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小时候听父亲讲过一个故事。
说是小王子要挑一个王后,要寻一个真正的公主,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来测试众多前来应试的姑娘:那就是让所有女孩都在一张大床上睡一晚,如果能感觉出在七七四十九床棉被下放置的一粒豌豆,那就一定是位货真价实的公主。
她从来觉得这个故事有点太玄,像她们这种在困境中长大,又粗枝大叶惯了的人,不用说四十九床垫褥,不用说一粒豌豆,就是把她放在光石板上,也照样酣然大睡。
让她感觉到垫褥对一个人的重要,重又想起这个故事那会,已是父亲身患骨癌病入膏肓。
父亲那会儿真正是皮包骨头了。
缓冲在骨头、血管和皮肤之间的任何脂肪都没有了,坐在板凳上就是骨头和木板的摩擦,睡在铁床上就是骨头和铁条的火併。骨头和冷冰生硬的物件之间的战争在每分每秒发生,父亲的肉体凡胎很快就经受不住,于是皮肤破溃了,于是血流了,皮烂了,最可怕的褥疮发生了。
她是在请了一个月的假专程回家看护父亲时发现这些问题的。
她先是看见了父亲背部、腰部、臀部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褥疮,然后发现了父亲如卧针毡的、片刻难以承受的痛苦。
父亲说,他像睡在一个布满利刃的刀床上,被单上每一条细小的皱折在他都是深沟大壑,特别是那些烂成了窟窿的地方,沾一下床就犹如切割一样疼痛。
她的心都抽紧了。
她知道,要在短期内治好那些褥疮是不可能的,而要尽快减轻父亲的痛苦只有在他身下的垫褥上作文章。
她做的第一步是把父亲床上睡了许久的床垫、床单都换了,换上全新的棉花垫褥,一床不够再加一床,再加一床……就是那会她想起了《豌豆公主》。
父亲舒服了几天就不行了,蓬松的棉垫很快被压扁了,父亲的疼痛又复依然。
她想到了用海棉垫,她和家人到处去寻,终于找到了一块和床同样大小的海棉垫。海棉垫虽然软和,但不透气,睡不了几天父亲就又全身燥热,于是只好又撤掉了。
她又想起有一种把臀部这个部位全部挖空的特殊床垫,她想如果有这种垫子,把臀部这些地方的褥疮让开,父亲肯定会轻松许多。于是她们又费尽心思托人从上百里外的地区医院弄了床开洞的床垫来,但父亲已是精疲力竭,他上边的身子托不住,只好再一次放弃。
有人说算了,不要再折腾了。可她看不得父亲紧锁的眉头,倒抽的冷气,看不得父亲日夜不得安宁,她琢磨着,又弄出另一种花样来。
她用许多柔软的纱布一层层叠起来,缝成一块块像巴掌大小的垫子,缝了许多个。她把这些小垫子塞到父亲的身子下,让它们垫在那些糜烂的皮肉旁边,再不用把磨破的血肉直接硬抵着床铺,父親的痛苦骤然缓解了。
父亲舒心的笑容在他脸上展露开来。
但好景不长,纱布毕竟是一根根纤维织成的,纤维毕竟是死的,多过几日后,那些柔软的垫子又变得坚硬起来,父亲又忍受不了啦。
她天天绞尽脑汁在想这件事,什么东西又软和、又透气、又不会压扁、又有弹性呢?
一天,忽然有人告诉她:“木棉!木棉就是那样,一个木棉枕头可以睡几代人,多少年也不会扁?”
她一听大喜,可到哪儿去找木棉枕头?现在哪有这样的东西?
有人从老家找了一个来。
拆开那斑斑印迹的枕头,那些小小的、白花花的、活蹦乱跳的、又细腻又有弹性的木棉,就像千年不死的妖精一样“轰”地跳将出来。
摸上去,那木棉浸透了多少代的头油,又腻又滑,捏一把在手里,怎么压它都不会顺从,手一松即刻恢复原状。
太好了!找的就是它!
她和家人都高兴得跳起来。
她马上叫人缝了许多小布袋,想把这些木棉装进去。
有细心人提醒她:不成!若是给一般人用也罢了,若是给父亲这种病人用还得多一道工序,那就是非得把混杂在木棉里那小小的籽去掉,不然病人依然会咯得生痛。
说到这儿,她才发现在那洁白的顽皮小精灵中确实有一粒粒隐匿其中的籽。那是些不仔细瞅就根本发现不了的小小的、圆圆的、黑黑的、比芝麻粒大不了多少的籽。这些籽是异常坚硬的,就是有意用力去搓也把它们奈何不得。于是她明白,她们现在要做的最麻烦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些捣蛋的黑籽一个个从木棉中挑出来了。
她找来两条长板凳,上边架上夏天乘凉睡的宽大的竹凉床,然后再铺上几层报纸就把木棉全倒了上去。
那一枕头木棉刹时欢欢快快地、蓬蓬松松地跳满了一凉床。
她找来几个布口袋,找来几个小姑娘,和她们一起仔仔细细地做起来。
她们抓一把木棉,睁大眼睛把一粒粒可恶的黑籽挑出来,然后再把活泼泼的木棉塞到布口袋里去。
这个工作不累,但要非常细致,非常耐心,还有对这件事的目的非常明确,非常情愿。
这件事做了整整一天,只有她和另一个叫“夏”的姑娘坚持下来。
实际上因为她要不断去做别的事,只有夏姑娘一个人几乎是不吃不喝弄了一天,整整一天。
撤凉床时,天已擦黑,夏姑娘几乎成了“白毛女”,那些万般不情愿被塞进口袋的木棉絮都飞到了她的头发上、眉毛上。
夏姑娘的腰都直不起来了。
为了这一天,她为夏姑娘安排了一个改变她一生命运的锲机(这是后话)。
这些木棉做成了许多个小垫子,这些木棉垫子再也不用担心被压扁、再也不用担心会变硬、再也不用担心会不透气,它们永远是柔软的、跳动的、活泼的、通透的,它们像一个个小天使飞到了父亲的病床上,它们代表她扶慰了父亲的心。
父亲喜出望外,连连说:“好!这个太好了!”父亲咧开嘴,开心地、放松的、惬意地笑了。
他好久没有这么笑过了。
说是小王子要挑一个王后,要寻一个真正的公主,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来测试众多前来应试的姑娘:那就是让所有女孩都在一张大床上睡一晚,如果能感觉出在七七四十九床棉被下放置的一粒豌豆,那就一定是位货真价实的公主。
她从来觉得这个故事有点太玄,像她们这种在困境中长大,又粗枝大叶惯了的人,不用说四十九床垫褥,不用说一粒豌豆,就是把她放在光石板上,也照样酣然大睡。
让她感觉到垫褥对一个人的重要,重又想起这个故事那会,已是父亲身患骨癌病入膏肓。
父亲那会儿真正是皮包骨头了。
缓冲在骨头、血管和皮肤之间的任何脂肪都没有了,坐在板凳上就是骨头和木板的摩擦,睡在铁床上就是骨头和铁条的火併。骨头和冷冰生硬的物件之间的战争在每分每秒发生,父亲的肉体凡胎很快就经受不住,于是皮肤破溃了,于是血流了,皮烂了,最可怕的褥疮发生了。
她是在请了一个月的假专程回家看护父亲时发现这些问题的。
她先是看见了父亲背部、腰部、臀部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褥疮,然后发现了父亲如卧针毡的、片刻难以承受的痛苦。
父亲说,他像睡在一个布满利刃的刀床上,被单上每一条细小的皱折在他都是深沟大壑,特别是那些烂成了窟窿的地方,沾一下床就犹如切割一样疼痛。
她的心都抽紧了。
她知道,要在短期内治好那些褥疮是不可能的,而要尽快减轻父亲的痛苦只有在他身下的垫褥上作文章。
她做的第一步是把父亲床上睡了许久的床垫、床单都换了,换上全新的棉花垫褥,一床不够再加一床,再加一床……就是那会她想起了《豌豆公主》。
父亲舒服了几天就不行了,蓬松的棉垫很快被压扁了,父亲的疼痛又复依然。
她想到了用海棉垫,她和家人到处去寻,终于找到了一块和床同样大小的海棉垫。海棉垫虽然软和,但不透气,睡不了几天父亲就又全身燥热,于是只好又撤掉了。
她又想起有一种把臀部这个部位全部挖空的特殊床垫,她想如果有这种垫子,把臀部这些地方的褥疮让开,父亲肯定会轻松许多。于是她们又费尽心思托人从上百里外的地区医院弄了床开洞的床垫来,但父亲已是精疲力竭,他上边的身子托不住,只好再一次放弃。
有人说算了,不要再折腾了。可她看不得父亲紧锁的眉头,倒抽的冷气,看不得父亲日夜不得安宁,她琢磨着,又弄出另一种花样来。
她用许多柔软的纱布一层层叠起来,缝成一块块像巴掌大小的垫子,缝了许多个。她把这些小垫子塞到父亲的身子下,让它们垫在那些糜烂的皮肉旁边,再不用把磨破的血肉直接硬抵着床铺,父親的痛苦骤然缓解了。
父亲舒心的笑容在他脸上展露开来。
但好景不长,纱布毕竟是一根根纤维织成的,纤维毕竟是死的,多过几日后,那些柔软的垫子又变得坚硬起来,父亲又忍受不了啦。
她天天绞尽脑汁在想这件事,什么东西又软和、又透气、又不会压扁、又有弹性呢?
一天,忽然有人告诉她:“木棉!木棉就是那样,一个木棉枕头可以睡几代人,多少年也不会扁?”
她一听大喜,可到哪儿去找木棉枕头?现在哪有这样的东西?
有人从老家找了一个来。
拆开那斑斑印迹的枕头,那些小小的、白花花的、活蹦乱跳的、又细腻又有弹性的木棉,就像千年不死的妖精一样“轰”地跳将出来。
摸上去,那木棉浸透了多少代的头油,又腻又滑,捏一把在手里,怎么压它都不会顺从,手一松即刻恢复原状。
太好了!找的就是它!
她和家人都高兴得跳起来。
她马上叫人缝了许多小布袋,想把这些木棉装进去。
有细心人提醒她:不成!若是给一般人用也罢了,若是给父亲这种病人用还得多一道工序,那就是非得把混杂在木棉里那小小的籽去掉,不然病人依然会咯得生痛。
说到这儿,她才发现在那洁白的顽皮小精灵中确实有一粒粒隐匿其中的籽。那是些不仔细瞅就根本发现不了的小小的、圆圆的、黑黑的、比芝麻粒大不了多少的籽。这些籽是异常坚硬的,就是有意用力去搓也把它们奈何不得。于是她明白,她们现在要做的最麻烦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些捣蛋的黑籽一个个从木棉中挑出来了。
她找来两条长板凳,上边架上夏天乘凉睡的宽大的竹凉床,然后再铺上几层报纸就把木棉全倒了上去。
那一枕头木棉刹时欢欢快快地、蓬蓬松松地跳满了一凉床。
她找来几个布口袋,找来几个小姑娘,和她们一起仔仔细细地做起来。
她们抓一把木棉,睁大眼睛把一粒粒可恶的黑籽挑出来,然后再把活泼泼的木棉塞到布口袋里去。
这个工作不累,但要非常细致,非常耐心,还有对这件事的目的非常明确,非常情愿。
这件事做了整整一天,只有她和另一个叫“夏”的姑娘坚持下来。
实际上因为她要不断去做别的事,只有夏姑娘一个人几乎是不吃不喝弄了一天,整整一天。
撤凉床时,天已擦黑,夏姑娘几乎成了“白毛女”,那些万般不情愿被塞进口袋的木棉絮都飞到了她的头发上、眉毛上。
夏姑娘的腰都直不起来了。
为了这一天,她为夏姑娘安排了一个改变她一生命运的锲机(这是后话)。
这些木棉做成了许多个小垫子,这些木棉垫子再也不用担心被压扁、再也不用担心会变硬、再也不用担心会不透气,它们永远是柔软的、跳动的、活泼的、通透的,它们像一个个小天使飞到了父亲的病床上,它们代表她扶慰了父亲的心。
父亲喜出望外,连连说:“好!这个太好了!”父亲咧开嘴,开心地、放松的、惬意地笑了。
他好久没有这么笑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