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爱教育要从关爱每个孩子做起,孩子们多么渴望老师的爱抚,尤其是寄宿学校的孩子们,哪怕一个小小的亲昵动作,一句温暖贴心的话语,都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激起涟漪,甚至是铭记终生,充满爱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教育。”施健从教30多年,她始终满怀着对儿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在教育这方热土上,积极向上,蓬勃生长,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和人格魅力传递着爱的力量,用自己的勤奋与智慧孜孜不倦地探索着,研究着,成长着……
以爱育人,成就孩子幸福人生
“天天感动学生”是东洲小学的文化品牌,每个东洲小学教师以此为行动指南,把一份责任、一份追求深深扎根在心间,用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感动着每一个孩子。在施健眼里,每一个儿童都是天使,他们都带有纯真善良的自然天性,后天的环境在给他们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去一些困扰和成长问题,需要学校和教师如栽培小苗一样对他们进行培育与塑造,让他们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因此,施健总是乐此不疲地观察儿童、研究儿童、关爱儿童。尤其是面对学校近千位来自海门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条件比较富裕的学生,进行了大量的个案研究,提出了“关注富裕家庭留守儿童品德心理健康成长”的基本理念和成长路径,包括“校园即家园”的服务思想,为每一个住校学生营造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德性发展的精神环境。每学期初是各班孩子最忙碌、最兴奋的日子,每个孩子都会加入到“班级家园”的创意设计行动中。短短一周的时间,各个教室都会布置得缤纷多姿:低年级的班级成长树、“你追我赶”评比栏、“小画家”园地等栏目百花齐放;高年级的“温馨家园”“生物角”“读书俱乐部”等内容别具一格。每学年施健总要为孩子们精心组织开学礼、散学礼、毕业礼、入学日、校庆日、无电日、旧装日、水果日、静心日、步行日、素食日……生态文化节、阅读文化节、艺术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科技文化节、新年音乐会……建立月表彰机制,给“岗位小明星”“爱心小天使”“黄金好搭档”等孩子进行颁奖,培养他们的岗位责任心和互相关心、共同生活的能力;结合每年“六一”节“学校娃娃吉尼斯”挑战活动,为每一个孩子选择挑战项目,鼓励他们不断自我超越;为每一个教室添置人均五册图书,开展主题阅读和图书漂流行动,建设温馨的学习环境;组团与香港、新加坡友好学校互访交流活动,扩大孩子们的视野;为需要特殊帮助的孩子建设“温馨小屋”,她还亲自领衔成立了“心理道德教育”核心研究团队,给每一个特殊儿童建立观察成长档案。所有这些,都让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声,犹如一股淙淙流动的泉水,把那陶醉于生活魅力的欢笑,送上了生活的祭坛”。
施健是真正的“孩子王”。2008年5月9日,对远在香港九龙湾圣若翰天主教小学交流指导的施健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天,东小40多个学生组成的游学访问团来香港看望他们日夜想念的施校长。打开车门的一刹那,孩子们蜂拥而下和施健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施校长,我好想您呀!”一声声亲昵的问候带着孩子对母亲般的思念,有的孩子甚至用亲吻她脸颊的方式表达喜爱与思念。施健幸福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小脑袋、小脸蛋,怎么看都看不够,只有张开双臂尽可能地把他们搂在怀里,让真挚的爱在彼此的心间流淌……
以情化人,擦亮孩子生命底色
生命是一颗美丽的种子,童年是一段快乐的旅程。教育是生命的动力,透过教育的力量,可以使孩子们的生命更有价值。
当下每所学校都会存在一群需要特殊关怀的孩子,他们有的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应有的关心与指导;有的是学困儿童,受过重课业负担的影响,导致学习兴趣丧失,成绩落后;有的是因为家长过于溺爱,导致行为偏颇,自私自利。对这样一些特殊的孩子,施健有着自己的一套办法。
又是一个周三的中午,施健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里等待着她的手拉手小朋友阿杰。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的阿杰从一年级起就全托住校,和很多留守儿童一样,阿杰无比渴望获得来自爸爸妈妈的温暖。性情孤僻的他不善与人交流,封闭的心门使他没有朋友,没有欢乐,一点点走向忧郁。施健从班主任处得知阿杰的变化,决定和阿杰结为手拉手朋友。每周三,这对大小朋友都会进行一番有意思的交谈。这天,施健在给阿杰讲《这条小鱼在乎》的故事,阿杰的学习很好,可是他对同学漠不关心,因为他觉得自己对同学来说并不重要。故事中的小男孩把水洼里的小鱼送回大海去的时候没想过自己能否把所有的小鱼都送回大海,但他知道被送回的每条小鱼都在乎他这么做。“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对别人来说十分重要的人,只要你去做了,你就会感受到自己是多么重要。”施健力图通过帮助阿杰认识自我的重要,从而引领他融入群体,对生活充满热情。记不清多少个日子了,施健用特殊的方式反复地带给阿杰同一个信息:我们每个同学和老师都喜欢你,都爱着你,你对我们来说很重要!阿杰的小脸终于有了久违的笑容……
每当一些年轻班主任遇到班级里特殊孩子束手无策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向施健求援,而每一次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出谋划策、悉心教导。在施健眼里,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生动的生命个体,孩子的心灵敏感而脆弱,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对教育活动的开展大有帮助。她常说,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是每个教师的神圣使命。带着这样一个愿望,施健与老师们一起努力,让整个校园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成长的乐园,时时处处洋溢着融融春意。当每一个孩子沐浴在爱的阳光与智慧的甘露里的时候,他们生命之花会绽放出夺目的异彩。
以智塑人,打造孩子晴朗心空
多年来,施健一直潜心从事小学德育与心育课程有机融合的教学研究,倡导“育德育心”一体化的主张,提出了“心理-道德教育生活化、个性化、开放化、活动化”等实施策略,形成了“课题引领、环境优化、学科渗透、活动体验、家校互动”等完善的德心课程实施途径,以此实现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机融合,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德育心,以心育德。施健主持了省教育学会“十五”立项课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建设的研究》、省教研室2007年度第七期重点课题《区域推进新公民教育行动的实践研究》、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新生活主题性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均已成功结题,研究成果发表于《小学德育》等核心专业刊物。参与了班华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学校心理教育原理与实施的研究》的子课题《校本心理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在班华教授的指导下课题组编写了一套《小学心理教育》教材和教师用书,并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此校本教材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心理教育的载体,解决了因无本而导致零散无序的心理教育问题,也为兄弟学校开展心理—道德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此研究成果获江苏省教育厅颁发的2013年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当下小学生身、心、灵和谐发展的需求,施健就班华教授“心理道德教育”有机融合的教育思想进行再学习,再认识,再思考,再实践。为此,她成功申报了南通市“十二五”教育科学(名师专项)立项课题“心理——道德教育活动与儿童发展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很好的阶段性成果。其中组织孩子们主题阅读就是一大特色。主题阅读是塑造心灵、锻铸生命质量的阅读。借助有系统、有层次的优秀作品,以“知”“情”为开端,以“知”启迪人,以“情”感动人。学生情感上受到触动,思想道德的认知水平又有了提高,必然影响其“行”的转变,完成由内心变化到外显行为变化的完整心理过程。如组织开展了“我和经典有个约会”“魅力童话”“感恩——最温柔的艺术”“文学让我们的心灵柔软起来”“聆听自然的声音”等系列主题读书活动,引导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经典为友,学会阅读、学会品悟、学会自励。在官能全纳的主题阅读活动中,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正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完善着孩子们的人格。
追寻本真课堂,让教学活动融入真情和激情是施健的一贯追求。听她的课常常有一种清风扑面的感觉,总是以最自然贴切的设计轻轻拨动孩子的道德心弦,让他们的心灵深处充满对真善美的向往。《我从哪里来》《我掉了一颗牙》《我的这6年》《亲情传真》……这些经典课例凝聚着施健的教育智慧,也不断丰富着孩子的内心情感世界。
马拉古奇说,儿童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还有一百种倾听、惊奇和爱的方式……走进施健,我们已深切感受到了她对孩子真挚的热爱,对教育之美执着的追求。她和成长中的孩子也已定格成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
以爱育人,成就孩子幸福人生
“天天感动学生”是东洲小学的文化品牌,每个东洲小学教师以此为行动指南,把一份责任、一份追求深深扎根在心间,用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感动着每一个孩子。在施健眼里,每一个儿童都是天使,他们都带有纯真善良的自然天性,后天的环境在给他们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去一些困扰和成长问题,需要学校和教师如栽培小苗一样对他们进行培育与塑造,让他们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因此,施健总是乐此不疲地观察儿童、研究儿童、关爱儿童。尤其是面对学校近千位来自海门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条件比较富裕的学生,进行了大量的个案研究,提出了“关注富裕家庭留守儿童品德心理健康成长”的基本理念和成长路径,包括“校园即家园”的服务思想,为每一个住校学生营造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德性发展的精神环境。每学期初是各班孩子最忙碌、最兴奋的日子,每个孩子都会加入到“班级家园”的创意设计行动中。短短一周的时间,各个教室都会布置得缤纷多姿:低年级的班级成长树、“你追我赶”评比栏、“小画家”园地等栏目百花齐放;高年级的“温馨家园”“生物角”“读书俱乐部”等内容别具一格。每学年施健总要为孩子们精心组织开学礼、散学礼、毕业礼、入学日、校庆日、无电日、旧装日、水果日、静心日、步行日、素食日……生态文化节、阅读文化节、艺术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科技文化节、新年音乐会……建立月表彰机制,给“岗位小明星”“爱心小天使”“黄金好搭档”等孩子进行颁奖,培养他们的岗位责任心和互相关心、共同生活的能力;结合每年“六一”节“学校娃娃吉尼斯”挑战活动,为每一个孩子选择挑战项目,鼓励他们不断自我超越;为每一个教室添置人均五册图书,开展主题阅读和图书漂流行动,建设温馨的学习环境;组团与香港、新加坡友好学校互访交流活动,扩大孩子们的视野;为需要特殊帮助的孩子建设“温馨小屋”,她还亲自领衔成立了“心理道德教育”核心研究团队,给每一个特殊儿童建立观察成长档案。所有这些,都让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声,犹如一股淙淙流动的泉水,把那陶醉于生活魅力的欢笑,送上了生活的祭坛”。
施健是真正的“孩子王”。2008年5月9日,对远在香港九龙湾圣若翰天主教小学交流指导的施健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天,东小40多个学生组成的游学访问团来香港看望他们日夜想念的施校长。打开车门的一刹那,孩子们蜂拥而下和施健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施校长,我好想您呀!”一声声亲昵的问候带着孩子对母亲般的思念,有的孩子甚至用亲吻她脸颊的方式表达喜爱与思念。施健幸福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小脑袋、小脸蛋,怎么看都看不够,只有张开双臂尽可能地把他们搂在怀里,让真挚的爱在彼此的心间流淌……
以情化人,擦亮孩子生命底色
生命是一颗美丽的种子,童年是一段快乐的旅程。教育是生命的动力,透过教育的力量,可以使孩子们的生命更有价值。
当下每所学校都会存在一群需要特殊关怀的孩子,他们有的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应有的关心与指导;有的是学困儿童,受过重课业负担的影响,导致学习兴趣丧失,成绩落后;有的是因为家长过于溺爱,导致行为偏颇,自私自利。对这样一些特殊的孩子,施健有着自己的一套办法。
又是一个周三的中午,施健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里等待着她的手拉手小朋友阿杰。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的阿杰从一年级起就全托住校,和很多留守儿童一样,阿杰无比渴望获得来自爸爸妈妈的温暖。性情孤僻的他不善与人交流,封闭的心门使他没有朋友,没有欢乐,一点点走向忧郁。施健从班主任处得知阿杰的变化,决定和阿杰结为手拉手朋友。每周三,这对大小朋友都会进行一番有意思的交谈。这天,施健在给阿杰讲《这条小鱼在乎》的故事,阿杰的学习很好,可是他对同学漠不关心,因为他觉得自己对同学来说并不重要。故事中的小男孩把水洼里的小鱼送回大海去的时候没想过自己能否把所有的小鱼都送回大海,但他知道被送回的每条小鱼都在乎他这么做。“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对别人来说十分重要的人,只要你去做了,你就会感受到自己是多么重要。”施健力图通过帮助阿杰认识自我的重要,从而引领他融入群体,对生活充满热情。记不清多少个日子了,施健用特殊的方式反复地带给阿杰同一个信息:我们每个同学和老师都喜欢你,都爱着你,你对我们来说很重要!阿杰的小脸终于有了久违的笑容……
每当一些年轻班主任遇到班级里特殊孩子束手无策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向施健求援,而每一次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出谋划策、悉心教导。在施健眼里,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生动的生命个体,孩子的心灵敏感而脆弱,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对教育活动的开展大有帮助。她常说,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是每个教师的神圣使命。带着这样一个愿望,施健与老师们一起努力,让整个校园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成长的乐园,时时处处洋溢着融融春意。当每一个孩子沐浴在爱的阳光与智慧的甘露里的时候,他们生命之花会绽放出夺目的异彩。
以智塑人,打造孩子晴朗心空
多年来,施健一直潜心从事小学德育与心育课程有机融合的教学研究,倡导“育德育心”一体化的主张,提出了“心理-道德教育生活化、个性化、开放化、活动化”等实施策略,形成了“课题引领、环境优化、学科渗透、活动体验、家校互动”等完善的德心课程实施途径,以此实现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机融合,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德育心,以心育德。施健主持了省教育学会“十五”立项课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建设的研究》、省教研室2007年度第七期重点课题《区域推进新公民教育行动的实践研究》、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新生活主题性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均已成功结题,研究成果发表于《小学德育》等核心专业刊物。参与了班华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学校心理教育原理与实施的研究》的子课题《校本心理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在班华教授的指导下课题组编写了一套《小学心理教育》教材和教师用书,并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此校本教材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心理教育的载体,解决了因无本而导致零散无序的心理教育问题,也为兄弟学校开展心理—道德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此研究成果获江苏省教育厅颁发的2013年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当下小学生身、心、灵和谐发展的需求,施健就班华教授“心理道德教育”有机融合的教育思想进行再学习,再认识,再思考,再实践。为此,她成功申报了南通市“十二五”教育科学(名师专项)立项课题“心理——道德教育活动与儿童发展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很好的阶段性成果。其中组织孩子们主题阅读就是一大特色。主题阅读是塑造心灵、锻铸生命质量的阅读。借助有系统、有层次的优秀作品,以“知”“情”为开端,以“知”启迪人,以“情”感动人。学生情感上受到触动,思想道德的认知水平又有了提高,必然影响其“行”的转变,完成由内心变化到外显行为变化的完整心理过程。如组织开展了“我和经典有个约会”“魅力童话”“感恩——最温柔的艺术”“文学让我们的心灵柔软起来”“聆听自然的声音”等系列主题读书活动,引导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经典为友,学会阅读、学会品悟、学会自励。在官能全纳的主题阅读活动中,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正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完善着孩子们的人格。
追寻本真课堂,让教学活动融入真情和激情是施健的一贯追求。听她的课常常有一种清风扑面的感觉,总是以最自然贴切的设计轻轻拨动孩子的道德心弦,让他们的心灵深处充满对真善美的向往。《我从哪里来》《我掉了一颗牙》《我的这6年》《亲情传真》……这些经典课例凝聚着施健的教育智慧,也不断丰富着孩子的内心情感世界。
马拉古奇说,儿童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还有一百种倾听、惊奇和爱的方式……走进施健,我们已深切感受到了她对孩子真挚的热爱,对教育之美执着的追求。她和成长中的孩子也已定格成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