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类嗜T淋巴细胞Ⅲ型病毒疾病有关的丘疹性皮疹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已逐渐被人们所了解。该病病因可能是逆转录病毒[人类嗜T淋巴细胞Ⅲ型病毒(HTLV-Ⅲ)]感染患者的皮肤表现多种多样,除已报告的Kaposi肉瘤、口腔念珠菌病、慢性疱疹病毒感染外,还可见丘疹性皮疹。作者随访了35名HTLV-Ⅲ病患者,发现7名具有明显的丘疹性皮疹,特选择4例具代表性的病例报告如下。患者年龄24~31岁,男3名(其中两性畸形1人,同性恋1人),女1名(海地人)。这4名患者均具慢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3名见滤泡增生,1名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培养阳性;2名有发热;血白细胞T4/Ts比值均降低,辅助性T细胞计数均减少;血清中均可检出抗HTLV-Ⅲ结构蛋白抗体;血液白细胞中均分离出HTLV-Ⅲ。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发生在苏丹的一个大家族中特殊的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虽然该病超微结构呈简单型EB,但它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以及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家谱调查了9代人,仅在最后2代人发病,在受累的4个家庭中(19名健康者,13名患者,其中10名死于本病)有几代双重的表亲结婚的高度亲缘关系。患者的临床表现彼此相似。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起水疱,皮损广泛,主要分布于肢体远端,尤其是手、足、膝和肘,口腔粘膜常受累。水疱
自从Watson-Crick(1953)建立DNA双股螺旋结构模型真正揭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序幕以后,核酸分子生物学突飞猛进地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生物科学各个领域的推动作用非常令人鼓舞。
期刊
目前常用的治疗雷诺氏现象(RP)的方法可分为四类:保守治疗,交感神经切除术,药物治疗和血浆交换法。
期刊
本文作者收集了7例慢性皮肤红斑狼疮(CCLE)和1例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SCLE),经服13-顺维甲酸40mg每日2次共16周后,取得良好效果。临床观察:治疗后,所有CCLE患者的皮损大小及范围均缩小,红斑、鳞屑中度至明显减少,病损消退仪留有轻微疤痕。所有病例最早的变化为治疗4周后鳞屑及红斑减轻。
病例:女婴4个月。生后3月时左小腿腓肠肌处出现无自觉症状的红褐色肿瘤,3周后在右胸部、左大阴唇、左下眼睑处出现同样肿瘤,临床检查结果,除用柠檬酸87镓(87Ga-Citrate)闪烁圈见到与右胸部病变一致的异常聚集像外,未见异常。骨髓像正常,皮肤活检诊断为恶性淋巴瘤,予化学疗法(CoP),肿瘤消失,病情观察中虽出现白血化和髓膜浸润,但治疗反应良好,初诊到现在2年5个月,未见新发症状。
作者根据1981年1月~1984年12月间,妇女阴道―子宫颈涂片系统性显微镜检查,确立了妇女的内分泌状态和真菌、寄生虫感染频率的关系,另外根据检查资料发现了滴虫病的季节性变动。
预防梅毒的综合性措施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它进行及时诊断。据文献资料,有14.9~28.1%病人由于没有在早期及时作出诊断而使疾病发展到了晚期。本文作者分析了1974~1982年的95个梅毒病人诊断中的医疗错误。发生诊断错误最多的是妇产科医生(35%)、皮肤性病科医生(27%)、外科医生(17%)和内科医生(15%)。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医生对梅毒的临床表现没有足够的知识,检查病人不仔细和忽略了实验室诊
期刊
皮肤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很多,经常用的是外科切除、X线照射、刮除和电干燥等,但均需专门设备和人员。因此,考虑到应用化疗。
作者报道一例局部外用含氢醌制剂引起真皮褐黄病的病例,其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特征与褐黄病尿黑酸尿的沉积物明显相似。
期刊
多形性日光疹(PMLE)是一种获得性光感性皮肤病,病因未明。PMLE迄今尚无有效的预防治疗。局部遮光剂对某些光敏感较低的病人可有保护作用,但对较多重病人则无效;口服抗疟药对某些病例有效,但有潜在的毒性作用;β-胡萝卜素的疗效尚有争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