒筑起一种崭新的思想与文化的表达方式,形成一道崭新的文化风景。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具有生机与活力的网络文化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与挑战。正如有学者所说的:“它携带着自己特有的价值和意义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每一个场合、角落,并以非常的力量支配着人类的行为和观念。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往,万象纷呈,构成人间光怪陆离的迷人现象”。[2]作为掌握了较多知识的大学生青年群体,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较为肤浅,容易受外界环境变迁的影响,并且更易接受新生事物。故此,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呈现出积极效应与消极效应同时存在、交互影响的复杂状态。认清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影响,能更有效的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文化教育并极力维护其心理健康。
  1.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上“爆炸式”的信息量综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信息,大学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搜索方法,就能提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通过网上可以及时学习到最新的知识从而大大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强对知识的更新意识。大学生在网上对未知知识追求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其创新能力,因为互联网是高技术的产物,可以调动人的各个思维器官,增强人脑的思维敏捷程度。面对虚拟世界里没有很多的条条框框,大学生在这里可以尽情宣泄自己心中的感情,能够真实的流露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有助于调节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2.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消极影响
  (1)大量信息的涌入削减了大学生的理性选择能力
  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在开阔大学生眼界的同时,有帮助其了解更多知识、接触更多新鲜事物的积极作用,但由于信息“爆炸”和泛滥,也有各种“垃圾信息”干扰。大学生面对有用知识的汲取,面对庞杂的信息量时往往不知如何取舍、无所适从。全球各种文化与思想在这里聚集,由于大学生认知水平、辨别力不成熟,大学生在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同时面对多元的价值观和思想难以做出正确的抉择。对各种思想与价值观难以取舍,对道德的取向也容易发生动摇。互联网可以提供更宽的知识面,可是如果不加训练或梳理,往往是零散的,思考鉴别与理性选择能力将大大降低。互联网上过剩的信息量超越了大学生对其处理的能力,我们知道,非理性选择是主体选择能力弱化的一种表现。但是,我们不能剥夺大学生的选择能力,我们还需要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
  网络文化的扩张容易使大学生意识形态发生动摇
  发端于美国的互联网迅速在全球普及开来,美国在技术等各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由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长期共存和竞争,占有绝对优势的西方社会必然要对我国的社会意识形态进行诋毁。事实证明,西方社会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们的政治图谋和意识形态渗透,只不过在互联网时代以更隐蔽、更狡黠的方式进行。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曾公开宣布要用其“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念其占领世界、统治世界,最终实现“思想的统治”。
  据统计,网上各种语言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英语,至此很多人崇尚“英语第一位”,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而淡化了对本国本民族语言的学习。大学生在互联网上接触到很多西方价值观念,大学生对其产生好奇,并有的全盘接受。这与我们的政治价值观念形成冲突,如果大量西方的思想涌入会导致人们原有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发生倾斜。西方资本主义就是想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我们的下一代接受其思想,达到瓦解我们思想的目的。
  (3)人际关系的疏离弱化了大学生的真实情感,各种“网络综合征”凸显
  网络社会通过构建“虚拟世界”造成了虚拟的人际关系,在互联网世界中,大学生凭借电脑来交谈、沟通、分享、甚至建立彼此的关系,虽然彼此之间可能未曾谋面。如果大学生在网上花太长时间,必然会影响到与别人的实际交往,会脱离现实生活,会失去人的许多真实的、值得珍视的感情,造成人际关系的疏离。由于他们将大量时间沉溺在网上结交朋友,疏远了与同学之间现实的情感交流,对同学表现出越来越冷漠的态度,造成了人际感情的逐渐萎缩和疏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多的是通过面对面交流培养起来,在网络交往中,失去了真实的交往环境,更多的是以一种带着“面具”的符号来交往。当大学生从虚拟的环境走出来面对实际生活时,容易引发规避人在现实中的种种感受。网络上丰富的内容和各种各样的游戏同样对大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往往沉迷于网络并对其产生依赖,从而产生各种“网络综合征”。
  网络文化的虚拟性造成人格分裂,制约了人们主体性的发挥
  网络在走进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时候,占据了我们的感官,侵袭了我们的心灵。在这个光怪陆离的“虚拟世界”中,我们进行着一种虚幻的活动,体验着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慰藉,希望能从网上得到自己想要而现实中没有的东西。在网络上大学生可以弥补心中对现实的不满,可以不顾一切的宣泄内心的一些想法、欲望和冲动,但过于频繁的宣泄可能会导致对自己情绪的失控,可是如果一旦脱离网络重回现实时则会使我们陷入危险的境地。大学生经常在现实世界和网络社会中徘徊必然会引起心理上的不适应,如果不能很好处理,很有可能造成人格分裂,影响人主体性的发挥。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应对出现的问题以便使大学生更好的成长。
  
  三、网络文化下维护大学生健康心理采取的措施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网络文化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要应对网络文化挑战,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提高对网络文化的认识水平和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五花八门的信息也从四面八方进入到大学生的视野中,由于大学生的不成熟和个人经验有限,大学生对网上的丰富信息难以选择。我们要引导大学生学会正当、合理运用网络,以“扬弃”的态度对待网上的信息,以便于学习和生活。在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也会引起大学生道德失范,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越性来引导大学生,并且借鉴外国的经验在学校开展相应的网络道德课程,使大学生意识到在网络做出一些不合伦理的行为同样是不道德的。这样在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使我们增强对全球网络文化的鉴别力与免疫力。我们在进行网络道德文化教育的同时要结合中国特有的民族特色,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环境,为我们国家培养出更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在互联网上与各国的交流沟通可以使我们民族文化强大起来,并在网络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可是由于互联网文化传播的不平衡也对我们的主流文化造成了冲击,我们应该在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壮大自己的民族文化,正确筛选网络上的有用信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关点来看待问题,分清西方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正如美国学者T·R·莫斯森所言:“大学的力量并不在它传播信息的方式上,而是体现在有助于挑选、阐释已获得的信息的方法。”
  2.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网络法规
  网络文化的迅速蔓延已经对我国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逐步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认知方向。正如阿尔温·托夫勒所言:“世界已经离开暴力和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3]胡锦涛总书记曾在中央召开的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的会议上强调:“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4]我们还应该在技术上和内容上为广大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网站,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渗透作用。同时,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还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英国早在1986年以前就制定颁布了《黄色出版物法》、《录像制品法》、《青少年保护法》、《禁止滥用电脑法》等来约束网络行为,规范网络文化建设。近几年,我国也陆续颁布了像《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禁止传播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我们还应进一步将相关法律进行完善,以保证给大学生提供优良的网络环境。
  3.实施网络文化心理健康教育,培育人本化的心理教育理念
  大学生网络文化心理是网络社会的特有产物,由于诸多不完善、不健全之处,还有网络发展的滞后性以及自身使用不当给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文化心理教育是网络文化教育的必要环节,要让大学生通过适时调整自己的心理避免陷入网络的怪圈,尽量避免长时间上网。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让其明确自己上网的目的,不要盲目跟风,强化自己对信息的选择力和自控力。同时,大学生要避免对网络过度依赖,出现“网络综合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在大学校园开设一些网络知识的讲座和课程,或者设置相应的网络心理咨询室,提高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水平。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进行网络文化心理教育的时候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变传统的说教和灌输等方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各项心理教育。我们要认真研究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充分掌握其心理规律才可以更好的帮助其接受心理服务,这也是在网络社会这个大背景下学校教育工作者结合时代的要求。
  4.引导大学生投身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健康的网络文化人格
  如前所述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实践是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最佳途径。亚里士多德说过:“德性只是知道还不够,而且要力求应用”,“品质为现实活动所决定”。[5]德性是扎根于实践活动中,当代大学生通过适当调整上网时间,从虚拟的世界中走出来,广泛和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能够培养大学生自主心理,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塑造其完善的网络的人格,实现自身道德素质和道德人格的现实化。我们针对网络文化的心理教育其目的。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6]大学生具备健康的网络人格有利于正确认识网络世界、能够理性对待网上和现实中的差距,能对出现的各种心理冲突进行调整,能够在网上学习到先进的理念和知识,以便于对自己进行自我管理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综上所述,面对信息网络化的挑战,高校大学生思想和心理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网络时代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中央指示,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影响,将网络思想、心理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扬长避短,疏导结合,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要认真研究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研究网络同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文化发展的关系。要通过这些深层次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开拓大学生思想、心理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使大学生各方面得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6]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43.274.
  [2]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203.
  [3][美]阿尔温·托夫勒著,刘江等译.权力的转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4]胡锦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2007年04月24日,新华网.
  [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译.尼各马科伦理学(修订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9、35.
其他文献
摘 要:检测VB12发酵液中各部分的单位情况,发现菌体释放出的VB12其本身存在于水相中,与细胞色素并无结合;发酵单位的高低与色素的多少无关;并且上清液单位越高,说明菌体释放到发酵液中的VB12越多,菌体老化的也越严重,发酵越接近终点。  关键词:VB12;发酵液;预处理;滤泥;单位      VB12又称钴胺素,是对人和动物具有生物活性的类咕啉同功维生素的总称,主要品种有氰钴胺、羟钴胺、腺苷钴胺
期刊
摘 要: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被边缘化的现象进行辩证分析,找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的内外因。并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一定的理论探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边缘化;辨证分析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现状    2005年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撰文指出:“一段
期刊
摘 要: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做好学生党建工作是党务工作者的重中之重。如何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时代感,加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是我们党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学生党建;制度建设    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做好学生党建工作是党务工作者的重中之重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了任职干部学员的特点,并就搞好任职干部学员服从管理,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任职;教育;管理;方法    近年来,随着军队院校的不断发展,教学培训目标有了一些新变化,其中,任职教育相对于学历教育的比重有了明显增加。因此,如何从任职干部学员的特点出发,找准薄弱环节,不断提高任职干部学员管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
期刊
摘 要:研究生的培养既是一个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也是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标志。在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今天,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对国家、社会和学生应尽的责任。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得到迅速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问题。例如:生源的质量、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水平和责任心,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影响下,课堂教学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学习方式以单一接受知识为主,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机器。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内容的主动有效建构者,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一起成长的地方。因此,重新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    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影响下,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高等学校需要艺术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学生的艺术素质的培养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为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等措施,培养高校学生的艺术素质,使高校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同时又具备较高的艺术素质的未来基础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艺术教育;艺术素质;高校学生;培养    
期刊
摘 要: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法律制度,其在解决劳动争议、平息劳动纠纷、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现行立法的规定仍存在不足,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有助于这一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构想;完善    一、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之立法现状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在解决劳动争议、平息劳动纠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新近颁布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
期刊
摘 要:今年是马克思诞辰190周年暨《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160周年过去了,历史上的一些思想体系早已烟消云散,而马克思主义仍然活跃在当代世界,特别是在当代中国,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重温《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伟大著作,对指导我们今天的思想和行动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而,本文试图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共产党宣言》的研究概况作一简要
期刊
摘 要:完善国防费预算体制,搞好国防费的科学预算,才能减少国防费消费的浪费。所以国防费预算体制的创新是提高国防费使用效率与效益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国防费;预算;体制    当前搞好国防费预算体制的创新主要是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实行单一账户,整合国防费支出源头  建立单一账户制度,有利于加强财务监督,防止利用资金非法谋取私利;有利于资金的合理调度,改变资金管理分散,单位多头开户和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